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房地产行业跟踪报告:行业各指标表现仍较弱,持续关注政策端
万联证券· 2024-08-16 16:3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给出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房地产行业新开工/竣工指标降幅有所收窄,销售仍持续下滑,投资端下滑幅度走扩,行业整体基本面仍低位运行[3] - 政策端持续支持房地产行业修复,推动构建行业新发展模式,近期多地落地收储政策,房贷利率仍有边际下降空间提振需求端信心[3] - 建议持续关注基本面稳健的优质房企阶段性反弹机会、低估值经营稳健的物业管理公司等[3] 投资 - 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幅度再走扩,2024年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下滑10.2%,较前值下滑幅度扩大0.1pct[4] 开竣工 - 7月新开工/竣工指标降幅环比收窄,但表现仍较弱,1-7月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3.2%,降幅较前值收窄0.5pct,1-7月竣工面积同比下滑21.8%,与前值持平[5] 销售 - 销售端仍承压下降,1-7月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变动-18.6%和-24.3%,较前值变动+0.4pct和+0.7pct[6] - 多地落地收储政策,但7月销售端市场仍然承压下降,市场仍需政策端的持续呵护[6] 资金 - 到位资金下滑幅度持续小幅收窄,1-7月到位资金来源同比下滑21.3%,较前值下滑幅度收窄1.3pct[7]
万联证券:万联晨会-20240816
万联证券· 2024-08-16 09:0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周四A股三大股指低开高走全线收涨,上证指数收涨0.94%,报2877.36点;深证成指上涨0.71%,报8370.12点;创业板指上涨0.53%,报1592.71点[5][6] - A股两市全天成交额5913.77亿元人民币,北向资金净流入122.06亿元人民币,其中,沪股通净流入88.65亿元人民币,深股通净流入33.41亿元人民币;南向资金净买入66.35亿港元[5] - A股两市个股普遍上涨,超3700只个股上涨。申万行业方面,煤炭、传媒、房地产行业领涨,仅美容护理行业下跌;概念板块方面,云游戏、AI眼镜概念指数领涨,民爆概念、ST板块概念指数跌幅居前[5] -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0.02%,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33%;海外方面,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道指上涨1.39%,标普500指数上涨1.61%,纳指收涨2.34%[5][7]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1%,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1-7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2%[5]
万联证券:万联晨会-20240815
万联证券· 2024-08-15 09:04
核心观点 - 根据《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2024)》,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有望开启新周期,我国经济在经历了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复苏进程之后,经济增速会逐渐向潜在水平收敛,大湾区外需整体恢复,居民消费的恢复基础将不断巩固,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将支撑投资增速保持稳健。同时,随着港澳地区经济增长动能不断加强,预计大湾区整体经济有望实现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5] - 美国7月CPI同比升2.9%,连续第四个月回落,是2021年3月以来首次重回"2字头"。[5] 市场回顾 - 周三A股三大股指全线收跌,上证指数下跌0.60%,深证成指下跌1.17%,创业板指下跌1.42%。A股两市全天成交额4773.33亿元人民币,北向资金净流出71.66亿元人民币。[4] -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0.35%,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99%。海外方面,美国三大股指全部收涨,道指上涨0.61%,标普500指数上涨0.38%,纳指收涨0.03%。[8] 社融和信贷情况 - 7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8.2%,增速环比回升0.1%。新增社融7708亿元,其中新增信贷是主要拖累项。[13] -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600亿元,同比少增859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5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环比回落0.1%。[13][16] - 短期内受需求端未明显回升以及金融"挤水分"等因素的影响,信贷增速仍保持偏弱格局。[16] - 政府债同比多增对社融增速起到了一定的托底作用。[16] 投资策略 - 当前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仍然是支持性的,外部降息对国内货币政策空间的影响需综合考虑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17] - 高股息策略受到了市场的持续关注,其中长端利率的下行是推动高股息资产价格表现的重要因素。银行股较高的股息率以及极低的估值成为资金的优选。[17] - 短期银行板块防御属性仍然较为明显,后续经济逐步回暖以及信用风险的改善,或带来新一轮的行情催化。[17]
银行行业月报:融资需求偏弱,关注政策推进
万联证券· 2024-08-14 18: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维持银行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7]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7月社融存量增速8.2%,增速环比回升0.1%,政府债净融资规模达到6911亿元,同比多增2802亿元,对社融增速起到了一定的托底作用。[4][17] 2)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600亿元,同比少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5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环比回落0.1%。预计短期内信贷增速仍保持偏弱格局。[5][21][22][23] 3) 7月M2同比增长6.3%,增速环比回升0.1%。[32][33] 4) 高股息策略受到市场持续关注,银行股较高的股息率和极低的估值成为资金的优选,短期板块防御属性仍然较为明显。[36] 报告目录总结 1. 7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8.2%,增速环比回升0.1% [4][17] 2. 信贷增长延续弱势,短期内信贷增速仍保持偏弱格局 [5][21][22][23] 3. M2同比增长6.3%,增速环比回升0.1% [32][33] 4. 投资策略:高股息策略受到市场关注,银行股防御属性明显 [36]
银行行业月报:融资需求偏弱 关注政策推进
万联证券· 2024-08-14 18: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维持银行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7]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7月社融存量增速8.2%,增速环比回升0.1%,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大幅增加。[4][17] 2) 7月新增信贷是社融增速的主要拖累项,信贷增长延续弱势。预计短期内信贷增速仍将保持偏弱格局。[5][21] 3) 2023年末以来,银行股受到市场关注,主要得益于较高的股息率和极低的估值,以及市场防御需求上升。未来银行股的表现或将取决于分红率的提升和信用风险的改善。[35][36] 报告分组总结 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 1) 7月社融存量增速8.2%,增速环比回升0.1%,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大幅增加。[4][17] 2) 7月新增信贷是社融增速的主要拖累项,信贷增长延续弱势。预计短期内信贷增速仍将保持偏弱格局。[5][21] 3) M2同比增速6.3%,增速环比回升0.1%。[32] 4) 当前货币政策仍然维持支持性基调,但受制于高风险溢价,未来降息空间有限。[35] 行业投资策略 1) 2023年末以来,银行股受到市场关注,主要得益于较高的股息率和极低的估值,以及市场防御需求上升。[35][36] 2) 未来银行股的表现或将取决于分红率的提升和信用风险的改善。[36]
交通运输行业跟踪报告:交运行业24Q2公募基金持仓跟踪报告
万联证券· 2024-08-14 09:3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8] 行业核心观点 - 2024年二季度交运行业公募基金持仓比重环比进一步提升,但仍低于标配比例[3] - 跨境物流与快递行业核心个股增减持表现分化,具有高分红属性的港口、铁路公路细分行业核心标的仍较受资金青睐[3][5] - 陆股通方面,跨境物流与快递行业主要个股普遍获增持,港口、铁路公路多减持[6][50][51] 行业重仓配置情况 - 2024年Q2末公募基金重仓SW交通运输行业的总市值为571.0亿元,环比上升3.99%,占基金重仓A股市值规模2.16%,低于标配比例1.75pct[4] - 从市场表现来看,24Q2SW交通运输行业指数上涨0.28%,实现相对收益2.42%[4] - 物流主要个股表现分化,高分红类港口、铁路公路细分行业核心标的仍较受资金青睐[5] 陆股通持仓情况 - 跨境物流与快递行业主要个股普遍获增持,港口、铁路公路多减持[6][50][51] - 陆股通持有SW交通运输行业市值居前10的个股有顺丰控股、中远海控、京沪高铁等[49] - 从持仓流通股比看,前10标的有宏川智慧、密尔克卫、东航物流等[49]
万联证券:万联晨会-20240814
万联证券· 2024-08-14 09:05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持仓方面,2024年二季度交运行业公募基金持仓比重环比进一步提升,但仍低于标配比例[10] - 跨境物流与快递行业核心个股增减持表现分化,具有高分红属性的港口、铁路公路细分行业核心标的仍较受资金青睐[10][11] - 陆股通方面,跨境物流与快递行业主要个股普遍获增持,港口、铁路公路多减持[11] 投资要点 资产规模增速放缓 不良生成率维持低位 - 2024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0.0%,较一季度有所放缓[12] - 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降至7.32%,较一季度末下降1.9个百分点[12] - 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56%,环比下降3BP,不良生成率为0.58%,较一季度下降20BP[12] 系列酒增速亮眼,直销渠道占比有所下降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系列酒营业收入为131.47亿元(同比+30.51%),2024Q2增速进一步提升[15][16] - 公司直销渠道收入占比为41.28%,较去年同期下降4.03个百分点[16] - "i茅台"App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2.50亿元,同比+9.76%[1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869.37/1002.38/1162.15亿元,同比增长16.33%/15.30%/15.94%[17] - 维持"增持"评级,8月12日收盘价对应PE为21/18/16倍[17] - 风险因素包括消费复苏不及预期、政策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17]
贵州茅台:2024年中报业绩点评报告:系列酒增速亮眼,直销渠道占比有所下降
万联证券· 2024-08-13 2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贵州茅台2024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系列酒增速亮眼,直销渠道占比有所下降。 [2][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能力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和归母净利率小幅下降,分别为91.76%和49.96%,同比分别下降0.04个百分点和0.72个百分点。销售和管理费用率有所波动,销售费用增长主要原因是广告宣传及市场费用增加。 [3] 分产品 - 2024年上半年,茅台酒收入为685.67亿元,同比增长15.67%;系列酒营业收入为131.47亿元,同比增长30.51%。2024年第二季度,茅台酒和系列酒收入分别为288.60亿元和72.1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92%和42.52%,系列酒表现尤为亮眼。 [4] 分渠道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直销渠道收入为337.28亿元,同比增长7.35%,占比41.28%;批发代理收入为479.86亿元,同比增长26.50%,占比58.72%。直销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4.03个百分点。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9.37亿元、1002.38亿元和1162.15亿元,同比增长16.33%、15.30%和15.94%,对应EPS为69.21元、79.79元和92.51元。维持"增持"评级。 [6]
银行行业快评报告:资产规模增速放缓 不良生成率维持低位
万联证券· 2024-08-13 16: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维持银行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2] 报告的核心观点 资产规模增速放缓,净息差基本保持稳定 - 2024.2Q 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降至7.32%,较1Q末下降1.9个百分点。[6] - 商业银行净息差1.54%,基本保持稳定。[6] 不良生成率维持低位,关注类贷款占比小幅上升 - 2024.2Q末,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56%,环比下降3BP。[7] - 单季加回核销后的不良生成率为0.58%,较1Q下降20BP。[7] - 关注类贷款占比为2.22%,环比上升4BP。[7] - 拨备覆盖率为209.3%,环比上行4.8个百分点。[7] 银行股受到市场关注,高股息策略受到持续关注 - 2023年末以来,宏观环境以及企业盈利预测持续调整的过程中,高股息策略受到了市场的持续关注。[8] - 银行股较高的股息率以及极低的估值成为资金的优选,叠加市场防御需求上升,助推了整个银行板块的市场表现。[8] - 长周期角度看,银行业整体的利润增长或已经进入底部区间,盈利的稳定性将逐步体现。[8] - 分红率的提升,有利于银行股估值的提升。[8]
银行行业快评报告:资产规模增速放缓,不良生成率维持低位
万联证券· 2024-08-13 15: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维持银行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2]。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2024年2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为0.0%,较1季度的0.7%有所放缓[5] 2) 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放缓,截至2024年2季度末总资产同比增速降至7.32%,较1季度末下降1.9个百分点[6] 3) 商业银行不良率维持低位,截至2024年2季度末为1.56%,环比下降3个基点,不良生成率为0.58%,较1季度下降20个基点[7] 4) 银行股较高的股息率以及极低的估值成为资金的优选,叠加市场防御需求上升,助推了整个银行板块的市场表现[8] 5) 长周期角度看,银行业整体的利润增长或已经进入底部区间,盈利的稳定性将逐步体现[8] 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维持银行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2]。 行业核心观点 1) 资产规模增速放缓,截至2024年2季度末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降至7.32%,较1季度末下降1.9个百分点[6] 2) 净息差基本保持稳定,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6] 3) 不良生成率维持低位,单季加回核销后的不良生成率为0.58%,较1季度下降20个基点[7] 4) 拨备覆盖率环比提升,截至2024年2季度末为209.3%,环比上行4.8个百分点[7] 5) 银行股较高的股息率以及极低的估值成为资金的优选,叠加市场防御需求上升,助推了整个银行板块的市场表现[8] 6) 长周期角度看,银行业整体的利润增长或已经进入底部区间,盈利的稳定性将逐步体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