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柔性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华源晨会精粹20250910-20250910
华源证券· 2025-09-10 21:11
根据晨会报告内容,以下是关于公司和行业研究的核心观点及关键要点总结: 新消费(抖音美妆) - 2025年8月抖音美妆类目GMV超200亿元,同比增长19.56%,环比增长21.46% [2][7] - 国货品牌表现亮眼,韩束蝉联市场首位且GMV超7亿元,其红蛮腰环六肽套装为当月唯一破亿SPU;百雀羚、丸美、毛戈平等国货品牌排名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78名、19名和14名 [7] - 外资品牌销售承压,欧莱雅排名下滑7名跌出前三,SK-II等品牌表现不佳 [7] - 消费趋势由“尝鲜消费”转向“稳定复购”,GMV前1000的SPU中2025年新上架商品仅15个(占比1.5%),较去年同期17.7%下降16.2个百分点 [2][8] - 国货替代逻辑持续兑现,建议关注在主流渠道提升规模及品牌影响力的国货企业 [2][8] 北交所(机器人产业)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软件端需整合AI与ML技术,硬件端关注关节执行器等突破 [9] - 人形机器人高端轴承国产化率低于20%,中国企业正逐步突围;202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轴承市场规模达90.04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135.85亿元 [10] - 传感器为关键部件:六维力传感器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38.4亿元;电子皮肤预计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达90.5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60% [11] - 应用场景将由工业服务向家庭及商业服务演进,中国当前以工业生产应用为主(占比29%) [12] - 北交所多家公司布局机器人领域:开特股份合资布局具身智能、奥迪威推柔性传感器、鼎智科技布局滚珠丝杆及空心杯电机、丰光精密目标2025年谐波减速器产能10万套等 [13][14] 食品饮料(大众品) - 啤酒行业全国性企业收入利润稳健,区域性企业弹性更优;成本下行及费率改善推动盈利能力释放 [15] - 牧场公司生物资产公平值下调构筑基本面底部,后续奶价企稳及牛肉价格上涨有望推动反转 [16] - 休闲食品渠道景气度分化,量贩零食及会员制商超保持高势能,传统商超渠道承压;板块盈利逻辑转向结构性盈利兑现 [17] - 餐饮板块受“禁酒令”及“外卖大战”影响承压,但伴随政策调整及消费旺季催化,修复趋势将扩散至商务强社交场景及火锅等堂食正餐 [17][18] 交运(中谷物流)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3.38亿元(同比-6.99%),归母净利润10.72亿元(同比+41.59%),扣非归母净利润8.24亿元(同比+94.28%) [19] - 内外贸协同发展:内贸受益基建投资回暖及消费刺激政策,外贸受东南亚转口贸易激增驱动需求 [20] - 中期分红9.03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84.27%,凸显红利属性 [21] 公用环保(大唐新能源)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8.45亿元(同比+3.26%),净利润16.88亿元(同比-4.37%);中期每股派息0.03元人民币 [23] - 发电量189亿千瓦时(同比+10.22%),其中风电165亿千瓦时(同比+8.16%),光伏24亿千瓦时(同比+26.97%) [24] - 装机容量1907万千瓦(同比+22.59%),其中风电1452万千瓦(同比+10.69%),光伏455万千瓦(同比+86.53%) [24] - 资本性支出26亿元(同比-37.43%),融资成本降至2.48%(较年初下降36个基点) [26] - 应收账款267亿元主要为可再生能源补贴,若发放将显著改善现金流 [27]
“电子皮肤”项目“缺席” 人形机器人“牛股”福莱新材拟定增募资7.1亿元用于电子级功能材料扩产升级等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23:52
融资计划 - 公司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7.1亿元 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1] - 募集资金拟投入四个项目 包括标签标识印刷材料扩产项目2.43亿元 电子级功能材料扩产升级项目2.21亿元 研发中心升级项目3630万元 补充流动资金2.1亿元[1] - 该预案已通过董事会审议 尚需股东会审议通过 上交所审核及证监会同意注册 拟于9月29日召开临时股东会审议[1] 业务发展 - 公司已建成柔性传感器中试线并推出多款产品 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将加速高端材料研发升级与产业化[2] - 市场关注的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项目未成为本次定增募投项目[2] - 上半年实现营收13.34亿元 同比增长15.4% 但净利润约5093.48万元 同比下滑19.58% 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3] 股权结构 - 实控人夏厚君直接持有44.98%股份 通过嘉兴进取企业管理合伙企业间接控制5.37%股份 合计控制50.35%股份[2] - 本次发行完成后实控人持股比例将下降 但控制权不会发生变化[2] 股价表现 - 公司因电子皮肤概念在2024年12月24日至2025年2月21日期间37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259.82%[2] - 截至9月2日收盘价33.4元/股 较2月21日高点62.83元/股下跌46.84%[3]
华培动力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67.08%,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7 07:0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5.78亿元,同比下降10.32%[1] - 归母净利润2017.59万元,同比下降67.08%[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3.02亿元,同比下降0.35%,归母净利润575.62万元,同比下降75.37%[1] - 毛利率24.15%,同比下降10.28个百分点,净利率2.36%,同比下降71.72个百分点[1] - 每股收益0.06元,同比下降66.67%,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3元,同比下降73.82%[1] 资产负债结构变动 - 货币资金1.62亿元,同比下降48.11%,主要因对外投资支付现金增加[1][3] - 应收账款规模3.59亿元,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达547.22%[1][13] - 有息负债6.2亿元,同比增长23.51%,主要因对外投资规模扩大借款增加[1][3]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94.32%,应付票据同比增长48.63%[3] 费用与成本控制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7948.08万元,三费占营收比13.75%,同比增长23.53%[1]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8.41%,主要因业务拓展人工成本和市场推广费用增加[8]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0.4%,因加强研发项目管控及优化人员结构[10]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1.07%,主要受益于汇兑收益增加[10]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73.82%,因销售回款减少及营业收入下降[1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262.95%,因对外股权投资支付现金增加[1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37.65%,因现金分红增加及到期债务减少[10] 特殊项目与诉讼风险 - 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199.56%,反映对外扩张策略[3] - 预计负债同比增长100.19%,因子公司华培传感无锡计提未决诉讼损失[5] - 少数股东权益同比下降30.23%,因子公司华培传感无锡亏损[6] 业务驱动与战略布局 - 营业收入下降主因客户量产计划延迟及行业竞争加剧[6] - 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华培数能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六维力传感器等前沿技术研发[13] - 一代六维力产品已完成并进入客户测试阶段,计划对标国际领先水平[13] 历史业绩与回报表现 - 2024年ROIC为3.78%,净利率4.17%,显示附加值不高[11] - 上市以来ROIC中位数10.64%,2022年最低为-0.03%[11] - 上市6年年报中亏损1次,需关注特殊原因[11]
道氏技术(300409.SZ):提供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粉体及浆料,可用于能斯达柔性传感器的核心结构
格隆汇APP· 2025-08-13 16:08
产品技术特点 - 公司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产品应用于能斯达柔性传感器核心结构 碳纳米管与弹性体复合形成可拉伸导电网络并通过印刷工艺集成到柔性基底上构建高灵敏度压力传感阵列 [1] -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微图案化结构可检测亚毫米级压力变化 响应速度达毫秒级且灵敏度显著高于传统材料 [1] - 石墨烯具备高稳定性可在宽温域下保持性能 通过双层结构设计抑制湿度干扰确保复杂环境下可靠感知 [1] - 单壁碳纳米管高导电性实现微秒级电信号响应 配合AI算力优化驱动算法可减少肌肉收缩误差 [1] - 石墨烯高机械强度特性可延长电子肌肉使用寿命 [1] 应用领域 - 产品主要应用于柔性压力传感阵列领域 具备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特性 [1] - 技术方案适用于电子肌肉等需要高精度感知的复杂应用场景 [1]
热门赛道丨电子皮肤打通人机融合的感知接口
创业邦· 2025-07-09 08:04
行业定义 - 电子皮肤是一种模拟人类皮肤感知功能的柔性电子系统,能够感知压力、温度、湿度、应变、化学物质等外界刺激,由柔性传感器、导电材料与微电子电路构成 [3] - 电子皮肤具有柔软、可拉伸、可贴附的特性,目标是在机器人、生物医疗和可穿戴设备中实现"皮肤般的触觉" [3] - 柔性传感器构建的电子皮肤通过集成微型传感器阵列,能够精确捕捉细微的压力、温度以及触觉变化 [5] 技术路线 - 柔性传感器分为压阻式、压电式、电容式、光电式、磁敏式、光纤式和超声式等,其中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类型 [7] - 电阻式传感器结构简单、适合大面积布设,电容式传感器灵敏度高、响应快,压电型传感器可自供能、信噪比高 [7] - 主要材料路线包括柔性高分子材料(PDMS、PU、PI)、导电填料(碳纳米管、银纳米线、石墨烯)和纳米复合材料 [8] 产业链 - 上游环节聚焦柔性材料与功能材料的研发,包括高分子基底材料、导电材料以及功能复合材料 [10] - 中游是核心制造环节,涉及柔性传感器的设计、制备与集成,多模态传感阵列是技术趋势 [11]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可穿戴健康监测、人形机器人、智能义肢、虚拟现实交互系统、柔性显示等 [11] 融资情况 - 2020-2022年电子皮肤赛道融资事件数量维持在13至14起的高位,2023年骤降至4起,2024年和2025年分别回升至10起和12起 [12] - 能斯达2025年6月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发创投、高新产投、北京国谦投资 [16][18] - 墨现科技2025年6月完成B+轮数千万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秦安股份 [21][22] 相关企业 - 能斯达已建立纳米级敏感材料体系,掌握柔性压阻、压电、温湿度和电容四类关键传感技术,产品覆盖七个系列 [15] - 墨现科技专注于触觉类传感器,核心技术基于逾渗式压力传感器的结构设计,能够检测最低3.5克的轻微触碰和最高500kPa的力学负载 [19][20] - 帕西尼构建了涵盖"传感器—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的多维触觉产品体系,开发出"6D霍尔阵列式多维触觉传感技术" [24][25] 热点讯息 - 厦大团队2025年6月研发出仿生电鳗触觉界面Bio-EE,实现从接近到接触的全流程连续感知 [29] - 美国《科学进展》杂志2025年2月报告新型电子皮肤在受损后10秒内可恢复80%以上的功能 [30] - 清华大学张一慧团队2024年5月开发出模拟人类皮肤的3D电子皮肤,实现对压力、摩擦力等力学信号的同步解码与感知 [32]
人形机器人灵巧手行至何处
证券之星· 2025-07-01 10:34
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技术发展 -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实现智能交互的关键载体,集成多模态传感器阵列可实时感知压力分布并动态调整,使机器人能轻柔握持鸡蛋或精确补偿装配公差 [1] - 特斯拉Optimus配备22自由度灵巧手已进入试产线阶段,2025年冲刺数千台量产目标,灵巧手与仿生前臂深度集成,核心供应商深度参与 [1] - 灵巧手的技术成熟度与量产能力直接决定人形机器人物理交互能力的进化程度 [2] 灵巧手市场规模与驱动因素 - 2024年全球灵巧手市场规模突破17亿美元,预计2025年逼近20亿美元 [3] - 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人形机器人的量产需求,特斯拉Optimus的22自由度灵巧手成本占整机比例高达17% [3] - 工业场景对精细操作需求升级,推动灵巧手从简单二指夹持器向拟人化多指高自由度结构迭代 [3] 灵巧手技术路径与创新 - 电机驱动(尤其空心杯电机)占据主流,但特斯拉第三代产品尝试以无刷有齿槽电机替代部分空心杯电机以平衡成本与扭矩需求 [7] - "欠驱动+外置/混合置"设计成为落地加速务实选择,通过减少驱动器数量牺牲部分精度以降低复杂度与成本 [7] - 传动系统多元化探索,腱绳传动凭借轻量化、远距离驱动优势被特斯拉采用,"腱绳+微型滚珠丝杠"复合传动方案成为新一代产品升级方向 [7] - Optimus Gen3通过优化丝杠传动路径将手指控制误差压缩至0.3°以内,显著提升拧螺丝、插拔接口等动作可靠性 [7] 灵巧手感知能力与智能化 - 多模态传感融合成为灵巧手智能化重要标志,力觉传感器可实时反馈0.01N级微力,柔性电子皮肤通过上千个触觉单元解析物体纹理与硬度 [8] - 国内企业帕西尼灵巧手集成近1140个触觉单元+百万级采样率,媲美人手神经反馈速度 [8] - "感知-控制"闭环完善让机器人在装配公差补偿、不规则物体自适应抓取等场景接近人类水平 [8] 灵巧手成本与可靠性挑战 - 高端灵巧手成本仍高达5万元以上,国内产业链通过核心部件国产化、传感系统集成度提升、传动结构模块化设计三重路径破局 [8] - 汉威科技柔性传感器产能扩张至5000万片/年,兆威机电推出17自由度整手方案 [8] - 2025年特斯拉计划量产超万台Optimus将检验灵巧手工程化能力,工厂流水线、家庭服务等高频环境中保持低故障率成为商业化关键标尺 [8] 腱绳系统技术突破 - 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核心矛盾转向腱绳系统,特斯拉Optimus Gen3采用"行星齿轮箱+微型丝杠+腱绳"复合传动结构,腱绳成为精密控制核心枢纽 [9] - 单台需12-24根腱绳,成本占比或达10%,远高于早期预估数据 [10]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因16倍于钢的比强度成为主流选择,最新进展显示其正从传动组件向系统化方案进化 [10] 国产替代与工程化验证 - 南山智尚攻克抗蠕变纺丝液制备技术使纤维蠕变率下降40%,同益中开发自润滑涂层腱绳降低摩擦损耗,恒辉安防通过纳米涂层改性技术提升破断强力 [11] - 特斯拉2025年万台级量产计划将验证腱绳在长期高频伸缩下的抗疲劳能力(百万次级别) [11] - 南山智尚、同益中等企业测试样品已进入头部厂商验证环节,通过供应链认证仍需3-6个月周期 [14] 产业链相关公司 - 微型丝杠:五洲新春、震裕科技 [13] - 腱绳:大业股份、南山智尚、恒辉安防 [13]
装备制造行业周报(6月第1周):工程机械5月景气度有所回落
世纪证券· 2025-06-09 09: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在一季度高景气基础上短期波动属正常,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设备更新周期向上等因素将支撑行业中长期需求 [2] - 国内车市在厂家促销优惠活动加持下有望继续快速发展,建议关注具备品牌和规模效应的整车厂商 [2] - 光伏电池厂商生产意愿弱、下游组件厂采购需求缩紧致需求偏弱,光伏玻璃需求端持续萎缩,未来需求薄弱,市场不确定性高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行情回顾 行业周度行情回顾 - 上周(6 月 3 日 - 6 月 6 日)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及汽车行业指数涨跌幅分别为 0.93%、1.38%及 0.17%,在 31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分别为第 19、14、25 位,同期沪深 300 涨跌幅为 0.88% [1][7] - 上周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及汽车行业中表现靠前的细分方向分别为摩托车及其他上涨 3.58%,其他电源设备上涨 2.87%,电网设备上涨 1.80%;表现靠后的细分方向为商用车下跌 5.35%,工程机械下跌 0.64%,轨交设备上涨 0.23% [10] 个股周度行情回顾 - 上周机械设备行业涨幅前五个股为大宏立、莱赛激光、乐惠国际、瑞晟智能、华光新材;电力设备涨幅前五个股分别为科恒股份、顺钠股份、星云股份、新联电子、龙蟠科技;汽车涨幅前五个股分别为超捷股份、厦门信达、青岛双星、恒勃股份、雷迪克 [13] - 上周机械设备行业跌幅前五个股为中邮科技、开勒股份、合锻智能、三友科技、*ST 新元;电力设备跌幅前五个股分别为长城电工、汇金通、*ST 沐邦、久盛电气、绿能慧充;汽车跌幅前五个股分别为通达电气、云内动力、交运股份、东风科技、东风股份 [14] 行业要闻及重点公司公告 行业要闻 - 截至今年 4 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 20.17 亿千瓦,同比增长 58%;风电、光伏、核电装机达到 15.3 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17] - 亚马逊正开发类人机器人软件,推进全球包裹投递业务自动化,将在旧金山办公室室内障碍训练场测试机器人 [17] - 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加速进化完成 A 轮融资,融资金额超亿元人民币,由深创投集团领投,金鼎资本跟投 [17] - 1 - 5 月,全国已有 25 个省区新增核准风电项目,共 485 个,容量共计 68.37GW,内蒙古、广西、新疆位居前三 [17] - 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探索“绿电聚合供应”模式,提升源荷协同水平,加强余热回收利用,探索光热与风电、光伏联合运行 [17]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意见,支持绿色电力应用,助力绿电接入、消费,服务绿色出行 [17]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 [18] 公司公告 - 中信博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签署阿塞拜疆 1GW 项目订单 [18] - 福莱新材发布柔性传感器第二代新品,提升了柔性传感器性能 [18] - 盘江股份子公司拟投资 96,224 万元建设盘州市落喜河风电场项目(120MW)和盘州市响水镇大龙潭一期农业光伏电站项目(50MW) [18] - 龙溪股份人形机器人领域配套产品关节轴承总体处于研制或小批送样、试验阶段 [18] - 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将变更,实际控制人未变,分立重组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19] - 精锻科技以 5000 万元参与武汉格蓝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A 轮融资,持有 10%股权 [20] - 广东建工多个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装机合计 24.108MW,累计已投产清洁能源项目总装机 4559.71MW [20] - 杰普特股东计划减持不超 3.8%公司股份 [20] - 固德威拟 1 亿元 - 1.5 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或减少注册资本 [20]
电力设备行业专题研究: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之电子皮肤:触觉感知系统,扩展应用领域
东方财富· 2025-06-06 08: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电子皮肤是机器人实现与外界交互能力的核心,逐步成为人形机器人标配,应用部位有望从手部延伸,使用面积增加助力价值量提升,算法突破助力应用 [6] - 市场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竞争格局好,产线及客户对接领先的公司有望率先放量并积累下游粘性 [6] - 推荐关注汉威科技、福莱新材,建议关注祥源新材、日盈电子、申昊科技等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子皮肤是机器人实现与外界交互能力的核心 - 电子皮肤是模拟天然皮肤功能的设备,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可模仿人体皮肤功能,空间分辨率接近人类皮肤,工作原理包括感知压力等步骤 [12][13][14] - 电子皮肤技术路径多样,压阻式、压电式较为常用,各技术路线优缺点不同 [16][20][24] - 电子皮肤主要由柔性基底、导电活性材料和电极构成,柔性基底材料有弹性薄膜基体等,导电活性材料有碳纳米管等 [39][41][49] - 人形机器人对电子皮肤有应用,如特斯拉、智元、小鹏等机器人在手部使用电子皮肤传感器 [56][58][62] - 电子皮肤应用前景广阔,有望用于机器人手臂、足底、躯干等部位 [63] - 预计2030年电子皮肤全球市场规模达92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仅考虑手部应用)市场空间达44亿元,(除手部外的部位)市场空间达48亿元;2033年全球柔性压力传感器市场规模或达68亿美元 [65][68][72] 相关标的:市场格局较优,国内厂商加速导入 - 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方兴未艾,国内厂商加速发展,包括帕西尼等未上市公司和汉威科技等上市公司 [75] - 汉威科技是老牌传感器厂商,控股子公司能斯达专注柔性传感器研发,具备成熟产能,与多家机器人整机厂合作,营收增长平稳,新产线有望助力业绩提升 [77][80][86] - 福莱新材深耕涂布工艺,积极布局机器人电子皮肤业务,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改善,柔性传感器中试线主体安装完毕,积极对接机器人客户 [91][94][101] - 祥源新材聚焦聚烯烃发泡材料,批量生产0.06mm超薄型IXPE材料实现进口替代,有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领域,2024年收入增长,利润短期承压 [102][106][109] - 日盈电子是汽车零部件优质供应商,形成“感知—传输—控制”产品阵列,2024年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改善 [118][120] - 申昊科技聚焦智能机器人+行业应用,前瞻性布局电子皮肤产品,电子皮肤传感器处于小批量试用阶段 [127][132] 投资建议 - 电子皮肤成为人形机器人标配,应用部位延伸,使用面积增加助力价值量提升,算法突破助力发展应用 [133] - 产业处于成长早期,空间广阔,国内厂商加速布局,竞争格局好,推荐关注汉威科技、福莱新材,建议关注祥源新材、日盈电子、申昊科技等 [134][135]
北大研究团队成果在《自然》期刊上发表 智能传感芯片灵敏度有望提升
快讯· 2025-06-04 10:47
智能半导体技术突破 - 北京大学裴坚团队首次实现有机高分子半导体亚微米级超高精度掺杂技术突破 该成果属世界范围内首创 [1] - 有机半导体相比传统无机半导体具备轻薄柔软 成本低 环保等核心优势 已应用于有机光伏电池和柔性传感器领域 [1] - 技术突破将直接提升智能传感芯片灵敏度 推动智能手环等设备测量精度升级 [1] 消费电子产业升级 - 新型有机半导体技术可优化折叠屏手机屏幕显示效果 具体表现为亮度提升 [1] - 有机半导体精加工技术研发难度被比喻为"沙漠里找水" 突显其技术门槛与产业价值 [1]
具身智能热议背后:应用场景和投资方向仍待明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20:06
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具身智能处于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过渡的关键期 产业链分散 国际化布局受阻 应用场景模糊 落地困难 成本高企 商业化受限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指出智能机器人需要三大要素:感觉要素 运动要素 思考要素 最终通过自主学习和训练实现智能化 [1] - 东莞工业城市背景下 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徐晨致力于为大模型在工厂寻找应用场景 [1]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挑战 - 工业场景需解决两大问题:机器人决策系统需感知工业场景并理解执行动作 同时需提升控制精度和场景适应性智能计算 [2] - 当前国内工厂尚未实现人形机器人实际替代人力 需评估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协同必要性及利润率与智能化转型的平衡 [2] - 医疗护理和居家养老场景中 柔性传感器是关键 需覆盖多模态(压力 温度)并具备稳定快速信号响应能力 [2] 技术实现路径 - 工业制造领域大模型当前无法直接负责工艺提升 需依赖边侧智算节点(大模型)与端侧智算节点(小模型)协同赋能 [2] - 已推进机械图纸AI识读智能体 电路图纸AI识读智能体 光伏硅片切片AI智能体等具体应用 [2] 投资趋势与策略 - 人形机器人投资趋势判断存在困难 但若被视为类似智能手机 新能源汽车的新一代终端机会 需提前布局 [3] - 具身智能处于早期阶段 投资需沉淀产业链 优先制定产业方案并吸收确定性机会 [3] - 投资机构重点关注AI基础设施和具身智能上游零部件 对人形机器人本体持观望态度 审慎推进AI的C端应用和企业AI软件方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