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德州仪器(TXN)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半导体协会:美国模拟芯片对华倾销幅度高达300%
第一财经· 2025-09-14 08:35
反倾销立案调查 - 商务部于9月13日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1] - 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申请文件 指控美国生产商存在倾销行为[1] - 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1] 涉及美国生产商 - 被调查美国生产商包括四家公司:德州仪器 ADI 博通 安森美[1] 倾销证据 - 申请调查期内美国进口模拟芯片价格持续大幅下降[1] - 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1] - 进口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22年11.59亿颗 2023年12.99亿颗 2024年15.90亿颗[1] 数据来源 - 新闻信息来源为第一财经[3]
China Probes U.S. Chip Sector On Eve Of Trade Talks
Investors· 2025-09-13 23:57
中美贸易谈判与芯片行业动态 - 中国在9月14日至17日中美贸易谈判前启动两项针对美国半导体行业的调查 包括反倾销调查和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禁令及限制措施[1][2][4] - 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国公司列入贸易限制清单 包括两家中国芯片公司限制进口美国芯片制造设备[3] - 谈判议题涵盖关税、出口管制、TikTok和洗钱问题 由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主导[4] 美国芯片企业具体影响 - 德州仪器股价下跌2.8%至182.60美元 跌破所有移动平均线[5] - 模拟器件公司股价下跌0.75%至245.21美元 跌破杯状基底买入点247.72美元[5] - 英伟达获准向中国销售H20 AI芯片 但中国政府劝阻国内企业采购 该芯片为符合出口限制而设计的低性能GPU[4] 芯片股近期表现与交易机会 - 英伟达股价上周上涨6.5%至177.80美元 重新站上50日移动平均线 形成平坦基底且买入点为184.48美元[5] - 超微公司股价上周上涨4.9%至158.57美元 但未能突破50日线 突破该阻力位将提供早期买入机会[6] - 英伟达周四高点180.28美元可被视为早期入场机会[5]
国产替代加速!中国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搜狐财经· 2025-09-13 22:00
反倾销调查启动 - 商务部于2025年9月13日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2][4] - 调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 申请人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代表国内产业于2025年7月23日正式提交申请[2] 全球模拟芯片市场格局 - 2021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740亿美元 前三大美国厂商德州仪器、ADI、Skyworks合计占据40%市场份额[5][6] - 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增至794.33亿美元 约占全球集成电路市场总规模的14.9%[8] - 德州仪器2021年以140.5亿美元营收居全球首位 市占率19% 2024年营收进一步增至156.41亿美元[6][10] 中国模拟芯片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3175.8亿元人民币(约450亿美元) 占全球市场的58.5%[8] - 中国本土厂商全球市占率仅约11% 国外厂商占据89%份额 高端市场由德州仪器、ADI等国际巨头主导[8] - 预计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656亿美元 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8.32%[8] 国内主要厂商发展现状 - 圣邦股份为国内模拟芯片设计龙头 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2% 覆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两大领域[11] - 纳芯微实现车规级芯片批量供货 客户包括比亚迪、东风汽车 技术对标国际大厂[11] - 思瑞浦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超20% 在工业与汽车领域客户资源深厚[11] - 德州仪器2025年8月启动大规模涨价 涉及超6万个型号 涨幅多为10-25% 部分产品涨幅超30%[10] 产业模式与技术特点 - 行业以Fabless模式为主 采用BCD工艺作为主流制造工艺[12] - 国内设计公司主要依托台积电、中芯国际、华虹等代工厂生产 供应链安全程度较高[12] - 模拟芯片处理连续电信号 包括放大器、滤波器、电源管理芯片等类型 是电子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5]
Bank of America Lowers PT on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XN) to $208
Yahoo Finance· 2025-09-12 23:12
公司股价与评级调整 - 美国银行将德州仪器目标价从218美元下调至208美元 反映对模拟和汽车半导体需求更谨慎的展望 [2] - 目标价下调基于关税不确定性、中国竞争加剧及英飞凌和比亚迪预示的汽车需求疲软 [3] 行业需求预测 - 美国银行将2025-2027年汽车半导体市场预测下调最多2.2% 预计明年销售额为500亿美元 同比下降7% [3] - 尽管工业芯片预测趋软 但多家多元化供应商的共识预期仍更为乐观 显示短期韧性 [3] 公司业务定位 - 德州仪器作为模拟和嵌入式半导体设计制造商 服务多元化领域 [4] - 公司被列为最佳Roth IRA投资标的之一 [1][4] 投资前景比较 - 尽管承认投资潜力 但认为部分AI股票具备更大上行空间和更低下行风险 [5] - 建议关注从特朗普时期关税和回流趋势中显著受益的低估值AI股票 [5]
【国信电子|模拟芯片专题】推荐具有高端化和平台化能力的企业
剑道电子· 2025-09-12 22:20
模拟芯片行业周期与市场规模 - 全球模拟芯片行业正处于周期向上阶段 ADI和TI营收在连续多个季度同比下降后于2025年首季同比转正[3][7] - 2025/2026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分别增长3.3%/5.1%至822/864亿美元 2004-2024年CAGR为4.77%[3][12] - 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减少2.0%至796亿美元 占半导体销售额比例12.6%[12] 中国模拟芯片市场结构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1953亿元 2020-2024年CAGR为12.7%[18][21] - 电源管理芯片规模1246亿元 信号链芯片规模707亿元[18] - 下游应用中消费电子占比37%达722亿元 汽车电子增速最高2020-2024年CAGR为23.9%[21] 国产化发展空间 - 中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35% 但自给率仍偏低[7][34] - TI/ADI/MPS 2024年来自中国收入分别约30/21/12亿美元 合计63亿美元[7][34] - A股龙头圣邦股份2024年收入仅33.5亿元 显示巨大国产替代空间[7] 重点发展领域 - 工业领域需求呈现小量多种类特点 竞争格局较好且毛利率优于消费电子[7] - AI数据中心带动多相电源管理等核心电源管理芯片需求[7] - 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提供增量 国内车厂积极布局推动国产化突破[7] 行业特性与成长模式 - 模拟芯片产品型号和客户数量众多 ADI产品数量约7.5万款 客户超1.25万家[23] - 产品生命周期长 ADI约一半收入来自10年以上产品[24] - 成长模式呈现产品与客户相互强化趋势 产品种类齐全可导入更多客户[28] 国际厂商布局重点 - TI来自工业和汽车电子收入占比分别从2013年24%/13%提升至2024年34%/35%[37] - ADI工业和汽车电子收入占比从FY2009的43%/10%提高至FY2024的46%/30%[37] - MPS计算与存储及汽车电子收入占比从2011年16%/0%提升至2024年55%/19%[37] 企业经营模式对比 - IDM模式以TI为代表 积极扩建产能预计2030年内部制造比例达95%[48] - 混合制造模式以ADI为代表 超过一半晶圆来自外部代工[48] - Fabless模式以MPS为代表 完全依赖外部晶圆制造[48] 国内企业竞争格局 - 圣邦股份2025上半年收入18.19亿元(YoY+15%) 毛利率50%[52] - 纳芯微2025上半年收入15.24亿元(YoY+79%) 但毛利率仅35%[52] - 思瑞浦2025上半年收入9.49亿元(YoY+87%) 毛利率46%[52] 产品型号与研发投入 - 圣邦股份2024年末在售产品型号5900款 研发人员1219人[52] - 纳芯微2024年末产品型号约3600款 研发人员588人[52] - 杰华特2025年中研发人员1022人 在售产品型号3200+款[52]
Not Just NVDA: 3 Semiconductor Stocks Struggling This Quarter
MarketBeat· 2025-09-12 21:11
英伟达 (NVIDIA) 近期表现 - 公司股票是过去几年市场最大赢家之一,但近期涨势暂停 [1] - 尽管今年迄今仍上涨32%,但股票在过去一个多月里走势持平,因人工智能概念股上涨遇阻 [1] 德州仪器 (Texas Instruments) 面临挑战 - 公司股票在2025年表现落后于半导体行业,尽管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财报积极 [2] - 关税担忧是影响投资者情绪的主要问题,因其收入较少依赖人工智能超大规模客户和数据中心 [2] - 公司专注于面向汽车和工业等消费领域的模拟芯片,这些领域易受关税压力影响 [3] - 尽管上半年盈利超预期,但股票在过去三个月下跌近10%,部分原因是客户为应对关税而提前囤积芯片 [3][4] - 公司对第三季度的营收指引为44.5亿至48亿美元,分析师认为这一预期平淡 [4] - 公司前景受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制约,但人工智能资本支出放缓可能对其构成利好 [5] 迈威尔科技 (Marvell Technology) 业绩与展望 - 公司深度参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领域,第二季度营收创下20.1亿美元纪录,同比增长57% [6] - 公司股票年内下跌近40%,其中过去一个月下跌13%,主要因业绩指引疲弱和估值过高 [7] - 第二财季每股收益符合预期,但营收略低于分析师预测,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上态度谨慎 [7] - 首席执行官预计第三财季营收将创纪录达约20.6亿美元,但警告数据中心营收将环比持平,此言论引发投资者担忧 [8] - 财报发布后股价下跌18%,九位分析师下调目标价,公司估值高达远期盈利的73倍 [8][9] - 尽管面临短期阻力,华尔街分析师仍普遍给予买入评级,平均目标价90.50美元,较当前股价有30%以上上行空间 [9] 安森美 (ON Semiconductor) 业绩压力 - 公司业务多元化,但未像同行那样受益于人工智能热潮,股票年内下跌超20% [10][11] - 第二季度营收14.7亿美元超预期,但每股收益略低于预期,同比销售额下降超15% [12] - 公司增长依赖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但宏观逆风和库存积压导致管理层指引谨慎 [13] - 当季汽车业务营收7.33亿美元,较第一季度下降4% [13] - 第二季度报告显示毛利率较前一季度下降240个基点,营业利润率下降90个基点至17.3% [14] - 尽管第三季度指引符合预期,但分析师反应不一,对该股共识评级为持有 [14]
先进制造系列研究(二):显示行业深度:微显示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与应用前景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12 20:1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3][5] 核心观点 - 微显示技术是未来增长的新方向 形成增量市场 2023年市场规模24.1亿美元 2024-2032年CAGR预计超过20% [1][3][8] - 近眼设备(NTE)细分市场占行业收入45%以上 是核心驱动因素 平视显示器(HUD)为第二大细分市场 [3][8][9] - LCD/Micro OLED/Micro LED是VR和AR市场的主流技术路线 但不同技术路线在应用场景中存在竞争重叠 [3][13][42] 微显示技术市场概况 - 2023年微显示市场规模24.1亿美元 2024-2032年CAGR预计超过20% [3][8] - 近眼设备(包括AR/VR头戴设备、智能眼镜等)占收入45%以上 是最大细分市场 [3][8] - 平视显示器(HUD)为第二大细分市场 汽车厂商在中高端车型中集成OLED微显示HUD [3][9] 技术路线分析 LCD技术 - Fast LCD叠加Mini LED背光显著提升显示效果 成本可控 VR头显中Fast LCD与Micro OLED成本比约为1:4.5 [3][15] - LCD制造工艺成熟 成本较低 在VR市场仍占主导地位 2030年采用LCD技术的VR/MR设备出货量预计达2360万台 [3][15][43] Micro OLED技术 - 结合CMOS技术 减小屏幕体积和重量 提升像素密度 但WOLED+彩色滤光片方案存在亮度缺陷 [3][23][24] - 处于快速发展前期 技术路径存在不确定性 京东方曾终止12英寸硅基OLED项目投资 [3][26] - 在高端VR市场占据地位 2030年采用Micro OLED技术的VR/MR设备出货量预计达870万台 [3][43] Micro LED技术 - 解决Micro OLED的耐用性、亮度和对比度短板 但巨量转移技术是商业化最大瓶颈 当前转移良率约99.99% [3][27][29] - 在AR设备中潜力较大 2030年采用Micro LED技术的AR设备出货量预计达1122万台 [3][45] LCoS技术 - 技术成熟度高 已实现量产落地 应用于AR/VR、HUD等领域 如问界M9的2K车规级LCoS AR-HUD [3][31] - 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低功耗优势 [3][31] DLP技术 - 核心为数字微镜器件(DMD) 德州仪器在此领域占据垄断地位 主要应用于投影仪市场 [3][35] LBS技术 - 使用RGB激光器搭配MEMS扫描成像 体积小、效率高、高色域和高对比度 适用于AR/VR眼镜和车载AR-HUD [3][38] 主要企业分析 国际企业 - 三星:以2.18亿美元收购eMagin 加速Micro OLED布局 同时向Micro LED及AR显示赛道切入 [49] - 索尼:硅基OLED行业龙头 是苹果Vision Pro的核心供应商 同时具备LCoS技术优势 [55][56] - 德州仪器:在DLP领域占据垄断地位 [35][68] 国内企业 - 京东方:布局LCD、Micro OLED、Micro LED 拥有8英寸和12英寸Micro OLED生产线 [72][73] - TCL华星光电:聚焦Micro LED技术 合资成立芯颖显示推进巨量转移技术研发 [77] - 视涯科技:全球硅基OLED出货量排名第二 占比35.2% 是苹果Vision Pro一级供应商 [82] - 思坦科技:提供Micro LED一站式解决方案 2024年投产6百万片微显示芯片产能 [92] VR/AR市场技术趋势 - VR市场:LCD性价比高占主导 Micro OLED占据高端 2030年LCD和Micro OLED设备出货量预计分别为2360万台和870万台 [3][43] - AR市场:主流为自由曲面或Birdbath搭配硅基OLED 未来趋势可能是光波导搭配Micro LED 2030年Micro OLED和Micro LED设备出货量预计分别为638万台和1122万台 [3][45]
It May Be Time to Buy the Dip in Texas Instruments
MarketBeat· 2025-09-12 19:05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德州仪器专注于模拟和嵌入式芯片 服务于汽车和消费电子等周期性行业[2] - 与英伟达71%的同比增长相比 公司过去12个月收入仅增长2%[2] - 公司间接参与AI竞争 其芯片为数据中心提供电源管理、信号调节和连接功能[7] 财务表现与业绩指引 - 最近季度实现14%的同比增长 主要因制造商为规避关税而提前需求[4] - 下季度收入指引为44.5亿至48亿美元 低端与上季度持平 上限增长约8%[5] - 汽车行业是当前季度的主要拖累因素 关税问题解决前难有改善[5] 股价表现与技术指标 - 当前股价184.35美元 较52周高点221.69美元下跌约17%[1][3] - RSI指标约为36 接近超卖区域 50日均线已被跌破[11] - MACD仍为负值 但下行动量放缓 成交量未显示恐慌性抛售[12] 估值与分析师观点 - 远期市盈率约34倍 高于历史平均水平[9] - 31位分析师平均目标价211.90美元 较当前股价存在14.95%上行空间[8][9] - 最高目标价达298美元 Rosenblatt证券给出245美元目标价[10] 政府政策与资本结构 - 公司确认未就CHIPS法案激励与政府讨论股权注资事宜[6] - 股息收益率达2.95% 显示股东回报能力[1] - 当前市盈率为33.76倍 处于历史较高水平[1]
阿里推出下一代模型架构;宇树王兴兴谈后悔的事丨新鲜早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0:45
人工智能与基础模型 - 阿里巴巴推出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 并开源基于该架构的Qwen3-Next-80B-A3B系列模型 核心改进包括混合注意力机制 高稀疏度MoE结构 训练稳定优化及多token预测机制 [2] -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AI在让AI干活的整个领域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 数据和模型非常重要 但难以判断优质数据标准和采集方式 [4] - 芯原股份2025年7月1日至9月11日新签订单12.05亿元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85.88% 其中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64% [19] 电动汽车与自动驾驶 - 特斯拉Model Y L订单10月已售罄 预计交付时间推迟至11月 该车型8月19日上架销售 9月2日开始交付 上周已交付900辆 日均150辆 [3] - 哈啰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首发亮相 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下线 2027年部署超5万辆 已在湖南株洲启动商业化试点运营 计划2026年覆盖超10个城市 [6] -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器X3-F获阿联酋民航局特许飞行证 是中国飞行汽车企业首次在海外获得有人驾驶航空器飞行许可 未来将在阿联酋探索政府交通 旅游观光及应急救援等场景 [14] 半导体与电子元器件 - 华为海思发生工商变更 徐直军卸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 由高戟接任 多位高管变更 [18] - 德州仪器CEO表示数据中心业务有望激增50% 正助力公司整体模拟芯片产品需求复苏 将回到2022年巅峰水平 [19] - Wolfspeed宣布200mm碳化硅材料产品组合开启大规模商用 市场反响积极且效益显著 [20] - 扬杰科技拟22.18亿元现金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标的公司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5.55亿元 主要产品为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 [21] 企业动态与战略布局 - 中科曙光表示曙光数创在手订单充足 研发的第三代浸没液冷解决方案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750kW 是国内唯一实现浸没相变液冷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企业 [5] - 蚂蚁集团CEO首次表态通证经济 强调通证应从虚拟价值存储转变为解决实体经济信任与效率问题的工具 认为合规是创新生命线 [11] - 金蝶卡塔尔公司在卡塔尔自由区正式开业 与卡塔尔自由区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开展专项合作项目并吸纳本土人才 [17] - 芯原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来科技97.0070%股权 交易完成后芯来科技将成为全资子公司 [20] 电商与消费电子 - 多电商平台推出iPhone17系列以旧换新补贴 快手最高补贴2500元 京东最高补贴2100元 天猫最高补贴2000元 [9] - 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AI付" 联合瑞幸咖啡首发上线 打通智能体内下单与支付全链路 [10] 市场传闻与辟谣 - 腾讯辟谣OpenAI前研究员姚顺雨1亿薪资入职腾讯的传闻不实 [7] - 华为辟谣将招聘考题商用 强调招聘不收取任何费用 [8] - 追觅创始人回应破产传闻 称公司现金流充足 最近两年高价回购老股50亿元左右 持股比例从45%提升至70% [13] - 京东回应王腾入职京东小米采销岗传闻 表示目前没有这样的安排和计划 [15] 行业警示与监管 - 小红书因热搜榜单管理不善被网信部门约谈 已成立整改专项工作小组推进专项治理 [12] - 先导智能发布公告提示固态电池相关业务推进存在不确定性 行业仍处于技术迭代与产业化准备阶段 尚未进入大规模量产周期 [16] 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上涨2.50% 市盈率21.51倍 最新份额79.9亿份增加3600万份 [23]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上涨6.76% 市盈率44.91倍 最新份额52.1亿份增加300万份 [23]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上涨5.83% 最新份额5.2亿份增加1000万份 [23]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上涨10.13% 市盈率115.35倍 最新份额3.7亿份减少700万份 [24]
全球半导体_ 半导体产业协会 7 月数据_ 半导体销售额超季节性;存储强势将延续-Global Semiconductor_ SIA July Data_ Semis Sales Above Seasonal; Memory Strength to Continue
2025-09-11 20:11
这份文档是瑞银(UBS)关于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研究报告,主要基于半导体产业协会(SIA)2025年7月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以下是详细的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报告核心关注全球半导体行业[1] * 提及的具体公司包括美股优选股AVGO(博通)、NVDA(英伟达)、TXN(德州仪器)以及国际优选股ASE(日月光)、Eugene Technology、Infineon(英飞凌)、MediaTek(联发科)、Renesas(瑞萨)、SK Hynix(SK海力士)和TSMC(台积电)[1]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整体表现与展望 * 2025年7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环比下降5.2%,但从6月的历史高点回落,表现仍优于10年和5年季节性平均水平,分别超出约290和420个基点[1] * 行业同比增长加速至24.4%,较6月加快7.8个百分点,较4月加快2.9个百分点[1] * 年初至今(YTD)总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8.3%[1] * 瑞银上调行业预测,目前预计2025年半导体行业(sell-in)收入将达到约7010亿美元(同比增长16%),并将2026年预测上调至约8410亿美元(同比增长20%)[1] * 支持上调预测的理由包括逻辑(Logic)收入的增量上行空间,以及DRAM和NAND的供应短缺状态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第三季度[1] * 对于2025年第三季度(CQ3:25),市场普遍预期意味着半导体总营收(sell-through口径)将环比增长12.3%,非内存半导体销售额预计环比增长10.6%[3] 各细分产品表现(2025年7月) * **非内存集成电路(ex-memory IC)**:销售额环比增长3.0%,表现强劲,逆转了通常10年和5年季节性下降5-3%的趋势,主要由优于季节性的平均销售价格(ASP)增长驱动,但销量(Units)疲软,符合正常季节性模式[1] * **逻辑(Logic)**:销售额环比增长1.7%,达到245亿美元的新高,比10年季节性平均水平高出约400个基点,主要因逻辑ASP创历史新高[1] * **模拟(Analog)**:销售额环比增长9.1%(比10年季节性高出约13个百分点)[1] * **微处理器(MPU)**:销售额环比微增0.6%(比10年季节性高出约380个基点)[1] * **微控制器(MCU)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销售额分别环比下滑0.8%和1.4%,但仍比其各自的10年季节性平均水平高出约11和10个百分点,销量增长部分抵消了ASP的下降[1] * **内存(Memory)**:销售额环比大幅回落22.8%,比10年季节性平均水平低约360个基点[2] * ASP环比下降5.4%,降幅大于季节性水平[2] * 销量环比下降18.4%,符合正常季节性[2] * **DRAM和NAND**:ASP均环比增长8.8%,分别比10年季节性平均水平高出约170个基点和12个百分点[2] * DRAM和NAND销量下降幅度超过正常季节性,导致其销售额分别环比下降21.3%和27.3%[2] 内存细分市场展望 * 预计DDR和NAND合约价格在2025年第三季度环比上涨3%,第四季度环比上涨5%[2] * 目前预计DRAM和NAND的供应短缺状态将持续至2026年第三季度[2] 其他重要内容 * 报告包含大量图表数据,详细展示了半导体及各子类别(如总IC、非内存IC、内存、DRAM、NAND)的月度、年度收入、销量、ASP变化及其与季节性平均水平的对比(Figure 1, 6, 7, 10, 13, 16, 19等)[6][16][17][20][26][33][41][48] * 提供了半导体行业年度销售、单位出货量和ASP的详细历史数据和预测(2017-2027E)(Figure 4, 14)[14] * 分析了半导体sell-through收入与OEM收入的关系及预测(Figure 5)[15] * 展示了半导体及IC收入增长与费城半导体指数(SOX)以及内存、DRAM、NAND收入增长与相关公司(如MU、WDC、LRCX)股价的对比关系(Figure 3, 9, 11, 12, 15, 18, 21, 22, 24, 29, 36, 44, 51, 54)[11][12][24][29][36][44][51][54] * 报告由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 LLC)编写,并包含分析师认证和所需披露声明,提示可能存在利益冲突[4][5] * 数据调整说明:总IC和半导体数据排除了HBM以及来自GPU/ASIC收入的系统级元素(CPU、DDR、基板)的价值部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