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场日报:三大指数大幅上涨 超5000只个股收红
大同证券· 2025-01-15 18:38
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大幅上涨 沪指涨超2% 深证成指涨超3% 创业板指涨超4% [1][2] - 两市量能反弹 冲破1.3万亿 [2] - 申万Ⅰ级行业集体上涨 计算机、传媒、机械设备领涨 [2]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2.54% 收报3240.94点 [2][4] - 深证成指上涨3.77% 收报10165.17点 [2][4] - 创业板指上涨4.71% 收报2075.76点 [2][4] - 科创50上涨3.11% 北证50上涨10.77% [4] 市场综合表现 - 上涨家数5328只 占比96.07% [5] - 涨停家数160只 跌停家数3只 [5] - 两市成交量1159.93亿股 成交额13507.01亿元 [5] 板块表现 - 计算机板块涨幅6.14% 传媒板块涨幅5.72% 机械设备板块涨幅5.68% [6] - 汽车板块涨幅4.97% 商贸零售板块涨幅4.82% [6] - 银行板块涨幅1.41% 煤炭板块涨幅1.64% 石油石化板块涨幅1.72% [6] 资金流向 - 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 [7] - 非银金融、电力设备、汽车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较多 [7] - 传媒、家用电器、建筑装饰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明显 [7]
2025年信用展望:煤炭开采和洗选
行业产量与增速 - 2025年中国原煤产量增速预计进一步放缓至1.0%~1.5%,对应原煤产量值48.0亿吨~48.2亿吨 [1][7] - 2024年1~11月中国原煤产量43.2亿吨,同比增长1.2%,其中新疆产量增速最快,达19.4% [2] - 2024年中国原煤产量预计突破47.5亿吨,同比增长约2.0% [2] - 2025年新疆原煤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重将快步提升,成为边际增产的核心力量 [8] 需求与价格 - 2025年动力煤需求增长保持韧性,增速或维持低个位数,而炼焦煤表观消费量可能较2024年进一步下滑 [1] - 2025年秦皇岛港山西产动力末煤(Q5500)平仓价中枢预计位于760~810元/吨区间运行 [1][44] - 2025年焦煤价格中枢将下探,回落幅度或高于动力煤种 [45][48] - 2024年动力煤消费量37.7亿吨,同比增长3.0%,电力部门贡献最大 [19] - 2024年炼焦煤消费量5.4亿吨,同比减少0.7%,主要受钢铁行业需求疲软影响 [25] 进口与库存 - 2025年中国煤炭进口增速将明显回落,2024年进口量5.4亿吨,同比增长14.4% [12][14] - 2024年港口库存高位积压,CCTD主流港口煤炭库存量7,009.6万吨,处于2019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14][17] - 2024年重点电厂动力煤库存可用天数21.2天,高于2022~2023年同期平均水平 [18] 行业信用与盈利 - 2025年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信用展望为"中景气稳定",但需关注偿债指标偏弱的中小企业 [1][49] - 2024年1~11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营业收入28,739.9亿元,同比下降10.7%,利润总额5,640.5亿元,同比下滑20.8% [49] - 2025年煤价中枢回落可能导致煤企盈利进一步弱化,但预计不会削弱至堪忧水平 [49][50] 投资与债务 - 2024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11月累计增速8.9%,主要源于矿井智能化升级改造 [7][8] - 2024年前三季度样本煤企全部债务增速提升至6.5%,净债务增速9.6%,偿债指标快速弱化 [54][56]
市场点评:从避险逐渐转为布局
华安证券· 2025-01-15 16:09
市场表现 - 1月14日市场大涨,上证指数收涨2.54%,创业板指收涨4.71%,全A成交额1.37万亿,较上一交易日0.98万亿放量近40% [4] - 行业层面,所有行业普涨,年初以来跌幅靠前的行业今日领涨,其中计算机(6.14%)、传媒(5.72%)、机械设备(5.68%)、汽车(4.97%)、商贸零售(4.82%)涨幅居前 [4] 市场大涨原因 - 证监会召开系统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有利于稳定近期市场风险偏好 [5] - 外资唱好A股前景,高盛预计2025年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将上涨20%左右,摩根大通也预计A股将在1月底前后迎来逆转 [5] - 金融数据发布,边际改善好于预期,12月M2同比7.3%,较上月上升0.2%,M1同比-1.4%,较上月收窄2.3%,社融存量同比8.0%,较上月增加0.2% [5] 市场展望 - 市场有望从前期的弱势下跌转为阶段性的震荡加剧,外部风险被部分消化反应但终未落地 [6] - 2024年底到2025年1月13日,受外部风险扰动,创业板指下跌10.15%,万得全A下跌7.87%,上证指数下跌7.24% [6] - 特朗普上台后的关税加征政策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悬而未决,仍然会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一定掣肘 [6] - 国内经济基本面不足以对市场上涨形成持续支撑,12月经济数据改善有所放缓,PMI数据同步显示12月数据边际回落 [6] - 宏观政策发力预期仍是市场上涨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因素,但目前正处于传统政策空窗期,宏观政策预期尚未形成广泛共识 [6] 配置思路 - 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可能进入震荡加剧的行情,市场机会可能在2月份出现,配置思路可逐步从下跌避险逐渐转向为2月机会的布局期 [10] - 第一条主线是春节前仍然具备配置性价比的高股息,包括银行(保险)和煤炭、石油石化高股息个股 [10] - 第二条主线是景气有望改善的部分消费品,主要包括农牧,汽车、家电、消费电子随着"两新"政策逐步落地,可能迎来阶段性收益兑现 [10] - 第三条主线是科技板块中估值仍有提升空间及存在景气改善的通信,后续可考虑逐步增加对科技板块的平衡配置 [10]
科创板周报:科创板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板块
中国银河· 2025-01-15 16:08
科创板市场表现 - 上周科创板整体上涨1.15%,日均成交额约为880.07亿元,较前一周的962.25亿元下降,平均换手率为10.15%,低于北交所、创业板和沪深主板 [5][10] - 科创板整体PE约为43.67,高于其他三大板块,科创50的PE约为52.28,科创板与科创50的估值差为8.61,较上周缩小 [5][39] - 科创板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相关指数产品合计规模超2400亿元,占科创板整体自由流通市值比例为8.3% [5][44] 行业与个股表现 - 上周科创板大部分行业下跌,通信行业周涨幅最大(+3.82%),农林牧渔行业跌幅最大(-5.25%) [5][19] - 电子行业平均PE为92.34倍,是科创板所有行业中最高的,农林牧渔行业最低,为12.52倍 [5][20] - 科创板582家上市公司中,埃夫特(+28.60%)涨幅领先,其次是茂莱光学(+24.65%)、海天瑞声(+22.23%),跌幅最大的是科兴制药(-16.68%) [5][25] 科创板基金与指数表现 - 上周科创50周涨跌幅为0.93%,科创100周涨跌幅为-0.54%,科创板指数基金产品大部分上涨,南方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涨幅最大(+3.43%) [5][56] - 科创板主题基金整体表现强于指数基金产品,富国创新企业A涨幅最大(+7.66%) [5][56] - 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是科创板首支代表性指数,相关指数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占指数样本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为13.8% [5][44] 科创板解禁与新股申购 - 本周创耀科技、翱捷科技的解禁比例较大,创耀科技解禁金额为10.20亿元,翱捷科技解禁金额为69.60亿元 [2][71] - 本周科创板新股申购包括海博思创和兴福电子,海博思创预计募资78,300万元,兴福电子预计募资121,000万元 [73] 科创板IPO动态 - 2024年以来,科创板IPO审核和发行节奏明显放缓,2024年至今科创板新股数量仅有13只 [73] - 泰金新能、凯普林、龙图光罩、思看科技、先锋精科、赛分科技、佳驰科技等公司近期通过科创板IPO审核或注册 [74][75][76][77][78][79][80]
资金跟踪与市场结构周观察(第四十九期):行业和个股成交集中度保持上升趋势
国信证券· 2025-01-15 12:33
市场成交与资金流动 - 上周全市场成交量上升,沪深两市成交额位于2025年至今的100%分位数水平,市场交易热度较2024年有所下降 [1] - 上周股市资金净流入130.37亿元,较前值多流入392.67亿元,主要资金流入来源为ETF流入438.91亿元 [2] - 融资余额减少214.95亿元,较前值增加155.77亿元,重要股东增持18.14亿元,新发偏股基金40.47亿元 [2] 行业成交与集中度 - 上周成交额最多的三个行业为电子(9608.63亿元,占总成交额17.09%)、计算机(4972.64亿元,占8.84%)、机械设备(4896.94亿元,占8.71%) [14] - 行业层面成交额集中度保持上升趋势,一级行业Top5成交额占比为48.40%,较前值上升2.23个百分点 [18] - 个股层面成交额集中度上升,Top10%个股占全部个股成交额之比为53.72%,较前值增加1.62个百分点 [21] 行业涨跌幅与分化度 - 行业层面涨跌幅分化度保持下降趋势,Top3分位数涨跌幅与中位数涨跌幅之差为4.28%,较前值下降0.09个百分点 [23] - 个股层面涨跌幅分化度下降,Top20%个股与Bottom20%个股的成交额之比为7.53,较前值减少0.07 [27] 赚钱效应与换手率 - 赚钱效应上升,Top10%个股涨跌幅与中位数涨跌幅的差为6.83%,较前值下降0.83个百分点 [29] - 上周换手率最高的三个一级行业为商贸零售(20.84%)、计算机(16.08%)、机械设备(16.02%),最低的为银行(1.29%)、石油石化(1.63%)、交通运输(3.73%) [35] 机构调研与资金需求 - 行业层面机构调研强度最高的三个行业为电子(9.61%)、机械设备(7.86%)、医药生物(4.08%) [42] - 上周新增IPO 2家,募资金额9.83亿元,无定向增发 [72][74] - 上周限售解禁市值为381.30亿元,较前值减少141.71亿元,预计本周和下周限售解禁市值为1432.25亿元 [77]
产业洞察系列(一):科技产业合作与竞争(上):总量指标对比与市场行情剖析
平安证券· 2025-01-15 12:33
核心观点 - 2025年全球科技产业发展将迎来新变化,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科技产业发展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两国在科技产业政策、产业份额、产业链地位、研发与专利、资本市场支持等方面各有优劣势 [5] - 中国科技制造业全球份额自2011年超越美国,2023年达34.0%,而科技服务业份额长期低于美国,2023年为11.9% [5] -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偏下游,更多负责生产制造和加工组装,而美国偏上游,掌握技术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 [5] - 中国研发支出总量和强度持续增长,2022年研发支出达6866.9亿美元,研发强度为2.56%,专利申请量和存量已超越美国 [5] - 中国PE/VC投资金额平均仅为美国的15%,A股科技产业市值比重从不足两成提升至近四成,但仍低于美股科技产业市值占比 [5] 产业政策 - 中国产业政策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注重经济新动能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支持方向聚焦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领域 [5] - 美国采取"小院高墙"战略对华技术打压,同时加快产业本土化和前沿技术创新,聚焦人工智能、先进计算、航空航天等领域 [5] - 中美两国均聚焦信息技术、新能源、先进制造、医药生物等领域,但中国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新材料方面布局更广,美国则更关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航空航天及空间技术 [5] 产业份额 - 中国科技制造业全球份额自2011年超越美国,2023年达34.0%,美国为20.4% [5] - 中国科技服务业份额长期低于美国,2023年为11.9%,美国为39.7% [5] - 中国在电力设备、汽车与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化学品制造业份额高于美国,美国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药品制造业以及软件、IT服务业份额更占优 [5] 产业链地位 -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偏下游,更多负责生产制造和加工组装,美国偏上游,掌握技术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 [5] - 2020年后,中国加码布局产业链上游,美国布局产业链下游 [5] - 2010-2020年,中国科技产业出口FVA份额平均为17.0%,高于美国的10.8%,近十年两国科技产业出口FVA均下降 [5] 研发与专利 - 中国研发支出总量和强度持续增长,2022年研发支出达6866.9亿美元,研发强度为2.56%,较美国差距逐步缩小 [5] - 中国PCT专利申请量自2019年起超过美国,存量有效专利自2022年超过美国 [5] - 中国专利申请集中在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领域,美国集中在信息技术和医药生物领域 [5] 资本市场支持 - 2013-2023年,中国PE/VC年度投资金额持续增长,但平均仅约为美国同期的15% [5] - 2010年以来,A股科技产业市值比重从不足两成提升至近四成,美股科技产业市值长期稳定在三至五成左右 [5] - A股的汽车与零配件、电气设备、国防军工的市值占比略高于美股,但信息技术、通讯服务、医疗保健的市值占比低于美国 [5] A股科技行情特征 - A股科技行情往往处于宏观基本面修复、流动性环境宽松、产业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阶段 [8] - 科技产业趋势向好且景气度占优,底层技术突破是行情的重要驱动因素 [8] - 美股科技行情对A股存在一定映射效应,如2013-15年的苹果产业链、2019-21年中美半导体指数同步性等 [8] A股市场展望 - 2025年A股风格将更偏向科技成长,中美科技产业发展迎来新变化,A股相关结构性投资机会增加 [8] - 建议关注科技创新和制造成长两条结构性线索,科技创新领域包括半导体、人工智能、创新药等,制造成长领域包括汽车、电力设备、国防军工等 [8]
北交所科技成长产业跟踪第九期:人形机器人高端轴承国产化率存在提升潜力,关注北交所轴承制造企业
华源证券· 2025-01-14 20:09
人形机器人行业 - 2025年CES展会上,英伟达亮相了由14款人型机器人组成的"机器人军团",其中包含6家中国企业 [11][12] -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2026年产量将增加10倍,2027年再增加10倍 [20][23] - 全球工业机器人轴承市场规模2023年达90.04亿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135.85亿元 [24][49] - 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中,三大执行器(线性执行器、旋转执行器、灵巧手)占主要零部件价值量的73%,轴承占比5.5% [45][46] 轴承行业 - 轴承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件,主要应用在机器人减速器、电机、丝杠等部件 [26] - 工业机器人轴承主要包括等截面薄壁轴承、交叉滚子轴承、谐波减速器轴承、直线轴承、关节轴承等 [29][33] - 高端轴承市场基本被全球八大轴承企业垄断,中国企业正逐步突围 [48] - 北交所中包含苏轴股份、泰德股份、明阳科技、丰光精密、万达轴承共5家轴承相关制造型企业 [50][52] 北交所市场表现 - 2025年1月6日至1月10日,北交所科技成长产业企业整体下调,区间涨跌幅中值为-0.24%,上涨公司达68家(占比47%) [54][55] - 北交所电子设备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40.1X降至39.8X,市值中值由17.52亿元减至17.10亿元 [59][60] - 北交所机械设备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34.3X降至33.7X,市值中值由14.64亿元降至14.40亿元 [61][63] - 北交所新能源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33.0X升至36.4X,市值中值由17.48亿元升至17.50亿元 [73][75] 公司公告 - 许昌智能与中能建签订集中采购框架协议,总金额为42,504.65万元 [78] - 海希通讯设立全资孙公司海隆新能源(伊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万元 [78] - 晶赛科技拟与全资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泰国子公司 [79]
事件点评:北向资金四季度流入非银、传媒、电新
华金证券· 2025-01-14 19:11
北向资金四季度持仓变化 - 2024年四季度北向资金大幅流出,陆股通持仓总规模为2.19万亿元,环比减少2198亿元,全年增加1886亿元 [1][7] - 主板持仓占比下降1.13pcts,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上升0.56pcts,成长和消费风格持仓占比分别上升0.26pcts和0.10pcts [1][7] - 四季度陆股通净买入-1256.8亿元,全年净买入-334.6亿元,呈现明显流出趋势 [1][7] 行业持仓与净买入情况 - 四季度持仓规模最大的行业为电力设备和新能源(13.51%)、银行(9.86%)、食品饮料(9.76%),非银金融持仓规模上涨最多(+1.12pcts),医药下降最多(-0.90pcts) [2][11] - 四季度净买入最多的行业为非银(+154.0亿)、传媒(+29.3亿)、电新(+27.8亿),净卖出最多的行业为电力及公用事业(-212.8亿)、食品饮料(-187.8亿) [2][11] - 全年净买入最多的行业为银行(+350.6亿)、非银(+304.1亿)、电新(+185.9亿),净卖出最多的行业为家电(-300.6亿) [2][11] 超配比与行业配置 - 四季度超配比最高的行业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7.8%)、家电(4.3%)、食品饮料(3.6%),超配比最低的行业为石油石化(-2.4%)、银行(-2.1%)、国防军工(-1.5%) [2][11] - 超配比环比上升较多的行业为非银(+1.23pcts)、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02pcts)、房地产(+0.14pcts),下降最多的行业为电力及公用事业(-0.56pcts)、有色金属(-0.52pcts)、食品饮料(-0.42pcts) [2][11] 核心资产与科技成长股持仓变动 - 四季度持仓市值增加最多的标的为宁德时代(+49.3亿)、福耀玻璃(+44.3亿)、东方财富(+33.1亿)、海光信息(+26.9亿)、长江电力(+22.6亿) [3][13] - 持仓市值下降最多的标的为贵州茅台(-205.1亿)、中国平安(-95.3亿)、五粮液(-87.0亿)、美的集团(-61.1亿)、紫金矿业(-58.2亿) [3][13] - 四季度北向资金TOP5持股集中度上升0.24pcts至20.1%,外资配置继续向龙头股集中 [3][14] 后续北向资金配置趋势 - 北向资金后续大概率持续流入A股,全球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外资净流入趋势不变,叠加四季度大幅流出,春季行情有望回补 [4][18] - 外资可能重点流入核心资产和科技板块,Q4医药、食饮等行业超配比大幅下降,计算机、机械、传媒等科技成长类行业超配比较低 [4][19] - 核心资产和科技板块近期催化较多,电新行业风电新增设备容量同比增速达25.0%,储能与电力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为18.7%,科技成长领域AI应用和智能驾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4][19]
新兴产业2025年投资策略:驾驭新质生产力,穿越产业周期
甬兴证券· 2025-01-14 18:56
核心观点 - 新质生产力依托科技创新为发展注入新动能,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1] -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看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可控核聚变、AI 加速卡、智能驾驶等新兴产业领域 [1] 低空经济 - 低空经济受政策支持,eVTOL 启动城市试点 [1] - 规范空域划设为发展低空经济奠定制度基础,民航局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将空域划分为 7 类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 [1] - eVTOL 六大试点城市即将启动,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 [1] 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 - 低轨卫星星座成全球商业航天重要发展方向,我国 GW 星座、千帆星座建设提速 [2] - 截至 2024 年 12 月,全球已出现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星链"、美国亚马逊"柯伊伯计划"、美国铱星卫星通信公司"铱星二代"和英国"OneWeb"为代表的星座 [2] - 我国"千帆星座"空间段远景规划将部署 1.5 万余颗卫星,到 2025 年将完成一期 648 颗卫星的部署 [2] 可控核聚变 - 产学研合力发展可控核聚变,未来技术有望取得突破 [3] - 中核集团牵头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筹)揭牌 [3] - 洪荒 70 托卡马克总体安装完工,装置建设工作全部结束 [3] AI 加速卡 - AI 加速卡受益于 AI 算力需求增长,AI 加速卡亟需自主可控 [3] - 截至 2023 年年底,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总规模达到 910 EFLOPS,我国算力规模达到 246 EFLOPS,位居世界第二,智能算力同比增速超过 65% [3] - 2024 年全球 AI 加速卡市场销售额达到了 348.7 亿美元,预计 2031 年将达到 8244.4 亿美元,2025-2031 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53.6% [8] 智能驾驶 - NOA 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智能驾驶或将迎来商业化奇点 [8] - 2024 年 L2+智驾功能整体渗透率预计将达到 8.5%,其中高速 NOA 功能渗透率约为 8% [8] - 2024 年 NOA 功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190 亿元,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超 3000 亿元 [8] 投资建议 - 看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可控核聚变、AI 加速卡、智能驾驶等新兴产业领域 [9] - 建议关注布局相关产业的上市公司 [9]
并购周报:国资央企并购周度观察第2期
国新证券股份· 2025-01-14 17:14
国资央企并购 - 本周(1.6-1.10)国资央企并购事件共2项,其中中央国有企业并购0项,地方国有企业并购2项,包括广哈通信收购赛康智能51%股权 [1][6] 链长动态 -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上市公司沈阳化工(000698)发布公告,子公司受让中化东大(泉州)有限公司49%股权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1][6] -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上市公司电投产融(000958)发布公告,涉及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的进展 [1][6] 技术创新并购 - 本周涉及技术创新类并购0项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