政府债券

搜索文档
从宏观视角看单月信贷数据波动
证券日报· 2025-08-18 00:20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根据前值(上 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计算可得,7月份单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500亿元,这引发市场广泛讨论。 有观点认为,单月信贷负增长说明经济活跃度在下降。对此,笔者认为,这种将单月信贷数据变化与经济活跃度直接"划 等号"的观点并不正确,应当从宏观视角全面审视单月信贷变化。 ■苏向杲 我国信贷增长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季度(尤其1月份)新增贷款通常较高,4月份、7月份、10月份则是贷款小 月。这一特征既受经济运行季节性影响,也缘于银行冲刺考核节点的主动调节。此类波动犹如金融数据的"季节性呼吸",并非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趋势性逆转。 也正基于此,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引导银行机构加强贷款均衡投放,适度平滑信贷波动,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 持续性,降低单月数据的扰动影响。例如,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工作会议明确提到,继续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平稳增长、均 衡投放。 其一,信贷数据不足以全面反映社会融资需求。 社会融资需求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投资扩产意愿与居民消费信贷需求,进而体现经济活跃度 ...
消费贷贴息“国补”出炉,沪指两次突破3700点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5-08-16 10:48
消费贷领域"国补"政策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期限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服务业贷款贴息期限为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 [2]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等) 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服务业贴息覆盖餐饮住宿 健康养老等8类消费领域 [2] - 政策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信贷成本 个人贷款侧重需求端 服务业贷款侧重供给端 共同提升服务消费市场活力 [3] 7月宏观经济数据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增速较6月放缓1.1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 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涨幅回落1.2个百分点 [4] - 制造业淡季叠加行业限产影响工业生产 高温暴雨及外部环境导致投资增速回落 8月起促消费扩内需政策将支撑相关行业生产 [4] - 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 同比增长6.9%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 增长9% 前7月社融增量同比多5.12万亿元 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4.88万亿元 [5] - M2同比增长8.8% M1增长5.6% 剪刀差较去年9月大幅收窄 体现资金活跃度提升 下半年宏观政策连续性将推动经济回升 [6]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连续两日突破3700点 14日盘中创2022年以来新高3704.77点 15日收报3696.77点 上涨0.83%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三日突破2万亿元 [7] - 7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196.36万户 同比大增71% 年内累计新开户1456.14万户 同比增长36.9% 市场动量效应形成正向循环 [7]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再次暂停24%关税90天 保留剩余10%关税 中国同步暂停24%关税并保留10% 双方将暂停非关税反制措施 [8] - 三个月内第三次经贸会谈 议题进入深水区 美国已对多国征收10%-41%不等的"对等关税"及40%转运税 [8] 医药行业动态 - 国家医保局公示2025年"医保双目录"初审结果 基本医保目录534个药品通过审查 商保创新药目录121个药品通过审查 含5款CAR-T疗法及罕见病药物 [9] - 商保创新药目录为创新药提供多元支付途径 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可能衔接基本医保目录 [10] 税收政策调整 - 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 明确贷款利息及相关费用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细化税收优惠政策标准 [11] - 贷款利息抵税政策短期难推出 因财政减收压力大 未来或适时推进 [12] 国际政治动态 - 美俄领导人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 普京称希望结束俄乌冲突 特朗普表示多项事项达成一致但未签署协议 双方同意未来在莫斯科再次会晤 [13] - 会晤为四年来首次面对面接触 双方立场差异显著 俄罗斯寻求打破制裁 美国期望外交突破 本次会晤为后续谈判创造条件 [14]
聚焦信贷结构优化 央行详解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 2025-08-15 20:49
"当前贷款期限提升有助于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有业内人士指出,短期贷款主 要用于企业日常运行和资金周转,中长期贷款更多用于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近年来,央行持续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期限结构,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二季度货政报告显示,近十 年来我国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了近11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对于进一步挖掘内部需求,稳住投资消费意愿提供了有效保障。 与此同时,贷款主体中企业贷款占比也稳步上升。二季度货政报告显示,在每年新增贷款中,企(事)业 单位贷款占比持续上升。居民贷款以房贷为主,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居民贷款购房需求减 弱,但各类新的增长动能不断涌现,相应的企业贷款需求稳步增加。这种结构转变也是我国经济增长动 能和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体现。 此外,人民银行持续支持优化融资结构,有效促进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二季度货政报告还显示,企业债 券、政府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相较2018年末提升了4.4 个百分点。 8月15日,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货政报告")。在本期报告中,央行设置了4 篇专栏内 ...
关税风暴下,如何让你的资产配置稳如磐石?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5-08-15 11:58
从宏观角度看,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数据呈现出 一种矛盾 :一方面,美国的标普 500 指数在 7 月创下新高,前十大市值公司占全指数比重超过 38% , 而其市盈率则高达 22 倍,远超 30 年平均水平 17 倍【 2 】。 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度却在下降,非农就业人数增长的三个月平均值只剩下 13.5 万人,职位空缺和主动离职人数都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2 】。 市场表现强劲,但经济的 " 风口 " 似乎并不牢靠,甚至有点像房子只有一个面很光鲜亮丽而另外一面裂缝暗藏。 面对这种矛盾,调整资产配置成为重中之重。美国花旗银行财富管理部门首席投资官凯特 · 摩尔认为,今年以来的股市上涨充满了不确定性,原因在于特 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大幅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让企业不敢贸然进行大规模资本开支和招聘【 4 】。她甚至指出,虽然市场已经度过 " 关税冲击 " 的最高 峰,但 距离真正感受到关税的负面影响还早得很 。换言之,投资者不应被短暂的股市回升蒙蔽,而是要考虑关税的延后效应;如同吃辣椒后还没感到辣, 过一会儿才发现火烧胃。 如何在关税干扰下建立稳健的投资组合?首先需要认清各类资产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例如,黄金作为传 ...
7月金融数据解读:低基数+权益上涨,存款继续修复
华创证券· 2025-08-14 09:44
债券研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债券日报】 低基数+权益上涨,存款继续修复 ——7 月金融数据解读 (1)居民部门:7 月居民短期贷款减少 3827 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 1671 亿 元。6 月购物节效应或有透支,季末居民短贷回升后,7 月表现明显偏弱。7 月 居民中长期信贷减少 1100 亿元,同比少增 1200 亿元。7 月 30 大中城市商品 房成交面积的同比增速为-18.6%,同比降幅较上月有所放大(上月为-8.4%), 显示冲刺强度不及去年同期;二手房成交表现相对偏弱,17 城二手房成交热 度环比降温,环比降幅扩大,居民中长期贷款继 4 月以来再次出现负增。 (2)企业部门:7 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减少 2600 亿,同比多减 3900 亿元;此 前中长期贷款环比为负可追溯至 2016 年 8 月、2016 年 4 月,当月分别减少 80 亿元、430 亿元。存量政策工具对于企业贷款的带动有限,后续政策性金融工 具落地带动配套融资,或对企业中长期贷款形成一定支撑。从企业中长期贷款 的增速来看,7 月贷款余额增速小幅滑落至 6.9%。 ❖ 二、社融:政府债券仍有支撑,企业债券发行意愿延续 (1)政府 ...
多项金融数据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8-14 09:05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 8.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同比增长6.9%。 总体来看,各项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适宜的货 币金融环境。 相对于包含定期存款的M_2而言,M_1中主要包括现金、企业和居民活期存款,以及支付宝和微信钱包 等随时可用的"活钱"。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今年以来,M_1与M_2的剪刀差明显收窄, 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与经济回暖的趋 势相符。M_1主要是企业日常经营周转资金。中小企业资金融通能力较弱,在正常情况下会预留较多的 周转资金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业内专家认为,贷款增长既与中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资金需求总体更加轻型化的宏观背景有关, 也受到直接融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影响,还叠加地方债务置换、中小银行化险、专项债 使用效率提高等因素。多家银行反映,目前很多政府和企业更倾向于用债券融资解决基础设施等项目的 资金需求。 ...
前7月社融增量保持同比多增 信贷结构优化 7月M2同比增长8.8%,“剪刀差”收窄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8-14 06:17
贷款作为企业融资渠道之一,在7月不仅受到季节性因素扰动,还受地方政府化债、中小银行改革化 险、金融机构破除"内卷式"竞争等外部因素影响。截至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而上月 为7.1%。 随着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能够更全面刻画金融总量增长的全景。数据显示,前 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 支持。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继续保持同比多增态势。 分项来看,前7个月政府债券累计净融资同比多增4.32万亿元,是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主要支撑因 素。鉴于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中信证券研报预计,在上年低 基数叠加政策指引下,三季度政府债券继续提速发力,社会融资增速中来自政府债券的驱动作用进一步 强化。 近年来,债券融资增速整体快于信贷融资,以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 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盛松成指出,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更为通畅,也更好与 经济转型相适配。 过去一个月,金融总量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人民银行8月13日发布的2025年7月金 ...
7月社融、M2增速保持较高水平 资金循环效率提升
上海证券报· 2025-08-14 01:48
◎记者 张琼斯 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披露的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同比分 别增长9%、8.8%和6.9%,继续高于经济增速。 分析人士表示,多因素影响下,7月信贷增速有所放缓,但贷款利率低位下行,反映信贷供给充裕,实 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得到满足。社会融资规模、M2增速则保持在较高水平,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的 良性循环进一步畅通,"一石多鸟"效应加快显现。展望未来,下半年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经济持续回升和有效信贷需求合理增长有保障。 资金循环效率提升 "社会融资规模、M2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适宜的 货币金融环境。"分析人士表示。 初步统计,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 其中,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3万亿元,同比多增3613亿元。 政府债券增长依然是拉动社融增长的"主力"。分析人士表示,今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支持力度 加大,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明显提前,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带动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高增 速。 "政府债券快发多发,实质是政府 ...
8.8%!央行最新发布!“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券商中国· 2025-08-13 18:53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同 比多增5.12万亿元;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2.87万亿元。 从总量看,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上升 0.5个百分点;7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还原化债因素影响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接近8%,继续体 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7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之差为3.2%,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 收窄,体现出当前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保持较快发行节奏的政府债券持续支撑社会融资规模,近期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也将刺激信贷需求。业内 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长远来看,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进而撬动增量 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一石多鸟"效应正加快显现。 化债、化险、"反内卷"致信贷数据波动 截至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上月为7.1%。7月信贷数据波动不仅受到季节性因素扰动,还与 地 ...
央行,最新发布!重要数据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8-13 18:19
7月M2增长8.8%!"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同比 多增5.12万亿元;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2.87万亿元。 从总量看,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上升 0.5个百分点;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还原化债因素影响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接近8%,继续 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保持较快发行节奏的政府债券持续支撑社会融资规模,近期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也将刺激信贷需求。业内 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长远来看,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进而撬动增量 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一石多鸟"效应正加快显现。 截至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上月为7.1%。7月信贷数据波动不仅受到季节性因素扰动,还与 地方政府化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金融机构破除"内卷式"竞争等外部因素相关。据市场研究估算,化债、化 险因素对当前贷款增速的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 作为传统信贷"小月",近年来7月贷款投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