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5.0
icon
搜索文档
吴晓波科技人文秀:“AI闪耀中国”
吴晓波频道· 2025-11-03 08:21
几乎是下意识地,他想道,如果它能直接提供预订链接,我很可能当场完成消费。 这个念头很快成为一场对未来商业可能性的探索:这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场商业革命。 点击上图▲了解购票 "12 月 28 日,吴晓波频道将与优酷联合主办 'AI 闪耀中国 —— 吴晓波科技人文秀 ' 。吴老师将集中揭晓这一年 'AI 大调研 ' 的成果,并发布年度 'AI 闪耀榜单 ' 。 "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人类或许不会用因为AI的出现而改变基本需求,但商业会。 2月初的某一天,吴老师拿出手机,请DeepSeek推荐一家在机场附近的火锅和酒店。10秒后,DeepSeek精准地推荐了一家火锅店和酒店。 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那些专业型的应用App,都可能被置于一个像 DeepSeek那样的人工智能入口之下……每一个消费者都将拥有一个AI Agent,所有的信息都在互动中产生,流量的主导权将重新回到个人手上,这个变化将是中国电商市场崩溃和重建的开始,未来三年内,现在的 电商服务型App中很有可能将消失一半…… 然而,在闲聊中完成购物,将对话框塑造成"店面",不过是人工智能变革前夜的一小块拼图,试图拼出全貌,仍需思维 ...
工业AI,是工业5.0吗?
凤凰网· 2025-09-28 11:57
工业AI的发展现状与潜力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是人工智能浓度最高的一届,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潜能渗透制造业全价值链 [1] - 工业AI并非新生事物,从早期的专家系统到后来的机器学习已有诸多尝试,但大模型带来了工业AI的泛化突破口 [1] - 将大模型的通用智慧落地到严谨、复杂、高要求的工业生产环境中绝非一蹴而就 [1] 工业AI面临的技术挑战 - 大语言模型面对工业场景中秒级甚至毫秒级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强时序、强耦合、高干扰的数据流无能为力 [1] - 工业AI落地的最大制约并非算法本身,而在于数据、行业知识和场景复杂性 [2] - 工业场景要求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AI存在机器幻觉等不可靠因素,这对工业应用是灾难性的并涉及安全隐患 [2] - 对于工业自动控制,实时性和确定性是基本要求,而现阶段工业AI的输出结果呈现“逐步逼近、无限接近”的特点,而非恒定的确定性结果 [4][5] - 目前AI在工业场景中扮演辅助支持角色,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优化策略,但策略必须结合常规技术模型进行约束与校准后才能输出至现场执行 [5] 领先企业的工业AI布局与实践 - 西门子在工博会上展示了20多款AI加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已投入实战的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 [2] - ABB机器人通过生成式AI赋能,新一代机器人可实现多元任务的自主规划、实时执行和无缝切换且无需人工干预 [2] - ABB战略投资机器学习先驱吴恩达创立的LandingAI,将其视觉AI技术集成到机器人软件套件中,使AI视觉系统训练速度提升高达80% [3] - ABB正与英伟达等公司合作,将AI进一步融合到工业生产中 [3] - 施耐德电气已将AI技术应用于视觉识别、预测分析、设备控制、工艺优化、能效优化、操作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业具体场景 [4] 中国市场的独特优势与前景 -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已达到每一万名员工配有470台机器人,仅次于新加坡和韩国,预计2025年会超过500台,为AI入场提供了良好基础 [5] -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为AI基础模型研发提供了多样化的训练样本和应用场景 [5] - 中国企业对AI创新的接受度很高,在数据共享、场景共创等方面开放度更高,为AI应用创造了先机 [5] - 工业AI被视为通往工业5.0的关键铺路石,发展前路虽有阻碍但前景可期 [5]
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感受“聪明的机器”
新华社· 2025-09-07 16:42
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 - 中国联通展示机器人机械臂操作[1] - 国网电力实时显示电碳表碳排放数据[1] - 新松公司"松羿"机器人实现快速穿梭功能[1] - 沈阳飞图画笔公司AI设计平台可根据关键词数秒生成多款设计方案[2] - 新松公司8月发布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的人形机器人 可完成视觉识别定位 自主路径规划和双臂协同操作[2][5]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 中国铁塔基于210万座通信塔和100万座机房资源构建大型物联网平台[4] - 铁塔公司利用无人机配置AI算法实现森林防火和矿山盗采监测[4] - 新民市应用空地一体化全域监管平台成功提前处置火情[4] 工业互联网发展前景 - 工业互联网从抽象技术概念转化为解决生产痛点 提升制造效能的实际应用[1] - 具身智能控制系统和高性能工业交换机等设备通过工业互联赋能拉近与用户的距离[4] - 从工业4.0向工业5.0迈进过程中 智能机器提供海量数据用于分析决策 显著提升工业运行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4]
慕尼黑物流展盛大闭幕:DrayEasy与全球巨头共绘智慧物流新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6-10 18:55
展会概况 - 2025年德国慕尼黑国际物流展览会以"绿色合规、全程透明、增强韧性"为主线,汇聚130多个国家、超7.7万名行业决策者,展现全球物流业转型路径 [1] - 展会规模创纪录:吸引70多个国家2600家展商(国际展商占比65%),展区面积15万平方米,专业观众7万名,规模较上届增长15% [2] - 慕尼黑博览集团CEO强调物流是"全球经济隐形骨架",国际展商深度参与印证其全球物流核心平台价值 [2] 行业技术趋势 - 数字化与AI成为驱动变革双引擎:54%参展企业已应用AI技术,覆盖路径规划、车队调度、故障预测等全链条 [2] - 人机协作成新常态:AI预警结合人类决断(如暴雪应急路线调整)的工业5.0模式受推崇 [3] - 技术热潮中60%企业仍将"人才"视为比技术更核心的竞争力,印证物流本质是"人"的行业 [2][3] 创新解决方案 - DrayEasy推出北美数智化方案,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具备六大核心优势: 1 全流程可视化:关键节点追踪+实时大屏监控,消除货物黑箱 [8] 2 全美150万条线路覆盖:整合8000+卡车公司资源,支持秒级比价与1分钟下单 [8] 3 系统无缝对接:API深度集成主流TMS,消除跨系统手动操作 [8] 4 AI智能调度:基于历史数据预判运力缺口,动态优化路径与载重匹配 [8] 5 端到端产品矩阵:覆盖仓前/仓后全场景(门到仓/零担/整车等) [9] 6 全天候客服支持:突发响应(如港口罢工)+英文直连码头,缩短60%沟通链 [10] 中国角色升级 - 中国物流企业从"参展商"转变为"解决方案共建者",国际化进程加速 [12] - DrayEasy等企业通过数智化突破跨境物流壁垒,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高可靠性支持 [12] - 中国方案输出体现"智慧链动全球共轨"主题,贡献多元化破局思路 [12] 企业定位 - DrayEasy定位北美智慧物流领导品牌,提供拖车/零担/整车/CFS等全场景服务,以10年目的港经验服务近90%头部货代 [14][15] - 核心能力包括规模化(中美协同24H服务)、智能化(大数据云端监测)、标准化(尾程生态链搭建) [15][16]
新闻分析丨AI时代的物流创新:人类依然是决策核心
新华社· 2025-06-06 09:57
AI在物流行业的应用现状 - AI在物流行业的平均使用率为54%,主要用于行政管理、客户服务和流程控制等领域 [1] - 三分之二的德国受访企业表示至少部分使用了AI技术 [1] - AI在物流系统中的三项关键任务:识别货物结构规律、优化机器人车队运行、进行预测性管理 [2] 人类在物流行业的核心地位 - 六成受访企业认为人才是成功的关键,而非技术 [1] - 物流行业本质是"以人为本"的行业,人类始终是业务决策核心 [1] - 当前发展趋势是"人监督、多机器人协同"的结构,人类操控员监控整个机器人车队并在必要时介入 [2] 物流自动化技术案例 - 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斑点"机器狗经过二次开发,搭载AI技术应用于航空货运仓库 [2] - "斑点"能自主规划路径、识别杂乱摆放的航空托盘并读取条形码,为其他机器人提供精准支持 [2] - 该机器狗被定位为"赋能型机器人",主要负责信息采集而非搬运工作 [2]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物流行业正从"工业4.0"向"工业5.0"转型,强调人与机器的智能协作 [2] - AI可管理动态复杂系统中的复杂性,提升容量利用、自动调度和预测性维护等决策效率 [3] - 当前AI应用仍面临数据质量不足、内部专业知识匮乏和团队接受度低等初级阶段的挑战 [3] 技术设计原则 - 技术设计需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确保操作直观且带来实际价值 [3] - 系统设计应保证用户始终掌握控制权,并留出足够的"试错"空间 [3] - 员工应从开发初期就被纳入流程,以减轻技术顾虑并提升接受度 [3]
《食品产业变革与消费趋势分析报告(2025)》发布
消费日报网· 2025-04-15 11:27
产业现状与规模 - 2024年规上食品加工企业达43万家,总产值超9万亿元,保持个位数平稳增长 [4] - 预制菜、植物基食品、宠物食品等细分领域增长迅猛,引领行业增长 [4] - 食品产业聚集度提升,百亿级企业及头部企业营收占比持续增长 [4] 产业结构与区域格局 - 深加工比例从农产品粗加工为主提升至2023年底的42% [4] - 功能食品、宠物食品增速高于传统粮油及主食产品 [4] - 山东、河南、广东等传统粮油产区占比下降,四川成都郫县、广西柳州等特色食品产区快速增长 [4] 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 - 合成生物学技术规模化量产,细胞培养肉技术产业化元年即将到来,部分成本已低于传统肉制品 [5] - 工业5.0智能工厂中食品机器人协同范式密度达150台/万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追溯 [5] - 乳制品、饮料、复合调味品等领域实现标准化、工业化、自动化生产,部分工厂达到全自动无人工厂水平 [4] 消费趋势变化 - 健康诉求转向科学量化,精准营养需求强化,如高蛋白食品、低GI食品等 [6] - 便捷需求催生"碎片化餐饮革命",预制菜满足年轻人和餐饮企业节省时间、稳定品质的需求 [6] - 情感价值成为新支付货币,国货国潮文化与食品结合紧密,消费者愿为文化附加值买单 [7] 可持续与数字化影响 - 可持续消费理念落地,植物基替代动物源、细胞培养与植物基混合应用减少碳足迹 [7] - 数字化重塑消费全旅程,VR技术展示食物营养成分,智能终端将厨师经验标准化融入设备 [7] - "Z世代"在直播带货、知识性吃播中消费转化率高,"银发族"特医食品需求成为刚需 [8] 未来发展方向 - 精准营养工业化,特医食品部分纳入医保,预计明年更多产品进入医保目录 [9] - 蛋白质来源革命,细胞肉培养成本下降将引发第三次食品生产革命 [9] - 人机共烹时代来临,智能终端与味觉数据库结合,重新定义厨房边界 [9] - 负碳消费闭环推进,2025年食品碳标签有望接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9] - "食品即服务"理念兴起,行业将更关注可玩性和情绪价值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