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基金研究月报:科创综指增强基金、自由现金流ETF获批,政策支持下被动基金快速发展-2025-04-03
华福证券· 2025-04-03 16:12
报告核心观点 政策驱动基金市场加速创新,行业呈现高质量发展趋势;3月新发基金规模环比增长但平均份额下滑,债基主导发行市场;指数型产品占新上报基金近六成,被动投资工具持续受捧 [2][4][5] 政策驱动基金市场加速创新,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凸显 多只科创综指增强基金首次获批 3月25日,天弘、博时、国投瑞银等基金公司旗下科创综指增强基金获批,从2月28日上报到获批仅用一个月,丰富了科创板投资工具,科创综指成份股聚焦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获批提升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3][11] QDII基金接连放开限购门槛 近期美股回调,部分资金撤离美股主题基金,因外汇额度和高溢价风险释放,部分基金公司调整限购政策,如华泰柏瑞、景顺长城等基金公司旗下部分QDII基金或恢复申购,或放松大额申购门槛 [12] 指数基金费率改革推进 3月19日,易方达、华夏等多家基金管理人宣布自3月21日起,旗下部分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由管理人承担,调整范围广,包括ETF等多种类型基金,降低了投资成本,优化了指数化投资生态 [16] 自由现金流ETF集中布局 今年以来ETF受关注,2月下旬起多家公募申报自由现金流ETF,3月7日华宝、摩根旗下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获批,3月18日12家基金公司上报跟踪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的ETF,这类创新基金有望扩容,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 [19] 3月新发基金情况 新成立基金 2025年3月新成立基金135只,发行份额1009.26亿份,环比规模提升但同比下降;主动权益类新成立基金24只,发行份额103.73亿份,环比和同比均提升;平均发行份额环比和同比均下降;股票型基金数量和份额占比较大,债券型基金份额占比最高;宏利基金发行规模最大,国泰基金发行数量最多;新成立规模前十基金中7只为债券型基金,前十只占当月总新发规模的38.22% [21][25][28][32][35] 新募集基金 3月133只基金开始募集,93只募集完成,40只仍在募集;股票型基金占绝大多数;123只基金募集期限在一个月以内;国泰基金和富国基金单月新募集6只基金排名第一 [37][40] 新审批和新上报基金 3月159只基金上报审批,指数型基金占比59.75%;招商基金上报8只产品排名第一,富国基金、华夏基金、中欧基金均上报6只产品并列第二 [41][46]
红利选股策略的构建:弱景气下红利风格或可持续占优
华福证券· 2025-04-03 15:19
报告核心观点 - 基本面回暖不易,弱景气下红利风格或可持续占优,波动、估值、流动性、基本面能够共振增强红利表现,且需放宽标的限制以放大红利特征,同时红利风格扩散,可关注红利的分化 [2] 当前红利风格剖析 市场红利复盘 - 2011年以来大部分时间红利风格相较于市场存在优势,近两年市场震荡下行,红利风格优势凸显,当前基本面改善难,红利风格或将持续 [9] 红利指数的风格及成分特征 - 红利指数相较全市场存在优势,2011年以来多数年份能跑赢市场,近两年分红比例与股息率上升 [7][9] - 红利指数成分股股息水平高于沪深300等宽基,分红比例集中在50%左右 [12] - 红利指数成分相对集中于电力及公共事业、交通运输、银行、房地产等行业,市值分布集中于总市值小于300亿元和大于1000亿元的股票 [18] - 红利指数在股息、估值和盈利风格上正暴露且加深,在BETA、成长和波动上负暴露,与市场相关性低,2022年底后波动提升,低波优势收敛 [22] 红利风格延续性 - 企业和市场发展进入稳定阶段后,增长速度慢,分红优势凸显,高红利高股息类资产更适应市场环境,中长期资金更青睐稳健的红利、价值类资产 [25] - 基本面改善路径按ROE杜邦模型拆解,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对基本面正向驱动,但二者中枢下行,同比改善企业占比低 [28] - 当前弱景气形态下,举债经营可行性不高,红利风格占优确定性高,对长期资金适配性更好 [31] "红利+"优选股票组合方案 股息作为刻画红利的关键因子与风格的复合分析 - 企业发展到成熟期,股息派发有优势,盈利、价值、低波等属性可驱动股息因子增强 [35] - 风格与股息率因子交叉检验可分三类,估值、盈利与波动能单调增强股息因子;杠杆、投资和BETA交叉分组单调性模糊;部分风格在既定范围内与股息因子交叉互补 [38] 低波、估值、基本面类要素可以增强股息 - 股票长周期低波属性叠加股息因子表现更稳健,但低波增强效果并非持续有效 [42] - 股息率要素和动量并非共振,短周期反转属性更强,可提升调仓频率提升策略反转属性 [47] - 基本面因子与股息交叉分组有单调性,高成长和高股息并非绝对互斥,可在限定增速范围内优选低速稳定股票 [53] - 估值类因子与股息因子交叉分组有单调性,低市净率股票组别中高股息表现相对最佳 [57] - 不采用传统因子打分模型,在波动、ROE、估值和盈利增长因子上做宽限定,保留60%与红利共振增强的股票,优选高股息资产,成长分域下红利组合表现最优 [60] - 同时对基本面、成长、波动、估值四个要素筛选保留60%标的并取并集,多元限制下高股息资产业绩优于单一限制 [65] - 同时满足因子和高股息特征的股票为"红利+"优选股票池,数量逐渐攀升,筛选保留比例稳定,可从优选池中选大市值高股息标的 [69] "红利+"优选策略 - 在优选池高股息组别中选中证800和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按股息率选30只构建等权持仓组合,回测期绝对收益年化14.13%,相较中证全指超额年化11.88%,信息比率1.20,超额回撤主要在2020 - 2022年 [76] 持仓推荐 - 2025年2月28日推荐3月持仓,组合持仓市值分布与红利指数有差异 [77] 持仓的分布及风格 - 红利+优选股票组合与红利指数风格暴露有差异,在电力及公用事业、机械、建筑等行业权重更高,在交通运输、煤炭等行业权重更低,制造业超配,周期低配 [86] 近期红利机会在哪里 红利风格的扩散 - 红利指数不等于红利风格,消费板块分红比例和股息率中枢显著提升,当前红利资产可能与传统红利不同,高股息策略需定期更迭成分 [91] 传统红利风格vs市场红利 - 全区间内周期板块高股息组股票超额稳定且显著,消费、TMT板块2021年至今超额显著 [93] - "天然红利"集中于金融、周期等传统行业,"市场红利"是企业经营成熟后形成的后天分红能力,标的数量快速增加 [96] - 市场红利下的红利+组合回报更突出,可适当增加市场红利放大组合优势 [100] 国企红利vs非国企红利 - 国企红利优势更明显 [101]
恒生电子(600570):市场回暖需求复苏,AI+战略行稳致远
华福证券· 2025-04-03 15: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利润下降,下游客户预算收紧使核心业务短暂承压,但各业务板块上线有突破,AI+战略稳步推进,2025年行业有望持续回暖,看好中期AI及信创带来的行业景气度提升 [2][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年报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81亿元,同比下降9.62%;归母净利润10.43亿元,同比下降26.75%;扣非归母净利润8.34亿元,同比下降42.39% [2] 业务表现 - 财富科技、资管科技、运营与机构科技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下降17.5%、8.4%、10.2%,受市场波动影响,下游金融机构业务收入增速放缓,影响金融IT投入,出现IT预算执行率下降、进度放缓、采购和验收流程拉长等现象 [4] 业务突破 - 财富科技业务上,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UF3.0完成两融业务全客户切换,综合理财平台6.0、理财销售平台、资产配置平台分别完成32家、23家、14家新客户签约 [5] - 资管科技业务上,新一代投资交易系统O45中标多家客户并完成全行业上线案例覆盖,非标产品在保险行业完成5家头部信创客户签约并新签4家信托客户,Risk5产品新签21家客户 [5] - 运营与机构科技业务上,新一代TA、估值、运营管理等产品新签客户180多家,PB2.0、LDP极速交易与极速风控、FPGA期货行情、Ptrade量化交易产品均有多家新签客户,PB2.0信创完成适配并在头部券商竣工 [5] AI战略进展 -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光子AI中间件平台,已在多家客户落地竣工,覆盖金融投研、投顾、合规、运营、投行等核心业务场景,推动与国产算力适配优化,集成业界领先大模型实现多模型部署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下调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为64.6/68.1/7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4/13.1/16.4亿元,结合公司金融IT龙头地位及AI领域突破,维持“买入”评级 [6] 财务数据和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281|6,581|6,456|6,814|7,803| |增长率|12%|-10%|-2%|6%|15%| |净利润(百万元)|1,424|1,043|1,140|1,308|1,639| |增长率|31%|-27%|9%|15%|25%| |EPS(元/股)|0.75|0.55|0.60|0.69|0.87| |市盈率(P/E)|37.0|50.5|46.2|40.3|32.1| |市净率(P/B)|6.6|6.1|5.5|5.1|4.6| [8]
AI时代下一天24小时的分配变化
华福证券· 2025-04-03 13:33
报告核心观点 - 2024年国民时间分配较2018年有变化,交通出行时间小幅增加,有酬劳动、无酬劳动和个人自由支配活动时间被压缩,转移至学习培训和个人生理必需上,建议关注教育科技、互联网、AI、智能设备等相关产业 [6][11][18] 国民时间利用变化情况 - 将国民一天时间分配分为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有酬劳动、无酬劳 动、个人自由支配活动、学习培训以及交通领域六大领域,选取2018年和2024年数据进行分析 [3] - 2024年国民交通出行时间小幅增加,压缩有酬劳动、无酬劳动和个人自由支配活动时间,转移至学习培训和个人生理必需上;个人生理必需领域占比超一半,较2018年仅增加2.37pct;学习培训领域变化最大,日均从27分钟增至107分钟,增长近3倍;有酬劳动、无酬劳动和个人自由活动支配领域日均减少30 - 60分钟,仍构成近三分之一比重;有酬劳动与个人可自由支配时间占比差值从2018年的1.94pct缩减至0.21pct;无酬劳动时间减少 [6] - 细分六大领域得到12个主要活动,个人生理必需活动中饮食活动占比基本不变,睡眠和卫生护理活动日均增加20分钟左右;交通出行平均耗时50分钟,占比略增1pct左右,运动健身时间增至35分钟,占比提升0.3pct,学习培训活动占比增加5.55pct;有酬和无酬劳动、陪伴家人、家务劳动、购物、社交、休闲娱乐时间被压缩;互联网使用时间显著提升 [6] 主要时间变化及原因分析 - 家庭、工作劳动和休闲娱乐时间减少,提升自身生活品质和素养时间、交通出行时间、互联网使用时间增加 [11] - 2018 - 2024年劳动就业活动时间从264分钟降至208分钟,得益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工作效率提高;AI在工作中使用率达72%,是2018年的三倍以上;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8年的人均107327元升至2023年的161615元,增长率达50.6% [11] - 家务劳动时间减少与家用机器人普及有关,2020年中国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14.6亿元,预计2025年家庭智能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智能家居场景应用升级,点外卖、找家政等服务获认可 [12] - 学习培训时间占比从1.88%增至7.43%,与产业升级转型需求和教育观念转变有关;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素质和技能要求提高,人们为升学和提升专业技能投入更多时间;高等职业学院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数分别增长87.1%与121.7%,人们更注重自我提升 [16] - 交通出行时间增加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私家车保有量上升有关;2018 - 2024年城镇化率从61.5%提升到67%,城市人口密度加大,交通流量攀升;2024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总量比2018年增加52% [17] - 互联网使用时间显著增加,2024年居民日均使用时间为5小时37分钟,比2018年增加2小时55分钟,参与率从57%提高到92.9%;源于智能设备普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和平台丰富;预示未来数字化生活更普及,AI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17] 建议关注相关产业 - 关注教育科技与职业培训领域,如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和机构、在线教育平台等 [18] - 关注互联网行业上下游产业,包括基础设施需求、内容服务创造、互联网广告等 [18] - 关注AI行情带动的产业,如AI芯片制造、软件算法以及下游应用开发 [18] - 关注智能设备行业,如家用机器人以及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企业 [20]
目标统一大市场
华福证券· 2025-04-03 11: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一代煤电向基础性、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型,向清洁低碳化转型;气电未来将建立健全价格机制,强化调峰支撑;完善市场化电价体系,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意见》有望推动节能减排,完善垃圾焚烧、水务行业“使用者付费”机制,相关运营类资产或迎来价值重估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动态跟踪 - 2025年4月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提出稳妥有序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完善碳定价机制、探索有利于促进碳减排的价格支持政策,深入推进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建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 [4] - 1H23中国电力辅助服务费占上网电费约1.9%,现行规则容量电费约占上网电费6%-10%,电量电费占煤企收入绝大部分;未来新一代煤电功能定位转变,容量和辅助服务费用比重有望提升 [4] - 2024年6月印发《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新一代煤电需加快清洁低碳运行技术攻关,低碳化发展 [4] - 气电调峰能力显著,但承受调峰压力的气电频繁启停,利用小时数低位同时发电成本较高,盈利能力面临挑战;建立健全气电价格,体现气电调峰价值,强化调峰支撑,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需要 [4] 完善市场化电价体系 - 《意见》提出“分品种、有节奏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化定价,绿电企业能凭借低碳优势获得合理回报 [5] - 2024年,江苏完成绿电交易126.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参与江苏绿电交易的经营主体数量从20余家扩展至1530家,覆盖十大行业,有效摊薄了交易成本 [5] - 2024年辽宁省绿电交易电量达127.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9.9%,交易均价较2023年下降8.74元/兆瓦时,助力省内钢铁、制造、化工等主要用能产业降本增效 [5] - 《意见》提出“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探索有利于促进碳减排的价格支持政策”,绿电企业有望凭借更少的碳排放,在碳市场获取碳减排收益;高排放企业为满足碳排放要求,会倾向采购绿电,增加绿电市场需求 [5] - “完善全国统一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有望推动绿电交易与碳交易协同增效 [5] 关注“使用者付费”机制 - 《意见》提出明确政府投入和使用者付费的边界,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推进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垃圾处理计量收费,优化污水处理收费政策 [5] - 《意见》有助于推动节能减排,提升垃圾收运和处理水平,促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完善“使用者付费”机制,在保证合理收益率的同时,推动垃圾处理费、污水处理费等支出由政府端向企业端、居民端转移,进而提升垃圾焚烧处理、水处理企业的回款能力,现金流有望持续改善,运营类资产或迎来价值重估 [5] 投资建议 - 火电板块推荐江苏国信,谨慎推荐申能股份、浙能电力,建议关注福能股份、华电国际 [6] - 水电板块推荐长江电力,谨慎推荐华能水电、黔源电力,建议关注国投电力、川投能源、浙富控股 [6] - 绿电板块建议关注三峡能源、江苏新能,谨慎建议关注龙源电力、浙江新能、中绿电 [6] - 推荐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永兴股份,谨慎推荐水务行业的联合水务,建议关注三峰环境、瀚蓝环境、旺能环境、兴蓉环境、瀚蓝环境 [6]
消费与医疗周报:生物药企业:出海模式多态并存,市场拓展方兴未艾-2025-04-02
华福证券· 2025-04-02 20:44
报告核心观点 - 本周医药指数关注的6个子行业仅三分之一录得正收益表现不佳;中国生物药企业通过多种模式加速国际化进程,license - out模式成获取现金流重要途径,新兴市场潜力大 [2][3] 各部分总结 医疗新观察 - 2025年中国生物药产业出海成关键战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相关开放政策,出海已取得显著成就,2024年license - out交易事件达45件,超一半在临床早期,集中在肿瘤等领域 [8] - license - out模式成中国生物药企出海主要模式,2023年数量首超license - in,2022年交易总金额超一级市场融资规模且差距拉大;NewCo、并购等模式也逐渐兴起,企业将灵活选模式 [9] - 东南亚、中东及北非等新兴市场对中国生物药企业吸引力大;复宏汉霖、百济神州等企业出海表现优异,汉曲优已获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上市批准,复宏汉霖三款生物类似药海外获批 [10] 医药板块行情回顾(3.24 - 3.28) - 申万一级行业医药生物下6个二级行业中,化学制药(+4.04%)和生物制品(+1.17%)涨幅靠前,中药Ⅱ(-0.86%)和医疗服务(-1.06%)靠后;本周估值化学制药(65.24倍)、生物制品(44.66倍)靠前,中药Ⅱ(27.77倍)、医药商业(19.20倍)靠后 [14] - 重点关注的iFinD三级和申万三级相关指数中,化学制剂(+4.59%)、其他生物制品(+2.12%)、原料药(+1.32%)涨幅靠前;估值化学制剂(71.21倍)、其他生物制品(62.67倍)、医院(55.17倍)靠前 [17] 医疗产业热点跟踪 - 2025年3月19日四部门联合通知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保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2025年7月1日起销售扫码结算,2026年1月1日起全量采集上传,还要求提升其在医保目录谈判等方面应用 [23] - 全球终结结核病目标进展滞后,2023年全球每天近3万人新发、3500人死亡,存在协调机制不健全、资金不足等问题,专家呼吁加大投资和行动 [24] -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2025年会议7月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创新驱动下的健康产业新未来”,围绕前沿热点设10个重要话题 [24]
过敏性疾病概况及过敏原检测方式梳理-2025-04-02
华福证券· 2025-04-02 20:36
报告核心观点 - 21世纪以来全球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急剧上升,过敏诊断需求不断扩大,未来过敏诊断市场有望因需求提升、技术进步和国产替代进口等因素得到进一步发展 [2][4][10] 过敏性疾病概况 - 21世纪以来,因环境问题和生活方式转变,全球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急剧上升,被WHO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 [2] - 2011年数据显示全球约20% - 30%人口患过敏性疾病,包括3亿哮喘患者、4亿过敏性鼻炎患者等;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约40%人口受过敏性疾病影响 [3] 过敏诊断市场概况 - 全球过敏患病率上升使过敏诊断需求扩大,2024年全球过敏诊断市场规模达389.4亿元,预计2030年达718.5亿元,2024 - 2030年CAGR为10.75% [4] 过敏原检测方式 体内检测 - 皮肤试验是应用最广泛方法,能通过皮肤反应代替全身过敏反应,具有简单直观、成本低、安全性高优点 [4] - 皮肤点刺试验适用于多种过敏性疾病患者,与血清特异性IgE符合率达80% - 90%,但需激发试验确诊 [5] - 皮内试验适用于疑似呼吸道过敏但SPT阴性等病例,敏感性高但不良反应风险大 [5] - 特应性斑贴试验是诊断过敏性接触性皮炎金标准,也用于评估食物过敏,安全性高,儿童适用 [5] -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金标准,但风险大、时间长、费用高,临床应用少 [5][9] 体外检测 - 血清总IgE和sIgE检测是评估可疑过敏反应基本方法,更安全简单,不受抗组胺药物影响,重复性强、精确性高、可定量 [4] - sIgE单一检测国内主要用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各有优缺点 [9] - sIgE多重分析省时、高效、精准,但可能导致过度诊断 [9] - 变应原组分解析诊断有助于提高特异性,为个体定制风险评估,但多数变应原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9] - 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实验可诊断多种过敏性疾病,准确性和安全性较高,但技术难度大 [9] -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不适用于过敏原筛查,可作为病情活动与治疗疗效指标 [9] 未来展望 - 诊断需求提升促进市场扩大,当前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上升,国内公众就诊率低,未就诊人群可能转化为潜在市场增量 [10] - 研究与技术进步促进市场升级,新技术有望提升诊断准确性与效率,sIgE定量检测成国内趋势,市场格局可能改变 [10] - 国产替代进口趋势出现,国内过敏检测市场大部分被进口产品占据,随着国内企业发展和政策支持,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12]
康方生物(09926):依沃西1L肺癌获批在即,多癌种3期快速推进
华福证券· 2025-04-02 19: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 “买入” 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依沃西 1L 肺癌有望 25H1 获批,已开展 5 个其他癌种的 3 期临床;卡度尼利 8 项注册性临床开展中,预计销售峰值超 50 亿元 [2][5]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3.37、50.18、78.8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1.44、6.12、24.73 亿元,合理股价为 119 港元,合理市值为 1069 亿港元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依沃西:1L 肺癌有望 25H1 获批,首个全球 3 期数据将读出 - 依沃西 2024 年至今取得多个关键进展,联合化疗治疗 EGFR - TKI 耐药非鳞状 NSCLC 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多个Ⅲ期临床研究在国内和国际高效推进 [3][17][19] - 晚期肺癌国内有望超 55 亿元销售峰值,海外有望超 60 亿美元收入,依沃西在多种肺癌治疗中数据优于 K 药联合化疗,极大可能成为晚期 PD - L1 阳性 NSCLC 一线治疗首选方案 [23][37][40] - 结直肠癌 2 期研究 ORR 大于 80%,国内销售峰值有望超过 30 亿元,AK112 - 206 研究显示依沃西单抗联合治疗有良好抗肿瘤活性,公司已登记 III 期临床研究 [53][57][58] - 头颈鳞癌现有药物疗效有限,预计销售峰值超 8 亿元,AK112 联合 AK117 在 1L 晚期 PD - L1 阳性头颈鳞癌中数据优异,联合治疗已启动 3 期临床 [61][64][66] - 胆道癌有疗效最佳的潜力,国内销售峰值有望超 10 亿元,依沃西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BTC 的 II 期临床研究数据亮眼,头对头研发成功率超 80% [78][80] - 三阴乳腺癌晚期 1L 仅 1 款 PD - 1 获批,依沃西国内销售峰值约 10 亿元,依沃西联合化疗治疗 1L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 2 期研究数据显示有潜在疗效优势,3 期临床已完成首例入组 [87][92] - 其他适应症肺癌围手术期数据优异,胰腺癌/肝细胞癌数据读出亦可期待,依沃西单抗在 NSCLC 围手术期治疗中 pCR 率和 MPR 率创新高,在克服 PD - 1/L1 联合化疗耐药方面有效果,多项临床研究已开展 [97][105] 卡度尼利:8 项注册性临床开展中,预计销售峰值超 50 亿元 - 卡度尼利 2024 年至今取得多个关键进展,2/3L 宫颈癌适应症纳入医保,1L 胃癌获批上市,多个瘤种的多项临床研究正在开展 [109] - 卡度尼利具有 “全人群” 有效的突破性疗效特点,针对 PD - L1 高、低表达或阴性人群均有优异疗效,能扩大肿瘤免疫疗法人群覆盖范围 [110] - 卡度尼利单抗未来增长点主要是后线往前线和辅助疗法拓展以及适应症拓展,预计国内销售峰值超 50 亿元 [116] 财务预测摘要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33.46、50.54、7.921 亿元,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分别为 - 144、612、2473 百万元 [120] -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57.5%、51.1%、56.7%,归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72.0%、524.5%、304.1% [120]
行业配置策略月度报告:4月行业配置重点推荐顺周期-2025-04-02
华福证券· 2025-04-02 16:50
报告核心观点 - 4月行业配置重点推荐顺周期,介绍宏观驱动、动态平衡、多策略三种行业配置策略表现及4月推荐行业,还进行行业拥挤度提示 [2][3][4][5] 市场回顾 主要市场特征 - 3月整体A股市场下跌,大、中市值指数涨幅高于小市值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收益率分别为-0.07%、-0.04%、-0.70%、-3.07% [12][13] - 3月部分板块获正向收益,中信一级行业中收益排名前5为有色金属、家电、煤炭、银行、国防军工,后5为计算机、房地产、电子、通信、建筑、商贸零售 [13] 宏观、胜率、动态平衡、多策略行业配置特征 - 动态平衡策略排名靠前行业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基础化工、通信等;宏观驱动策略为汽车、有色金属、食品饮料等;多策略行业配置为医药、房地产、银行等 [15] 宏观驱动策略表现 - 2016年初至2025年3月31日,综合模型超额年化收益率4.92%,超额波动率7.23%等,2025年4月推荐汽车、有色金属等行业 [19][20] 动态平衡策略表现情况 - 2015年初至2025年3月31日,策略年化绝对收益16.45%,年化相对收益12.3%等,2025年4月推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基础化工等行业 [21] 多策略行业配置表现情况 - 2011年5月3日至2025年3月31日,多策略相对收益年化7.19%,信息比1.01等,2025年4月推荐医药、房地产等行业 [28] 行业配置宏观驱动策略跟踪 上个月模型表现 - 截至3月31日,3月模型绝对收益1.02%,超额收益1.01%,2月行业得分与3月实际收益正相关 [31] 最近一期宏观因子扩散指标情况 - 当前经济扩散是相对最重要宏观驱动要素,重要性为111.44% [36] 行业最新截面分析 - 2025年4月推荐汽车、有色金属等行业,调入汽车,调出传媒,还展示组合行业对宏观因子暴露情况 [40][42] 历史模型表现 - 2016年初至2025年3月31日,综合模型超额年化收益率4.92%等,2025年以来至3月31日,绝对收益1.28%,超额收益-3.37%,排名67.00% [43] 行业配置动态平衡策略跟踪 - 考虑胜率赔率平衡后,2025年4月推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基础化工等行业,加入通信、电子,调出轻工制造、农林牧渔 [46] - 3月动态平衡策略绝对收益-1.69%,超额收益0.37%,2015至2025年3月31日年化绝对收益16.45%等,2025年以来至3月31日,绝对收益-0.50%,超额收益-5.16%,排名81.60% [49] 多策略行业配置策略跟踪 多策略行业配置最新截面推荐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推荐4月在相对价值策略赋权约51.90%,动量景气和核心资产策略分别约21.90%和26.20%,选出医药、房地产等7个行业,调入基础化工,调出农林牧渔 [51][53] 多策略行业配置月度跟踪 - 3月多策略行业配置绝对收益-0.88%,超额收益-0.82% [57] 多策略行业配置历史跟踪 - 2011年5月3日至2025年3月31日,多策略相对收益年化7.19%,信息比1.01等,2025年以来至3月31日,绝对收益-0.25%,超额收益-4.91%,排名79.70% [61] 行业拥挤度提示 - 以量价构建四个行业交易拥挤度因子分析交易过热情况,3月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有拥挤触发提示,并给出各因子触发提示情况 [63][64][68]
固生堂(02273):2024年报点评:业绩增长强劲,整体符合预期
华福证券· 2025-04-02 14: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医医疗服务行业需求旺盛,政策支持下将高速发展,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国内连锁中医医疗服务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能力优秀,业务模式复制性突出,在品牌、人才、资源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长期增长潜力十足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公司公布2024年报,报告期内实现收入30.2亿元(+30.1%),归母净利润3.07亿元(+21.6%),经调净利润4亿元(+31.4%),整体符合预期,其中24H2实现收入16.6亿元(+24%),经调净利润2.52亿元(+24.4%) [2] 业务情况 - 2024年线下业务实现收入27.4亿元(+34.5%),主要系新收购机构和现有机构业务增长贡献;线上实现收入2.82亿元(-1.5%) [4] - 2024年实现就诊人次541.1万人次(+25.9%),客单价559元(+3.3%),客户回头率由23年的65.2%提升至24年的67.1% [4] 财务分析 - 2024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2%/6.1%/0.6%,分别同比变化+0.1/-0.6/-0.5pct,毛利率30.1%,同比持平,归母净利率10.2%(-0.7pct),经调整净利率13.2%(+0.1pct) [5] 门店扩张 - 截止2024/12/31,公司共拥有并经营79家医疗机构(相比23年底增加21家),覆盖20座城市(新进5座),报告期内共并购17家线下机构及自建4家线下机构 [6] AI发展 - 公司积极拥抱AI,持续加码中医AI研发,计划推出智能硬件设备及AI医生助手,提升辅助诊疗能力,实现更高效的诊疗服务流程和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有望赋能公司实现更精细化的客户服务,提升客户留存率和单客户收入 [7]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5 - 27年收入为38.1/48.4/60.9亿元(25 - 26前值为38.9/49.7亿元),25 - 27年归母净利为4.28/5.78/7.60亿元(25 - 26前值为4.47/5.85亿元) [8] 财务数据和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主营收入(百万元)|2,323|3,022|3,812|4,838|6,087| |增长率|43%|30%|26%|27%|26%| |净利润(百万元)|252|307|428|578|760| |增长率|38%|22%|39%|35%|32%| |EPS(元/股)|1.03|1.25|1.75|2.36|3.10| |市盈率(P/E)|29.8|24.5|17.6|13.0|9.9| |市净率(P/B)|3.3|3.2|2.7|2.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