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档
聚焦10家核心标的,致敬六代机!
北京韬联科技· 2024-12-27 19:1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聚焦10家核心标的,涉及无人机、主机厂、隐身材料、机载系统、动力系统等领域,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20] 核心观点 - 六代机的首飞标志着中国在先进战机领域的重大突破,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 [19] - 六代机在隐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智能化、武器系统方面远超五代机,相关技术领域公司具备投资潜力 [19][27] - 无人机、隐身材料、碳纤维复材、机载系统、动力系统等领域是六代机产业链的核心组成部分 [21][27][42] 无人机相关 - 成飞集团是军机界的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200亿元 [3] - 中无人机是长航时无人机龙头,"翼龙"系列无人机在全球市场份额曾进入第二 [4] - 成飞集团与中航电测的重组事项正在推进,若成功,中航电测将成为A股军工领域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22] 主机厂相关 - 中航沈飞被誉为"中国战斗机的摇篮",2023年延续强势增长,期待"十四五"下半场新一轮订单 [5][6] - 中航沈飞是国内唯一一家歼击机总装上市公司,承担战斗机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任务 [24] - 中航沈飞前三季度营收规模在10家公司中位居前列 [36] 隐身材料相关 - 华秦科技是A股中唯一以隐身材料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在中高温隐身材料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8] - 光启技术网传是六代机的独家隐身结构件设计研制与批产商 [29] - 华秦科技和光启技术前三季度扣非净利率分别为40.1%和41.8%,表现突出 [37] 碳纤维复材相关 - 碳纤维复材作为轻量化材料,可满足六代机的高机动性需求 [9][40] - 中航高科是国内军用碳纤维预浸料领域的领军者,技术优势和装机量在国内航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30] - 光威复材是碳纤维"三虎将"中体量最大的公司,前三季度总营收19亿元 [41] 机载系统相关 - 中航机载由中航电子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后整合而成,毛利率、净利率较同行有更大优势 [14] - 中航电子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电子产业链,覆盖军民两用飞行控制系统、大气数据系统等 [43] - 中航机载前三季度营收规模在10家公司中位居前列 [36] 动力系统相关 - 航发科技背靠中国航发集团,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占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二以上,具备四代机、五代机轴承研制配套能力 [35] - 动力系统是飞机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80%比重 [42] 股价走势及盈利情况 - 光启技术、光威复材、中航电测近一个月和近三个月涨幅位居前三 [47] - 中航沈飞、中航高科、光威复材前三季度ROE超过10% [38] - 中航沈飞和中航机载前三季度营收规模超过百亿,中无人机营收规模最小,仅3.7亿元 [36]
10年20次并购,狂买上市公司,成就国内第二大医药制造商 | 医药流通系列五
北京韬联科技· 2024-12-27 19:1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华润医药通过频繁并购成为国内第二大医药制造商,2023年营业收入达2447亿,医药分销、医药零售、医药工业分别占比80%、3.9%、16% [6][18] - 华润医药的医药工业收入主要依赖并购,2023年医药工业收入为392亿,位居全国第二 [13][36][63] - 华润医药的医药分销业务排名全国第三,医药零售业务排名第二,但发展重心已转向医药工业 [24][27][28] - 华润医药的财务数据显示,ROE和分红率相对较低,2023年ROE为8.48%,分红比例为25%,股息率为3.31% [41][50][55] 行业并购与整合 - 华润医药在过去10年完成了超过20起并购,包括博雅生物、东阿阿胶、昆药集团等上市公司,2024年又收购了天士力28%的股权 [11][12][13][2] - 华润医药的医药工业收入增长主要依赖并购,剔除并购后,净利润可能没有增长 [58][48] 业务板块分析 - 医药分销:2023年华润医药的医药分销收入为1959亿,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国药控股和上海医药 [18][19][24] - 医药零售:2023年华润医药的医药零售收入为96亿,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国药控股 [28][29] - 医药工业:2023年华润医药的医药工业收入为392亿,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中国医药集团 [36][63][64] 财务表现 - 2023年华润医药营业收入为2447亿,扣非净利润为33.71亿,2024年上半年业绩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同比下降2.69% [44][45] - 华润医药的资产负债率较高,2023年为62.3%,ROE为8.48%,分红比例为25%,股息率为3.31% [49][55][50] 市值与估值 - 华润医药目前市值约为330亿港元,PB为0.63,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51][56]
京东方教父退休二次创业,做出境内最大12寸硅片厂!奕斯伟:科八条后首单亏损IPO,估值两年涨6倍
北京韬联科技· 2024-12-26 19:4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奕斯伟作为12英寸硅片的后进者,正处于测试片量产至正片量产的过渡阶段,2024年前三季度测试片收入占比近5成,但抛光片和外延片占比逐年提升 [3][4] - 奕斯伟的单片成本已低于沪硅产业2023年全年水平,规模效应逐渐抵消后进者劣势 [10][11] - 奕斯伟预计2026年或2027年可实现合并报表盈利,参考国内外友商发展路径,新进入者一般需经历4-6年的经营亏损期 [13] - 奕斯伟的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2024年前三季度净流入6.53亿元,是2023年全年水平的2倍有余 [14][15] - 奕斯伟的毛利率明显低于同行,部分产品出现负毛利情况,导致计提大量减值准备,进一步放大亏损规模 [21][23] - 奕斯伟的12英寸硅片产能已超过沪硅产业旗下的上海新昇,成为境内厂商第一,全球12英寸硅片产能占比约7% [65][66] 行业分析 - 8英寸及以下硅片毛利率一般高于12英寸硅片,因产能投资强度低且资产折旧已计提完毕 [1] - 新硅片供应商进入市场需经历1-2年的验证周期,包括测试片和正片的验证 [2] - 12英寸硅片已成为市场主流,出货面积占比从2017年的63.83%增长至2023年的73.02%,预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63] - 中国大陆地区12英寸晶圆厂数量预计2026年超过70座,产能增长至329万片/月,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76] - 12英寸硅片国产化率提升将成为长期趋势,国内晶圆厂对国产12英寸硅片厂商合作态度日益开放 [52][75] 公司分析 - 奕斯伟的12英寸硅片产能从2021年的12万片/月飙升至2024年三季度的65万片/月,全球12英寸硅片产能占比约7% [64][66] - 奕斯伟的IPO募资总额高达49亿元,主要用于扩产,预计到2026年完全达产后,两个工厂合计可实现120万片的月产能 [36][47] - 奕斯伟的原材料和设备环节仍有约50%和60%依赖进口,未来需解决供给缺口问题 [71][79] - 奕斯伟的股权结构显示,IPO前已拥有国家大基金二期、陕西集成电路基金等55家财务投资者,是一级市场的明星公司 [58][60] - 奕斯伟的创始人王东升为京东方创始人,二次创业进入半导体领域,奕斯伟集团旗下拥有半导体硅片、芯片与方案、板级系统封测、显示驱动芯片封测四大业务板块 [28][55]
支持中国式养老,加大银发经济融资支持力度,如何看待家用医疗器械行业投资机会?
北京韬联科技· 2024-12-25 19:01
行业概况 - 行业在2020年受益于疫情快速增长,但2020年以来增速普通 [3] - 我国将在2030年前后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将从2014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50年的106万亿元,银发经济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17] - 家用医疗器械行业与其说是医药医疗行业,不如说是消费行业,人口老龄化将带来需求增长,但需要全面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繁荣 [46] 可孚医疗业绩分析 - 2020年疫情爆发后,可孚医疗的健康检测产品和医疗护理产品率先放量增长,带动这两块业务连续3年取得可观营收 [4] - 2023年疫情放开后,呼吸支持产品营收同比增长91% [5] - 2023年医疗护理产品和健康检测产品业绩下滑,2024年上半年呼吸支持类产品也出现调整 [7] - 2023年可孚医疗总营收28.5亿,同比下滑4.1%,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2.5亿,同比增长5.9% [65] - 康复辅具类产品是带动营收上行的主要动能,2020年营收不到3亿,2023年达7.73亿,2024年上半年为6.01亿,同比增长72% [12] - 可孚医疗通过并购扩展康复辅具业务,自2021年起收购了吉芮医疗、橡果贸易、益耳助听器和健耳助听器等企业,形成3.64亿商誉 [12] - 2022年收购健耳听力后,可孚医疗在全国开设814家直营听力验配中心,2024年上半年营收1.33亿,同比增长33.48% [15] 财务表现 - 可孚医疗2023年归母净利润2.5亿,同比下滑15.7%,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5亿,同比增长4.1% [61] - 2020年至2024年三季末,可孚医疗经营净现金流累计净流入16.65亿 [55] - 可孚医疗账面货币资金18.21亿,另购买8.4亿理财产品,类现金资产近27亿,有息负债8.48亿,偿债能力较强 [23] - 可孚医疗2022年和2023年分红政策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2元,2024年上半年首次实施半年度分红,每10股现金分红6元 [30] 产品与市场 - 可孚医疗产品覆盖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医疗护理、呼吸支持和中医理疗5大领域,基本覆盖家用医疗器械的方方面面 [36] - 康复辅具类产品2023年营收7.73亿,同比增长30.46%,毛利率47.97% [8] - 医疗护理类产品2023年营收7.4亿,同比下滑32.65%,毛利率49.72% [8] - 健康监测类产品2023年营收5.87亿,同比下滑25.35%,毛利率40.01% [8] - 呼吸支持类产品2023年营收4.55亿,同比增长91.4%,毛利率39.73% [8] 竞争格局 - 三诺生物是国内血糖测试仪龙头,国内50%的糖尿病自监测人群使用其产品,血糖测试仪对其营收贡献超过7成 [25] - 乐心医疗主要在智能健康监测仪器和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发力,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4%,净利润同比增长233% [2] - 鱼跃医疗是国产医疗器械龙头,主要面向家用市场,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如“鱼跃”、“洁芙柔”、“华佗”等 [33][34] - 可孚医疗在4家企业中排名第3,与三诺生物收入规模曾不分伯仲,但2022年被拉开差距 [38] 市场推广与品牌 - 可孚医疗每年超6成收入来自线上,2023年为64%,线上推广支出较大 [28] - 可孚医疗通过收购“背背佳”品牌,并通过电视栏目赞助、明星代言及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广,使其再次火爆 [13] - 2022年以来,可孚医疗销售费用率快速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为32%,营业利润率降至13%左右 [40]
营收6000亿,股息率4.7%,ROE13%:医药分销和零售“双航母”,零售器械双轮驱动 | 医药流通系列四
北京韬联科技· 2024-12-24 19:1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5][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主要分析了国药控股的业务增长、市场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国药控股是中国医药分销、器械分销、医药零售的龙头企业 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增长 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尤其是在医药分销和器械分销领域 国药控股的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 [1][16][29][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和利润增长 - 国药控股的营业收入从2014年的2001亿增长到2023年的5996亿 年均增长12% 净利润从2014年的26亿增长到2023年的99亿 每年均为正增长 [1][18] 股息和ROE - 国药控股的股息率从2014年的1.43%增长到2023年的4.67% ROE水平保持在10%以上 2023年为12.69% [5][22] 业务构成 - 国药控股的主要业务包括医药分销、医药零售和器械分销 2023年这三项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1%、6%和22% [11][28] 市场占有率 - 2023年 国药控股在医药分销板块的收入为4400亿 同比增长8.47% 市场占有率从2015年的19.6%提升到2023年的26.7% [29][45] 医药零售 - 国药控股的零售药房店铺总数在2023年达到12109家 较2022年净增1356家 其中以国大药房为主 2023年销售总额前10位的药品零售企业中 国药控股位居第一 [33][49] 器械分销 - 国药控股的器械分销业务从2017年的381亿增长到2023年的1300亿左右 成为公司收入的第二大业务 [51][52] 业绩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 国药控股实现营业收入4424亿 同比下降0.78% 净利润52.79亿 同比下降13.41% [38] 控制权结构 - 国药控股的控股股东是国药产业投资集团 再往上追溯的控股股东是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对公司控制权有57% [41][42] 未来发展 - 国药控股通过与业内领先的器械制造商深化合作 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建立自主品牌 合作的厂家有海泰新光、迈瑞医疗、GE医疗中国等 [52]
Beyond投资周记(第11期)
北京韬联科技· 2024-12-23 19:26
核心观点 - 2025年股市可能延续2024年的熊牛转换特征,市场将经历震荡和结构性机会,尤其是中小创板块可能表现较好 [5][7][24] -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预期对市场情绪和资产价格有显著影响,尤其是鹰派言论可能导致美元升值和市场波动 [11][12][28] 春季行情展望 - 2025年春季行情可能呈现震荡市特征,上证指数能否站稳3500点是关键参考 [3][21] - 春季行情可能呈现结构性特征,高股息和核心资产可能会有脉冲式行情,但中小创板块更受益 [4][22] 经济周期与市场走势 - 中国股市以10年为一个周期,2025年可能处于经济周期的低点,货币政策宽松可能带来市场流动性充裕 [6][7][24] - 如果2025年末宏观经济仍未企稳,政策加码可能推动市场进入政策博弈阶段,指数可能重新走高 [8] 美联储政策与市场影响 - 2024年12月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但鹰派言论导致市场预期未来降息步伐放缓,美元指数上涨 [10][11][27] - 市场更关注美联储的观点而非行为,因为这些观点提供了未来政策路径的重要信号,影响市场情绪和资产价格 [12][28] 投资策略与市场分析 - 市场资金、情绪、风险偏好等因素对股价有直接影响,PE、PB等静态估值指标在非极端情况下作用有限 [14][16][52] - 人工智能在超短线和日内交易中对传统交易者形成降维打击,但波段和中线交易者仍可关注长期价值投资 [33][35][56] 人民币贬值对股市的影响 - 人民币贬值可能导致国际资本流出港股和A股市场,影响资金面和市场情绪 [36][37][59] - 人民币贬值会降低港股的估值吸引力,尤其是对以人民币计算盈利的中资企业 [60] 组合调整与持仓分析 - 模拟组合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减仓港股、增配A股个股,港、A配置比重大致为1:3 [66] - 组合中包含创业板个股和恒生科技方向的ETF,市值和流通份额分别为150亿和290多亿份 [44][45][67][68]
A股并购重组图鉴
北京韬联科技· 2024-12-23 19:23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在"新国九条"到"并购六条"的政策推动下,掀起了新一轮并购重组潮,尤其是2023年9月26日牛市启动后,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振股价的现象愈发明显[2][3] 行业并购动因 - 企业通过并购获得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快速扩大经营规模或拓展产业链,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并购成为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吞并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4] 典型公司案例 船舶行业 - 中国船舶2023年营收748亿,净利润30亿,市值约1550亿;中国重工2023年营收467亿,利润亏损近8亿,市值超1000亿,两家公司体量巨大[5]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合并被称为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两家公司在重组利好政策放出后股价均迎来上涨,但上涨空间有限[12][13] 金属包装行业 - 奥瑞金、中粮包装、宝钢包装2023年营收分别为138亿元、103亿元、78亿元,行业前三的公司通过频繁的并购整合提升行业地位[7] - 奥瑞金计划55亿要约收购中粮包装,宝钢包装的控股股东中国宝武也曾对中粮包装发起要约收购,但未成功[14] 无菌包装行业 - 新巨丰计划25亿元要约收购纷美包装,两家公司分别为无菌包装行业市场份额排名前二的国内企业,背靠伊利、蒙牛等大客户[15] 民爆行业 - 2023年民爆行业产量排名中,易普力、广东宏大、雪峰科技分别位列第一、第三、第十一,产量分别为50万吨、38万吨、12万吨[9] - 广东宏大计划22亿收购雪峰科技控股权,民爆行业的龙头争夺战愈演愈烈[49] 环保与食品行业 - 环保巨头瀚蓝环境计划私有化粤丰环保,糖醇龙头华康股份计划吞并豫鑫糖醇,均引发股价上涨[20] 国央企市值管理 - 国央企通过资本运作注入更有实力的业务,激活资产并提振股价,如南京化纤通过资产置换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远达环保收购水电公司[22][24] 资本集团资产腾挪 - 松发股份2023年营收仅2亿,净利润连亏三年,计划80亿重组转战船舶制造,目标为实控人旗下的恒力重工,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33亿[34] 跨界并购 - 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跨界并购进入热门赛道,如永安行切入低空赛道,金发拉比跨界医美,华东重机进军光伏失败后计划跨界GPU芯片[91][123][134] 总结 - 参与这轮重组的上市公司主要分为龙头重组重塑竞争格局、业绩困境求增长、国企或集团内部业务整合、曲线上市、赛道不错但业绩不佳的公司等类型[138][140][154]
背靠航空界“扛把子”,现金奶牛奔赴A股,2024年最大IPO正在发行!
北京韬联科技· 2024-12-20 19:39
核心观点 - 2024年,随着航空货运市场恢复常态化,以及跨境电商对航空货运的旺盛需求,航空货运运价及货邮周转量逐步回升,国货航及东航物流的业绩呈现回暖趋势[1][2] - 国货航的业绩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204.2亿元,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89%和26.47%,显示出回暖势头[2] - 国货航的自由现金流高达83.6亿元,造血能力优秀[4] 行业背景 - 航空物流行业在贵重物品、鲜活货物和精密仪器的国际贸易或国内长距离运输中具有优势,满足客户对时间和效率的高要求[10] - 2020年,我国航空运送货物价值在进出口贸易总量中占比达18.3%[11] - 我国航空货运需求旺盛,民航货邮周转量从2017年的243.55亿吨公里增长至2023年的1188.34亿吨公里,高于全球航空物流货邮周转量增长水平[22] 公司背景 - 国货航由国航公司、中信泰富、首都机场集团共同投资设立,历经股改、增资、转让,发展成为国内主要的航空物流服务提供商之一[14] - 国货航的控股股东为中国航空资本,持股45%,实际控制人为中航集团[20] - 国货航的股东包括菜鸟持股15%、国泰货运持股12.24%、深国际持股10%、杭州双百持股5%[45] 业绩表现 - 2019-2021年,国货航营收从122.7亿元增长至243.1亿元,利润从4.7亿元增长至43.4亿元,业绩增速惊人[18] - 2023年,国货航收入降至149.2亿元,利润降至11.5亿元,下滑明显[40] - 2024年上半年,国货航实现营收89.7亿元,同比增长48.15%,归母净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40.8%[85] 运输模式 - 国货航的主要营收来源为航空货运服务,占比保持在70%以上,分为全货机运输和客机货运两种模式[43] - 客机货运包括客机腹舱运输和客机货班运输,客机货班运输在疫情期间成为主要运力来源,2022年占比达77%[74][84] 市场竞争 - 我国航空物流市场主要由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国货航、东航物流、南航物流)垄断,市场份额合计约75%[34][51] - 国际航线上,三大航司旗下的货运公司在航线资源上更具优势,货邮周转量市场份额基本在25%左右[37] 现金流与财务状况 - 国货航的现金流一直处于良性运转中,2019-2023年经营活动赚得现金158.6亿元,较同期利润总额高出近30亿元[72] - 国货航的资产负债率仅为12.27%,长短期有息负债基本为0,财务状况稳健[79] 未来展望 - 民航局预判2024年货邮运输量将达到760万吨,同比增长约3%,超过疫情前水平[70] - 国货航的IPO募资额从65.07亿元缩减至35亿元,但仍是自去年IPO"827新政"以来A股最大的IPO项目[31]
微信小店灰测“送礼物”功能,继续冲击阿里护城河,腾讯大涨5%,微盟拉升50%
北京韬联科技· 2024-12-20 19:38
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业务面临来自拼多多、抖音电商和微信小店的竞争压力,导致市场份额下降 腾讯股价因微信小店的“送礼物”功能上线而上涨,微盟股价也因微信电商生态的发展而大幅拉升 [1][7][13][18] 阿里巴巴 - 阿里巴巴近期通过变卖非核心资产进行瘦身,聚焦于核心电商业务,包括淘天、阿里云(含AI)和国际化 [7] - 淘天市场受到拼多多、抖音电商和微信小店的挤压 [8] - 阿里云在国内市场虽然领先,但面临华为云的竞争,AI应用方面也未有突出表现 [25] - 国际化业务不如拼多多的Temu和TikTok的Fanno [25] 微盟 - 微盟的净利润自2020年起持续亏损,2020-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1.57亿、-7.83亿、-18.29亿、-7.58亿,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5.51亿 [10][26] - 微盟在2023年推出AI应用型产品微盟WAI,通过与百度文心一言、腾讯云行业大模型等合作,提供图文创作、图标解读等应用 [12] - 微盟合作的商家截至2024年上半年有8011家,其中品牌商家1307家,品牌商家每用户平均订单收入为19.1万 [10][11] - 微盟在快手赛道的年度消耗同比增长78% [30] 腾讯 - 腾讯股价因微信小店的“送礼物”功能上线而上涨约5% [1][13] - 微信小店是微信电商生态的主要载体,通过视频号、小程序、搜一搜等接入微信全域流量,助力微信电商业务的发展 [24] - 微信小店上线“送礼物”功能,除珠宝、教育培训外,其他类目商品默认支持该功能,有助于微信社交电商发展 [13][14] - 微盟和有赞作为深耕微信电商生态的SaaS公司,股价因微信小店的发展而大幅拉升,微盟涨约50%,有赞涨约20% [17][28] - 微盟垄断了视频号年度达人市场的70%,单场GMV超过200万的视频号达人直播中,约60%的场次有微盟营销的参与 [21][22] 行业竞争 - 拼多多、抖音电商的快速发展导致阿里巴巴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60.3%下降到2023年的40.1% [18] - 微盟和有赞的业务渠道不仅限于微信,还拓展至快手、小红书、抖音市场 [29][30]
不差钱的恒瑞医药,赴港募资意图何在?
北京韬联科技· 2024-12-17 19: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无具体投资评级信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恒瑞医药计划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发行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创新、产品商业化及公司运营等 [1] - 恒瑞医药的财务状况良好,账上货币资金高达221.32亿,交易性金融资产7.74亿,现金储备规模历史新高,且无银行借款,财务费用为-4.48亿 [5][7] - 恒瑞医药的自由现金流自2017年至今合计流入超过200亿 [7][9] - 恒瑞医药此次赴港融资的目的在于深化与国外药企和投资机构的关系,推广"产品+股权"的出海模式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 恒瑞医药的国际化业务重点在于BD(business development)合作,自2023年起已与跨国药企完成6笔BD合作,总交易金额近100亿美元 [24][25] - 恒瑞医药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了18.7%、33.0%的同比增长,业绩重回上升轨道 [26][27] - 恒瑞医药拥有90余个处于临床阶段的新药产品,丰富的管线为拓展BD合作提供了保障 [30][31] - 恒瑞医药的BD团队已扩展至30多名全职员工,将BD合作收入视为可持续的盈利驱动因素 [32] - 恒瑞医药的仿制药集采影响边际减弱,尚未被集采的重点品种仅剩下3个,合计销售规模约30亿 [33][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产品+股权,出海新打法 - 恒瑞医药自2000年IPO以来未曾实施过定增、配股、发行可转债等权益融资行为 [4] - 恒瑞医药的财务状况良好,账上货币资金高达221.32亿,交易性金融资产7.74亿,现金储备规模历史新高,且无银行借款,财务费用为-4.48亿 [5][7] - 恒瑞医药的自由现金流自2017年至今合计流入超过200亿 [7][9] - 恒瑞医药此次赴港融资的目的在于深化与国外药企和投资机构的关系,推广"产品+股权"的出海模式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 恒瑞医药在2024年5月将旗下三个GLP-1类创新药在大中华区之外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授予Hercules公司,获得超过60亿美元的首付款和各类里程碑款,并获得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 [18][19][20][21] 二、BD合作交易密集,业绩重回上升轨道 - 恒瑞医药的国际化业务重点在于BD(business development)合作,自2023年起已与跨国药企完成6笔BD合作,总交易金额近100亿美元 [24][25] - 恒瑞医药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了18.7%、33.0%的同比增长,业绩重回上升轨道 [26][27] - 恒瑞医药拥有90余个处于临床阶段的新药产品,丰富的管线为拓展BD合作提供了保障 [30][31] - 恒瑞医药的BD团队已扩展至30多名全职员工,将BD合作收入视为可持续的盈利驱动因素 [32] - 恒瑞医药的仿制药集采影响边际减弱,尚未被集采的重点品种仅剩下3个,合计销售规模约30亿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