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银行(600928)

搜索文档
西安银行(600928) -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东解除部分股份质押的公告
2025-08-04 17:30
股权情况 - 西安曲江文化持有西安银行100,628,200股,占总股本2.26%[2] 质押情况 - 2025年7月11日解除质押857,177股,占其持股0.85%,占总股本0.02%[2] - 解除部分质押后,剩余质押49,142,823股,占其持股48.84%,占总股本1.11%[2][3]
城商行板块8月1日涨1.08%,宁波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3.1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1 16:42
板块表现 - 城商行板块整体上涨1.08%,领涨个股为宁波银行(涨跌幅2.19%)[1] - 上证指数下跌0.37%至3559.95点,深证成指下跌0.17%至10991.32点[1] - 江苏银行成交量最高达129.60万手,成交额14.71亿元;青岛银行成交量90.82万手,成交额4.45亿元[1] 个股涨跌 - 宁波银行收盘价28.48元,成交额11.38亿元,成交量40.15万手[1] - 南京银行涨跌幅1.74%,收盘价11.68元,成交额6.19亿元[1] - 成都银行涨跌幅1.35%,收盘价18.72元,成交额5.51亿元[1] - 下跌个股包括重庆银行(-0.99%)、郑州银行(-0.96%)及贵阳银行(-0.31%)[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3.12亿元,游资净流出2.63亿元,散户净流出4919.46万元[2] - 江苏银行主力净流入1.30亿元(占比8.81%),游资净流出1.30亿元[3] - 南京银行主力净流入6176.12万元(占比9.98%),游资净流出5292.83万元[3] - 成都银行主力净流入5987.66万元(占比10.86%),游资净流入2280.33万元[3]
西安银行选举张成喆为副董事长、行长
搜狐财经· 2025-07-31 18:52
公司治理变动 - 董事会选举张成喆为第六届董事会副董事长 需经股东大会选举及监管部门核准后生效 [2] - 董事会聘任张成喆为行长 需经监管部门核准任职资格后履职 [2] 公司背景与财务表现 - 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 2019年3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是一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0.39亿元 同比增长8.14% [4]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7.12亿元 同比增长4.30% [4] - 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7.12亿元 同比增长4.28% [4]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16元/股 [4]
空缺一年后 这家银行行长定了
中国经营报· 2025-07-31 18:33
新任行长任命 - 张成喆被聘任为西安银行新任行长 其任职资格待监管部门核准后正式生效[5] - 张成喆为西安银行资深高管 历任钟楼支行办公室主任 城北支行副总经理 城东支行总经理 市场营销部总经理 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 碑林支行总经理 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 异地分行筹建办公室主任 宝鸡分行行长 现任党委副书记兼副行长[1] 管理层架构调整 - 西安银行形成"一正二副"行长架构 张成喆晋升后完成该架构建设[2] - 精简管理层架构适应转型需求 减少管理层级提升决策与执行效率 明确职责划分以聚焦净息差收窄和贷款减值损失等核心问题[2] - 董事长与行长分设提升公司治理规范性 强化董事会与高管层管理效率 改善战略决策与执行效率 优化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运行效果[3] 公司治理优化 - 分设董事长与行长使职责边界更清晰 强化制衡机制并提升监管合规性[3] - 实现董事会战略决策与管理层日常运营分离 降低"一言堂"风险 符合银保监会对A级机构的治理要求[3] - 避免高管兼任导致的代后管理不到位问题 减少监管处罚压力 董事长专注战略方向 行长聚焦业务执行 降低沟通成本提升决策科学性[3]
上市银行董秘盘点:西安银行三年三换董秘 频现信披问题
新浪财经· 2025-07-31 13:44
行业薪酬与年龄结构 - A股上市公司董秘2024年薪酬总额达40.86亿元 平均年薪75.43万元 [1] - 银行业董秘2024年平均薪酬127.22万元 显著高于A股整体水平 [5] - 银行业董秘年龄集中在50-59岁(占比57.1%)和40-50岁(占比38.1%) 30-39岁仅占4.8% [1] 银行业董秘学历构成 - 硕士学历占比最高达59.5%(25人) 博士学历占比23.8%(10人) 本科学历占比16.6%(7人) [3] 个体薪酬差异与任职特征 - 招商银行董秘彭家文薪酬276.08万元为行业最高 兴业银行董秘夏维淳薪酬12.76万元为最低 两者相差21倍 [5][6] - 57.1%的银行董秘(24家)于2024年及之后就职 显示行业董秘岗位存在高频变动 [6] 国有大行董秘更替案例 - 农业银行三年更换三位董秘(韩国强/武刚/刘清) 中国银行三年更换三位董秘(刘连舸/葛海蛟/卓成文) 建设银行三年更换三位董秘(胡昌苗/张金良/纪志宏) [6] 地方银行信披与治理问题 - 西安银行2024年三季报出现现金流量表数据错误 将职工支付现金从5.56亿元更正至8.29亿元 [7] - 西安银行因2020-2022年金融资产分类不准确收到监管警示函 连续三年年报信披存在准确性问题 [7][8] - 西安银行董秘2023-2025年7月期间频繁变更(石小云/梁邦海/魏海燕) 郑州银行2022-2024年亦更换三位董秘(夏华/赵飞/韩慧丽) [6]
西安银行聘任新行长,9年副行长张成喆转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2:23
公司高管变动 - 西安银行聘任张成喆为行长及副董事长 其拥有丰富银行工作经验 历任钟楼支行办公室主任 城北支行副总经理 城东支行总经理 市场营销部总经理 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 碑林支行总经理 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 异地分行筹建办公室主任 宝鸡分行行长 2016年8月起任副行长 主管财务工作 [1] - 公司管理架构将调整为"一正两副" 两位副行长为刘强(2022年聘任)和赫勇(2023年聘任) [1] - 副行长管辉因工作变动于2025年5月15日辞职 [2] 公司治理与战略 - 董事会审议通过设立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 组织架构调整 设立西安硬科技特色支行 发行金融债券(非资本类)等议案 [2] - 公司前身为西安市商业银行 由4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等机构于1997年发起设立 2010年更名 2019年3月上交所上市 实际控制人为西安市人民政府 [2] 经营网络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末拥有178个营业网点 包括总行营业部 9家分行 10家区域支行和12家直属支行 网点集中在陕西省内 控股2家村镇银行 参股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总额5197.24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8.19% 营业收入20.39亿元 同比增加1.53亿元(增幅8.14%) 归母净利润7.12亿元 同比增加0.29亿元(增幅4.30%) [3]
上市银行董秘盘点: 西安银行三年三换董秘 频现信披问题
新浪证券· 2025-07-31 10:18
行业薪酬与结构 - A股上市公司董秘2024年薪酬总额40.86亿元,平均年薪75.43万元 [1] - 银行业董秘平均薪酬达127.22万元,最高为招商银行彭家文276.08万元,最低为兴业银行夏维淳12.76万元,两者相差21倍 [5] - 银行业42家上市公司中57.1%董秘年龄集中于50-59岁,38.1%为40-50岁,仅4.8%为30-39岁 [1] 人员构成与变动 - 银行业董硕士学历占比59.5%(25人),博士23.8%(10人),本科16.6%(7人) [3] - 57.1%银行董秘于2024年及之后就职,近六成为新任人员 [5] - 四大国有银行中三家出现三年三次董秘更替:农业银行(韩国强→武刚→刘清)、中国银行(刘连舸→葛海蛟→卓成文)、建设银行(胡昌苗→张金良→纪志宏) [5] 信披与合规案例 - 西安银行2024年三季报将"支付给职工现金"从5.56亿元误报为8.29亿元,后更正为因账目分类错误 [6] - 该行2020-2022年连续三年金融资产分类不准确,于2023年报完成整改 [7] - 前任董秘石小云(2016年8月-2024年4月任职)任期内发生信披违规,现任董秘梁邦海2024年接任 [7][6]
空缺一年多终落定!张成喆将升任行长,西安银行如何突围
北京商报· 2025-07-30 23:40
人事任命 - 西安银行聘任张成喆为新任行长并当选第六届董事会副董事长 其任职资格待监管部门核准后生效[1][3][4] - 张成喆为内部培养高管 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和经济师资格 自2016年11月起担任副行长逾八年 经历基层支行 核心业务部门及异地分行等多岗位历练[1][3][4] - 此次人事调整源于前任行长梁邦海2024年4月转任董事长 以及2024年以来多位高管离任包括董秘石小云 副行长狄浩 黄长松 2025年副行长管辉 行长助理王星辞职[5][6] 财务表现 - 公司总资产规模持续增长 2024年末达4803.7亿元较上年增长11.14% 2025年一季度末进一步增至5197.24亿元[8] - 归母净利润增长乏力 2019年同比增长13.27%达26.75亿元 2020年增速降至3.05%为27.56亿元 2021年增速进一步收窄至1.73%为28.04亿元 2022年同比下降13.55%至24.24亿元 2023年和2024年分别回升至24.62亿元和25.59亿元但未超过2019年水平[9] - 资本充足率连续下滑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07% 10.07%和12.41% 较2023年末分别下降0.66 0.66和0.73个百分点 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9.36% 9.36%和11.69%[10] 资本补充举措 - 2025年6月发行5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前五年票面利率2.40% 另发行2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10] - 董事会同意发行规模不超过100亿元的非资本类金融债券 用于优化负债结构和支持特定资产业务投放[12] 战略布局 - 聚焦硬科技赛道 计划设立服务硬科技业务特色的一级管理支行 需经监管部门核准后实施[1][11] - 2024年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28亿元 增幅达26.54%[11] - 深化与科研院所 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合作 推出"硬科技投易贷"等专属信贷产品 构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11][12] - 通过数字化信贷方式实施精准信用画像 加强贷前审查与贷后管理 建立匹配硬科技企业高风险特性的风控模型[12][13]
张成喆拟掌舵西安银行,百亿金融债计划同步启动
经济观察网· 2025-07-30 18:54
高层人事调整 - 提名刘金平、张蕾及张成喆为第六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 拟选举张成喆为副董事长并聘任其为行长 同时聘任曾光为行长助理 [1][2] - 张成喆为内部提拔高管 历任钟楼支行办公室主任至现任党委副书记、副行长 体现经营连续性战略 [2] - 刘金平作为主要股东西安投资控股党委书记兼董事长 代表股东方战略影响 强化地方经济协同 [2] - 独立董事张蕾为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学博导 注入学术视角提升公司治理专业度 [3] - 曾光具有银行信贷管理经验 曾任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公司业务部及授信审批部总经理 现任首席审贷官 [3] - 人事组合模式平衡内部传承、股东诉求、公司治理与专业能力 为转型提供组织保障 [3] 金融债券发行 - 董事会批准发行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非资本类金融债券 需提交股东大会及监管核准 [1][4] - 发债规模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25.59亿元近4倍 是资本补充重要渠道 [4] - 非资本类定位侧重于优化负债结构和支持特定资产业务投放 非补充核心资本 [4] - 当前市场利率环境低位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可能支持硬科技支行信贷或绿色金融项目 [4] 战略转型举措 - 审议通过组织架构调整议案及设立西安硬科技特色支行议案 并设立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 [5][6] - 硬科技特色支行为一级管理支行 集中资源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及航空航天等产业 [6] - 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系统性推动绿色信贷及债券业务 提升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6] - 架构调整涉及部门设置、审批权限及考核激励优化 支撑绿色与科创金融特色化经营 [6] - 转型聚焦区域优势产业和政策支持领域 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和增长引擎 [6] 公司发展定位 - 通过管理层重构、债务融资和战略重塑 确立区域性银行特色竞争力 [7] - 深度挖掘本土硬科技与绿色金融优势 平衡地方经济服务与商业可持续性 [7] - 面临硬科技企业高风险与银行稳健经营平衡、绿色金融盈利模式探索等挑战 [7]
张成喆拟掌舵西安银行 百亿金融债计划同步启动
经济观察网· 2025-07-30 17:25
高层人事变动 - 提名刘金平、张蕾及张成喆为第六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 拟选举张成喆为副董事长并聘任其为行长 同时聘任曾光为行长助理 [1][2] - 张成喆为内部培养高管 历任钟楼支行办公室主任至现任党委副书记、副行长 体现内部培养体系信心及经营连续性考量 [2] - 刘金平作为主要股东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强化银行与地方经济发展协同效应 张蕾为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学博导 提升公司治理专业度 曾光具有丰富银行信贷管理经验 [2][3] 金融债券发行 - 董事会批准发行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非资本类金融债券 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4] - 发债规模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25.59亿元的近4倍 主要用于优化负债结构及支持特定资产业务投放 非用于补充核心资本 [4] - 发债计划需获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核准 最终规模、利率及投向将成为观察资产扩张策略与盈利前景的关键指标 [4] 战略转型举措 - 审议通过组织架构调整议案及设立西安硬科技特色支行议案 并决定设立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 [5][6] - 硬科技特色支行为一级管理支行 集中资源发展科创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系统性推动绿色信贷及债券业务 [6] - 战略转型聚焦区域优势产业和政策支持领域 包括硬科技与绿色金融 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和新的增长引擎 [6][7] 公司发展背景 - 公司2024年末总资产规模达到4803.70亿元 当前面临资本充足率下滑及不良率上升等问题 [6] - 转型尝试涉及地方银行发展共性命题 包括服务地方经济与商业可持续平衡 及与全国性银行竞争差异化价值 [7] - 战略执行面临硬科技企业高风险与银行稳健经营平衡 绿色金融标准与盈利模式探索 及组织能力考验等挑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