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股份(000851)
搜索文档
*ST高鸿今日大宗交易平价成交229.1万股,成交额130.5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16:59
大宗交易概况 - 2025年9月16日发生5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量229.1万股 总成交额130.59万元 占当日总成交额39.27% [1] - 所有交易成交价均为0.57元 与市场收盘价完全持平 [1] 交易明细分析 - 单笔成交量在39.07万股至50万股之间 单笔成交金额在22.27万元至28.50万元之间 [2] - 卖方营业部高度集中 全部来自方正证券威海青岛路证券营业部 [2] - 买方营业部分散 涉及国泰君安广州珠江新城营业部 东亚前海证券苏州分公司 广发证券广州中山三路营业部等机构 [2] 交易特征 - 交易价格与市价无折溢价 显示交易双方对当前估值水平达成共识 [1][2] - 大宗交易占比接近40% 表明该日交易活动主要由机构大宗交易主导 [1] - 卖方集中而买方分散 可能表明单一股东减持 多家机构接盘 [2]
*ST高鸿:9月1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19:02
公司治理变动 - 公司第十届第二十三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9月11日以通讯方式召开并审议《关于暂停丁明锋先生副总经理职务的议案》[1] 财务表现 - 2025年1至6月营业收入构成:电信增值业占比51.81%,企业信息化服务业务占比47.24%,其他业务占比0.96%[1] - 公司当前市值为7亿元[2] 业务结构 - 电信增值业务为企业核心收入来源,占比超半数达51.81%[1] - 企业信息化服务业务收入贡献显著,占比47.24%[1]
*ST高鸿(000851.SZ):暂停丁明锋副总经理职务

格隆汇APP· 2025-09-15 18:53
公司人事变动 - 丁明锋在任职财务总监、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期间未能勤勉尽责 [1] - 自2024年7月起丁明锋不再担任财务总监及董事会秘书职务 [1] - 公司董事会决议暂停其副总经理职务 [1]
*ST高鸿(000851) - 关于暂停丁明锋先生副总经理职务的公告
2025-09-15 18:46
人事变动 - 2024年7月起丁明锋不再担任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1] - 2025年9月15日公司公告暂停丁明锋副总经理职务[1][2] 相关原因 - 丁明锋任职期间未做到勤勉尽责[1]
*ST高鸿(000851) - 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9-15 18:45
会议信息 - 大唐高鸿网络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9月5日发通知,9月11日通讯召开[1] - 会议由董事长付景林主持,7名董事实到[1] 议案审议 - 审议暂停丁明锋副总经理职务议案,7票同意通过[1] - 相关内容详见同日巨潮资讯网公告[1]
A股平均股价13.53元 24股股价不足2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18:34
A股市场整体股价水平 - 截至9月15日收盘 A股平均股价为13.53元 沪指报收3860.50点[1] - 高价股及低价股数量在A股市场总体占比相对较少[1] 低价股分布特征 - 股价低于2元的个股共有24只 最低为*ST高鸿0.60元 其次紫天退0.63元 *ST苏吴0.95元[1] - 低价股中ST股数量达13只 占比54.17%[1] - 行业分布涵盖房地产(5只)、钢铁(3只)、交通运输(2只)、基础化工(2只)、建筑装饰(2只)等[1][2] 低价股市场表现 - 当日上涨个股10只 荣盛发展涨幅最高达10.29% 盈新发展涨5.03% ST岭南涨4.32%[1] - 下跌个股9只 紫天退暴跌77.01% *ST苏吴跌5.00% *ST高鸿跌4.76%[1] - 换手率差异显著 紫天退达34.06% 荣盛发展21.60% ST岭南7.06%[1][2] 重点个股估值指标 - 市净率呈现两极分化 海航控股27.32倍 ST明诚15.81倍 *ST星光7.39倍[1] - 部分个股市净率低于1倍 紫天退仅0.08倍 *ST苏吴0.38倍 *ST天茂0.36倍[1] - 房地产行业低价股集中 包括*ST金科 盈新发展 ST明诚 荣盛发展 *ST阳光[1][2]
*ST高鸿(000851) - 关于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的第三次风险提示公告
2025-09-15 18:32
退市风险 - 截至2025年9月15日,公司股票连续十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存终止上市风险[2][4] - 公司欺诈发行、年报虚假记载,可能被重大违法强制退市[3][6][8] 风险警示 - 2024年5月6日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7] - 2024年8月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股票叠加“其他风险警示”[7] - 2025年4月30日起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7] - 2025年8月11日起公司股票被深交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8] 风险提示 - 2025年9月2日、15日及本次披露股价低于面值终止上市风险提示公告[5] 经营状况 - 2021 - 2023年度扣非净利润为负,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不确定性[7]
新股发行及今日交易提示-20250915
华宝证券· 2025-09-15 16:22
新股发行与权益提示 - 联合动力(301656)于2025年9月15日发行新股,发行价格为12.48元[1] - *ST天茂(000627)现金选择权申报期为2025年9月15日至9月19日[1] - 紫天退(300280)处于退市整理期,距最后交易日剩余14个交易日[1] 异常波动与退市风险 - 先导智能(300450)出现严重异常波动[1] - *ST高鸿(000851)面临强制退市风险[4] - 数字人(835670)可能终止上市[4] - 天普股份(605255)可能暂停上市[6] 可转债操作日程 - 瑞达转债(128116)转股价格调整生效日期为2025年9月19日[6] - 蒙娜转债(127044)转股价格调整生效日期为2025年9月15日[6] - 胜蓝转02(123258)转股价格调整生效日期为2025年9月22日[6] - 铜陵定02(124024)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10月10日[6] 债券回售安排 - 豪美转债(127053)回售申报期为2025年9月19日至9月25日[8] - 合顺转债(111020)回售申报期为2025年9月22日至9月26日[8] - 力诺转债(123221)回售申报期为2025年9月12日至9月18日[8] - 亿纬转债(123254)回售申报期为2025年9月10日至9月16日[8]
严重异常波动股票(25.9.15)





选股宝· 2025-09-15 08:16
股票监控信息 - 首开股份(600376)监控期间为2025年9月15日至9月26日 异动起始于2025年9月3日 [1] - 吉视传媒(601929)监控期间为2025年9月15日至9月26日 未披露异动开始日期 [1] - 先导智能(300450)监控期间为2025年9月12日至9月25日 异动起始于2025年8月29日 [1] - 杭可科技(688006)监控期间为2025年9月11日至9月24日 异动起始于2025年8月28日 [1] - *ST高鸿(000851)监控期间为2025年9月11日至9月24日 未披露异动开始日期 [1] - 天普股份监控期间为2025年9月4日至9月17日 未披露异动开始日期 [1] - 天普股份另有一次监控期间为2025年9月16日至9月3日 异动起始于2025年8月22日 [1] 证券代码对应 - 首开股份对应证券代码600376 [1] - 吉视传媒对应证券代码601929 [1] - 先导智能对应证券代码300450 [1] - 杭可科技对应证券代码688006 [1] - *ST高鸿对应证券代码000851 [1] - 天普股份对应证券代码显示为特殊字符格式 [1]
多家公司涉财务造假遭重罚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5 00:10
监管处罚概况 - 证监会于9月12日对多家上市公司开出罚单 涉及财务造假及信披违规 包括*ST东通 利能5 *ST广道 ST天圣 *ST新潮 *ST聆达等公司 [2] - 监管机构对财务造假采取"零容忍"态度 2024年已有十余家公司因财务造假被罚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多家退市公司仍被追责 [2] 重点公司处罚细节 - *ST东通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 被处以2.29亿元罚款 7名责任人合计被罚4400万元 实际控制人遭10年证券市场禁入 [3] - 亿利洁能(利能5)2016-2023年期间通过虚增利润 资产 收入进行财务造假 未披露关联担保及资金占用 被罚2.1亿元 29名责任人员合计被罚约1.65亿元 [3][4] - *ST高鸿因重大财务造假被罚1.6亿元 东旭集团及相关责任人员合计被罚17亿元 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4] 全链条追责机制 - 监管采用"追首恶"与"打帮凶"相结合策略 6家公司及超过70名责任人员被处罚 包括实控人 董事长 财务总监等关键岗位 [5] - *ST东通实控人因明知并放任财务造假被罚2650万元及10年市场禁入 *ST广道实控人因协调资金流转配合造假被罚1500万元及终身市场禁入 [5] - *ST聆达时任董事长及副董事长因隐瞒对外担保和资金占用各被罚200万元 处罚金额为公司罚金100万元的两倍 [5] 退市与后续追责 - 2024年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公司包括*ST普利 *ST东方 *ST锦港 *ST紫天 *ST苏吴等十余家企业 [6] - 退市公司仍被追责 除亿利洁能外 退市龙宇 华铁股份 泰禾集团等均在退市后收到处罚 [6] - 全链条追责机制旨在出清市场违规主体 通过提高违法成本威慑上市公司 推动合规治理水平提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