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工(601989)

搜索文档
重组即将落地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预告半年度业绩均翻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9:28
公司业绩表现 -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 同比增长98.25%至119.49% [2] - 中国重工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亿元至18亿元 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 [2] - 两家公司业绩释放进入上升期 展现出强劲盈利能力和增长韧性 [2] 业绩增长原因 - 把握船舶行业发展态势 发挥主建船型批量建造优势 [2] - 提升精益管理水平 交付民品船舶数量增加 [2] - 船舶价格同比提升 建造成本管控得当 [2] 重组进展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项目于7月4日获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通过 [2] - 7月8日完成向中国证监会提交重组方案注册稿 [2] 重组后预期 - 重组完成后将形成造船行业龙头上市公司 [2] - 协同效应将催化经济价值 功能价值更独特 战略价值更突出 [2] - 整合中国重工旗下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优质资产 [3] - 具备从资产规模、技术实力、交付能力到全球市场占有率等多维度重塑行业格局的实力 [3] - 有望构建全球稀缺性龙头企业的估值逻辑 [3]
中国重工(601989) - 2025 Q2 - 季度业绩预告
2025-07-10 18:1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000万元至180,000万元,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法定披露数据)[3][6] - 预计2025年半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0,000万元至160,000万元,同比增长192.96%至260.57%(法定披露数据)[3][6] - 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242.59万元(追溯调整前)[8] - 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4,374.36万元(追溯调整前后一致)[8] - 追溯调整后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364.50万元[8] 业务表现 - 业绩预增主因为民船交付量大幅增加及营业收入增长[9] 其他财务数据 - 2024年子公司以104,381.50万元收购武船航融100%股权(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8]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23元/股(追溯调整前后一致)[8]
中国重工:上半年净利预增182%-238%
快讯· 2025-07-10 18:00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亿元-18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181 73%-238 08% [1] 业绩驱动因素 - 主建船型批量建造优势发挥 [1] - 精益管理强化与成本管控深化 [1] - 民船产品交付数量大幅增加带动营业收入增长 [1] 经营改善措施 - 效率效益提升 [1] - 经营业绩同比明显提升 [1]
中国重工: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1.73%-238.08%
快讯· 2025-07-10 17:57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加9.68亿元至12.68亿元,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 [1]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加8.56亿元至11.56亿元,同比增长192.96%至260.57% [1]
中证智选船舶产业指数下跌1.11%,前十大权重包含亚星锚链等
金融界· 2025-07-09 21:26
中证智选船舶产业指数表现 - 7月9日收盘下跌1.11%至1364.1点,成交额159.99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8.15%,近三个月上涨17.14%,年初至今上涨7.60% [1] - 指数基日为2019年12月31日,基点1000.0点 [1] 指数构成与权重分布 - 选取40家船舶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覆盖船用材料、船舶配套、制造及航运领域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9.2%,中国船舶(14.81%)、中国动力(14.66%)、中国重工(14.4%)为前三 [1] - 其他权重股包括中船科技(6.66%)、中船防务(6.3%)、天海防务(5.5%)等 [1] 市场与行业分布 - 上交所上市公司占比81.63%,深交所占比18.37% [1] - 行业分布以工业为主(93.98%),原材料(3.78%)和信息技术(2.24%)占比较小 [1]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个交易日),调整比例通常不超过20%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特殊情况会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将被剔除,并购分拆等情形按细则处理 [2]
中船系概念下跌2.12%,主力资金净流出11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7-09 16:31
中船系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7月9日收盘,中船系概念下跌2.12%,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中船汉光、昆船智能、久之洋等个股跌幅居前 [1] - 在今日涨跌幅对比中,中船系概念表现最差,仅次于托育服务概念1.82%的涨幅 [1] 资金流动情况 - 中船系概念板块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05亿元 [1] - 11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出,其中6只净流出超3000万元 [1] - 中国船舶主力资金净流出1.27亿元居首,中国重工、中船应急、中船汉光分别净流出9831.75万元、6571.73万元、5766.39万元 [1] 个股表现详情 - 中船汉光今日跌幅最大达5.51%,换手率16.70% [1] - 昆船智能下跌3.58%,换手率13.61% [1] - 中船应急下跌2.15%,换手率9.55% [1] - 中国船舶下跌1.36%,换手率0.94% [1] - 中国重工下跌1.30%,换手率0.71% [1]
中船系概念下跌0.45%,5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3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17:28
中船系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7月8日收盘,中船系概念下跌0.45%,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中船应急、昆船智能、中国动力等跌幅居前,分别下跌5.34%、1.45%、1.20% [1][2] - 股价上涨的有2只,涨幅居前的有中船汉光、中国海防,分别上涨4.03%、2.44% [1][2] 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BC电池、硅能源、PCB概念涨幅居前,分别上涨4.13%、4.02%、3.86% [2] - 中船系概念表现较弱,下跌0.45%,在跌幅榜中排名靠前 [2] - 其他跌幅较小的板块包括生物质能发电(0.03%)、足球概念(0.09%)等 [2] 中船系概念资金流向 - 今日中船系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出3.97亿元 [2] - 9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出,其中5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3000万元 [2] - 中船汉光主力资金净流出居首,达1.27亿元,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应急分别净流出8979.52万元、7779.54万元、7347.71万元 [2] - 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的有中国海防、久之洋,分别净流入6881.56万元、560.19万元 [2] 中船系个股资金流出榜 - 中船汉光今日涨4.03%,换手率23.35%,主力资金净流出1.27亿元 [2] - 中国船舶跌0.69%,换手率0.98%,主力资金净流出8979.52万元 [2] - 中国重工跌1.08%,换手率0.81%,主力资金净流出7779.54万元 [2] - 中船应急跌5.34%,换手率11.31%,主力资金净流出7347.71万元 [2]
中证全指机械制造指数报7320.31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重工等
金融界· 2025-07-08 16:25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高走 中证全指机械制造指数报7320 31点 [1] - 中证全指机械制造指数近一个月上涨2 19% 近三个月上涨13 62% 年至今上涨8 89% [1] 指数编制规则 - 中证全指行业指数按中证行业分类分为11个一级行业 35个二级行业 90余个三级行业及200余个四级行业 [1] - 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 以1000 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结构 十大权重股 - 汇川技术(4 26%) 三一重工(3 94%) 中国中车(3 13%) 潍柴动力(2 96%) 中国船舶(2 69%) [1] - 江淮汽车(2 61%) 徐工机械(2 45%) 中国重工(1 92%) 恒立液压(1 33%) 中联重科(1 3%) [1] 市场板块分布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1 61%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7 54% 北京证券交易所占比0 85% [1] 行业分布 - 电动机与工控自动化占比18 55% 其他专用机械占比13 83% 工程机械占比11 53% [2] - 商用车占比9 45% 船舶及其他航运设备占比8 57% 城轨铁路占比6 49% [2] - 其他通用机械占比5 95% 气液机械占比5 03% 仪器仪表占比4 74% [2] - 动力机械占比3 68% 采矿冶金机械占比3 27% 加工机械占比2 17% [2] - 楼宇设备占比2 14% 化工机械占比1 36% 纺织服装机械占比1 11% [2] - 印刷包装机械占比0 99% 农业机械占比0 85% 磨具磨料占比0 30% [2] 指数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临时调整包括行业归属变更 样本退市等情形 [2]
军工利好催化不断,资金抢筹军工板块,军工ETF(512660)近5日净流入超4.6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1:19
行业动态 - 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 涵盖适航管理 市场培育 飞行运行 安全管理等全链条环节 [1] - 军工ETF(512660)近5日净流入超4 6亿元 显示市场对军工板块关注度提升 [1] 公司重组 -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方案获上交所批准 交易涉及1151 5亿元资金及超4000亿元资产 [1] - 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规模超4000亿元 年收入突破1300亿元 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 业务最完备的上市造船巨头 [1] 行业前景 - 军工板块受三重逻辑催化:十四五任务冲刺 建军百年目标 自主可控国产替代 内需增长确定性高 [1] - 军贸装备需求及溢价将推动装备量价齐升 行业基本面具备较强正向预期 [1] 指数构成 - 军工ETF(512660)跟踪中证军工指数 该指数覆盖航天 航空 船舶 兵器 军事电子等国防军工领域上市公司 [2] - 指数具有较高行业集中度和鲜明军工特色 反映军工行业整体表现 [2]
千亿元资产重组将催生全球最大造船上市公司
金融时报· 2025-07-08 11:15
重组进展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完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上市公司[1] - 交易采用换股方式,中国船舶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进行吸收合并[2] - 交易尚需中国证监会注册及其他必要批准,存在不确定性[2] - 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已于2024年1月原则同意总体方案[3] 交易结构 - 换股比例为1:0.1335,中国船舶将发行约30.44亿股新股[4] - 交易完成后中船工业集团持股26.71%,中国船舶集团合计控股49.29%,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4] - 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其全部资产及负债由存续公司承继[3] 战略意义 - 主要目的为整合船舶总装业务,解决同业竞争问题[5] - 合并后存续公司将减少同业竞争,优化船舶制造产业布局,发挥协同效应[5][6] - 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6] 财务影响 - 2024年中国船舶营收785.84亿元(+5.01%),净利润36.14亿元(+22.21%),总资产1819.77亿元[7] - 中国重工2024年营收554.36亿元(+18.7%),净利润13.11亿元(扭亏为盈),总资产2221.38亿元[7] - 合并后总资产将超4000亿元,年收入突破1300亿元,市值合计2523亿元(中国船舶1467亿元+中国重工1056亿元)[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