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BYDDY)
icon
搜索文档
Are You Looking for a Top Momentum Pick? Why Byd Co., Ltd.
ZACKS· 2025-02-13 02:01
文章核心观点 - 比亚迪公司(BYDDY)动量风格评分为B,Zacks排名为2(买入),综合各方面因素是值得关注的短期上涨潜力股 [2][3][11] 动量投资理念 - 动量投资围绕跟随股票近期趋势操作,“做多”时投资者“高价买入,期望更高价卖出”,利用股价趋势是关键,股票形成趋势后大概率会延续 [1] 比亚迪公司评分情况 - Zacks动量风格评分有助于解决动量指标定义难题,比亚迪公司当前动量风格评分为B [2] - Style Scores是对Zacks Rank的补充,比亚迪公司Zacks Rank为2(买入),研究显示Zacks Rank为1(强力买入)或2(买入)且Style Scores为A或B的股票未来一个月表现优于市场 [3] 股价表现 - 短期股价表现是衡量股票动量的良好基准,将股票与所在行业对比有助于投资者找到特定领域的优质公司 [4] - 比亚迪公司过去一周股价上涨20.62%,同期Zacks外国汽车行业下跌0.3%;过去一个月股价上涨28.28%,行业涨幅为3.75% [5] - 长期股价指标也有参考价值,比亚迪公司过去一个季度股价上涨24.06%,过去一年上涨80.73%,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仅上涨1.46%和22.28% [6] 交易成交量 - 投资者应关注比亚迪公司20日平均交易成交量,其可建立良好的价量基线,股价上涨且成交量高于平均通常是看涨信号,反之则是看跌信号,目前比亚迪公司过去20天平均成交量为368,372股 [7] 盈利前景 - Zacks动量风格评分包含盈利预测修正和股价走势等因素,盈利预测对Zacks Rank也很重要,比亚迪公司在这方面表现良好 [8] - 过去两个月,全年盈利预测有1个上调,无下调,过去60天共识预测从3.84美元提高到3.87美元;下一财年,有1个预测上调,无下调 [9]
Recent Price Trend in Byd Co. (BYDDY) is Your Friend, Here's Why
ZACKS· 2025-02-12 22:51
文章核心观点 短期投资或交易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趋势,但确保趋势可持续并从中获利并非易事 比亚迪公司股票是“趋势”投资的可靠选择,其价格呈上升趋势且基本面良好 除比亚迪外还有其他符合“近期价格强势”筛选标准的股票,投资者可根据个人投资风格从超45种Zacks高级筛选策略中选择合适的策略,还可借助Zacks研究向导进行策略回测 [1][3][8] 短期投资趋势要点 - 短期投资或交易成功的关键是把握趋势,但确保趋势可持续并获利不易 [1] - 股票建仓后价格走势常迅速反转,投资者会遭受短期资本损失,需确保有足够因素维持股票上涨势头 [2] 比亚迪股票投资价值要点 - “近期价格强势”筛选可帮助投资者发现基本面强劲且处于上升趋势的股票,比亚迪公司股票符合筛选标准 [3] - 比亚迪股票12周内价格上涨24.1%,反映投资者持续看好其潜在上涨空间 [4] - 比亚迪股票过去四周价格上涨28.3%,确保价格趋势仍在,且当前交易价格处于52周高低区间的95.1%,可能即将突破 [5] - 比亚迪股票目前Zacks排名为2(买入),处于基于盈利预测修正趋势和每股收益惊喜排名的超4000只股票的前20% [6] - Zacks排名系统根据盈利预测相关的四个因素对股票进行分类,排名1(强力买入)的股票自1988年以来平均年回报率达25% 比亚迪股票平均券商推荐评级为1(强力买入),表明券商对其短期价格表现高度乐观 [7] 投资策略要点 - 除比亚迪外还有其他符合“近期价格强势”筛选标准的股票,投资者可考虑投资并寻找符合标准的新股票 [8] - 投资者可根据个人投资风格从超45种Zacks高级筛选策略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以找到下一只获胜股票 [8] - 成功选股策略的关键是确保其过去能产生盈利结果,投资者可借助Zacks研究向导进行策略回测,该程序还包含一些成功的选股策略 [9]
比亚迪股份:比亚迪智驾专题报告
国证国际证券· 2025-02-12 19: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未提及具体公司投资评级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比亚迪2025年聚焦“智驾平权”战略,有望加速高速NOA智驾功能渗透,但在城市NOA等高阶智驾上仍有不足,头部智驾车企梯队稳固;其智驾战略将加快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利好智驾产业链,也会促使其他车企跟进 [7][12][4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比亚迪智驾战略解析 - 2024年比亚迪梦想日发布整车智能发展战略,通过高端系列试水智驾,当年高速NOA/城市NOA智驾渗透率分别为1.0%/0.5%;2025年战略聚焦“智驾平权”,让高速NOA功能普及全系车型 [7] - 历史上比亚迪辅助驾驶系统有Dipilot和天神之眼,2024年以AI算力定义智能驾驶,Dipilot 100采用自研方案,300采用Momenta成熟方案,600采用Momenta或华为方案 [10] - 天神之眼分A、B、C三个版本,A(DiPilot 600)配三个激光雷达,B(DiPilot 300)配单激光雷达,均支持全国无图领航和泊车;C(DiPilot 100)支持高速领航和代客泊车 [12] - 比亚迪采用独立自研+开放合作“双线并行”战略,未来强化全栈自研能力,合作供应商有英伟达、地平线等;24年部分车型推出高阶智驾版本,算法供应商为Momenta等,芯片用英伟达和地平线 [15] - 智驾团队人数从22年100多人扩充到25年5000多人,由杨冬生带领,李锋负责方案,韩冰负责量产交付;整合研发资源,确立三大核心团队 [19] - 不同车型标配NOA功能的传感器和芯片方案有差异,激光雷达与城市NOA功能强相关;自研芯片将从DiPilot 100开始使用 [21] - 2024年1 - 9月,标配L2等级车型中丰田市场份额领先,比亚迪紧随其后;标配NOA车型中理想占比突出;预计2025年比亚迪高阶NOA车型占比50% [24] 智驾行业概况 - NOA是导航辅助驾驶,是全自动驾驶演进重要里程碑,可减少驾驶精力,对长距离通勤者有吸引力 [29] - 高级辅助驾驶提供2级及以下功能,高阶自动驾驶提供2 +级及更高级别功能 [31] - 2023年中国乘用车销量2170万辆,智能汽车1240万辆,渗透率57.1%;预计2026年及2030年,智能汽车销量分别达2040万辆及2980万辆,渗透率分别达81.2%及99.7%;2023年高阶自动驾驶渗透率12%,到2030年将超80% [35] - 我国完善自动驾驶法律框架,覆盖商业化发展三阶段;国内政策对L3级别上路较保守,多家车企已具备L3甚至L4级技术储备 [37] 公司推荐 - 智驾平权推荐比亚迪1211、吉利汽车175 [43] - L3级自动驾驶建议关注小鹏汽车9868、理想汽车2015、小米集团1810 [43] - 零配件推荐比亚迪电子285、速腾聚创2498、地平线9660、黑芝麻2533、耐世特1316 [43]
比亚迪-全民智驾-各环节弹性与核心标的梳理
-· 2025-02-12 16: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行业、芯片行业、线控底盘和域控制系统行业 - **公司**:比亚迪、吉利、华为智选、闻泰科技、间界品牌、北汽蓝谷、小鹏汽车、特斯拉、赛力斯、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地平线、伯特利、保隆科技、比亚迪电子、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经纬恒润、谷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2025 年自驾技术趋势**:2025 年自驾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渗透率、车厂采用率和细节方面显著变化,从高端车型向中低价位车型扩展,10 - 15 万元价格带虽目前渗透率仅 1% - 2%,但市场规模约 1000 万 - 1200 万辆,发展空间广阔 [2] - **比亚迪战略**:推出 D Pilot 系列智能驾驶系统,D Pilot 600 适用于 30 万元以上高端车型,配三个激光雷达;D Pilot 300 适用于 20 - 30 万元中高端车型,配 1 - 2 个激光雷达;D Pilot 100 面向大众化市场,采用视觉方案,以匹配不同层次市场需求 [5] - **对行业影响**:若比亚迪成功推广自驾功能提升销量,吉利等竞争对手可能跟进,加速行业智能化进程,促使更多企业投入研发,扩大市场规模 [3][6] - **投资关注公司**:高端领域关注华为智驾、闻泰科技、间界品牌、北汽蓝谷;中档领域关注小鹏汽车;大众价位段关注比亚迪;大型传统车企关注吉利 [7] - **自动驾驶技术方案核心**:核心是硬件降本和软件迭代,激光雷达等硬件价格快速下降,感知和执行层面技术进步,算法演进依赖优质数据,规模效应显著 [3] - **车辆销量和数据重要性**:销量大采购硬件议价能力强,算法迭代依赖优质数据,特斯拉、华为智选、比亚迪因销量大在自动驾驶领域具竞争力 [3][10] - **自动驾驶关注环节**:感知环节中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和价值量大、复合增速快,激光雷达 2027 年市场规模有望超百亿,还可用于人形机器人;芯片环节价值高,2027 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200 亿元;线控底盘和域控制系统是高价值增长领域,2027 年域控制系统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300 亿元 [3][11][12] - **价格下沉影响**:自动驾驶技术价格下沉扩大推广基数,10 - 15 万元车型达七八百万辆,推广意义更显著 [14] - **硬件与软件发展**:硬件成本下降快,如激光雷达降至 2000 元左右,推动大规模应用;软件采用混合模式,大模型推动算法迭代更快更有效 [15] - **车厂竞争核心**:供应链成熟后,车厂竞争核心是规模效应,大规模采购降低成本,大量数据使算法迭代快,特斯拉、华为智驾、比亚迪具优势 [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谷歌未来在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发展将加速,激光雷达可用于汽车和机械设备,2027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100 亿元,港股速腾聚创和美股禾赛科技表现较好 [17] - 芯片行业增长受自动驾驶需求带动和国产替代影响,预计 2027 年市场规模突破 200 亿元,享受六七十倍增长 [18] - 线控底盘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代表性企业有伯特利和保隆科技;智能驭控(域控)2027 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300 亿元,总体 K 值达 70%,比亚迪电子有望受益,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经纬恒润等公司值得关注 [12][19] - 核心关注自驾、机器人和 AIDC 三个方向,AIDC 偏向上游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下游是自驾和机器人,若 2025 年市场好将围绕这三个环节轮动 [20]
比亚迪“全民智驾”-各环节弹性与核心标的梳理
-· 2025-02-12 12:5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自动驾驶汽车行业 - **公司**:小鹏汽车、比亚迪、吉利、华为智选系、BRT、伯特利、保隆科技、德赛西威、华人运通、经纬恒润、地平线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趋势**:今年自动驾驶将有突破性进展,不同价格带车型自动驾驶发展呈递进趋势,从30万以上车型逐步下沉至10 - 20万车型 [1][2] - **不同价格带市场规模**:30万以上乘用车约两三百万辆,20 - 30万约四五百万辆,10 - 20万约一千两三百万辆 [2] - **重点公司进展**:小鹏汽车进入新车周期,15 - 20万车型如莫娜M03、PCR全面推进自动驾驶;比亚迪Q1将在10 - 15万车型发力,有望带动其他车企跟进 [3][4] - **天神之眼系列**:分为ADC(BPILOT600)、ADPILOT300(天神之眼B)、BPILOT100(天神之眼C)三个系列,将技术路线、价格带和车厢类型匹配 [5] - **影响自动驾驶发展因素**:硬件端子迭代和软件降本推动技术推广,如激光雷达从约上万元降至2000元左右;大模型出现有助于自动驾驶决策层迭代 [7][9] - **车厂核心竞争点**:车厂核心胜负手在于销量规模和数据,销量规模大的车厂可获取更多数据,加快迭代和演绎速度,如比亚迪 [10][11] - **各环节关注点**:摄像头价值量和配置数量大;到2027年,预控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相关企业有比亚迪电子等;芯片行业有行业增长和国产替代两个贝塔;线控底盘规模大,相关企业有伯特利、保隆科技 [13][16][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最终会走向融合,机器人感知和探测可能会用到相关技术 [14] - 自动驾驶需求先天分散,叠加国产替代,国产厂家除享受行业增长空间外,还可替代外资 [15]
比亚迪“天神之眼”掀中国智能驾驶平权革命
海通国际· 2025-02-12 12: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比亚迪“天神之眼”推动产业链价值重估,掀起中国智能驾驶平权革命,促使行业加大投入,推动国内智能驾驶产业链价值重估 [2][8] - “智驾平权”背后,比亚迪有望形成“数据-算法-体验”的闭环优势,实现数据霸权 [3][9] - 供应链受益于中高阶智驾市场空间打开的确定性,建议关注智能驾驶增量零部件 [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月10日晚,比亚迪将旗下王朝、海洋共计21款车型全面升级为“高阶智驾”版,包括售价仅7万元的海鸥,通过“加配不加价”战略创新,打破传统价格战局限,实现智驾功能大幅下沉 [1][7] 点评 “天神之眼”推动产业链价值重估 - 比亚迪2025年“智驾平权”战略消息面酝酿已久,发布会内容符合预期,但舆情面超预期 [2][8] - 比亚迪摆脱对供应商方案的依赖,扩充智驾研发团队至超5000人,推进全栈自研,缩小与智驾行业一流企业差距 [2][8] - 智驾平权将引发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主流产品综合性价比竞争,降低智驾技术门槛 [2][8] - 高阶智驾渗透率在特斯拉FSD谋求入华及L3智驾法规放开催化下显著提升,比亚迪全系升级“天神之眼”促使新势力车企落地L3级智驾,倒逼行业加大投入 [2][8] 从智驾平权到数据霸权 - 若比亚迪今年50%销售车型搭载“天神之眼”方案,全年至少275万辆新车将实现高速NOA及以上智驾技术 [3][9] - 该举措打造中国最大车云数据库,通过“影子模式”采集数据回传,驱动端到端大模型迭代升级 [3][9] - 目前每日新增训练里程达7200万公里,预计2025年底突破1.5亿公里,接近特斯拉2024年末日均训练水平 [3][9] - 比亚迪有望在12至18个月内完成全系智驾版本切换,庞大数据量形成“数据-算法-体验”闭环优势 [3][9] 供应链受益与投资建议 - 硬件层面增量来自100TOPS以上域控制器、感知传感器、线控底盘,建议关注相关标的 [4][9] - 软件层面,中算力平台算法架构以多段式/Rule-based和“BEV+Transformer+OCC”为主,利好具备相应能力的Tier1供应商 [4][10]
比亚迪:跟踪报告:智能化战略发布会超预期,关注平价车型后续城市功能落地
光大证券· 2025-02-12 11: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 A 股和 H 股“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召开,推出三套智驾技术方案,21 款智驾版新车上市且增配不加价超预期 [1] - 比亚迪示范效应有望加速行业平价智能化落地,国内智能化拐点有望临近 [2] - 智驾版车型上市加固公司竞争力,关注平价城市 NOA 落地,看好公司中长期市场份额提升趋势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智能化战略情况 - 2 月 10 日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召开,推出天神之眼 A、B、C 三套智驾技术方案,对应不同车型及配置 [1] - 21 款搭载天神之眼的智驾版新车上市,10 万元以上车型全系标配智驾系统 [1] 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 2024 年开始国内各大主机厂推动智驾大模型和城市 NOA 功能落地,比亚迪上车平价智能化具示范效应,有望加速国内平价智能化落地 [2] - 预计 2025E - 2026E 国内智驾拐点临近,2027E - 2028E 迎来 2.0 时代高速增长阶段 [2] 公司竞争力及前景 - 比亚迪天神之眼覆盖全系车型,低价格带智驾配置升级增强国内竞争力 [3] - 主销车型消费者对智驾需求集中在城市场景,关注平价车型城市智驾功能落地及 20 万元以上新车型订单表现 [3] - 看好公司中长期通过智能化配置升级稳固国内市场份额,通过供应链降本和海外合作提升海外市场份额 [3] 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24,061|602,315|738,673|859,692|952,184| |营业收入增长率|96.20%|42.04%|22.64%|16.38%|10.76%| |净利润(百万元)|16,622|30,041|39,390|47,282|53,921| |净利润增长率|445.86%|80.72%|31.12%|20.03%|14.04%| |EPS(元)|5.71|10.32|13.54|16.25|18.53|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14.97%|21.64%|23.28%|23.14%|22.12%| |P/E|58|32|24|20|18| |P/E(H 股)|53|29|22|19|16|[4] 公司财务报表情况 - 利润表展示了 2022 - 2026E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指标数据 [10] - 现金流量表呈现了 2022 - 2026E 经营、投资、融资活动现金流等情况 [10] - 资产负债表给出了 2022 - 2026E 总资产、总负债、股东权益等数据 [11] 公司相关比率情况 - 盈利能力指标如毛利率、ROA 等在 2022 - 2026E 有不同表现 [12] - 偿债能力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在 2022 - 2026E 有相应变化 [12] - 费用率、所得税率等在 2022 - 2026E 有不同数值 [13] - 每股指标如每股红利、每股经营现金流等在 2022 - 2026E 有具体数据 [13] - 估值指标如 PE、PB 等在 2022 - 2026E 有不同结果 [13] 公司股价及收益表现 - A 股当前价 329.90 元,H 股当前价 327.80 港元 [5] - 展示了股价相对走势及 1M、3M、1Y 的相对和绝对收益表现 [7][8]
7.88万:比亚迪扔出智驾平权“炸弹”
证券时报网· 2025-02-12 09:47
文章核心观点 比亚迪发布多款智驾车型加入“智驾之战”,虽起步晚但凭借成本管控和数据积累有机会追赶,补齐智驾短板可突破利润增长瓶颈,但行业竞争激烈,要攀上智驾顶峰仍面临众多挑战 [1][4][6] 成本管控成为利器 - 2025年将是全民智驾元年,2024年9月国内乘用车L2+智驾渗透率13.8%,高阶智驾市场空间大 [2] - 普及智驾最大障碍是高昂价格,20万元以下纯电车型是比亚迪统治区,其全系车型将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 [2] - 天神之眼包含三套技术方案,搭载在海洋和王朝系列新车的天神之眼C采用视觉方案,承担“智驾平权”重任 [2][3] - 砍掉激光雷达成本后,天神之眼C硬件BOM成本降低,比亚迪域控自研、采购国产芯片,成本更低,城市NOA硬件成本一年后将降至4000 - 5000元左右 [3] 抢夺智驾话语权 - 比亚迪加入“智驾之战”比新势力晚近3年,2024年销量领先但规模化红利放缓,营收、毛利率、单车均价表现不佳 [4][5] - 智能驾驶成购车考量因素,新势力车型攻占比亚迪市场份额,比亚迪追赶智能化压力大 [5] - 比亚迪选择自研和外部合作双线进行,2024年立下目标推动高阶智驾选装和标配 [5] - 上新21款智驾版车型缩短高阶智能驾驶规模化上车时间,给造车新势力和自主品牌敲响警钟 [6] - 行业新的智驾竞争焦点转移至L3和车位到车位,小鹏、理想、华为等企业有相关计划或已推出相关功能 [6]
CNBC Daily Open: Worries over BYD and Elon Musk send Tesla shares down
CNBC· 2025-02-12 09:37
埃隆·马斯克相关 - 埃隆·马斯克是世界首富,领导特斯拉、SpaceX、X、无聊公司、xAI、Neuralink、美国政府效率部等,还是近期竞购OpenAI的投资者之一 [1] - 从商业角度看,马斯克成就不可否认,他领导的公司不仅是市场领导者,还是行业开拓者,如特斯拉开启电动汽车行业,SpaceX成功将太空飞行商业化 [2] - 投资者担心马斯克涉足领域过多而分心,特斯拉股价过去五个交易日下跌,周二暴跌超6%,因中国竞争对手比亚迪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方面似乎超越该公司 [3] 印度石油相关 - 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哈迪普·辛格·普里称,印度将“遵守规则”,不会绕过国际石油市场制裁,印度炼油商自西方和七国集团能源制裁后抢购打折俄罗斯石油,新德里多次称购买是出于国家利益 [4] - 普里表示,拜登政府曾认可印度增加进口俄罗斯石油,称只要在价格上限内可随意购买,印度照做了 [5]
海通刘一鸣:从deepseek到比亚迪,自动驾驶翻开新的一页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2 01: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 - 公司:比亚迪、理想、华为、蔚来、特斯拉、领跑、长安、Momenta、速能巨创、英伟达、地平线、卓域科技、新世界微电、中科后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比亚迪自动驾驶发布情况 - 核心观点:比亚迪近期发布智能化新方案新配置,此次高阶智驾发布有望提升自身智驾销量和消费市场认可度,拉升远期渗透率天花板 [1] - 论据:实现高快领航、代客泊车、记忆领航等功能,推广范围广,涵盖王朝和海洋几乎全部车型,十万以上车型全部配套,十万以下车型部分中高配选配,且加配不加价 [2][3] 此时发布更广泛智驾的重要性 - 核心观点:DeepSeek出圈使自动驾驶算法多样性有望百花齐放,此时将受益范围从30万扩大到10万级别车型是重要响应 [4] - 论据:此前自动驾驶功能受众集中在30万以上车主,DeepSeek有广泛高级且成本优势的模型,获大众广泛认知,后发企业有更新机会 [4] - 核心观点:10万级车型自动驾驶有巨大潜力 [5] - 论据:截止去年10月,有预控制器车型高快NVA渗透率为13.3%,支持高快NOA的智驾芯片渗透率约13%,15万以上渗透率不到1%,10万以下是0.2%左右,但10万和15万是最大细分市场 [5][6] - 核心观点:提升15万以下新能源车智能化功能对提高渗透率很重要 [8] - 论据:25 - 30万价位段车企通过优秀智能化功能实现对传统燃油车替代,15万及以下新能源车渗透率虽有提升但仍较低,成本和智能化功能不足是阻碍因素 [7][8] - 核心观点:比亚迪推出更广泛智驾系统有必要性 [13] - 论据:去年下半年比亚迪市占率承压,头部车企智驾数据积累可观,比亚迪过去不在智驾金字塔塔尖,且面临领跑、长安等同级对手压力 [9][10][11] 比亚迪能推出广泛智驾系统的原因 - 核心观点:比亚迪此前对智能化系统深入布局和研发 [13] - 论据:2023年研发投入接近400亿,同比翻番,研发费用率达6.6%且同比提升,战略分为标准化自驾平台和整车智能创新平台 [13][14] - 核心观点:比亚迪掌握广泛智驾方案,可快速广泛迭代 [17] - 论据:标准化自驾平台“天神之眼”基于纯视觉系统,可给多种车型配套,实现高快领航和智能泊车功能;整车智能创新平台在仰望和腾势,针对高阶和高端车系深度定制 [15][16][17] - 核心观点:比亚迪进行了多方面合作 [18] - 论据:软件方面与Momenta、华为合作,硬件方面与速能巨创、英伟达、地平线合作,还对外参股投资卓域科技、新世界微电、中科后芯等 [18][20] 智能化对比亚迪的影响 - 核心观点:智能化不会拖累比亚迪盈利能力,长期看能提升盈利能力 [21] - 论据:传感器新增成本不高,控制器芯片需求不多,执行器无新增成本,考虑规模效应和议价能力,增量成本一两千左右,且研发费用大幅前置并被大量车型摊薄 [22][23][24] - 核心观点:智能化能释放比亚迪销量优势,提升其在更高档次智驾上的能力 [24] - 论据:本次发布后全系上智驾系统,可收集高快和城市智驾数据,扭转数据积累劣势,提升长期智驾能力 [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风险提示:新车型的品牌销量不及预期、智驾价值渗透率不及预期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