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威科技(300007)

搜索文档
汉威科技:董事及高管减持计划完成
证券日报网· 2025-08-06 15:12
公司高管减持情况 -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李志刚减持61,800股 减持比例0.0189% 减持均价46.55元/股 [1] - 公司董事杨昌再减持43,945股 减持比例0.0134% 减持均价42.09元/股 [1] - 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肖锋减持16,000股 减持比例0.0049% 减持均价45.00元/股 [1] - 本次减持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完成 减持计划已全部实施完毕 [1]
汉威科技:股东李志刚、杨昌再、肖锋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共减持公司股份约12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21:57
公司股东减持情况 - 公司股东李志刚、杨昌再、肖锋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共减持公司股份约12万股 [2] - 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份比例为0.0372% [2] 公司营业收入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全部来自物联网行业,占比100.0% [2]
数字人民币板块8月4日涨0.17%,芯原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20.7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4 16:56
数字人民币板块市场表现 - 数字人民币板块整体上涨0.17%,领涨个股为芯原股份(涨幅10.36%)[1] - 上证指数上涨0.66%至3583.31点,深证成指上涨0.46%至11041.56点[1] - 板块内涨幅居前的个股包括汉威科技(8.17%)、新开普(4.18%)、ST证通(4.03%)[1] 个股涨跌及交易数据 - 芯原股份成交量16.71万手,成交额16.78亿元,主力净流入2.06亿元(占比12.27%)[1][3] - 汉威科技成交量48.57万手,成交额22.03亿元,主力净流入2.49亿元(占比11.31%)[1][3] - 紫光国微成交量29.07万手,成交额21.20亿元,主力净流入1.93亿元(占比9.09%)[1][3] 资金流向 - 数字人民币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0.78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2.44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3.22亿元[2] - 拓尔思主力净流入7434.94万元(占比4.34%),星网锐捷主力净流入4341.74万元(占比10.67%)[3] - 新开普主力净流入5010.66万元(占比10.24%),ST证通主力净流入947.08万元(占比10.29%)[3] 下跌个股表现 - 中油资本跌幅3.31%,成交量259.46万手,成交额22.25亿元[2] - 恒宝股份跌幅3.01%,成交量112.38万手,成交额21.06亿元[2] - 国投智能跌幅2.80%,成交量71.72万手,成交额12.76亿元[2]
人形机器人概念4日主力净流入18.45亿元,五洲新春、内蒙一机居前
金融界· 2025-08-04 15:53
行业表现 - 人形机器人概念单日上涨2.73%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8.45亿元 [1] - 概念股97只上涨,仅1只下跌 [1] 资金流向 - 五洲新春主力净流入3.43亿元,净占比24.82% [1] - 内蒙一机主力净流入2.59亿元,净占比8.73% [1] - 汉威科技主力净流入2.49亿元,净占比11.31% [1] - 光启技术主力净流入1.88亿元,净占比11.55% [1] - 天奇股份主力净流入1.77亿元,净占比23.35% [1] 个股表现 - 五洲新春涨幅10.02%报37.29元 [1] - 浙江荣泰涨幅10.09%报60.06元 [1] - 天奇股份涨幅9.97%报17.42元 [1] - 内蒙一机涨幅7.46%报21.6元 [1] - 汉威科技涨幅8.17%报46.89元 [1]
汉威科技(300007)8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49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4 15:17
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4日收盘价46.88元人民币 单日上涨8.14% [1] - 换手率17.16% 成交量48.57万手 成交金额22.03亿元人民币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49亿元人民币 占成交额11.43% 其中超大单净流入2.26亿元(占比10.36%) 大单净流入2339.16万元(占比1.07%) [1] 资金流向 - 中单资金净流出13977.39万元人民币 占成交额6.41% [1] - 小单资金净流出10940.66万元人民币 占成交额5.02% [1]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6.0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4% [1] - 归属净利润1693.60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91% [1] - 扣非净利润149.03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6.22% [1] - 流动比率1.851 速动比率1.554 资产负债率45.91% [1]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1998年 位于郑州市 从事专业技术服务业 [1] - 注册资本32744.5619万元人民币 实缴资本4099.963万元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任红军 [1] 投资与知识产权 - 对外投资64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2145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110条 专利信息700条 [2] - 获得行政许可106个 [2]
这一领域迎利好,主力资金抢筹股出炉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09:03
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国家医保局新增100多项医疗新技术价格项目 包括脑机接口置入费和适配费 支持新技术进入临床并收费 [2] - 脑机接口技术成熟获批后可快速进入临床应用并收费 形成价格立项与技术创新并行格局 [2] - 全球脑机接口严肃医疗应用潜在规模150-850亿美元 消费医疗应用潜在规模250-600亿美元 [3] - 中国脑机接口产业累计专利超2000项 专利申请数量呈波动上升态势 [3] 技术进展与临床突破 - 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完成 成功帮助偏瘫患者实现运动功能修复 [3] - 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精准控制 神经重建和智能康复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3] - 脑机接口正处于由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重要阶段 [1][3]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汉威科技控股子公司苏州能斯达研发新型脑机接口微纳传感器 采用非侵入式类脑交互方式 年内股价上涨111.82% [3] - 北陆药业参股公司深圳医未医疗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是中国唯一全面覆盖脑部疾病全流程的脑科学医疗AI企业 [4] - 深圳医未医疗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脑血管疾病双领域均获批NMPA三类证 [4] - 三博脑科月内获22家机构调研 [3] 资金流向与个股表现 - 7月31日脑机接口概念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昆仑万维净流入3.64亿元 科大讯飞净流入2.26亿元 创新医疗净流入1.16亿元 [4] - 乐普医疗主力资金净流入0.63亿元 冠昊生物净流入0.37亿元 爱朋医疗净流入0.35亿元 [4][5] - 脑机接口概念股年内平均上涨29.66% 显著强于大盘 [3] - 创新医疗年内涨幅92.71% 爱朋医疗上涨78.52% 乐普医疗上涨38.61% [5] - 长城军工涨停创新高 北方长龙涨17.22% [1]
汉威科技:以传感器入局,为机器人“画皮” | 供应链隐形冠军
钛媒体APP· 2025-07-29 09:16
人形机器人感知系统发展 - 运动控制是人形机器人走向通用的第一步 感知决策是紧随其后的第二步 通过传感器实现外界感知系统 [2] - 人形机器人硬件技术围绕传感器 执行器和驱动器 能源管理及新型材料开展 传感器在精度 响应速度和集成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2] - 视觉传感器让机器人具备视觉能力 但其他维度感知能力仍欠缺 [2] 汉威科技技术优势 - 汉威科技是国内气体传感器领域龙头企业 成立于1998年 2009年创业板上市 [2] - 公司是国内最早涉足柔性触觉传感器领域的企业 具备量产能力 柔性触觉传感器厚度<0.3mm 灵敏度达0.1kPa [3] - 柔性触觉传感器已整合到机器人灵巧手部位 可感知物品形状 硬度及抓取力度 实现精准安全操作 [3] - 公司产品矩阵覆盖"触觉-平衡-力控-嗅觉"多维感知 具备压阻 压电 电容等多种技术路线 [4] - 拥有四大技术平台:气体传感(市占率国内70%) 光电传感 高精度姿态传感器 柔性微纳传感 [4] 行业增长前景 - 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87起 金额109亿元 较2024年全年56起50亿元近乎翻倍 [5] - 预计2030年量产能力达500-600万台 市场规模超4500亿元 [6] -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61.6% 力传感器占比最高(2030年585亿元) 视觉传感器200亿元 触觉传感器105亿元 [7] 汉威科技市场布局 - 苏州能斯达年产千万只柔性传感器产线产能饱和 新扩建产线预计下半年投入使用 [8] - 已与多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合作 向部分厂家小批量供货 [7] - 国内传感器企业以老牌为主(成立超5年占比85%) 汉威科技等具备技术储备的厂商正加速抢占市场 [7]
研判2025!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消费升级与新兴领域需求增长,气敏传感器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6 10:18
气敏传感器行业概述 - 气敏传感器通过将气体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安全、智能家居等领域,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半导体式、电化学式、催化燃烧式、红外光学式和固体电解质式 [1][2] - 半导体式传感器灵敏度高、成本低但选择性较差,电化学式精度高但需定期更换电解液,催化燃烧式适用于爆炸性气体检测,红外光学式精度高但成本昂贵,固体电解质式稳定性好但需高温工作 [4] - 按检测气体类型可分为可燃气体传感器、有毒气体传感器、VOC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分别应用于工业安全、化工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医疗及农业温室等领域 [4] 行业发展背景与政策支持 - 国家层面政策如《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将传感器列为战略性基础产业,地方政策如深圳专项扶持计划加速构建"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生态 [6] - 环保政策加码、工业自动化水平提升及消费升级驱动行业爆发式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达175亿元(同比+16.67%),预计2025年突破200亿元,2030年达400亿元(CAGR约15%) [11] 产业链与技术发展 - 上游核心原材料(半导体材料、陶瓷基底等)国产化率提升,中游企业如四方光电(光学/电化学)、增敏科技(MEMS热导式)加速高端突破,下游环境监测、工业安全、智能家居需求占比达75% [8] - 半导体式和催化燃烧式技术成熟且主导市场,电化学式和红外光学式性能优化显著,MEMS技术取得突破(如增敏科技12英寸产线月加工能力达2万片) [13] 区域竞争格局 - 长三角聚焦高端MEMS与光学传感器(无锡布局太赫兹技术),珠三角以消费电子见长(增敏科技18个月建成MEMS产线),华中(武汉)形成完整产业链,京津地区在新材料研发领先 [15] - 行业呈现"东强西渐"格局,长三角和珠三角在规模与创新上领先,中部地区加速追赶 [15] 市场竞争格局 - 外资巨头(霍尼韦尔、西门子等)占据高端工业、医疗及汽车电子领域35%份额,本土龙头(四方光电、汉威科技等)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领域占比30%,中小企业聚焦低端产品 [17] - 环境监测领域国产化率超50%(四方光电主导),工业安全领域外资占比60%以上,智能家居国内企业垄断,汽车电子和医疗健康国产化率不足5% [19][20]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向智能化(AI融合)、微型化(MEMS工艺)、高精度(纳米材料)演进,多模态感知技术(如激光雷达+气体传感器)提升复杂环境监测能力 [21] - 新兴应用场景如碳中和监测(2025年市场规模50亿元)、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量300+个)、智慧农业(土壤传感器提升产量10%)催生增长动能 [22][23] - 国产替代加速(2025年工业自动化领域目标国产化率50%),生态协同模式形成(头部企业开放接口、联合制定标准),2030年新兴领域贡献增量超40% [24]
汉威科技(300007) - 关于为控股子公司提供续贷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7-24 17:00
股权结构 - 公司持有嘉园环保83.90%股权[4]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嘉园环保资产61438.34万元,负债37802.02万元,净资产23636.32万元[6] - 2025年3月31日嘉园环保资产59269.54万元,负债36247.33万元,净资产23022.21万元[6] - 2024年度嘉园环保营收25510.17万元,利润总额-1916.58万元,净利润-1972.43万元[6] - 2025年1 - 3月嘉园环保营收4631.42万元,利润总额-607.08万元,净利润-614.11万元[6] - 嘉园环保银行贷款2024年12月31日为11692.88万元,2025年3月31日为11555.26万元[6] 担保情况 - 公司为嘉园环保续贷提供不超2850万元连带责任保证担保[2] - 截至公告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18950.00万元,占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比例6.68%[8] - 截至公告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实际对外担保余额10583.79万元,占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比例3.73%[8] - 本次担保保证金额2850万元,保证期间为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6]
机器人概念大盘点!智元入主引发11连板,产业链生态逐渐清晰
智通财经网· 2025-07-23 20:43
机器人概念股市场表现 - 智元机器人入主上纬新材(688585SH)收获11个涨停 累计涨幅达64332% 创A股"20cm"涨停新高度 [1] - 机器人概念成为资本市场风口 行情由"具身智能"技术突破与资本运作共同驱动 [1] 机器人产业链生态 - 产业链价值逻辑超越传统整机制造 围绕"四肢 神经 小脑 大脑"的生态逐渐清晰 [1][2][3] 核心零部件("四肢") - 绿的谐波(688017SH)谐波减速器市占率超30% 适配人形机器人高负载场景 [1] - 步科股份(688160SH)提供无框力矩电机及关节模组 为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提供精密控制能力 [1] 感知与执行系统("神经") - 奥比中光(688322SH)提供3D视觉相机及激光雷达 赋予机器人环境感知能力 [2] - 汉威科技(300007SZ)柔性触觉传感器提升机器人交互精度 子公司能斯达产品已送样测试 [2] - 当虹科技(688039SH)研发超低延时视频通信技术 实现机器人远程控制与多场景实时回传 [2] 运动控制与AI算法("小脑") - 中大力德(002896SZ)是行星减速器与伺服系统供应商 配套智元机器人关节动力传输 [3] - 凌云光(688400SH)联合开发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基于动捕系统优化机器人动作协调性 [3] - 当虹科技BlackEye多模态视听大模型实现视频超低延迟传输 为机器人远程操控提供通信底层能力 [3] AI大模型与数据生态("大脑") - 科大讯飞(002230SZ)语音交互技术赋能机器人语义理解 与多家机器人公司合作开发多模态交互 [3] 行业前景 - 科创板机器人产业链或将诞生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