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金融

搜索文档
中企云链拟港股IPO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业务经营是否涉及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等
智通财经· 2025-08-08 19:45
中国证监会要求中企云链补充说明事项 - 证监会要求公司补充说明业务经营是否涉及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是否拥有相关经营许可证 [1] - 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领域,发行上市前后是否符合外资准入政策 [1] - 证监会要求公司详细说明业务符合《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5〕77号)的情况 [1] - 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场景数字业务具体流程、收费来源,是否涉及助贷业务 [2] - 证监会要求公司补充说明拟参与"全流通"的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被质押、冻结或其他权利瑕疵的情形 [3] 中企云链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撮合产业金融供应链的各个利益相关者 [3] - 公司拥有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及场景数字金融平台 [2] - 在中国的所有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中,公司在2024年确权应收账款金额和获得的融资总额方面均为最大,市场份额分别为14.2%及15.0% [3] 中企云链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5年5月6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农银国际、工银国际、迈时资本 [1]
新股消息 | 中企云链拟港股IPO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业务经营是否涉及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19:45
公司业务及上市进展 - 中企云链于2025年8月8日被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业务经营是否涉及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以及是否拥有相关经营许可证 [1] - 公司于2025年5月6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农银国际、工银国际及迈时资本 [1] - 证监会要求公司补充说明经营范围是否涉及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领域,并确保发行上市前后符合外资准入政策 [1] 监管合规要求 - 需详细说明业务是否符合银发〔2025〕77号文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要求 [1] - 需补充说明场景数字业务的具体流程、收费来源及是否涉及助贷业务 [1] - 需明确公司作为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其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及场景数字金融平台是否涉及电信业务及相关许可证 [1] - 需披露拟参与"全流通"的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质押、冻结等权利瑕疵 [2] 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 - 中企云链是中国领先的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撮合产业金融供应链各利益相关者 [2] - 2024年公司在所有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中确权金额和融资总额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分别为14.2%和15.0% [2]
肖钢:推动产业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需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贝壳财经· 2025-07-22 20:36
产业数字金融发展背景 - 产业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与核心 支持产业经济持续发展需要产业数字金融的支持 [1] - 产业数字金融是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业态、新模式 [1] 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建议 - 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制定实施新一轮专项行动方案 扩大试点城市范围 增加财政补贴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1] - 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健全评价考核体系 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与负担 [1] - 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1] - 保障中小企业自由选择金融服务 禁止变相抬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2] - 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应为中小企业接入系统提供便利 降低系统改造和设备采购费用 [2] - 发挥金融机构在产业数字金融中的主力军作用 [3] - 规范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发展 [3] 产业数字金融的风险管理 - 产业数字金融业务具有跨区域、跨领域、跨平台的特点 场景数字化复杂性高 [3] -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监管制度 实施差异化监管 [3] - 鼓励创新 建立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 [3]
每日市场观察-20250722
财达证券· 2025-07-22 12:27
市场表现 - 7月21日沪指涨0.72%,深成指涨0.86%,创业板指涨0.87%,双双创年内新高[2] - 7月22日市场收涨,成交额1.73万亿,较上一交易日增加约1400亿[1] 资金流向 - 7月21日上证净流入317.96亿元,深证净流入126.16亿元[3] - 7月21日主力资金流入前三板块为电网设备、通用设备、工业金属,流出前三为软件开发、IT服务、股份制银行[3] 消息面 - 上半年我国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2.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创历史同期新高[6] - 7月LPR报价5年期以上为3.5%,1年期为3%,均维持不变[7] 行业动态 - 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平均每天揽收快件超5亿件[8] - 1 - 6月在线餐饮占餐饮收入比重增长1.9个百分点,跨境电商进出口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9] 基金动态 -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强势反弹,恒生指数涨幅逾22%,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额超7200亿元,多只港股主题基金年内净值增幅突破70%[12] - 截至7月15日,公募FOF今年以来平均回报达4.24%,养老FOF平均回报为4.33%,20多只产品回报超10%[13][14]
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发展 让中小企业自由选择金融服务
快讯· 2025-07-21 12:01
产业数字金融发展 - 产业数字金融构建了新型银企关系,为科技、产业与金融融合和三者良性循环提供了条件 [1] - 建议制订实施新一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方案,扩大试点城市范围,增加财政补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1] - 建议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健全评价考核体系 [1]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 - 建议加快数据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技术供给,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与负担 [1] - 建议加快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为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创造必要条件 [1] 产业数字金融平台规范 - 建议研究制订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准入资质标准 [1] - 建议借鉴巴塞尔委员会对第三方科技平台监管要求,立足我国实际,修订完善金融机构第三方、第四方外包管理办法 [1]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发展 让中小企业自由选择金融服务
快讯· 2025-07-21 11:56
产业数字金融发展 - 产业数字金融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新型模式 [1] - 五项建议提出以优化金融服务效率并降低企业负担 [1] 政策建议 - 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提升金融适配性 [1] - 保障中小企业自由选择金融服务的权利 [1] - 金融机构需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产融结合 [1] - 规范平台发展以维护市场秩序 [1] - 确保安全与风险可控是发展前提 [1] 目标效果 - 促进科技、产业与金融三领域深度融合 [1]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代币可能会链接产业金融所有环节
北京商报· 2025-07-20 23:31
稳定币监管与运营逻辑 - 稳定币监管体系出现重要变化 被纳入金融衍生品监管框架而非银行或证券类别监管 [3] - 稳定币核心运营逻辑为1∶1锚定美元资产或国债等标的 托管资产需具备高流动性 目前以一年期美元存单和国债为主 [3] - 若美元进入零息时代 稳定币锚定标的可能转向其他高收益资产 资产收益与管理效率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3] 数字代币在产业链金融中的应用 - 数字代币可破解产业链金融中应付应收不对称和有息无息不对称难题 实现毫秒级对称结算 [4] - 代币化能将传统有息交易转化为无息模式 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并支持全天候小份额交易 [4] - 代币化在产业金融中的核心优势在于实现全天候价值流转和优化利益分配 [4] AI与绿电驱动的产业变革 - AI驱动的产业变革传导链条为AI→算力→电力→绿电 虚拟电厂结合云服务模式正引发能源领域颠覆 [4] - 绿电生产方可摆脱国家电网依赖 通过虚拟电厂直连用户 云平台整合分布式光伏风电资源构建高效能源网络 [4] - 云服务+AI+绿电闭环使产业数字金融能剥离中心化架构 直接链接生产分配与价值创造 赋能中小企业 [4] 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 汽车产业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无人驾驶车辆通过OTA持续升级服务 算力支撑的数字化服务重塑出行场景 [5] - 传统金融工具在转型过程中被边缘化 代币系统有望成为新的价值交换载体 [5] 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力价值转化 - 产业数字化转型与传统模式融合共生 中国7000万外卖及网约车从业者劳动数据可转化为数据资产 [6] - 从业者通过入股数字化平台获得股权回报 并转型为新岗位 实现劳动力价值到数据资产价值的跨越 [6] - 稳定币重构金融基础 AI与绿电穿透产业能源逻辑 无人驾驶重塑制造服务业边界 构成产业数字金融三大核心发展方向 [6]
金融业正进入AI时刻!陈文辉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21:41
数字经济与AI发展趋势 - 数字化浪潮具有革命性,已给各行各业带来重大冲击,并将继续全方位改造各行业 [1] - 数字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识,数据正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人类正从工业时代迈向数字时代 [1] - AI技术的指数级提升是数字化浪潮给经济社会带来新一轮改造的核心动力,推动事物实现范式跃迁 [2] 金融业AI应用现状 - 金融业正在进入AI时刻,2025年将是AI在金融业应用的转折之年 [1][6] - 国内金融机构对于AI技术等应用以内部赋能为主,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仍在审慎推进中 [3] - 银行、券商在大模型应用项目的投入上领先,金融行业侧重于在应用层场景进行探索 [5] 金融业AI应用场景 - 银行领域:已实现从观望到重点投入,从国有行、股份行延伸至头部城农商行,深入前、中、后台业务 [3] - 证券领域:头部试水效果初显,向中小券商下沉,从内部运营向投顾、投研、投行、合规延伸 [3] - 基金领域:部分机构正在投研、风控、合规、营销等领域进行局部探索,中小机构以观望为主 [4] - 保险资管领域:头部谨慎务实,优选投研、合规、运营等场景推进降本增效 [4] - 信托领域:少数公司开始尝试,落地场景少,主要是运营、运维、知识库、文本撰写等 [4]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建议 - 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是个"一把手"工程,需要长期投入、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8] - 金融机构应优先从有原始驱动力的AI项目着手,如有助于降本增效、防控风险、优化客户体验等 [8] - 加大对AI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特别是有AI技术专长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层级技术专家 [9] - 金融资源要更多向AI领域倾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股、贷、债、保"联动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11][12] AI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 - AI颠覆了线下网点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革新了金融风险分散机制 [7] - AI的全面应用是决定金融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之举 [7] - DeepSeek的技术架构与金融行业数据驱动强、合规要求严、安全标准高、实时性敏感等特性形成深度耦合 [4]
金融业正进入AI时刻!陈文辉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21:35
数字化浪潮与AI技术 - 数字化浪潮具有革命性,已给各行各业带来重大冲击并将继续全方位改造各行业,数字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识,人类正从工业时代迈向数字时代 [3] - 在数字化浪潮下,无论历史多么悠久、体量多么巨大的行业都有被完全颠覆的可能性,核心业务逻辑的改变是数字化浪潮下行业"新势力"得以颠覆传统企业的关键 [3] - 随着数字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应用范围扩大,其在传统产业中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数字经济下半场的主旋律 [3] - AI技术的指数级提升是数字化浪潮给经济社会带来新一轮改造的核心动力,AI对于未来事物的塑造方式是推动事物实现范式跃迁而非简单加速 [4][5] AI在金融业的应用现状 - 金融业正在进入AI时刻,2025年将是AI在金融业应用的转折之年 [1][6][9] - 当前国内金融机构对于AI技术应用以内部赋能为主,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仍在审慎推进中 [7] - 金融机构AI应用场景以内部赋能为主,多采用先试点再推广模式,算力和模型部署普遍采用本地化部署方式 [7] - 资管行业多从投研辅助、运营管理等场景切入,各资管子行业AI技术应用已呈现不同特点 [7] - 金融行业在大模型应用落地方面展现出加速迹象,Deep Seek的技术架构与金融行业特性形成深度耦合 [8] - 国内金融行业侧重于在应用层场景进行探索,银行、券商在大模型应用项目的投入上领先 [8] 金融业拥抱AI的建议 - 金融机构应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需要长期投入和全方位变革 [13] - 应加大对AI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特别是有AI技术专长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层级技术专家 [14] - 需高度关注AI运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如AI幻觉、算法歧视、可解释性不足问题等,建立完善的AI治理架构 [15] - 金融资源要更多向AI领域倾斜,形成"股、贷、债、保"联动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16] AI应用的关键因素 - AI应用能否成功落地主要取决于成本和适用性(是否真正好用) [10] - 当前AI的性能和成本已经达到临界点,因而AI应用也将在今年迎来爆发 [10] - AI的全面应用是决定金融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之举,它颠覆了线下网点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革新了金融风险分散机制 [11]
中企云链港股IPO:高毛利下的盈利困境与股权迷云
搜狐财经· 2025-05-21 23:33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专注于产业数字金融平台服务,为核心企业、链属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解决方案 [1] - 确权及保理业务毛利率连续三年超90%(2022年91.1%、2023年96.1%、2024年97.5%),但整体净利润率仅7%-17% [1][5] - 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超70%,其中销售费用占比近50%,市场推广费是主要支出项 [1][6] - 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8.79亿人民币,利润实现超2倍增长,但绝对规模仍显不足 [5][6] 股权结构与交易异常 - 前三大股东为云顶资产(23.11%)、天津细盟区国有投资(20.73%)、华舆国创基金(10.31%)[2] - 华舆国创基金在2019年12月以1.95元/股受让股权,2020年5月以相同价格转让给融元,同期泛海愿景二期交易价达5.22元/股(溢价167.69%)[3][4] - 2020年5-11月期间,多家机构(爱奇道口、泛海愿景二期等)以5.22-6.00元/股价格参与股权交易,形成显著估值差异 [4] 财务数据细分 - 场景数字业务毛利率快速提升:2022年39.2%、2023年64.6%、2024年80.7% [5] - 研发开支占比稳定在17%-18%,2024年达1.72亿人民币 [6]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从2022年46.7%降至2024年42.3%,但绝对值增至4.19亿人民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