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重工(601989)
icon
搜索文档
拥抱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
证券时报· 2025-09-25 08:12
资本市场发展理念和监管方式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提升基础制度、市场功能、监管执法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促进资源高效配置,让优质企业和资金迸发活力[1] -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上市公司应重视内部治理,保持主业稳定,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和加大分红提升投资价值[1]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制度完善 - 监管部门在"十四五"期间通过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2] - 证监会两次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使上市公司运作更加规范透明[2] - 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并购六条"发布后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一般性资产重组超过2100单[2] 并购重组案例和趋势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国联证券定增吸收合并民生证券等千亿级别行业整合案例涌现[2] - 一年来1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计划,解决产业链堵点和"卡脖子"问题[3] - 清华大学田轩指出并购重组将聚焦产业整合、技术协同和价值提升,呈现战略性并购主导、多元化支付方式并行的格局[3] 投资者回报情况 - "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80%,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4] - 2024年前8个月沪深两市新增披露458单回购计划,回购金额上限1430亿元,已达2024年全年的67%[4] - 2024年前8个月沪深两市新增披露增持计划283单,增持金额上限861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4] - 上市公司已分红超2万亿元,中期分红家数和金额创新高[4] 分红政策支持 - 2024年4月新"国九条"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和实施风险警示[4] - 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4] - 上市公司进一步健全常态化分红机制,分红金额高、频次增多优化了分红节奏[5] 公司治理改革 - 公司法修订完善了公司治理架构,强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责任[6] - 独立董事制度改革意见落地,证监会督促独立董事积极履职发挥监督作用[6] - 新"国九条"及"1+N"政策文件对加强公司治理监管作出明确部署[6] 监管执法和退市情况 - 2024年至上半年证监会对130名财务造假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已有8起案件涉及的32名责任人被刑事追责[6] - 截至上半年底,沪深两市共1568家上市公司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或估值提升计划[6] - "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证监会加大退市中的投资者保护力度[7] - 通过代位诉讼促使退市公司太安堂资金占用方全额偿还占用资金本息合计5.72亿元[7]
披露重大资产重组230单
搜狐财经· 2025-09-25 07:11
并购重组市场表现 - 最近一年A股公司累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230单 同比翻倍 [1] - 最近一年共有30家公司重组上会 同比大增近九成 [1] 并购重组行业分布 - 产业并购占比超过七成 [1] - 新质生产力行业占比超七成 集中在半导体 信息技术 装备制造 计算机等领域 [1] 政策导向与特征 - 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鼓励加强产业整合 [1] - 政策重点在新兴产业并购及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引导科技创新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 [2] - 支付方式多元化 包括定向可转债 定增募资 现金收购 并购贷款 并购基金等 [1] 典型案例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为A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吸收合并案例 存续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 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 [1] - 华海诚科收购衡所华威电子70%股权获证监会注册批复 属半导体封装材料行业龙头强强联合 [1]
全球新船王!半年拿下全球30%新船订单,生产计划排期至2029年
市值风云· 2025-09-19 18:11
行业整合与公司重组 - 中国船舶拟通过发行股票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交易金额高达1151.50亿元 为A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 [3] - 中国重工已于2024年9月5日退市 中国船舶总股本由44.72亿股增加至约75.26亿股 [3] - 此次整合是2019年"南北船"合并的后续动作 中国船舶将成为新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唯一的总装上市平台 [4] 行业前景与公司竞争力 - 中国造船业处于高景气周期 行业周期趋势极具竞争力 [4] - 公司自身原本的实力在当下节点极具竞争力 [4] - 新造船龙头的价值不止于合并本身 [4]
研判2025!全球及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订单规模、市场结构及未来发展展望:替代燃料船舶正成为全球造船市场的主角,中国船企具备较大竞争优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9 09:17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概述 - 绿色船舶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提升资源循环利用[1] - 绿色船舶分为3个等级由能效环保清洁能源应用舒适性和有害物质控制等要素评分确定[2] - 绿色生态船舶目标包括防止对气候变化水生态和人员健康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止对水域陆地大气的污染[3]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 - 航运业承担全球90%以上国际贸易量但也是碳排放主要来源2024年全球集装箱海运碳排放量同比增长14%至2.406亿吨[4] - 国际海事组织提出2030年零/近零排放技术使用占比至少5%力争10%温室气体排放比2008年降低20%力争30%[4] - 欧盟自2024年1月起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要求公司购买缴纳碳配额[5] - 国内政策支持绿色发展如《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提出2030年形成完整绿色船舶谱系供应能力[5] - 《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新能源船舶加快电池LNG甲醇氢燃料技术应用[6]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2412艘1.24亿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820艘6220万总吨2025年上半年新船订单647艘3700万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235艘2060万总吨[6] - 2024年全球新造船投资2038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订单价值1079亿美元同比涨67%2025年上半年投资675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价值387亿美元同比跌33%占比57.3%[7] - 2024年替代燃料订单包括LNG动力船390艘4620万总吨甲醇动力船119艘890万总吨LPG动力船72艘30万总吨电池/混合动力船206艘170万总吨[7] - 截至2025年7月全球在运营替代燃料船舶2453艘较2024年末增334艘包括LNG动力船1421艘甲醇动力船66艘LPG动力船141艘电池/混合动力船715艘[7] - 中国船厂2024年承接替代燃料船舶订单363艘1578.9万CGT2025年上半年85艘385.5万CGT以数量计占全球36%[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替代燃料订单包括甲醇双燃料船37艘LNG双燃料船30艘电池/混合动力船14艘LPG和氨双燃料船各2艘[10] 绿色船舶未来发展展望 - 绿色低碳是转型趋势技术围绕船舶总体优化动力燃料低碳化绿色营运和建造展开[10] - 中国在LNG应用风帆装置太阳能面板等方面取得突破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0] - 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实现生产零排放且船舶无需喷涂油漆报废后可循环利用[10] - 未来LNG甲醇氢能等替代燃料应用更广泛氢能和氨作为零碳排放燃料将成为重要方向[10] - 构建高效船舶数字化运维体系及强化绿色船舶配套供应链布局是关键趋势[10]
船舶行业8月点评:新造船价格指数维持高位,南北船合并步入收官
东吴证券· 2025-09-16 12:57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新造船价格指数维持高位 南北船合并步入收官[1] - 船舶行业周期高点已过但未结束 供给侧船厂扩产谨慎支持船价 需求侧船舶环保转型和寿命更新趋势确定[1] - 中国造船产业链优势难以取代 市场地位稳固 市场份额有望稳定于50%以上[2] - 中国船舶高毛利订单持续兑现 南北船合并收官增强综合实力[3] 行业数据表现 - 2025年8月船舶行业新签订单422万载重吨 同比-77.5% 环比-57.9%[1] - 2025年1-8月船舶行业累计新签订单6692万载重吨 同比-52.8%[1] - 新船投资总额高于过去10年平均水平27.2%[1] - 分船型新签订单表现: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气体运输船8月新签订单17/103/201/68万载重吨 1-8月累计新签订单1475/1551/3060/174万载重吨 同比分别-67.4%/-67.5%/+0.3%/-74.8%[1] - 2025年8月末新造船价格指数186.3 同比-1.6% 较年初下降1.6% 环比7月下降0.2%[1] - 分船型价格指数: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气体运输船价格指数168.7/212.5/116.4/200.7 较年初分别-2.5%/-4.7%/-1.9%/-2.5% 环比7月分别+0.0%/-0.2%/+0.3%/-0.2%[1] - 全球船厂在手订单3.97亿载重吨 同比+11.7% 手持订单覆盖率4.5年[2] - 中国船厂在手订单2.71亿载重吨 占全球份额68.3%[2] - 2025年1-8月中/日/韩船厂分别新签订单4230/460/1654万载重吨 同比分别-61.2%/-57.0%/-6.6%[2] - 中国船厂新签订单份额约63.2% 同比-13.7pct[2] 重点公司表现 - 中国船舶2025上半年实现营收403亿元 同比增长12% 归母净利润29亿元 同比增长109%[3] - 截止2025年6月末公司民船在手订单2649万载重吨/2335亿元 同比+12%/17%[3] - 中国重工股票自8月13日起连续停牌不再复牌 标志南北船合并步入收官[3] - 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造船企业[3] 投资建议 - 推荐中船集团旗下船舶总装上市平台中国船舶[6] - 建议关注船舶动力系统核心标的中国动力[6]
两连板牛股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07:50
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 - 新大正拟收购嘉信立恒设施管理不低于51%股权 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股票9月15日停牌[1][9] - 商络电子全资子公司拟以7亿元收购立功科技88.79%股权[1][10] - 晶晨股份拟以3.16亿元现金收购芯迈微半导体100%股权[10] - 龙建股份拟以4万元现金收购广东知茂建筑工程100%股权以获取市政建筑二级总承包资质[10] 汽车行业动态 - 均胜电子子公司新获150亿元全球汽车智能化项目定点 计划2027年开始量产[1][9]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获工信部支持 东风汽车及上汽集团等八家企业承诺落实[6][7]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其中汽车制造业保持平稳增长[5] 宏观经济数据 - 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环比增长0.37%[5] - 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至326111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至323906亿元[5] - 8月70城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全线下降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至0.9%[6] 政策与监管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允许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利润境内再投资[5] - 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行为启动进一步调查[7] - 上海市提出到2027年新增超500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培育2家超百亿产值医疗器械企业[8] 资本市场活动 - 创业板新股建发致新及北交所新股锦华新材于9月15日申购[1] - 中国船舶完成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新增股份于9月16日上市[1] - 央行公开市场9月15日有2470亿元逆回购到期[1] 行业会议与前沿技术 - 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将于9月16-17日举办[2] - 2025世界储能大会将于9月16-18日在宁德举办[3] - 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通过新国标认证 成为全球首款认证钠电池[12] 股价异动说明 - 首开股份9天8板后发布风险提示 称股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达100%且存在下跌风险[11] - 上海建工澄清科卡金矿储量增加为2020年旧闻 黄金业务收入占比不足0.5%[11][12] 股权变动 - 澳洋健康控股股东变更 20%股份以5.93亿元转让至悦升科技 实控人变更为张家港经开区管委会[12] 行业研究观点 - 中信建投认为锂电板块2025年需求超预期 持续看好锂电及储能领域[13] - 中信证券指出储能产业拐点信号兑现 容量市场机制建设将成为电改重点方向[13]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顺利完成 新增股份9月16日将在上交所上市
证券日报· 2025-09-15 22:09
交易概述 - 中国船舶以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增发30.53亿股股份 将于2025年9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 - 中船重工集团等交易方换股取得的14.54亿股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转让 [2] 交易背景与目标 - 重组整合是贯彻落实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 旨在统一整合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船舶制造与维修业务 [2] - 交易目标包括提高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增强核心功能与竞争力 规范同业竞争 维护中小股东权益 [2] - 交易将促进专业化整合 发挥协同效应 聚焦价值创造 提高经营效益 提升品牌溢价 实现优势互补 [2] 财务与业务影响 - 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4000亿元 营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 手持订单量全球占比近20% [2]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公司作为存续方将聚力兴装强军 承担"引领行业发展、支撑国防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使命责任 [3] - 公司将紧抓船舶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和景气度提升机遇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 [3]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新增股份将于明日上市 全球最大造船航母即将正式启航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21:17
交易概览 - 中国船舶以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增发30.53亿股股份 将于2025年9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标志着A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正式完成[1] - 中船重工集团等交易方换股取得的14.54亿股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转让[1] - 此次合并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号召 落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 是提升中国在全球船舶制造行业话语权的关键举措[1] 整合意义 - 交易实现深度整合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长期各有侧重形成互补格局[2] - 中国船舶拥有先进海洋防务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 在特种船型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中国重工是产业链最完整的海洋防务装备上市公司 在超大型油轮和干散货船方面实力雄厚[2] - 通过整合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核心资产 新公司构建更完整造船产业链 发挥各大船厂优势船型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2] - 在全球造船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背景下 新公司将充分交流技术经验 提升研发制造实力 实现全链条技术攻关[2] 财务与订单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实现归母净利润29.46亿元 同比增长108.59% 中国重工实现归母净利润17.45亿元 同比增长227.07%[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中国船舶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33艘2649.11万载重吨2334.87亿元 中国重工手持订单229艘3493.92万载重吨[3] - 整合后新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 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 手持订单量全球占比近20% 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上市企业[3] - 新公司依托体量优势和完整产业链布局 在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更强议价能力和竞争力[3] 行业背景 - 2025年全球造船行业处于良好发展态势 高盛预测在环保法规、船队老化和贸易增长推动下 全球造船业正进入可能持续到2032年的上行周期 带来价值1.2万亿美元的新船订单[4]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船舶制造国 从订单量、造船交付量、新签船舶订单、完工量等指标来看均处于领先地位[4] - 工信部实施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行动 印发绿色航空和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纲要[4] - 新公司将成为引领全球船舶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改变全球船舶制造行业竞争态势[5]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原A股股东的股票将按换股比例转为中国船舶的股票,并将于2025年9月16日上市流通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21:12
换股吸收合并进展 - 公司已于2025年9月11日收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的《证券变更登记证明》[1] - 中国重工原A股股东的股票将按换股比例转为中国船舶的股票[1] - 新增股份将于2025年9月16日上市流通[1] 信息披露 - 具体内容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关于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实施结果、股份变动暨新增股份上市公告》[1]
【早报】墨西哥称计划对中国等国征收50%的关税,外交部回应;我国有望诞生一世界级金矿
财联社· 2025-09-12 07:14
宏观政策与国际贸易 - 国务院批准在10个地区开展为期2年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 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 合肥都市圈 福厦泉 郑州市 长株潭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重庆市和成都市 [1][3] - 墨西哥计划对中国等国征收50%关税 外交部表示坚决反对并强调将根据实际情况维护自身权益 [1][3] - 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央行共同启动双边本币结算框架和二维码互联互通合作项目 预计2025年内全面投产 [2][3] - 商务部召开外贸企业圆桌会 强调推动解决企业困难 培育外贸新动能 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3] 行业动态与市场数据 - 辽宁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近1500吨 有望成为世界级金矿 [4] -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关注度升至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4] - 特斯拉Model Y L车型10月份库存已售罄 预计交付时间推迟至11月 [5] - 欧佩克8月原油产量达4240万桶/日 环比增加50.9万桶/日 [6] - 中国1-8月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 同比增长12.7%和12.6% 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39.5万辆 同比增长26.8% [7] - 人工智能药物开发商Absci与甲骨文和AMD合作 加速生成式AI药物发现进程 [7] 企业公告与资本运作 - 中国船舶完成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新增股份于9月16日上市 [2][8] - 芯原股份新签订单12.05亿元创历史新高 其中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64% [8] - 传音控股股东拟询价转让2%公司股份 [9] - 金埔园林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4.58%公司股份 [10] - 优刻得实控人拟以19.74元/股转让5.13%公司股份 [11] - 扬杰科技拟以22.18亿元现金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16] - 恒大物业于9月12日上午9时起恢复联交所股份买卖 [17] 全球市场与大宗商品 - 美国8月CPI同比增长2.9% 核心CPI同比增长3.1% 符合市场预期 [19] - 美股三大指数均创历史新高 道指涨1.36% 纳指涨0.72% 标普500涨0.85% [19]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89% 阿里巴巴涨超8% 蔚来涨超6% [19] - WTI原油期货收跌2.04%至62.37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期货收跌1.66%至66.37美元/桶 [19] - 微软与OpenAI达成非约束性协议 允许OpenAI推进重组为营利性公司 [20] 投资机会与市场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形成8天"超长黄金周" 旅游市场预订量激增130% GMV增幅超120% 部分热门线路提前售罄 [21][22] - CFM报告预测四季度存储价格将全面上涨 企业级存储预计个位数涨幅 手机嵌入式存储小幅上扬 [23] - 存储行业减产效应显现 原厂产能转向高利润产品 DRAM与NAND合约价环比上涨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