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王生物(000078)
icon
搜索文档
海王生物优化资本路径,聚焦核心战略轻装前行
全景网· 2025-06-24 17:19
战略调整与资本路径终止 - 公司终止筹划三年之久的控制权变更事项及同步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计划 这是基于当前市场环境与长远发展战略的主动调整 旨在集中资源专注于核心业务发展 [1] - 原定引入国资控股方案是特定阶段的发展探索 经评估后双方一致认为终止更有利于各自聚焦核心优势领域 控股股东将无息退还意向金体现友好协商原则 [1] - 终止计划避免了复杂交易的不确定性 使管理层能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经营与战略转型 反映公司面对市场变化的务实态度 [1] 医疗器械业务聚焦 - 公司将发展重心坚定锚定于高增长潜力的医疗器械板块 已构建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的供应链网络 渠道与客户资源深厚 [2] - 与西门子 迈瑞医疗等国内外顶尖品牌保持长期深度合作 为市场拓展与服务升级奠定基础 [2] - 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及完成主要商誉减值计提(2024年末商誉降至3.79亿元) 实现"轻装上阵" 资源聚焦高附加值领域 [2] - 2024年在严峻市场环境下仍实现303.17亿元营收 体现核心业务韧性 未来将持续优化运营及应收账款管理 [2] 民企机制与行业机遇 - 作为民营企业 公司具备决策高效 反应灵活的优势 此次资本路径调整体现其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3] - 未来仍开放与战略投资者(包括国资)合作 但需符合深化业务协同 整合优势资源的条件 [3] - 中国医药及医疗器械流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公司聚焦战略契合行业专业化 高值化 效率化升级方向 [3] - 终止控制权变更标志着战略聚焦进入新阶段 通过化解历史包袱 锚定医疗器械赛道 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3]
海王生物(000078) - 关于股东部分股份解押及质押的公告
2025-06-23 17:45
股权情况 - 海王集团合计质押公司股份1,214,318,878股,占其持股99.83%,占总股本46.15%[2] - 海王集团本次解质63,625,000股,占其所持5.23%,占总股本2.42%[2] - 海王集团本次质押63,625,000股,占其所持5.23%,占总股本2.42%[3] - 海王集团持股1,216,445,128股,持股比例46.23%[4] - 海王集团注册资本12051.62万元[6] 财务数据 - 2024年末资产总额43,468,895,328.63元,2025年3月末为43,403,768,972.89元[8] - 2024年营收31,100,600,202.23元,2025年1 - 3月为7,609,654,736.85元[8] - 2024年净利润 - 991,980,788.98元,2025年1 - 3月为29,483,473.83元[8] - 2024年末流动比率1.20,2025年3月末为1.17[8] - 2024年末速动比率1.01,2025年3月末为0.98[8]
海王生物易主终止背后:三年累亏39亿
中国经营报· 2025-06-22 05:11
控制权变更终止 - 公司与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及控股股东深圳海王集团签署解除协议,终止筹划三年的控制权变更事项,同时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计划 [1] - 原计划海王集团向丝纺集团转让12%股份(3.16亿股,每股2.43元,总价7.67亿元),并放弃剩余股份表决权,使丝纺集团成为控股股东 [2] - 交易终止后海王集团将无息退还丝纺集团此前支付的1000万元意向金,公告强调解约是协商一致的结果 [2] 经营业绩恶化 - 公司2022-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7亿元、-16.9亿元和-11.9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39.1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3.76亿元(同比下降8.81%),归母净利润2371.58万元(同比下滑44.38%) [4] - 此前业绩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亿元、4亿元、5亿元(累计12亿元),但2024年亏损近12亿元使承诺难以实现 [4][5] 财务状况严峻 - 截至2025年3月末资产负债率高达89.76%,显著高于行业60%-70%的平均水平 [6] - 短期借款99.30亿元,账面货币资金仅32.76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大 [6] - 应收账款规模达153.67亿元,相当于当期营业收入的200%以上 [6] 法律诉讼与监管问题 - 2024年累计诉讼仲裁金额4.72亿元,其中作为原告涉及75起案件(金额4.15亿元),七成与医院客户诉讼相关 [6] - 2025年新增诉讼仲裁金额4.18亿元,医院客户长期占用资金导致回款风险高 [7] - 2024年10月收到深圳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书和警示函,涉及对外担保未披露、商誉减值测试不充分等问题 [7][8] 未来计划 - 公司表示将继续寻求与国资主体的战略合作机会,探讨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 [8] - 业务层面计划聚焦医疗器械板块的资源整合与市场拓展,优化产业布局 [8]
昔日医药流通巨头海王生物自救困局:耗时三年的国资重组计划落空,两年累计亏损近30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6-13 22:50
公司财务危机 - 海王生物2023年和2024年累计亏损近30亿元,2024年净利润亏损14.8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5.19亿元 [5][10][1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9.76%,短期借款99亿元,货币资金仅32亿元,流动性风险显著 [5][14] - 应收账款规模达153.6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超过50%,相当于年度营收的两倍 [5][14] 国资重组失败 - 公司耗时三年的国资重组计划终止,原计划以每股2.43元向丝纺集团出售3.157亿股股份,交易总额7.67亿元 [6][10] - 重组失败原因包括子公司数量多导致尽调复杂、国有资本决策程序审慎以及2024年业绩进一步恶化 [6][10][12] - 创始人曾承诺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亿元、2.5亿元、3亿元,但当前经营状况使承诺完成可能性极低 [12] 扩张策略弊端 - 2016-2018年通过大规模并购实现营收从136亿元增至383亿元,但累计投入49.48亿元收购78家公司导致负债高企 [13] - 2021-2023年资产负债率从80.57%升至86.94%,财务费用从8.07亿元增至9.44亿元,严重侵蚀盈利能力 [13] - "两票制"政策初期带来行业整合机遇,但后续集中带量采购压缩利润空间,毛利率持续下滑 [13][14] 行业环境变化 - 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导致药品价格下降,医药流通环节利润减少,医保控费措施延长应收账款回收周期 [14] - 行业集中度提升,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大型国企凭借资金和政策优势挤压中小型企业市场份额 [14][15] - 医药流通领域呈现强者恒强态势,公司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14][15] 未来转型方向 - 公司表示将继续寻求与其他国资主体的股权合作,重点聚焦医疗器械业务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 [15] - 行业深度洗牌背景下,民营企业需探索新商业模式,但高负债和持续亏损制约转型进程 [15]
海王生物(000078)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6-13 19:45
股东出席情况 - 出席股东大会股东511人,代表股份1,244,480,345股,占比47.2984%[6] - 出席股东大会中小股东508人,代表股份25,204,124股,占比0.9579%[6] 议案表决情况 - 《2024年度董事局工作报告》总表决同意1,242,381,753股,占比99.8314%[7] - 《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总表决同意1,242,303,603股,占比99.8251%[9] - 《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总表决同意1,242,410,903股,占比99.8337%[10]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总表决同意1,242,182,653股,占比99.8154%[11] - 《2024年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总表决同意1,242,407,403股,占比99.8334%[13] - 《关于公司未弥补亏损超过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的议案》总表决同意1,242,185,603股,占比99.8156%[13] - 《2024年度董事局工作报告》中小股东表决同意23,105,532股,占比91.6736%[7] - 《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中小股东表决同意23,027,382股,占比91.3635%[9] - 股东会总表决同意1,242,232,803股,占比99.8194%,反对1,804,999股,占比0.1450%,弃权442,543股,占比0.0356%[15] - 中小股东对《关于2024年度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以及2025年度薪酬方案的议案》表决,同意22,790,482股,占比90.4236%,反对2,103,499股,占比8.3459%,弃权310,143股,占比1.2305%[16] - 对《关于2024年度监事薪酬以及2025年度薪酬方案的议案》总表决,同意1,242,097,703股,占比99.8085%,反对2,091,299股,占比0.1680%,弃权291,343股,占比0.0234%[17] - 中小股东对《关于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表决,同意23,071,182股,占比91.5373%,反对1,810,899股,占比7.1849%,弃权322,043股,占比1.2777%[19] - 《关于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实际有效表决股数为26,704,124股,关联股东1,217,776,221股回避表决[19] - 《关于关联方向公司提供借款暨关联交易的议案》总表决,同意20,078,028股,占比79.6617%,反对4,830,853股,占比19.1669%,弃权295,243股,占比1.1714%[20] - 《关于关联方向公司提供借款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实际有效表决股数为25,204,124股,关联股东1,219,276,221股回避表决[20] - 中小股东对《关于关联方向公司提供借款暨关联交易的议案》表决情况与总表决相同[21] 决议合法性 - 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认为公司本次会议决议合法有效[22] 备查文件 - 备查文件包括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和律所出具的法律意见[23]
海王生物(000078) - 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关于深圳市海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
2025-06-13 19:45
会议基本信息 - 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5年6月13日召开[4] - 会议由董事局于2025年4月25日决议召集,4月29日发布通知[6][7] - 现场会议于6月13日14:50在海王银河科技大厦召开,网络投票时间为6月13日[8] 股东参与情况 - 出席现场和网络投票的股东及代理人共551人,代表12.44480345亿股,占比47.2984%[11] - 出席现场会议的股东及代理人共7人,代表12.24321521亿股,占比46.5323%[11] - 参与网络投票的股东共504人,代表2015.8824万股,占比0.7662%[11] - 中小投资者股东及代理人共508人,代表2520.4124万股,占比0.9579%[11] 议案表决情况 - 《2024年度董事局工作报告》同意1,242,381,753股,占比99.8314%;中小投资者同意23,105,532股,占比91.6736%[17] - 《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同意1,242,303,603股,占比99.8251%;中小投资者同意23,027,382股,占比91.3635%[20] - 《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同意1,242,410,903股,占比99.8337%;中小投资者同意23,134,682股,占比91.7893%[22]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同意1,242,182,653股,占比99.8154%;中小投资者同意22,906,432股,占比90.8837%[24] - 《2024年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同意1,242,407,403股,占比99.8334%;中小投资者同意23,131,182股,占比91.7754%[27] - 《关于公司未弥补亏损超过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的议案》同意1,242,185,603股,占比99.8156%;中小投资者同意22,909,382股,占比90.8954%[28] - 《关于续聘2025年度审计机构的议案》同意1,242,232,803股,占比99.8194%;中小投资者同意22,956,582股,占比91.0826%[31] - 《关于2024年度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以及2025年度薪酬方案的议案》同意1,239,235,610股,占比99.8056%;中小投资者同意22,790,482股,占比90.4236%[32] - 《2024年度监事薪酬以及2025年度薪酬方案的议案》同意1,242,097,703股,占比99.8085%;中小投资者同意22,821,482股,占比90.5466%[34] - 《关于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同意24,571,182股,占比92.0127%;中小投资者同意23,071,182股,占比91.5373%[38] - 《关于关联方向公司提供借款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20,078,028股,占比79.6617%;反对4,830,853股,占比19.1669%;弃权295,243股,占比1.1714%[40] 会议结果 - 本次会议主持人等未对表决结果提异议,议案获有效表决权通过[42] - 德恒律师认为本次会议表决结果合法有效[42] - 德恒律师认为本次会议召集等程序及决议合法有效[43]
海王生物: 关于股东部分股份解押及质押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1 18:16
控股股东股份质押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海王集团合计质押股份数量为1,214,318,878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的99.83%,占公司总股本的46.15% [1] - 质押用途主要为融资增信,均为场外质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存在平仓风险 [1] - 本次解押及再质押股份数量均为111,500,000股,占海王集团持股比例9.17%,占公司总股本4.24% [1] 本次股份解押及质押细节 - 解押部分:2025年6月4日解除质押111,500,000股,质权人为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原质押起始日为2024年6月6日 [1] - 再质押部分:同日将相同数量股份重新质押给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分行,质押用途为融资增信,未约定具体解押日期 [1] - 质押股份未涉及限售股或补充质押,亦未负担重大资产重组业绩补偿义务 [1] 控股股东财务及经营概况 - 海王集团2024年经审计总资产434.69亿元,营业收入311.01亿元,净利润亏损9.92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未经审计总资产434.04亿元,营业收入76.10亿元,净利润2948.35万元 [2] - 流动比率从2024年末1.20降至2025年一季度1.17,速动比率从1.01降至0.98 [2] - 经营范围涵盖医疗器械、保健品生产销售及物业租赁等,注册资金1.21亿元 [2] 关联交易与风险控制 - 控股股东最近一年与公司关联交易情况详见2024年年报,不存在资金占用或违规担保情形 [2] - 股份质押系为银行综合授信提供增信,非场内股权质押融资,公司将持续关注质押动态 [2]
海王生物(000078) - 关于股东部分股份解押及质押的公告
2025-06-11 18:00
股权质押 - 海王集团合计质押公司股份1,214,318,878股,占其持股99.83%,占总股本46.15%[2] - 海王集团本次解除质押股份111,500,000股,占其所持9.17%,占总股本4.24%[2] - 海王集团本次质押股份111,500,000股,占其所持9.17%,占总股本4.24%[3] - 海王集团持股1,216,445,128股,持股比例46.23%[4]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43,468,895,328.63元,2025年3月31日为43,403,768,972.89元[8] - 2024年1 - 12月营收31,100,600,202.23元,2025年1 - 3月为7,609,654,736.85元[8] - 2024年1 - 12月净利润 - 991,980,788.98元,2025年1 - 3月为29,483,473.83元[8]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1.20,2025年3月31日为1.17[8] - 2024年12月31日速动比率1.01,2025年3月31日为0.98[8] 其他 - 海王集团注册资本12051.62万元[6]
海王生物引援广东国资失败 “新生”的机会在哪里?
经济观察报· 2025-06-10 22:41
海王生物重组失败及财务困境 - 公司终止与丝纺集团7.67亿元股权交易及配套定增计划,但仍寻求与国资合作[1]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下滑(378 3亿元→364 2亿元→303 2亿元),归属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10 27亿元/-16 9亿元/-11 93亿元)[2] - 医药商业板块营收占比超66%,2024年毛利率降至8 54%(较2019年12 22%下滑3 68个百分点)[2] 财务风险与行业背景 - 2024年应收账款达153亿元(占总资产53 2%),资产负债率三年攀升(83 14%→86 94%→90 13%)[2] - 行业受政策冲击:国家集采、区域统采导致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额减少[2] - 历史扩张埋隐患:2016-2018年通过并购投入近50亿元使营收从136亿元增至383亿元,但"两票制"后行业进入出清期[2] 行业现状与政策动向 - A股22家医药商业公司2024年收入增速仅0 27%,扣非净利润下滑9 64%;2025年Q1进一步恶化(收入-1 01%,扣非净利润-14 35%)[3] - 医保预付金制度(2024年11月出台)有望缓解医疗机构回款难题,改善流通企业应收账款压力[3] 潜在转型方向 - 引入国资可解决资金困局,同时需创新商业模式[3] - 参考同业案例:上海医药CSO业务2024年规模80亿元(+177%),九州通通过REITs盘活物流资产实现轻资产运营[4]
海王生物易主计划终止 高负债与业绩亏损困局待破
国际金融报· 2025-06-10 18:58
公司控制权变更终止 - 海王生物终止与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的控制权变更及定增事项,历时三年的"卖身"计划流产 [1] - 原方案为海王集团向丝纺集团转让12%股份并放弃剩余表决权,同时通过定增引入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交易价从最初的8.61亿元下调至7亿元左右 [3] - 终止原因可能涉及公司财务状况恶化(连续三年亏损超38亿元)、行业环境变化及深圳证监局对公司治理问题的责令整改 [4] 财务状况与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38亿元,其中2024年亏损11.93亿元主要因大额商誉减值(2022-2024年计提18.78亿元)和应收账款减值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3.76亿元(同比降8.81%),净利润0.24亿元(同比降44.38%),资产负债率高达89.76% [6] - 激进并购导致商誉一度达39亿元,短期借款2018年达87.49亿元,2021年资产负债率超80% [7] 行业竞争与经营压力 - 医药流通行业受集采政策冲击,利润空间收窄,行业呈"3+1+N"格局(国药、华润、上药+九州通),公司市场份额较小 [10]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90.53天,显著高于同行(上海医药99.17天、国药股份53.5天),涉及109起诉讼金额超5亿元 [8] - 核心优势包括9家毒麻药品经营资质子公司、全国第三方物流网络及增长较快的器械业务(占比33%) [10]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表示将继续与国资主体洽谈合作,探索资源整合,但需优先解决高负债和持续亏损问题 [10] - 可能转型现代医药物流或聚焦器械业务,但行业整合难度加大背景下短期需依靠自身能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