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海外市场多点开花,国内高景气持续
华安证券· 2025-03-31 21: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旺盛,不同ROE市场呈现不同发展态势,国内储能装机和招标规模高增,构网型储能渗透率提升;印度在政策助力下储能快速起量;高ROE市场中欧洲电价和天然气价格上涨、美国新兴市场需求爆发、澳洲储能收入高;中ROE市场中东项目密集落地、非洲储能装机进入GWh时代;供给端全球储能电芯出货增长,国内储能系统价格受集采影响回落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需求侧 低ROE市场 - 国内1月储能装机2.87GW/8.23GWh,同比高增145%/142%,招标规模7.71GW/61.7GWh,同/环比高增1107%/93%,构网型储能渗透率持续提升,政策推动下短期抢装潮,长期盈利模式改善 [4] - 印度1月底储能系统装机0.4GWh,独储25年招标18GWh,光储项目招标2.43GWh,光伏开启强制配储,预计2025年Q2有1GWh容量并网,全年装机超2GWh [4] 高ROE市场 - 德国2月储能装机344MWh,大储167MWh,同比+186%;意大利24Q3储能装机0.6GW/1.91GWh,同比+53%/160%;英国24Q4大储新增装机381MW/812MWh;美国25年1月全美新增并网216MW,同比/环比+24%/-90%,24FY并网项目10.4GW,同比+57% [4] - 欧洲核心9国2月电价同比接近翻倍,2月欧洲天然气库存消耗加速,天然气价格同比+73%;美国储备储能项目达65.2GWh,德州维持高增速;澳洲24Q4储能净收入6950万美元,瞬时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最高达到75.6% [4] - 欧洲25年各国大储集体高增长;美国全年并网约14 - 16GW;澳洲可再生新能源渗透率和高收益支撑储能规模上量 [4] 中ROE市场 - 中东中东北非地区目前已确定集成商待建设的储能项目32.1GWh;非洲24年储能装机1.64GWh,同比+945% [4] - 中东即将确定集成商的项目近50GWh;非洲全球变暖影响传统水力发电,全球降息周期凸显光储项目IRR优势 [4] - 光储平价带动中东项目密集落地,大力发展长时储能,中国企业有望持续受益;非洲刚需叠加经济性改善,增长动能强劲 [4] 供给端 - 25年1月国内2/4小时储能系统平价报价0.610/0.472元/Wh,环比下降12%/2.1%;2/4小时储能EPC平均报价为1.098/1.115元/Wh,环比下降6.96%/11.5% [4] - 24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303 - 314.7GWh,全球行业TOP5为宁德时代(36%)、亿纬锂能、比亚迪、海辰储能、中创新航 [4] - 2024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排名,交流侧为Telsa、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Fluence、海博思创;直流侧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精控能源、海辰储能、远信储能 [4]
华安研究:华安研究2025年4月金股组合
华安证券· 2025-03-31 20:09
医药行业 - 甘李药业2024Q1 - Q3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45亿、5.07亿元,同比+17.81%、90.36%;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6 - 6.5亿元,同比增长76.44% - 91.14%[1] - 全球胰岛素市场规模有望从2021年的205.5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235.7亿美元,甘李药业国际销售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37.63%[1] 科技行业 - 腾讯控股游戏应用AI优化体验,企业服务加速AI与云业务整合,2024 - 2025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190百万、291996百万,增速15%、14%[1] 电子行业 - 兆易创新2024年设立青耘科技持股78%,与燧原科技合作成立光羽芯辰持股15%,2024 - 2025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3百万、1535百万,增速590%、38%[1] - 思瑞浦专注中高端市场,并购创芯微扩展技术和市场份额,2025E归母净利润108百万,增速108%[1] 其他行业 - 安克创新品牌等塑造出海竞争力,2024 - 2025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5百万、2410百万,增速23%、21%[1] - 晨光股份布局“谷子经济”,新五年战略改革效果显著,2024 - 2025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8百万、1707百万,增速 - 1%、13%[1] - 阳光电源业绩持续超预期,关税影响小,2024 - 2025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百万、130百万,增速17%、18%[1] - 海天精工25年业绩有望回升,受益于政策推动,2024 - 2025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0百万、681百万,增速0%、12%[1] - 卫星化学2024年营收和利润创新高,推动产业高端化,2024 - 2025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94百万、6681百万,增速15%、22%[1] - 华友钴业受益于镍钴价上行,多个项目在建,2024 - 2025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56百万、4228百万,增速15%、10%[1]
川仪股份(603100):工业自动化仪表领军者,内稳外拓竞争力持续提升
华安证券· 2025-03-31 19: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首次)[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川仪股份是工业自动化仪表领军企业,营收净利稳步提升,行业空间广阔,进口替代和下游拓展推动国产扩容,公司内稳外拓竞争力有望提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5][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总览 - 川仪股份是国家重点布局的全国三大仪器仪表基地之一,主营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细分产品品类齐全,还开展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进出口等业务[16][17] - 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率水平稳步提升,2018 - 2023年营收CAGR达15.81%,2023年营收74.11亿元,同比增长16.3%;受原材料及产品结构变动影响,毛利率自2022年起略有下滑,受益于良好费用管控,净利率维持相对稳定[23][25] - 2025年1月公司引入国机集团成为股东,有望从战略地位及业务协同方面带动公司进一步发展;2022年公司发布股权激励方案,彰显发展信心[31][33] 行业层面 - 仪器仪表可用于多领域,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空间2024年达1.08万亿元,18 - 24年CAGR达4.7%;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是第一大细分行业,2019年市占达34.68%,市场空间超3000亿[36][39][42] -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业高端市场主要由大型国际跨国企业占据,以控制阀为例,2023年Top50企业销售额达380.47亿元,19 - 23年CAGR达9.3%,国产品牌销售占比达42%,4年间提升7pct,进口替代持续加速[49][57][59] - 政策驱动下仪器仪表行业进口替代有望持续加速,多下游持续发展带动行业扩容,如石油化工资本开支有望持续、国内化工新材市场自给率有望突破、核电市场扩容带动产业链需求提升[62][64][70] 公司分析 -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综合型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研发制造企业,产品谱系完备,依托综合型企业生产优势,加快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突破,2023年新增59个自动化解决方案[80][83][85] - 公司研发持续高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达5.24亿元,同比增长15.3%,研发费用率达7.1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产品制造精益求精[88][91][93] - “数智川仪”工程强化供应链保障,提升产品综合交付能力,主要产品产能显著提升,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2024年拟发布定增支持产能持续增长,提升公司行业竞争力[95][98][102] - 公司深挖客户需求,优化销售结构,持续发力市场营销,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交流拓展客户面;2024H1海外市场新签订单同比增长86%,海外市场覆盖持续拓宽[103][104][110]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9.46/87.15/95.6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2%/9.7%/9.8%,整体毛利率分别为32.8%/33%/33.3%[111] - 公司当前股价对2024 - 2026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13.8/12.2/10.6倍,24 - 26年可比公司PE均值为44.3/39.7/29.9,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114]
环旭电子(601231):SiP技术引领,云端、汽车业务贡献成长新动能
华安证券· 2025-03-31 19: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环旭电子,给予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环旭电子是全球电子设计制造领导厂商,在SiP模组领域居行业领先地位,全球化布局赋能长期发展 [4] - 公司是全球微小化技术领军者,SiP模组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SiP技术具有高延展性,下游应用持续延伸带来广阔成长空间 [5][6] - 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6.9、651.8、70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20.9、26.4亿元,对应EPS为0.75、0.96、1.21元,对应2025年3月28收盘价PE分别为22.9、18.1、14.3倍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环旭电子:全球电子设计制造领军者 1.1 深耕电子设计制造行业,全球化布局赋能长期发展 - 环旭电子1976年前身成立于中国台湾,2012年于上海A股主板上市,与子公司在四大洲有30个生产服务据点,提供多样化电子产品服务 [15] - 产品覆盖无线通讯、消费电子等六大应用领域,主要服务模式为ODM,是全球领先的ODM电子制造服务提供商 [18][21] - 2020 - 2021年募资37.6亿元投向SiP模组及全球化扩张项目,近年积极调整供应链布局,海外工厂营收占比提升 [25][26] 1.2 公司股权架构稳定,经营管理完善 - 日月光投资控股为实际控制人,截至2025年3月25日,环诚科技为第一大股东,2024年新增对深圳精控集成和NeuroBlade的股权投资 [28] 1.3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云端、汽车电子有望贡献新动能 - 2019 - 2022年高速增长,2023 - 2024年业绩短期承压,主要因通信及消费电子终端市场景气度下滑、云端及存储类产品需求结构调整 [32] - 以通讯和消费电子类产品为核心,加快布局汽车电子、云端及存储类业务,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占比扩张显著 [35] - 综合毛利率稳定在10%左右,云端及存储类、工业类产品盈利能力较强,三费控制合理,研发投入呈稳健增长态势 [35][39] 2 公司SiP微小化技术牵引增长 - SiP模组可缩小功能模块面积等,按芯片组装方式分为2D、2.5D、3D结构,封装制程分引线键合封装和倒装焊 [41][43][44] - SiP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材料和设备,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等领域,且应用领域逐渐拓展 [47] - 消费电子市场是SiP最大下游领域,2022年规模达190亿美元,占比89%,预计2022 - 2028年CAGR达7%,电信与基础设施等领域有望高速增长 [50] - SiP工艺技术壁垒高,市场主要由OSAT厂商占据,2022年占比60%,大陆企业以并购方式积累技术 [53][56] - 环旭电子SiP模块业务有差异化竞争优势,与头部客户合作紧密,微小化集成模块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 [57][58] 3 SiP技术高延展性,下游应用持续延伸 3.1 无线通讯:卡位苹果赛道,市场份额领先 - 无线通讯产品包括通讯模组等,以无线通讯SiP模组为主导,在Wi - Fi、UWB模块有竞争优势 [59] - 是苹果WiFi模组供应商,产品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规模预计增长,公司WiFi模组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62][63] 3.2 消费电子:穿戴式新应用场景成长空间广阔 - AI赋能终端将提振消费电子换机需求,带动SiP模块需求量高增,单机SiP模块设计和用量有望升级,实现量价齐升 [65] - 2022 - 2027年全球可穿戴市场出货量有望增长,AR HMD、VR HMD等有望高速放量,公司有望凭借SiP技术带动穿戴类SiP模组增长 [67][68][71] 3.3 云端及存储:AI浪潮奔涌,服务器硬件需求高增 - AI大模型升级带动产业链上游硬件需求高增,2022 - 2026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1% [73] - 公司专注服务器主板设计制造,业务拓展至电源功率模块等,存储和互联产品包括SSD和高速交换机等,相关市场规模有望增长 [78][80] 3.4 汽车电子:发力功率模组,“智能化”、“网联化”布局顺利 - 顺应行业趋势,布局动力系统等四大类汽车电子产品,重点投资功率模组等产品 [84] - 以内生研发、外延并购强化汽车电子业务,收购赫思曼和泰科电子提升相关能力 [87] - 全球汽车功率模组市场持续高增,公司计划投资新产线拓展国内市场,ADAS、车载通讯产品市场空间也持续增长 [88][89] 4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6.9、651.8、70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20.9、26.4亿元,对应EPS为0.75、0.96、1.21元,对应2025年3月28收盘价PE分别为22.9、18.1、14.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92]
生益科技(600183):覆铜板核心供应商,充分受益于算力时代
华安证券· 2025-03-31 19: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生益科技“买入”评级 [2][11][9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益科技是领先的覆铜板核心供应商,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历经三十余年发展,覆铜板板材产量大幅增长,硬质覆铜板销售总额全球排名第二 [5] - 受5G&5.5G通讯、AI、超算、汽车“四化”等因素驱动,全球PCB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对高速材料提出新需求,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车载材料发展,HDI&载板进入快速增长期 [6] - AI芯片需求强劲,持续迭代带动PCB领域需求,服务器PCB产品需与芯片同步升级 [7] -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促进PCB行业需求,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和自动驾驶发展将增加车用PCB产值 [8][9] - AI终端带动消费电子需求稳步提升,生成式AI手机和AIPC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10]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实现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重要的覆铜板高端供应商 - 历经三十余载,生益科技成为领先的覆铜板核心供应商,产品产量从建厂初的60万平方米发展到2023年的1.2亿平方米,销售总额全球排名第二,产品应用广泛,获知名企业认证,销售地区多 [18][19] - 公司组织架构稳定,背靠国资经营稳健,股权结构中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和东莞市国弘投资有限公司等持有一定比例股份 [25] - 公司营收和利润稳健增长,2015 - 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提升,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9.8%,市场拓展成果丰硕 [30][31] - 公司市场地位稳固,研发持续投入,2013 - 2023年刚性覆铜板销售总额全球第二,2023年市场占有率达14%,2024年申请和授权多项专利,开发多种产品并实现应用,参与标准制定 [34][37] 覆铜板行业和成长性机会 - 覆铜板是电子信息行业上游重要组成材料,起导电、绝缘和支撑作用,可分为多种类型,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供应商,中游是制造环节,下游是PCB生产厂家和终端应用领域 [52][55] - 受多种因素驱动,全球PCB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年的695亿美元扩大到2028年的904亿美元,对高速材料提出新需求,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车载材料发展,HDI&载板市场规模将增长 [58][60] - AI芯片持续迭代带动PCB升级,以英伟达产品为例,服务器PCB产品需与芯片同步代际更迭,不同芯片对应的PCB层数、板厚和厚径比等有变化 [61][63]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持续推动PCB量价齐升 - 2023年全球PCB产值受消费电子影响衰退,但车用PCB市场逆势成长,预计2026年产值将达145亿美元,占比上升,不同类型车用PCB占比将发生变化 [67][68] - 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和自动驾驶发展带来PCB需求提升,电动车PCB价值高于传统燃油车,未来电控系统采用FPC将增加PCB价值,自动驾驶采用HDI板将成为产值增量来源,不同场景自动驾驶落地时间不同 [69][73][74] AI终端智能化带动消费电子PCB未来增长 - 生成式AI与智能手机结合从旗舰机开始渗透,预计2027年渗透率达43%,存量规模将从百万级别增长至12.3亿部,旗舰智能手机芯片峰值AI算力将继续增长 [77][78][81] - AIPC集成混合AI算力单元,能本地运行“个人大模型”,提供个性化服务,预计2027年在中国PC市场新机装配比例达85%,拉动PC市场增长 [82][84][8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32.16亿元、264.81亿元、294.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0亿元、29.70亿元和33.93亿元,同比增长36.3%、25.3%、14.2% [90][92] - 覆铜板板块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为167.15亿元、193.31亿元、217.9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72%、73%、74% [90] - PCB板块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为51.07亿元、60.91亿元、67.7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22%、23%、23% [91]
生益科技:覆铜板核心供应商,充分受益于算力时代
华安证券· 2025-03-31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生益科技“买入”评级 [1][10][9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益科技是领先的覆铜板核心供应商,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历经三十余年发展,覆铜板板材产量从年产60万平方米增长到2023年度的1.2亿平方米,硬质覆铜板销售总额持续保持全球第二 [4] - 受5G&5.5G通讯、AI、超算、汽车“四化”等因素驱动,全球PCB市场有望从2023年的695亿美元扩大到2028年的904亿美元,带动高速材料需求提升 [5] - AI芯片需求强劲,芯片持续迭代带动PCB领域需求,服务器PCB产品需与服务器芯片同步代际更迭 [6] -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促进PCB行业需求,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自动驾驶等级和渗透率提高将增加车用PCB产值 [7][8] - AI终端带动消费电子需求稳步提升,生成式AI手机存量规模和AIPC在中国PC市场新机装配比例将快速增长 [9]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2.16亿元、264.81亿元、294.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0亿元、29.70亿元和33.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3%、25.3%、14.2% [10][89][9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重要的覆铜板高端供应商 - 历经三十余载,生益科技成为领先的覆铜板核心供应商,产品产量大幅增长,销售总额全球第二,产品应用广泛,获知名企业认证,销售地区多 [17][18] - 公司组织架构稳定,背靠国资经营稳健,股权结构中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东莞市国弘投资有限公司等持有一定股份 [24] - 公司营收和利润稳健增长,2024年营业收入203.88亿元,归母净利润17.44亿元,同比增长49.8%,市场拓展成果丰硕 [29][30] - 市场地位稳固,研发持续投入,2023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4%,2024年申请多项专利,开发多种产品并实现应用,参与标准制定 [33][34][36] 覆铜板行业和成长性机会 - 覆铜板是电子信息行业上游重要组成材料,可分为单面、双面、多层、刚性和挠性覆铜板,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供应商,中游是制造环节,下游是PCB生产厂家及终端应用领域 [51][53][54] - 覆铜板等级随PCB对高速材料升级而提升,全球PCB市场规模将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车载材料发展,HDI&载板进入快速增长期 [57][58][59] - AI芯片持续迭代将带动PCB的升级,以英伟达产品为例,服务器PCB产品需与芯片同步升级,不同芯片对应PCB参数不同 [60][62][65]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持续推动PCB量价齐升 - 新能源汽车对PCB的拉动,2023年全球PCB产值衰退,车用PCB逆势成长,预计2026年产值达145亿美元,不同类型车用PCB占比将发生变化 [66][67] - 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PCB需求的提升,电动车渗透率提升使每车PCB价值增加,自动驾驶发展将增加HDI板需求,不同场景自动驾驶落地时间不同 [68][72][73] AI终端智能化带动消费电子PCB未来增长 - 生成式AI手机和AIPC是未来智能终端创新的必由之路,生成式AI手机存量规模将从2023年的百万级别增长至2027年的12.3亿部,AIPC在中国PC市场新机装配比例2027年将达85% [9][77][86] 盈利预测 - 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2.16亿元、264.81亿元、294.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0亿元、29.70亿元和33.93亿元,覆铜板和PCB板块营收也有相应增长 [89][90][91] - 投资建议及估值,预计2025 - 2027年相关指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1]
环旭电子:SiP技术引领,云端、汽车业务贡献成长新动能-20250331
华安证券· 2025-03-31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环旭电子,给予“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环旭电子是全球电子设计制造领导厂商,在SiP模组领域居行业领先地位,全球化布局赋能长期发展 [4] - 公司是全球微小化技术领军者,SiP模组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SiP技术具有高延展性,下游应用持续延伸带来广阔成长空间 [5][6] - 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6.9、651.8、70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20.9、26.4亿元,对应EPS为0.75、0.96、1.21元,对应2025年3月28收盘价PE分别为22.9、18.1、14.3倍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环旭电子:全球电子设计制造领军者 1.1 深耕电子设计制造行业,全球化布局赋能长期发展 - 环旭电子1976年前身“环隆电气”成立于中国台湾省,2012年于上海A股主板上市,与子公司法国飞旭在四大洲有30个生产服务据点,提供多样化电子产品服务 [15] - 产品覆盖无线通讯、消费电子等六大应用领域,服务模式以ODM为主,近年募投资金投向SiP模组及全球化扩张,积极调整供应链布局 [18][21][25] 1.2 公司股权架构稳定,经营管理完善 - 截至2025年3月25号,环诚科技为第一大股东,日月光投资控股为实际控制人,旗下控股多家公司,2024年新增对深圳精控集成和NeuroBlade的股权投资 [28] 1.3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云端、汽车电子有望贡献新动能 - 2019 - 2022年高速增长,2023 - 2024年业绩短期承压,主要因通信及消费电子终端市场景气度下滑、云端及存储类产品需求结构调整 [32] - 以通讯和消费电子为核心,加快布局汽车电子和云端及存储业务,三费控制合理,研发投入呈稳健增长态势 [35][39] 2 公司SiP微小化技术牵引增长 - SiP模组可缩小功能模块面积等,有2D、2.5D、3D结构,封装制程分引线键合封装和倒装焊 [41][43][44] - SiP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材料和设备,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为应用领域,消费电子是最大下游领域,电信与基础设施等领域增速快 [47][50] - SiP工艺技术壁垒高,市场主要由OSAT厂商占据,环旭电子SiP模块业务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微小化集成模块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 [53][57][58] 3 SiP技术高延展性,下游应用持续延伸 3.1 无线通讯:卡位苹果赛道,市场份额领先 - 无线通讯产品包括通讯模组等,以SiP模组为主导,在Wi - Fi、UWB模块有竞争优势 [59] - 是苹果WiFi模组供应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增长,苹果市场份额高,大客户导入自研芯片,WiFi模组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62][63] 3.2 消费电子:穿戴式新应用场景成长空间广阔 - AI赋能终端提振消费电子换机需求,单机SiP模块设计和用量升级,带动SiP模块量价齐升 [65] - 可穿戴式应用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公司有望凭借SiP技术开拓新客户和应用,带动穿戴类SiP模组成为中长期增长新动力 [67][71] 3.3 云端及存储:AI浪潮奔涌,服务器硬件需求高增 - AI大模型升级带动产业链上游硬件需求高增,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增长 [73] - 公司专注服务器主板设计制造,业务拓展至电源功率模块等,存储和互联产品包括SSD和交换机,相关市场规模有望增长 [78][80] 3.4 汽车电子:发力功率模组,“智能化”、“网联化”布局顺利 - 顺应行业趋势,布局四大类汽车电子产品,以内生研发和外延并购强化业务 [84][87] - 汽车功率模组市场高增,公司有望开拓国内市场,ADAS和车载通讯产品市场空间增长,相关业务前景广阔 [88][89] 4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6.9、651.8、70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20.9、26.4亿元,对应EPS为0.75、0.96、1.21元,对应2025年3月28收盘价PE分别为22.9、18.1、14.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92]
川仪股份:工业自动化仪表领军者,内稳外拓竞争力持续提升-20250331
华安证券· 2025-03-31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首次)[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川仪股份是工业自动化仪表领军企业,营收净利稳步提升,行业空间广阔,进口替代和下游拓展推动国产扩容,公司内稳外拓竞争力有望提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5][6][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总览 - 川仪股份是国家重点布局的全国三大仪器仪表基地之一,主营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产品细分品类齐全,还开展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进出口等业务[16][17] - 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率水平稳步提升,2018 - 2023年营收CAGR达15.81%,2023年营收74.11亿元,同比增长16.3%;受原材料及产品结构变动影响,毛利率自2022年起略有下滑,受益于费用管控,净利率维持相对稳定,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营收占比维持80%以上[23][25][28] - 2025年1月公司引入国机集团成为股东,有望从战略地位及业务协同方面带动发展;2022年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发展信心[31][33] 行业层面 - 仪器仪表可用于多领域,产业链上游是电子元器件和原料供应商,下游涵盖多个行业;受益于政策支持和下游景气,2024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空间达1.08万亿元,18 - 24年CAGR达4.7%;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是第一大细分行业,2019年市占达34.68%,市场空间超3000亿[36][39][42] -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业高端市场主要由大型国际跨国企业占据,行业技术水平分三个层次;以控制阀为例,2023年Top50企业销售额达380.47亿元,19 - 23年CAGR达9.3%,国产品牌销售占比达42%,4年间提升7pct,进口替代持续加速[49][57][59] - 政策驱动下仪器仪表行业进口替代有望持续加速;油价中高位震荡,石油化工资本开支有望持续,三桶油资本开支虽2024Q3略下滑但仍维持相对高位;政策指引下国内化工新材市场自给率有望突破;国内核电市场扩容带动需求提升,中国在全球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及装机量中排名靠前,203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有望达2亿千瓦[62][64][71] 公司分析 -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综合型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研发制造企业,产品谱系完备,依托综合型企业生产优势,加快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突破,2023年新增59个自动化解决方案,新增多领域客户订单[80][83][85] - 公司研发持续高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5.24亿元,同比增长15.3%,研发费用率达7.14%;创新成果丰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产品制造精益求精[88][91][93] - “数智川仪”工程强化供应链保障,提升产品综合交付能力,2023年部分产品产能提升10% - 37%;主要产品产能显著提升,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2024年拟发布定增支持产能持续增长,提升行业竞争力[95][98][102] - 公司深挖客户需求,优化销售结构,持续发力市场营销,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交流拓展客户面;海外市场外拓,2024H1海外市场新签订单同比增长86%,市场覆盖持续拓宽[103][104][110]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9.46/87.15/95.6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2%/9.7%/9.8%,整体毛利率分别为32.8%/33%/33.3%;对各业务板块营收和毛利率进行了具体预测[111][112][113] - 公司当前股价对2024 - 2026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13.8/12.2/10.6倍,选取24家可比公司,24 - 26年可比公司PE均值为44.3/39.7/29.9,考虑公司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114]
合成生物学周报:招商局集团领航生物基聚酰胺创新突破,连云港打造非粮生物合成产业聚集地
华安证券· 2025-03-31 1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合成生物学周报》面向一、二级市场,汇总合成生物学企业信息 [4] - 生命科学前沿研究活跃,生物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国家印发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将现 [4] - 合成生物学指数本周上涨,跑赢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 [5] 相关目录总结 合成生物学市场动态 二级市场表现 - 本周合成生物学领域个股整体表现差,下跌4.83%,排名第31 [16] - 涨幅前五公司为康弘药业、翰宇药业、锦波生物、鲁抗医药、华东医药,4家来自医药,1家来自化工、生物医药 [19] - 跌幅前五公司为东方集团、平潭发展、莲花健康、贝瑞基因、华大基因,2家来自食品、生物医药,2家来自生物医药,1家来自工业 [22] 公司业务进展 - 桂林电科院与江苏新思义推进BOPLA薄膜专用生产线建设,产品符合降解标准,预计推动其在环保领域应用 [24] - 联邦制药与诺和诺德达成20亿美元合作协议,开发新型三靶点受体激动剂UBT251,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24] - 浙江力诺拟2.6亿元收购徐州化工机械100%股权,扩大在控制阀行业市场份额 [25][26] - Lululemon与ZymoChem合作推进生物基面料及生物回收,扩大生物基尼龙6.6使用范围 [26] - NatureWorks推出全新PLA牌号4950D,堆肥速度快,可混合提升降解性,应用于食品包装等领域 [26] 行业融资跟踪 - 合成生物学公司融资加速,2025年初近百家企业完成新融资 [31] - 3月19日恒鑫生活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8.99亿元用于多个项目 [31] - 3月27日美国初创公司Ecovative完成1100万美元融资,用于扩展业务 [31] 公司研发方向 - 北京化工大学团队生物法己二酸技术重大突破,具有绿色低碳优势,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 [34][35] - 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开发SynBioGPT菌种改造专家系统,提升LLMs在合成生物学中应用潜力 [35] - Advanced Polymer Technology三款聚氨酯涂料获USDA认证,生物基含量不同,具有多种优异性能 [36] - 宾夕法尼亚大学团队开创青蒿素前体合成新途径,提升合成效率,突显AI在生物合成中潜力 [36] 行业科研动态 - 研究开发框架量化细菌信号传导系统信息处理能力,揭示细菌调控基因机制 [38][39] - 分离并培育高产PQQ突变菌株,为大规模生产提供高效菌株 [39] - 探索化学 - 酶法混合途径合成二氢青蒿酸,为合成路径设计提供新思路 [39] 周度公司研究: SYNLOGIC——合成生物学疗法创新 - Synlogic是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专注合成生物药物开发,研发管线涵盖多种候选药物 [40][41] - 2023年启动Synpheny - 3临床试验评估SYNB1934治疗苯丙酮尿症疗效和安全性,该药物获FDA多项资格 [41] - 2025年自研药物TY - 9591在II期临床试验中超越奥希替尼,治疗伴有脑转移肺癌取得100%脑内客观反应率 [42] - 与Ginkgo Bioworks合作研发多个候选药物,SYNB1353获FDA快速通道认证,SYNB2081用于痛风治疗 [42] - 已在纳斯达克上市,曾获多轮融资 [46] 重点事件分析: 新型广谱抗生素破除耐药困局 - 研究围绕新广谱抗生素lariocidin(LAR),它能靶向细菌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具有强大抗菌活性 [47] - 抗生素耐药成全球健康危机,发现新靶点抗生素迫切,LAR发现开辟新途径 [48] - 采用多种实验方法研究LAR,证明其对多种细菌有效,对人类细胞无毒,在小鼠模型有治疗效果 [49][51]
合成生物学周报:招商局集团领航生物基聚酰胺创新突破,连云港打造非粮生物合成产业聚集地-2025-03-31
华安证券· 2025-03-31 17: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合成生物学周报》面向一、二级市场,汇总合成生物学企业信息 [4] - 生命科学前沿研究活跃,生物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国家发改委印发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将现 [4] - 合成生物学指数由58家相关上市公司构成,本周上涨3.83个百分点,跑赢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合成生物学市场动态 二级市场表现 - 本周合成生物学领域个股整体下跌4.83%,排名第31 [16] - 涨幅前五公司为康弘药业(+15%)、翰宇药业(+14%)、锦波生物(+12%)、鲁抗医药(+12%)、华东医药(+9%),4家来自医药,1家来自化工、生物医药 [19] - 跌幅前五公司为东方集团(-23%)、平潭发展(-11%)、莲花健康(-9%)、贝瑞基因(-8%)、华大基因(-5%),2家来自食品、生物医药,2家来自生物医药,1家来自工业 [22] 公司业务进展 - 桂林电科院与江苏新思义推进BOPLA薄膜专用生产线建设,所产薄膜符合降解标准,预计推动其在环保领域应用 [24] - 联邦制药与诺和诺德达成20亿美元协议,合作开发新型GLP - 1/GIP/GCG三靶点受体激动剂UBT251 [24] - 浙江力诺拟以2.6亿元现金收购徐州化工机械100%股权,扩大在控制阀行业市场份额 [25][26] - Lululemon与ZymoChem合作推进生物基面料及生物回收,扩大生物基尼龙6.6使用范围 [26] - NatureWorks推出全新PLA牌号4950D,堆肥速度快8倍,可混合提升降解性,应用于食品包装等领域 [26] 行业融资跟踪 - 2025年近百家企业完成新融资,3月19日恒鑫生活上市,募集资金净额8.99亿元用于相关项目 [31] - 3月27日美国初创公司Ecovative完成1100万美元融资,用于扩展菌丝体植物肉业务 [31] 公司研发方向 - 北京化工大学团队生物法己二酸技术获重大突破,与昌平区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北京计划培育创新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区 [34][35] - 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开发基于LLMs的SynBioGPT菌种改造专家系统,提升LLMs在合成生物学中应用潜力 [35] - Advanced Polymer Technology三款聚氨酯涂料产品获美国农业部生物基产品认证 [36] -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创青蒿素前体合成新途径,提升40%合成效率 [36] 行业科研动态 - 研究开发框架量化细菌信号传导系统信息处理能力,揭示细菌通过时间编码调控基因机制 [38][39] - 分离出PQQ生产菌株并培育高产突变菌株,PQQ产量提升至208.4mg/L,为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39] - 探索化学 - 酶法混合途径合成二氢青蒿酸,路径更短,为合成路径设计提供新思路 [39] 周度公司研究: SYNLOGIC——合成生物学疗法创新 - Synlogic是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专注合成生物药物开发,研发管线涵盖多种候选药物 [40][41] - 2023年启动Synpheny - 3试验评估SYNB1934治疗苯丙酮尿症疗效和安全性,该药物获FDA孤儿药资格和罕见儿科疾病资格 [41] - 2025年自研药物TY - 9591在II期临床试验中超越奥希替尼,治疗伴有脑转移肺癌取得100%脑内客观反应率 [42] - 与Ginkgo Bioworks合作研发多个候选药物,SYNB1353获FDA快速通道认证,SYNB2081用于潜在痛风治疗 [42] - 公司已在纳斯达克上市,2014年完成3440万美元A轮融资,2019年获Ginkgo Bioworks 8000万美元投资 [46] 重点事件分析: 新型广谱抗生素破除耐药困局 - 研究围绕新广谱抗生素lariocidin(LAR),它是lasso肽抗生素,能靶向细菌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 [47] - 抗生素耐药成全球健康危机,发现新靶点抗生素重要,LAR研究开辟新途径 [48] - 采用多种实验方法研究LAR,证明其对多种细菌有效,包括耐药菌株,对人类细胞无毒,在小鼠模型有治疗效果 [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