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中国医药-创新和全球化成果初显
摩根· 2025-05-21 14: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观点为有吸引力(Attractive),分析师预计行业未来12 - 18个月表现将优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 [5] - 超配(OW):翰森制药、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低配(UW):华东医药、科伦药业;平配(EW):康哲药业、先声药业、复星医药 [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医药板块处于国内政策环境、创新管线开发验证阶段和全球化布局三重拐点,传统估值框架低估利好因素,可持续结构性增长和未来催化剂将推动板块价值重估 [1][5] - 看好中国医药板块,因国内政策利好且少受地缘政治/美国药品定价不确定性影响,创新药资产推动估值框架转变和倍数扩张,全球化机遇潜在价值未充分估值,2025年催化剂将重塑投资主题 [5][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 - 医药行业一定程度隔离地缘政治及宏观不确定性,2023年中国国内医药市场规模1.62万亿元,占全球15%,预计2023 - 28年复合年增长率7.7%,2028年达2.34万亿元,主要医药公司以国内市场为重心,国内销售占整体成品药销售95%以上 [12] - 中美关税紧张若升级且药品未豁免,部分美国进口药物的国产替代品可能扩大市场份额,中国约有140种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美国进口药物 [21] 国内对生物制药的监管趋势 - 国家发改委丙类药品目录预计2025年发布,商业保险公司更多参与,相关法规优化药品定价机制,是行业关键催化剂 [24] - 仿制药带量采购指南优化,损益表压力减轻,投资者关注点从仿制药组合压力转向创新药管线和全球化机会 [30] 中国制药公司的全球化机遇 - 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是中国市场6倍多,2023年为1.47万亿美元,预计2023 - 28年复合年增长率5.7%,2028年达1.94万亿美元,美国是最大市场 [33] - 2024年中国药品对外授权交易98宗,总规模595亿美元,数量同比增长42%,交易额同比增长96%,2023 - 2024年约30%大型制药引进授权分子来自中国 [35] - 假设长期全球药品资产20 - 30%来自中国,2028年有4000亿美元全球销售潜力,中国生物制药公司若占价值链10 - 15%,上行潜力大且被低估 [39] 中美关税和美国药品定价对全球化潜力的影响 - 美国商务部调查进口药品和药品成分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但目前不清楚药品关税进展时间表,认为美国对中国服务收入征收过高关税可能性不高,潜在美国最惠国药品定价举措实际影响较小 [44]
高盛:工业富联-董事长调研_ 人工智能服务器和高速网络设备增长将推动 2025 年业绩;买入
高盛· 2025-05-21 14: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的评级为买入 [1][8][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生成式AI驱动,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管理层对2025年增长保持积极态度,其AI服务器和高速网络设备业务将带动公司发展 [1] - 公司综合产品、客户基础和全球生产布局,能维持市场领先地位,更好应对地缘政治下的供需不确定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I服务器展望 - 管理层对AI服务器和网络业务乐观,预计业务全年逐步增长 [3] - 公司在研发、自动化生产、全球生产基地等方面有竞争优势,产品涵盖GPU模块、主板等 [3] - 2025年第一季度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超50%,CSP客户收入同比增长超60%,品牌客户收入同比增长超30% [3] 全球生产基地 - 全球生产布局能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体现公司在人力、库存等多方面的管理能力 [3] - 公司在美国有团队和生产基地,能生产L6、L10、L11等AI服务器,且采用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 [3] 交换机业务 - 管理层对交换机业务增长乐观,尤其高速交换机(如800G / 1.6T) [4] - 2024年400G和800G交换机收入呈三位数增长,800G交换机已发货且收入贡献增加 [4] - 公司高速交换机有多种架构,客户包括思科、英伟达等领先品牌 [4][7] 价格目标及相关情况 - 12个月目标价为23.8元人民币,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10.6倍 [8][9] - 看好公司因AI服务器业务增长、整体解决方案、全球生产基地、强大资产负债表和广泛客户基础受益于AI服务器趋势 [8][9] 公司相关指标预测 |时间|收入(百万元人民币)|EBITDA(百万元人民币)|EPS(元人民币)|P/E(X)|P/B(X)|股息收益率(%)|N debt/EBITDA(ex lease,X)|CROCI(%)|FCF收益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12/24|609,135.4|31,887.1|1.17|19.0|2.9|2.9|(1.0)|11.1|2.8| |12/25E|808,880.2|39,979.2|1.53|12.5|2.3|4.4|(1.0)|19.4|6.7| |12/26E|1,086,453.2|54,652.8|2.25|8.5|2.0|6.5|(1.0)|23.9|10.8| |12/27E|1,186,201.2|64,371.5|2.62|7.3|1.8|7.5|(0.9)|24.8|8.4| [9] 2025年各季度EPS预测 |时间|EPS(元人民币)| | ---- | ---- | |3/25|0.26| |6/25E|0.34| |9/25E|0.38| |12/25E|0.54| [9] 评级相关说明 - 评级是相对于覆盖范围内其他公司,覆盖范围包括AAC、ACM Research等众多公司 [18] - 买入、中性、卖出评级依据股票总回报潜力与覆盖范围对比确定,未被评为买入或卖出的活跃评级股票视为中性 [33] 投资银行关系 - 过去12个月,高盛因投资银行服务从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获得报酬,未来3个月有望或有意寻求报酬 [19] - 过去12个月,高盛与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有投资银行服务、非投资银行证券相关服务、非证券服务等客户关系 [19] 评级分布 - 截至2025年4月1日,高盛全球投资研究对3016只股票有投资评级,全球买入、持有、卖出评级分布为49%、34%、17% [20] - 各评级类别中,高盛过去12个月为其提供投资银行服务的公司占比分别为63%、57%、42% [20]
摩根士丹利:特斯拉-机器人时代的估值
摩根· 2025-05-21 14: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股票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行业观点为“In - Line”(与基准市场表现一致),目标价格为$410.00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市近15年后,投资者仍难以对特斯拉进行合理估值,且这种估值“问题”可能先恶化后改善 [1] - 特斯拉汽车安装基数方面,今年每售出一辆特斯拉汽车,约有4辆在公共道路上运行,预计到2030年代中期,安装基数将接近5000万辆,每100美元/月的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对特斯拉股价贡献80 - 100美元/股 [2] - 能源存储业务是特斯拉目前增长最快、利润率最高的硬件业务,对特斯拉能源业务估值为67美元/股,且未考虑固定存储基础设施安装基数带来的大量经常性服务收入潜力 [3] - 目前在基本情景和乐观情景中未对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进行估值,但股市已有所反应,多数汽车和机器人专家认为该市场规模远超当前全球汽车总潜在市场(TAM),全球劳动力约40亿人,平均年薪1万美元,全球劳动力市场规模达40万亿美元,每台人形机器人租赁价格5美元/小时可替代2名时薪25美元的人类工人,每台人形机器人净现值约20万美元,美国劳动力市场1.6亿人,每1%的人形机器人替代率对应超3000亿美元或约每股特斯拉100美元 [4] - 特斯拉作为“初创企业组合”让公共投资者面临难题,其当前1.1万亿美元市值多数基于信息披露差、未披露或未商业化的业务,对“预收入”业务估值是私募股权估值范畴,非上市公司估值范畴 [5] - 投资者最终需看到盈利和现金流,停止近2年的负面盈利修正将是良好开端,如对特斯拉股票800美元的乐观情景需至少20美元的每股收益(EPS),将当前接近2美元/股的EPS提升至20美元,需扭转将EPS从近5美元/股压缩至2美元/股的趋势,先回到5美元/股(稳定汽车业务、增加经常性服务收入、拓展能源业务),预计到本十年末EPS接近10美元/股,进一步增长至20美元/股需自动驾驶战略在汽车/机器人出租车行业之外有出色执行 [10] 不同情景下各业务估值及相关数据 乐观情景(Bull Case) - 特斯拉汽车(核心):到2030年销量700万辆,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EBITDA margin)18%,估值130美元 [13] - 特斯拉能源:20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CAGR)28%,到2030年毛利率26%,估值85美元 [13] - 特斯拉出行/拼车:到2040年车队规模1200万辆,EBITDA利润率45%,估值263美元 [13] - 特斯拉网络服务(净):到2040年附加率75%,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280美元,估值248美元 [13] -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第三方业务:到2030年销量230万辆,EBITDA利润率25%,估值74美元 [13] - 总计估值800美元 [13] 基本情景(Base Case) - 特斯拉汽车(核心):到2030年销量470万辆,EBITDA利润率16.1%,估值75美元 [13] - 特斯拉能源:20年营收CAGR 25.4%,到2030年毛利率26.5%,估值67美元 [13] - 特斯拉出行/拼车:到2040年车队规模750万辆,EBITDA利润率29%,估值90美元 [13] - 特斯拉网络服务(净):到2040年附加率65%,ARPU 200美元,估值160美元 [13] -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第三方业务:到2030年销量50万辆,EBITDA利润率25%,估值17美元 [13] - 总计估值410美元 [13] 悲观情景(Bear Case) - 特斯拉汽车(核心):到2030年销量400万辆,EBITDA利润率12%,估值53美元 [13] - 特斯拉能源:20年营收CAGR 12%,到2030年毛利率20%,估值30美元 [13] - 特斯拉出行/拼车:到2040年车队规模350万辆,EBITDA利润率25%,估值38美元 [13] - 特斯拉网络服务:到2040年附加率40%,ARPU 100美元,估值71美元 [13] -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第三方业务:假设为基本情景价值的一半,估值8美元 [13] - 总计估值200美元 [13] 估值方法 - 目标价格410美元由五部分组成:核心特斯拉汽车业务按2030年470万辆销量、9.0%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14倍2030年退出EBITDA倍数、16.1%退出EBITDA利润率估值75美元/股;网络服务按到2040年65%附加率、200美元ARPU估值160美元;特斯拉出行按现金流折现法(DCF),到2040年约750万辆汽车、约1.46美元/英里估值90美元;能源业务估值67美元/股;特斯拉作为第三方供应商估值17美元/股 [17]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及价格 | 公司(代码) | 评级(截至日期) | 价格(05/16/2025) | | --- | --- | --- | | Adient PLC(ADNT.N) | U(03/17/2021) | $15.82 | |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Holdings Inc(AXL.N) | O(02/28/2022) | $4.48 | | Aptiv Plc(APTV.N) | U(02/06/2024) | $68.26 | | Avis Budget Group Inc(CAR.O) | O(06/20/2023) | $108.84 | | BorgWarner Inc.(BWA.N) | O(05/15/2023) | $33.33 | | Carmax Inc(KMX.N) | O(07/10/2018) | $67.25 | | Carvana Co(CVNA.N) | O(03/25/2025) | $299.89 | | Ferrari NV(RACE.N) | O(05/09/2019) | $498.74 | | Ford Motor Company(F.N) | E(09/25/2024) | $10.80 | | General Motors Company(GM.N) | E(12/10/2024) | $50.37 | | Hertz Global Holdings Inc(HTZ.O) | E(02/08/2024) | $6.66 | | Lear Corporation(LEA.N) | O(05/10/2024) | $94.72 | | Lucid Group Inc(LCID.O) | E(03/17/2025) | $2.84 |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MGA.N) | E(09/25/2024) | $36.69 | | Mobileye Global Inc(MBLY.O) | E(08/02/2024) | $15.96 | | PHINIA INC(PHIN.N) | E(09/25/2024) | $44.20 | | Quantumscape Corp(QS.N) | NR(11/21/2024) | $4.73 | | Rivian Automotive, Inc.(RIVN.O) | E(09/25/2024) | $15.81 | | Tesla Inc(TSLA.O) | O(09/10/2023) | $349.98 | | Visteon Corporation(VC.O) | E(06/01/2022) | $86.85 | | Asbury Automotive Group Inc(ABG.N) | E(09/25/2024) | $235.07 | | AutoNation Inc.(AN.N) | O(09/25/2024) | $190.11 | | Group 1 Automotive, Inc(GPI.N) | O(09/25/2024) | $444.20 | | Lithia Motors Inc.(LAD.N) | E(09/25/2024) | $323.58 | | Penske Automotive Group, Inc(PAG.N) | O(09/25/2024) | $166.54 | | Sonic Automotive Inc(SAH.N) | E(09/25/2024) | $69.31 | |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GT.O) | E(06/13/2024) | $10.77 | [78]
高盛:贵州茅台年度股东大会要点-通过持续在品牌、消费者和渠道方面发力实现高质量增长;走向全球
高盛· 2025-05-20 13: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贵州茅台的评级为“Buy”(买入),当前股价为1578.98元,12个月目标价为2017元,潜在涨幅27.7%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管理层对应对宏观和行业周期有信心,聚焦消费者群体、消费场景和渠道发展 [2] - 2025年有信心实现9%的同比销售增长,采用多元化渠道策略和提升品牌资产 [2] - 产品策略以经典飞天茅台为基石,维持定价体系和产品组合结构稳定 [2] - 长期战略包括全球化和针对年轻一代,全球化在2025年第一季度在东南亚和日本取得积极进展 [2][6] - 截至上周已回购超40亿元股票,目标尽快达到30 - 60亿元回购承诺上限,且新一轮回购计划在起草中 [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管理层对行业周期的看法 - 宏观环境使消费更理性,行业处于调整周期,对年份茅台收藏需求不断演变,但管理层对茅台品牌资产、产品质量和稀缺性有信心,将在行业转型中加强品牌和营销工作,行业转型时通常会向头部品牌集中 [6] 长期战略 - 全球化:2024年将进出口子公司设为主要子公司,重视全球化,2025年第一季度在东南亚(如新加坡、泰国)和日本市场取得早期进展 [6] - 针对年轻一代:聚焦技术、产品和消费场景创新 [6] 股东回报 - 截至上周已回购超40亿元股票,目标尽快达到30 - 60亿元回购承诺上限,新一轮回购计划在起草中 [2][6] 渠道策略 - 去年形成“4 + 6”渠道布局,4个直接销售关键渠道和6个批发渠道,以增强触达消费者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同时关注消费者群体、消费场景和服务演变,农历新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业绩良好 [2][11] 产品策略 - 以500ml飞天茅台和100ml/750ml/1000ml飞天茅台为基础,文化茅台系列为第二层,珍品/精品茅台和年份茅台为金字塔顶端,维持定价体系和产品组合结构稳定 [10][11] 估值方法 - 12个月目标价2017元,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26.5倍,以9.5%的股权成本折现至2025年底,目标市盈率以201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全周期平均市盈率为基准 [8][10] 财务数据 |时间|营收(百万元)|EBITDA(百万元)|EPS(元)|PE(倍)|PB(倍)|股息率(%)|净债务/EBITDA(不含租赁,倍)|CROCI(%)|FCF收益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12/24|174,144.1|120,178.1|68.64|22.9|8.5|3.3|(1.6)|36.6|4.4| |12/25E|189,457.6|131,477.9|75.61|18.9|7.0|4.0|(1.7)|36.0|4.6| |12/26E|206,702.2|144,611.5|83.33| - | - | - | - | - |5.1| |12/27E|225,986.1|160,161.7| - | - | - | - | - | - | - | [10]
高盛:科大讯飞-面向消费者(ToC)和企业(ToB)用户的多元化人工智能货币化策略;推出企业一体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评级中性
高盛· 2025-05-16 14: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科大讯飞的“中性”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科大讯飞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8%,公司基于本地计算平台训练AI模型,自有基础模型可在短时间内优化算法,提供更精准、低成本的AI解决方案 [1] - 看好科大讯飞面向ToC/ToB/ToG客户的多元化AI货币化策略,但新产品扩张的近期支出会影响盈利能力 [1] - 科大讯飞虽有望受益于中国智能教育推进实现强劲营收增长,但因宏观和利率环境正常化下的利润率收缩、盈利能力的短期逆风以及新产品采用情况不明,给予“中性”评级,且其估值已充分反映,2024年预期企业价值/销售额与同行平均水平一致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I战略(2025E) - 科大讯飞已开始通过星火大语言模型API令牌费、AI+行业解决方案、国企/政府项目定制AI模型服务实现AI货币化 [2] - 2025年4月发布星火推理模型X1升级版,公司将继续自主研发AI基础模型,相比使用第三方开源模型的同行更易优化模型 [2] - 将X1模型应用于AI学习平板,帮助学生分析学习薄弱点 [2] 企业一体化解决方案 - 2025年4月在GITEX ASIA上推出“本地部署大语言模型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企业客户提供由多个AI基础模型支持的一体机 [3] - 客户可在一台机器上部署Deepseek和科大讯飞星火AI模型,并采用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关键AI功能包括分析销售对话质量、生成演示文稿、集成AI模型到酒店软件应用等 [3] 大语言模型提升汽车体验 - 在上海车展展示由星火AI赋能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音频解决方案,其AI模型已被16家以上汽车品牌采用 [4][6] - 展示了汽车座舱中的AI智能体,可总结用户生成内容要点、推荐餐厅、提供定制体育节目和实时体育数据分析等,还拓展到汽车营销领域,提供基于AI的车辆知识管理和售后服务 [6] 财务数据 - 12个月目标价为55.3元,基于2026年预期企业价值/销售额的4.1倍设定,目标倍数与同行平均水平一致 [8] - 给出了2024 - 2027年的营收、EBITDA、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净率、股息收益率、净债务/EBITDA、现金回报率、自由现金流收益率等财务指标预测,以及2025年3 - 12月的每股收益预测 [9]
高盛:国电南瑞-2025 年第一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超 50%,预计 2025 年特高压业务收入翻倍,建议买入
高盛· 2025-05-15 23: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评级为买入(CL)[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电南瑞2025年一季度订单同比增长超50%,预计特高压收入在2025年翻倍,看好其受益于中国智能电网结构性需求,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31.8元,有39%的上涨空间 [1] - 预计公司2025年营收同比增长13%,高于公司12%的目标,得益于2024年末积压订单和2025年一季度强劲的订单获取 [2] - 各业务板块中,电网自动化、电网数字化、海外业务等有增长潜力,而配电设备ASP下降影响有限 [1][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FY25指引 - 公司2025年目标营收645亿元,同比增长12%,分析师预计增长13%,受2024年末507亿元积压订单和2025年一季度订单同比超50%增长支撑 [2] 电网自动化 - 2024年该板块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10.7%,毛利率29.5%;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5%,毛利率略有提升 [4] - 2025年管理层预计该板块营收同比增长超10%,分析师预计增长16%,主要受特高压收入确认驱动 [4] 电网数字化 - 2024年该板块营收124亿元,同比增长11.1%,毛利率23%;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毛利率略有下降 [5] - 2025年管理层预计该板块营收接近10%增长,分析师预计增长9%,长期受国家政策推动有增长潜力 [5] 特高压 - 2024年特高压收入约15亿元,预计2025年翻倍,2025年一季度有2 - 3条特高压线路投入运营,多个项目有积压订单 [7] 调度 - 2025年管理层预计调度收入同比温和增长,2021年推出的新调度系统省级层面推广接近完成,地方层面仍在进行中 [7] 配电设备 - 配电产品招标从省级转向国家级,国电南瑞提供相关产品,虽近期ASP下降,但影响有限,相关收入仅数亿元,占公司营收不到1% [7] 发电 - 2024年发电业务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26.4%,受储能收入和风光装机增长驱动;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1%,毛利率下降3个百分点 [8] - 预计2025年该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4%,公司将继续拓展海外储能销售 [8] 工业互联网 - 2024年该板块营收下降24%,主要因轨道交通项目实施延迟和地方政府市政项目预算收紧 [9] - 2025年管理层预计该板块恢复增长,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毛利率提高4 - 5个百分点,分析师预计全年营收同比增长4% [9] 海外业务 - 2024年海外营收32.8亿元,同比增长135%,占总营收6%;在东南亚、南美、欧洲和非洲等地有成功合同执行 [10] - 预计2025年海外市场继续快速增长,增速更趋正常化,达到公司营收的9%,公司正积极推进产品本地化战略 [10] 费用管理 - 公司预计2025年费用77.41亿元,同比增长19.6%,主要因研发费用增加和利息收入重新分类 [11] 投资论点 - 国电南瑞是中国领先的电力设备企业,在多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受益于电网现代化投资,预计2024 - 2030年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12% [15] - 关键催化剂包括国家电网工作计划、15五能源/电网计划发布和人工智能相关资本支出增长消息,目前公司被低估,财务状况良好,有望获得估值溢价 [15] 估值方法 - 12个月目标价31.8元,基于2026年25倍市盈率 [16]
摩根士丹利:江波龙-2025 年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 展览会(BEST)反馈
摩根· 2025-05-15 23: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股票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行业观点为“In-Line”(与大盘表现一致) [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维持对深圳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增持评级,看好其企业业务增长和海外扩张,新收购资产展现出高效协同效应 [2] - 公司当前12个月远期市净率为4.4倍,较历史均值低1个标准差,反映出市场对宏观不确定下整体NAND周期的担忧 [2] - 主要供应商2025年下半年的产能利用率决策是下一个关键催化剂,持续的供应控制将为未来几个季度的价格趋势提供支撑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务与市场情况 - 公司预计二季度和三季度价格呈积极趋势,二季度国内拉动需求有限,智能手机客户库存水平保持健康 [5] - 库存水平略有上升,消费产品约100天(正常为80天),工业/汽车产品约200天,符合客户要求 [5] - 企业业务(eSSD + RDIMM)收入今年预计翻倍至20亿元人民币,新客户可能带来额外增长 [5] - 公司目标到2027年企业业务收入贡献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25年预计收入的50% [5] - 海外扩张持续,Zilia目标实现同比50%的收入增长,Lexar同比增长30% [5] 公司财务数据 |指标|数值| | ---- | ---- | |股价(2025年5月9日收盘价)|77.56元人民币 [3]| |52周股价范围|116.91 - 60.59元人民币 [3]| |流通股数量(稀释后,百万股)|413 [3]| |市值(百万元人民币)|32,021.8 [3]| |企业价值(百万元人民币)|38,097.3 [3]| |日均交易价值(百万元人民币)|623 [3]| |每股收益(人民币)**|2024年:1.22;2025e:2.16;2026e:2.72;2027e:5.58 [3]| |净收入(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17,463;2025e:21,830;2026e:29,282;2027e:34,844 [3]|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1,362;2025e:1,193;2026e:1,415;2027e:2,747 [3]| |市盈率|2024年:71.2;2025e:36.5;2026e:28.6;2027e:13.9 [3]| |市净率|2024年:5.5;2025e:4.4;2026e:3.8;2027e:3.0 [3]| |净资产收益率(%)|2024年:8.3;2025e:13.6;2026e:15.3;2027e:27.4 [3]| |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2024年:30.5;2025e:30.0;2026e:25.7;2027e:12.8 [3]| |股息收益率(%)|2024年:0.1;2025e:0.1;2026e:0.2;2027e:0.4 [3]| |自由现金流收益率(%)**|2024年:(5.1);2025e:8.6;2026e:(2.2);2027e:3.8 [3]| |杠杆率(期末,%)|2024年:65.8;2025e:20.7;2026e:27.0;2027e:10.8 [3]|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 - 报告列出了大中华区科技半导体行业多家公司的评级和价格,如ACM Research Inc评级为“O”(增持),2025年5月9日价格为22.19美元;Advanced Wireless Semiconductor Co评级为“E”(与大盘表现一致),价格为75.80新台币等 [59][61]
高盛:联芸科技_ 本地内存控制器芯片,拓展至 PCIe 5.0 解决方案及企业市场
高盛· 2025-05-14 11: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公司是本地内存控制器IC供应商,正从消费电子市场向企业市场拓展,产品从PCIe 4.0向PCIe 5.0迁移,有望受益于服务器市场需求增长和AI应用扩张,同时向智能手机嵌入式内存市场拓展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是本地内存控制器IC供应商,专注SSD市场,从消费电子市场起步,为分销渠道和PC OEM客户提供PCIe 4.0内存控制器IC,正拓展至企业市场,PCIe 5.0产品处于客户验证阶段,还为智能手机客户提供UFS芯片组 [3] - 主要客户包括朗科科技、佰维存储等内存模块供应商 [3] 关键要点 - **PCIe 5.0内存控制器IC扩张**:目前提供PCIe 4.0内存控制器IC,首款PCIe 5.0产品已开始小批量出货,第二款产品在MPW后正与多个客户进行验证,预计2025年开始批量出货,产品放量取决于终端市场对PCIe 5.0解决方案的需求 [4] - **市场拓展**:80%的内存产品面向消费电子市场,随着PCIe 5.0内存控制器IC量产,有望增加在企业市场的份额;在智能手机市场,将专注UFS市场,UFS 3.1芯片组正在客户验证中 [7] - **产品策略**:专注内存控制器IC市场,从消费电子客户起步,优先积累大规模生产经验和扩大规模,再拓展至高端企业和工业市场;主要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适配不同NAND供应商的产品,具有高性价比和低功耗特点 [8]
摩根大通:中芯国际_ 第二季度指引放缓,平均售价一次性下降,下半年展望谨慎;维持减持评级
摩根· 2025-05-14 11: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中芯国际(SMIC)的投资评级为减持(Underweight),2025年12月目标价为32港元 [1][11][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芯国际一季度营收低于指引但毛利率较高,二季度指引低于预期,2025年末需求可见性差,公司对智能手机和PC领域需求调整持谨慎态度,因指引疲软和高折旧成本对盈利能力的持续压力,维持减持评级 [1][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回顾与指引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2.472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和原指引,主要因Fab良率波动致ASP下降,出货量增长15%,特别是12英寸晶圆,得益于客户需求拉动、消费补贴和汽车工业领域补货需求;毛利率稳定在22.5%,高于市场预期170 - 190个基点,可能因产能利用率接近90%抵消了ASP下降和折旧负担上升的影响 [7][16]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为21.12 - 21.57亿美元,环比下降4 - 6%,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因良率问题导致ASP疲软,产能利用率和出货量保持稳定;毛利率指引为18 - 20% [17] 预测调整 - 季度预测调整:下调2025年二季度至四季度营收、净利润等多项指标预测,预计出货量和ASP有不同程度变化 [23] - 年度预测调整:下调2025年营收增长预期至10 - 11%(原为16%),2025 - 2026年净利润分别调整为7.05亿美元和8.18亿美元,预计产能、出货量和ASP有相应变化 [7][24] 投资论点与估值 - 维持减持评级,因2025年末营收指引疲软且可见性低,以及高折旧成本、成熟12英寸业务ASP持续承压对毛利率造成的压力 [11][35] - 2025年12月目标价32港元基于约1.5倍市净率,反映了对营收和毛利率走势的担忧 [11][36] 财务总结 - 年度财务:2023 - 2026年营收、毛利率、净利润等指标呈增长趋势,但增速有所变化;资本支出占比逐渐下降;净债务权益比有所上升 [38] - 季度财务:2025年各季度营收、毛利率、净利润等指标有波动 [38]
摩根士丹利:汇川技术_ 2025 年中国 BEST 大会反馈
摩根· 2025-05-14 11: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股票评级为Equal - weight(等权重),行业观点为In - Line(符合预期),目标价格为人民币75.00元,较目标价格的涨跌幅度为8%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4月自动化订单同比呈高个位数增长,部分行业如PIMM、纺织、太阳能、3C和空气压缩机等动力较弱,而电池、机床、物流机械、包装和数据中心空调订单相对稳定,2025年第一季度流程行业需求因缺乏补贴支持而疲软,第二季度需进一步监测 [1] - 管理层对2025年自动化毛利率持积极态度,2025年第一季度自动化毛利率同比收缩不到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毛利率与2024年相比保持稳定,年初至今未看到太多平均销售价格调整,认为国产化趋势将持续,传统国有企业更倾向使用国产品牌 [2] - 前五大新能源汽车客户贡献了50 - 60%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收入,理想汽车贡献20 - 30%居首,其次是广汽和奇瑞,外国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客户总计贡献5 - 6% [3] - 汇川技术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多款重要人形产品,如电机、螺丝、模块等,并根据下游应用场景提供解决方案,预计很快推出协作机器人产品进行公开发售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公司财务数据 - 2025年5月9日收盘价为人民币69.47元,52周范围为人民币81.71 - 39.17元,稀释后流通股数为26.77亿股,当前市值为人民币1859.51亿元,企业价值为人民币1789.37亿元,日均交易价值为人民币13.68亿元 [5] - 预计2023 - 2026财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78元、1.82元、2.17元、2.54元(共识方法)和1.81元、1.84元、2.01元、2.43元(Refinitiv Estimates共识数据),净收入分别为304.20亿元、385.65亿元、465.62亿元、555.78亿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分别为55.22亿元、61.06亿元、73.27亿元、86.30亿元等 [5] 估值方法 - 目标价格推导:核心业务采用2025年预期市盈率30倍,参照2016 - 19年平均估值水平;人形业务采用2030年预期市销率5倍,与其他覆盖的有人形机器人业务的股票平均水平一致,综合得出新目标价格为人民币75元 [7]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 - 报告对中国工业行业多家公司给出评级,如中国中铁(601390.SS)为E(等权重),中国建筑(601668.SS)为O(超配),汇川技术(300124.SZ)为E(等权重)等,股票评级可能会发生变化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