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合作
搜索文档
欧洲竞争力陷瓶颈:8000亿投资计划搁浅,中欧互补成破局关键
搜狐财经· 2025-11-01 18:12
2024年9月德拉吉报告问世,号称要给欧洲竞争力来个"大翻身",如今整整一年过去,结果却有点让人 一言难尽。 作为天天关注国际动态的码字人,这一年里欧盟的操作,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由前意大利总理、欧洲 央行前行长德拉吉领衔的这份报告,曾备受欧洲舆论赞誉。彼时,舆论将其捧至极高位置,纷纷称其为 欧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 核心想法很简单,欧洲日子不好过了,传统产业没了往日优势,新兴领域又跟不上趟,不搞点"关乎生 存的改革",迟早被甩在后面。 一年时间过去,欧盟不仅没迎来预期中的好转,反而不少人觉得处境更难了。据布鲁塞尔某智库统计, 报告中所提及的三百多项建议,真正得以切实落实者寥寥无几,大部分仍停留在纸面之上,未能转化为 实际成效。 能源转型和数字化这些关键领域,更是直接陷入停滞。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自己都承认,提升竞争 力的目标还差得远,大家根本没拿出该有的紧迫感。 德拉吉本人更是急得不行,警告说要是欧盟不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推进改革,以后在全球经济里可能就 成"边缘角色"了。 在我看来,欧盟这波改革滞后,根本问题还是内部没理顺。市场本身就碎片化,各国想法不一样,政策 协调起来难如登天。再加上投资机制跟不上 ...
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回应每经:中意经济结构与规模不同,经贸合作应重点发展细分领域高端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15:32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与全球领导力学院承办的明德 战略对话(2025)在北京举行。会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化新动能"为主题,探讨世界变局下的全球 治理、技术革命与人类未来发展。 2025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也是中意建交55周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经贸合作始终是中意 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未来,如何进一步挖掘中意经贸合作潜力? 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尽管意大利是欧洲第 二大工业国家,但其经济结构与中国不同。鉴于两国经济规模和结构的不同,未来合作需更加细致地规 划,逐个行业分析探讨,以实现互利共赢。 "意大利是欧洲第二大制造业强国,我们没有那么多大型企业,但拥有许多高效、专业的中小企业,这 些企业在细分领域极具竞争力。"普罗迪表示,意大利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小众且高质量的产品上, 而非大规模量产。未来,中意经贸合作应基于这一特点展开,重点发展细分领域的高端产品,注重品质 和高附加值。例如,在传统行业中如陶瓷制品,意大利曾占据全球很大的市场份额,现在虽然市场份额 有所下降,但仍保持高端定位和高价位。 "我们的合 ...
中国与德国/欧洲合作圆桌会在柏林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10-26 22:55
中新网柏林10月26日电当地时间25日,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教育部欧 洲联合研究院共同举办文化沙龙《跨文化视野下中国与德国/欧洲合作现状与前景》圆桌会议。 中德多所高校及智库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中欧政治、经济及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新机遇与挑战展 开深入研讨。活动吸引了德欧政学界与文化界近80位嘉宾出席。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何文波致辞表示,2025年是中国与欧盟建立正式外交关系50周年,中欧关系已 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始终致力于以文化为纽 带、以对话促共识、以合作谋共赢。愿与各界伙伴一道,深化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让中欧、中德 合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焕发出更加持久而深厚的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欧洲联合研究院执行院长翟东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 界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中德两国作为亚欧大陆两端的重要力量,在经贸、科技、教育、环保等领域合作 成果丰硕,这不仅源于双方坚实的共同利益,更得益于长期以来不断加深的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此次对 话是促进双方相互理解与友谊的重要平台,期待双方秉持"坦诚交流、求同存异、务求实效" ...
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任何形式的“脱钩”都违背中欧利益 | 聚焦世界中国学大会
国际金融报· 2025-10-14 21:12
会议概况 -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于10月14日上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及主论坛 [1] - 会议主题为“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包含开幕式、主论坛、5场平行分论坛及多项配套活动 [1] - 超过500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并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1] 核心嘉宾观点 - 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开幕式致辞,强调中欧应当合作共同塑造未来 [1] - 普罗迪两度出任意大利总理,并曾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被誉为意大利工业经济学派奠基人之一 [3] - 普罗迪在2019年至2024年担任中意慈善论坛联合荣誉主席,为中欧慈善合作与交流搭建桥梁 [3] 中欧关系定位 - 当前中欧关系处于关键转折点,未来走向由“合作”、“竞争”、“管控”三个关键词定义 [3] - 中欧战略性合作是压舱石,在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和全球供应链稳定等领域拥有广泛共同利益 [3] - 任何形式的“脱钩”都违背双方利益,“战略性合作”仍是双方关系的主基调 [3] 合作路径与挑战 - 中欧合作在当今时代至关重要,合作是双方的指南针 [3] - 未来核心挑战不在于消除竞争,而在于如何“管理竞争” [3] - 双方需要通过坦诚对话建立有效的“护栏”机制,防止良性竞争滑向对抗或冲突 [3] 未来合作目标 - 中欧合作最终目标是在务实主义与战略互信之间寻求“动态平衡” [4] - 以此为基础,中欧方能超越分歧,共同塑造一个稳定与繁荣的未来 [4] - 中欧合作至关重要,需要智慧与合作来共同塑造未来 [5]
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任何形式的“脱钩”都违背中欧利益
国际金融报· 2025-10-14 20:26
大会概况 -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于10月14日上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及主论坛 [1] - 大会主题为“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包含5场平行分论坛及多项配套活动 [1] - 超过500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并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1] 核心嘉宾观点 - 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指出当前中欧关系处于关键转折点 [1] - 普罗迪强调中欧应当合作共同塑造未来,战略性合作是双方关系的压舱石 [1] - 中欧在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和全球供应链稳定等领域拥有广泛共同利益 [1] - 任何形式的“脱钩”都违背中欧双方利益 [1] 中欧关系框架 - 中欧关系未来走向由“合作”、“竞争”、“管控”三个关键词共同定义 [1] - 核心挑战在于如何“管理竞争”而非消除竞争,需防止良性竞争滑向对抗或冲突 [2] - 双方需要通过坦诚对话并建立有效的“护栏”机制来管理竞争 [2] 合作路径展望 - 中欧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在务实主义与战略互信之间寻求“动态平衡” [2] - 合作是当前时代的指南针,中欧合作对共同塑造稳定与繁荣的未来至关重要 [2][3] - 以此为基础,中欧方能超越分歧,共同塑造未来 [2][3]
刘侃总领事出席中国(宁夏)意大利经贸合作推介会
商务部网站· 2025-10-10 16:42
9月2日,中国驻米兰总领事刘侃出席中国(宁夏)意大利经贸合作推介会并致辞,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 书记李邑飞、意大利议会"中国之友"协会主席佩鲁弗、米兰大都会市副市长瓦萨洛等出席活动并致辞。 负责经济商务事务的参赞耿协威陪同出席活动并主持推介会。 刘侃总领事表示,代表团此访恰逢中意建交55周年和中欧建交50周年,中意双方应紧抓时代机遇,携手 巩固合作,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
欧洲华人专业协会联盟2025欧洲论坛聚焦中欧多领域合作
新华社· 2025-09-13 22:32
论坛概况 - 欧洲华人专业协会联盟2025欧洲论坛于9月11日至12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 [1] - 论坛主题为“携手并进、开拓共赢、上下求索、推陈出新” [1] - 活动吸引来自中国、芬兰、丹麦、比利时等国约200名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参加 [1] 合作领域与前景 - 中欧在科技、医疗等领域合作势头强劲,前景广阔 [1] - 论坛聚焦中欧绿色科技、低碳发展、人工智能、医疗创新和高等教育合作 [1] - 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开放为中欧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2] 行业合作基础与倡议 - 芬中在气候变化、循环经济和绿色转型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务实合作 [1] - 全球面临气候变化、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共同挑战,需跨国合作和创新应对 [1] - 中欧在清洁能源、健康、数字技术等领域已形成广泛合作网络和坚实民间纽带 [1] 平台作用与未来方向 - 该论坛已成为连接中欧科学界、专业协会和企业的重要平台 [2] - 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 - 联盟愿继续搭建桥梁,推动中欧学术、科研和产业合作发展 [2]
匈牙利外长:与中国的合作至关重要
央视新闻· 2025-08-25 18:54
欧盟对华战略 - 欧盟采取完全错误的对华战略 未能认识到与中国进行文明合作的巨大潜力[1] - 欧盟将合作政治化和重新意识形态化 而非基于理性基础[1] - 欧洲企业要在关键领域取得成功 与中国的合作至关重要[1] 匈牙利经济定位 - 匈牙利支持畅通无阻的全球贸易 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出口导向型经济特征[1] - 匈牙利作为东西方企业重要交汇点 是成功合作的典型案例[1] - 匈牙利不愿在东西方伙伴间做选择 坚持同时与双方开展合作[1] 欧洲增长模式变化 - 欧盟扼杀了先前的欧洲增长模式[1] - 俄乌冲突后欧盟对俄制裁摧毁了西方先进技术与俄罗斯自然资源相结合的基础体系[1] - 合作体系破坏涉及投资、贸易关系和能源安全等多个领域[1]
专访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开放合作中促进中欧互利共赢(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31 20:17
中欧经贸合作 - 中国对欧盟进出口2.8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平均每天进出口超过150亿元,相当于建交时一年的贸易值 [3] - 中欧双边贸易额50年来增长超过300倍,目前中国和欧盟经济总量合计超全球1/3 [3] - 中欧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需坚持多边主义,聚焦经贸与气候等共同议题 [5] 中欧合作成果与机制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联通中国128个城市和欧洲229个城市,架起经贸往来桥梁 [8]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欧中搭建对话平台,让欧洲国家获得发展红利 [7] - 欧中通过多元模式开展深度合作,为全球发展注入稳定性 [8] 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 - 中国对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实施免签政策,促进人员流动和文明对话 [9] - 文化和慈善事业跨越分歧,意中、欧中可在高等教育和学术交流方面加强联系 [9] - 中国年轻人拥有坚定信念和扎实专业能力,愿意为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贡献力量 [10] 中国现代化发展 - 中国不依赖殖民、不发动战争走出一条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参考 [6] - 中国在探索现代化道路上展现出令人钦佩的决心与智慧 [6] - 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中国人民的活力给国际观察者留下深刻印象 [6] 全球倡议与合作 -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7]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伟大创举,打开合作空间,传递合作信号 [7] - 欧中合作聚焦发展、安全、文明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契合各方需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