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恒生电子(600570)
icon
搜索文档
互联网医疗板块10月16日跌0.59%,荣科科技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7.0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6 16:45
证券之星消息,10月16日互联网医疗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59%,荣科科技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 于3916.23,上涨0.1%。深证成指报收于13086.41,下跌0.25%。互联网医疗板块个股涨跌见下表: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 投资建议。 | 代码 | 名称 | 收盘价 | 涨跌幅 | 成交量(手) | 成交额(元) | | --- | --- | --- | --- | --- | --- | | 300290 | 末科科技 | 22.16 | -8.54% | 43.57万 | 9.76亿 | | 300018 | 中元股份 | 10.45 | -6.28% | 47.22万 | 5.00亿 | | 002044 | 美年健康 | 5.18 | -4.60% | 168.52万 | 8.88.7 | | 300341 | 麦克圆迪 | 17.57 | -3.88% | 1 12.29万 | 2.19亿 | | 603716 | 塞力医疗 | 25.88 | -3.65% | 25.68万 | 6.72 7 | ...
研报掘金丨中信建投:予恒生电子“买入”评级,创新业务迎来发展机遇
格隆汇· 2025-10-16 16:09
格隆汇10月16日|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指出,恒生电子利润端表现彰显公司经营韧性,股权激励锚定长期 成长。2025H1,受金融IT整体承压影响,公司营收端略有下滑,利润端受益于非经常性利润同比显著 增长,增速表现亮眼。UF3.0以及O45等核心产品进展积极;恒云核心产品助力香港客户完成核心交易 结算系统升级,创新业务迎来发展机遇。公司作为资本IT市场龙头,有望核心受益金融信创以及数字金 融创新加速推进。给予"买入"评级。 ...
中信建投:予恒生电子“买入”评级,创新业务迎来发展机遇
新浪财经· 2025-10-16 16:04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指出,恒生电子利润端表现彰显公司经营韧性,股权激励锚定长期成长。2025H1, 受金融IT整体承压影响,公司营收端略有下滑,利润端受益于非经常性利润同比显著增长,增速表现亮 眼。UF3.0以及O45等核心产品进展积极;恒云核心产品助力香港客户完成核心交易结算系统升级,创 新业务迎来发展机遇。公司作为资本IT市场龙头,有望核心受益金融信创以及数字金融创新加速推进。 给予"买入"评级。 ...
金融科技领域创新持续推进,金融科技ETF(516860)今日回调超1%
搜狐财经· 2025-10-16 11:02
截至2025年10月16日 10:33,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下跌1.42%。成分股方面,东信和平领跌4.41%,润和软件下跌3.18%,先进数通下跌3.15%,拓尔思下跌 2.82%,数字认证下跌2.70%。金融科技ETF(516860)下跌1.19%,最新报价1.5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0月15日,金融科技ETF本月以来累计上涨 1.13%,涨幅排名可比基金2/6。 流动性方面,金融科技ETF盘中换手2.34%,成交5698.37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15日,金融科技ETF近1月日均成交2.69亿元,居可比基金前2。 据报道,10月15日,上海市—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沪召开,双方签署多项合作备忘录,旨在深化双边多领域协作。会议举行了项目签约及揭 牌仪式,涉及"一带一路"共建、金融、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城市治理和人文交流等18个项目。 消息面上,英国消费信贷公司 Lendable 于周三推出一款月费 20 英镑的移动通讯套餐。该公司成为最新一家进军电信领域、以开辟新收入来源的金融科技企 业。 广发证券分析称,2025年第三季度日均成交额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216%;A股股权承销 ...
美方拟对关键软件出口管制,国产替代加速突围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0-15 09:34
地缘政治与贸易摩擦事件 - 美国拟自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额外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2] - 中国商务部于10月9日出台多项管制措施,涉及系统相关技术、芯片生产设备、锂电池、人造石墨等物项出口,并对停靠中国港口的美国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1][2] -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5年中国稀土以全球49%储量和69%产量主导产业链[1][2] 软件国产替代进程 - 美国对关键软件的出口管制可能涉及EDA、CAD、CAE、MES、PLM等方向,将加速中国软件国产替代进程[2][3] - 中国软件产业在技术、政策、市场与生态方面已具备替代能力,市场对特朗普政府政策已有一定预期[2] -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成为重点管控对象,旨在对中国芯片制造进行封锁,工业软件国产替代刻不容缓[3] 信创产业与办公软件突破 - 商务部公告附件首次采用WPS格式,标志着国产办公软件替代战略的重大突破和信创产业的里程碑[3] - 国产办公软件或将逐渐从党政领域向行业渗透,信创产业加速落地[3] 工业软件与数字化转型 - “灯塔工厂”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沿,其建设在“十五五”期间有望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3] - 灯塔工厂建设需要大量软硬件投入,工业软件将成为核心受益方向,结合AI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3] 投资建议与关注领域 - 关键软件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叠加信创进入新一轮周期,建议重点关注EDA、工业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安全及行业IT等领域[4] - EDA领域建议关注华大九天、广立微、概伦电子[4] - 工业软件领域建议关注鼎捷数智、能科科技、索辰科技、中望软件、中控技术[4] - 操作系统领域建议关注中国软件、软通动力、润和软件、诚迈科技[4] - 数据库领域建议关注达梦数据、太极股份[4] - 网络安全领域建议关注深信服、麒麟信安、三未信安、国投智能、启明星辰[4] - 行业IT领域建议关注科大讯飞、合合信息、恒生电子、金山办公、福昕软件、拓尔思、税友股份、彩讯股份、顶点软件、久远银海、嘉和美康、广联达、金蝶国际、用友网络、泛微网络、宇信科技、新国都、新大陆等[4]
我国软件系统已逐步具备国产创新能力,软件ETF(159852)近5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
搜狐财经· 2025-10-14 12:24
软件ETF市场表现 - 盘中换手率达7.01%,成交金额为4.05亿元 [1] - 最新规模达57.93亿元,创近1月新高,在可比基金中规模与份额均位居第一 [1] - 近5天连续获得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9.37亿元,最高单日净流入5.07亿元 [1] - 近3年净值上涨26.80%,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9.35%,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69.40%,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10.06% [1] 软件服务指数成分股 - 中证软件服务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41% [1] - 前三大权重股为科大讯飞(权重13.93%)、金山办公(权重8.15%)、同花顺(权重7.39%) [1][4] - 在所列成分股中,多数股票当日出现下跌,其中金山办公跌幅最大,为-5.02% [4] 软件行业前景与驱动因素 - 基于供应链安全考量,在关键领域实现完全自主可控是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软件系统已逐步具备国产创新能力 [2] - 随着政策考核年份临近,信创产业中的国产芯片产业链、国产操作系统产业链等方向值得关注 [2] - 2025年是政府信创未来三年的关键一年,预计将迎来招标行情,规模较大 [2] - 美国对华科技限制或加剧,AI软件自主可控产业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2]
恒生电子助力国联民生证券集中交易系统整体切换 打造异构系统整合新标杆
证券日报· 2025-10-14 09:48
此次集中交易系统切换是国联民生证券与民生证券财富业务整合中的关键工程,为实现"1+1>2"的整合 效应、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财富投行"夯实了基础。项目涵盖包括核心系统、周边系统、下游系统在 内共计23套异构系统,为各类财富管理及交易场景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 针对双方在业务开展、交易链路、风控指标、周边系统对接上的差异,项目组通过深度比对两套系统间 使用的模块、菜单、数据字典、参数等,利用定制化迁移工具,确保了海量数据迁移的准确与系统切换 本报讯 (记者冯思婕)10月13日,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生电子")公众号发布消息 称,在恒生电子的助力下,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联民生证券")在与民生证券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证券")业务整合进程中取得关键突破——民生证券经纪业务中枢集中交易系 统实现一次性整体切换成功,民生证券经纪客户无缝接入恒生UF2.0交易系统。10月9日切换首日,系 统平稳处理迁移客户交易64万笔,交易金额达94.76亿元,全程保持"零故障",为证券行业并购重组中 的系统整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的平稳安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安全的投资管理 ...
零感知 零中断 恒生电子助力国联民生证券集中交易系统整体切换
证券时报网· 2025-10-13 21:07
系统整合项目概述 - 国联民生证券在恒生电子助力下,成功将民生证券经纪业务一次性整体切换至恒生UF2.0交易系统,实现客户无缝接入 [1] - 此次集中交易系统切换是两家券商财富业务整合的关键工程,为实现“1+1>2”的整合效应及打造“财富投行”奠定基础 [1] - 项目涵盖核心系统、周边系统、下游系统在内共计23套异构系统,旨在为财富管理及交易场景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 [1] 系统整合的背景与挑战 - 券商并购重组浪潮下,该项目作为新“国九条”后首单券商并购重组过会项目,其系统整合效率与质量备受关注 [2] - 整合前两套异构系统并行导致运维成本高、客户体验割裂、数据分散,无法满足并购后“一个法人、一套系统、一个品牌”的监管要求 [2] - 主要挑战源于两套系统在数据结构、业务流程与接口规范上的显著差异和业务冲突风险 [2] 系统整合的技术方案与执行 - 恒生电子通过制定统一数据映射规则、引入“多法人单系统”架构,在逻辑层面合并原有两套系统 [2] - 项目采用账号升位、数据迁移脚本及多轮平行清算验证,以保障数据一致性与业务连续性 [2] - 为实现在极短时间窗口内客户无感迁移,项目通过新旧系统并行测试、多轮全网测试、业务验证和压力测试,并于“十一”非交易时段完成切换 [2] 系统整合的成果与效益 - 10月9日项目顺利生产切换,一次性完成集中交易、集中运营核心系统的全面整合 [3] - 新系统全面支持全牌照业务、场外业务、信用及期权、公募投顾等多元创新场景,实现运营流程高度集约化 [3] - 切换首日,系统平稳处理迁移客户交易64万笔,交易金额达94.76亿元,全程保持“零故障” [4] - 统一客户管理、统一账户体系与集中运营将大幅降低运维成本,系统赋予的自主二次开发能力显著提升业务响应速度 [3] 资管与风控合规系统整合 - 项目同步完成了核心投资交易管理系统O32的整合,将原民生证券产品迁移至国联民生证券系统,实现一套系统管理 [5] - 通过深度比对两套系统模块、菜单、数据字典等,利用定制化迁移工具确保海量数据迁移准确与系统切换平稳 [5] - 风控合规系统整合实现了跨机构合规体系融合、区域业务合规适配以及技术系统兼容,统一了合规风险把控标准并强化政策执行前瞻性 [5] 整合后的综合影响与行业意义 - 合并后公司资产规模跃居行业前列,风控合规系统整合显著降低合规边际成本并实现统一的实时监测 [6] - 系统整合实现了双方在合规管理业务方面的优势互补,促进各项合规业务管理的协同创新 [6] - 该项目为券商并购重组浪潮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与实战范本,助力行业构建核心竞争力 [6]
恒生电子助力国联民生证券集中交易系统整体切换
中证网· 2025-10-13 17:17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10月13日,恒生电子(600570)官微发布消息称,在恒生电子的助力下,10月9 日,国联民生(601456)证券在与民生证券业务整合进程中取得关键突破——民生证券经纪业务中枢集 中交易系统实现一次性整体切换成功,民生证券经纪客户无缝接入恒生UF2.0交易系统。10月9日切换 首日,系统平稳处理迁移客户交易64万笔,交易金额达94.76亿元,全程"零故障",为证券行业并购重 组中的系统整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10月9日,项目顺利生产切换,一次性完成集中交易、集中运营核心系统的全面整合。新系统全面支持 全牌照业务与场外业务、信用及期权、公募投顾等多元创新场景,实现运营流程高度集约化,保证客户 体验一体化。统一客户管理、统一账户体系与集中运营将大幅降低运维成本,系统赋予的自主二次开发 能力也显著提升业务响应速度,为后续法人翻牌与架构升级奠定基础。 同步整合资管与风控合规系统 此次集中交易系统切换是国联民生证券与民生证券财富业务整合的关键工程,为实现"1+1>2"的整合效 应、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财富投行"夯实了基础。项目涵盖包括核心系统、周边系统、下游系统在内 共计23套异构系统, ...
“WPS”冲上热搜!软件ETF(159852)连续4天净流入,成分股中国软件10cm涨停
新浪财经· 2025-10-13 11:40
软件ETF市场表现 - 盘中换手率达13.16%,成交7.20亿元,市场交投活跃 [1] - 最新规模54.34亿元,创近1月新高,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1] - 近4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6.20亿元,最高单日净流入5.07亿元 [1] - 近3年净值上涨34.34%,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9.35%,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69.40% [1] 软件服务指数成分股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41%,包括科大讯飞(权重13.93%)、金山办公(权重8.15%)、同花顺(权重7.39%)等 [1] - 在具体股价表现上,金山办公上涨7.53%,中国软件涨停(涨跌幅10.00%),而指南针下跌4.10%,恒生电子下跌2.50% [4] 行业政策与基本面 - 商务部公告附件首次采用WPS格式,要求相关申请文件须以中文提交,引发市场热议 [2] - 科技自立自强趋势下,国产化需求推动安全可控、工业软件、算力产业发展提速 [2] - 财政部多项采购标准明确要求自主可控,行业基本面改善,业绩拐点持续验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