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BMJ推动医学创新协同发展,为全球健康事业注入中国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21:01
(原标题:BMJ推动医学创新协同发展,为全球健康事业注入中国力量) 图: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毛群安 9月13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京召开, 1500余位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 靳伟,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出席会议并致辞。 图: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京举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指出:"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也是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一以贯之地大力推动医学科技研发,集中力量攻克人类健康面临的共同 难题。希望世界各国进一步拓展交流合作的网络,推动医学科技成果在更广范围转化和共享,让全球患 者广泛受益。" 图: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钟东波 医疗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关键支柱,也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提升全民健康福祉的核心引 擎。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毛群安表示:"中英两国在医疗科创领域各具特色优势,合作互补性强。 期待此次中英医疗科创论坛为我们带来思想的碰撞与启发,推动中英医疗科技合作走向更务实、更深 入、更广阔的新阶段。" 权威报告发布 ...
联影集团健康成果集中亮相服贸会,5T磁共振与医疗级助听器成焦点
环球网· 2025-09-14 16:44
全链条创新成果展示 - 联影集团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集中展示全链条创新成果 涵盖数十款高端诊疗装备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及前沿健康管理产品 [1] - 公司构建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的生态平台 深耕精准诊疗领域14年 [1] 世界首款全身临床超高场磁共振系统 - 子公司联影医疗自主研发世界首款全身临床超高场5T磁共振系统uMR Jupiter 打破超高场磁共振仅能用于脑部成像的技术局限 [1] - 该系统终结3.0T作为全身临床磁共振成像最高场强长达20余年的历史 在神经系统成像性能可媲美更高场装备 [1] 人工智能医疗战略布局 - 公司2017年成立子公司联影智能 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医疗赛道 将AI技术作为核心发展底座 [3] - 2025年4月推出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 作为医疗垂域多模态共生大模型 融合文本 影像 视觉 语音等多种模态 [3] 元智医疗大模型技术突破 - 元智医疗影像大模型基于数千万级医疗影像数据与数十万级医疗级精细标注数据训练 支持10余种影像模态和300种影像处理任务 [3] - 模型在复杂病灶诊断 器官分割等关键医疗任务中精准度测评结果超过95% 性能显著超越行业最优模型 [3] 医疗智能体应用拓展 - 基于元智大模型推出10余款具备自进化 多模态 自适应特性的医疗智能体 覆盖临床诊断 治疗 医院管理等关键场景 [4] - uAI Avatar医疗专家智能体拥有专业医疗知识问答能力 通过多语言拟人化多轮对话提供病情咨询 药物查询等服务 [4] C端健康管理产品创新 - 首次推出医疗级助听器uOrigin 搭载自主研发"异构六核"医疗级专用芯片 实现性能与功耗平衡 [4][5] - 产品针对中文言语特点打造原创中文听力平台 通过精细化听力补偿实现字字清晰的聆听体验 [5] 本土化技术创新 - 研发团队耗时5年收集国人生活场景声纹数据 开发本地声场景自适应功能 [5] - 采用DNN AI深度神经网络智能降噪算法 有效过滤复杂环境噪音 适配菜市场 地铁站等本土场景 [5] 技术领导力与生态布局 - 通过全生态创新成果展示公司在高端医疗装备 医疗AI 健康管理领域的技术领导力 [6] - 公司持续深耕创新 推动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6]
数智赋能卫生健康服务(走进服贸会)
人民日报· 2025-09-13 05:53
行业技术发展 - 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健康卫生行业提质升级 包括智能光子CT 精准至微米级手术机器人 AI动态健康指标评估 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等新技术亮相[1] - 健康卫生服务专题设置"智疗云枢前瞻矩阵"和"全民健康服务矩阵"两大展示体验区 主题为"让医疗更智慧 让科技更温暖"[1] - 行业龙头企业包括GE医疗 西门子医疗 迈瑞医疗 礼来 阿斯利康 强生 瓦里安 联影医疗 飞利浦等连续参展[1] 企业创新展示 - 礼来第五年参展 重点展示心血管代谢健康和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创新成果方案 包括"记忆会客厅"体验装置和"身体抵抗解码展"艺术装置[1] - 礼来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合作从神经科学拓展至心血管代谢 自身免疫及抗肿瘤等领域 合作中心已落地运行[2] - 天津鹏瑞利医院首次参展 展示医院 养老院 酒店及商业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采用智能设备如丹麦天轨悬吊系统和意大利平衡功能评定训练系统[2] 市场机遇与扩张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 占总人口22% 银发经济市场规模2024年达8.3万亿元 2035年预计达30万亿元[3] - 天津鹏瑞利医院计划拓展医疗旅游业务 吸引俄罗斯 蒙古国及东南亚患者 提供中西医结合医疗方案[3] - 医院寻求深化与国际顶尖医疗机构合作 包括特色专科建设 医疗旅游和人才培训等领域[3]
自研芯片打破海外垄断,国产医疗级助听器服贸会亮相
北京商报· 2025-09-11 21:34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以数智化为核心战略方向 于2017年进入人工智能医疗赛道并成立子公司联影智能 [1][2] - 公司通过AI大模型重构医疗服务效率 同时以定制化产品满足C端健康管理个性化需求 [1] - 公司推出首款专为国定制的医疗级助听器uOrigin 实现从芯片 算法到整机的全链条自主创新 [1][4] 人工智能医疗技术突破 - 公司自研医疗垂域多模态大模型"元智" 基于数千万级医疗影像数据和数十万级精细标注数据训练 [2] - 医疗影像大模型支持10种以上影像模态和300种影像处理任务 模型精准度测评超过95% [2] - 基于大模型技术推出10余款医疗智能体 覆盖临床诊断 治疗 医院管理和患者服务等关键场景 [2] 智能体产品应用特性 - uAI Avatar医疗专家智能体具备医疗知识问答能力 可精准识别用户意图并实现多轮对话交互 [2] - 智能体通过数字人形象模拟真人面部表情和语调 提供病情咨询 药物查询和科室导诊等服务 [2][3] - 智能体主要用途为问诊 可咨询药物禁忌症 注意事项和检查项目 模拟真实对话体验提升拟人化程度 [3] C端健康管理产品创新 - 公司通过助听器产品入局C端健康管理赛道 uOrigin系列需备案二类医疗器械并在专业助听师指导下使用 [4] - 助听器芯片实现国产高端医疗级自研突破 标准款分为电池款和充电款 电池款续航达50小时 [4] - 充电款在关闭蓝牙时续航达150小时 充电盒内置锂电池可进行续航充电 [4] 产品技术优势与本地化适配 - 助听器采用DNNAI深度神经网络智能降噪算法 配合本地声场景自适应功能确保复杂环境中清晰聆听 [5] - 研发团队搭建丰富声音数据库 针对中文言语特点进行精细化补偿 提升中文聆听清晰度 [5] - 产品专为国语言和生活习惯定制 通过原创中文听力平台实现字字清晰的听觉体验 [4][5]
2025服贸会丨自研芯片打破海外垄断,国产医疗级助听器服贸会亮相
北京商报· 2025-09-11 17:09
公司战略与技术创新 - 联影集团将数智化作为核心战略方向 于2017年进入人工智能医疗赛道并成立联影智能子公司 [3] - 公司2025年4月自研推出医疗垂域多模态大模型"元智" 基于数千万级医疗影像数据和数十万级精细标注数据训练 [3] - 医疗影像大模型支持10余种影像模态和300种处理任务 在复杂病灶诊断等关键任务中精准度超过95% [3] 人工智能医疗应用 - 基于自研大模型技术开发10余款医疗智能体 覆盖临床诊断、治疗、医院管理和患者服务等关键场景 [3] - uAI Avatar医疗专家智能体整合语音识别、文本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术 具备多语言拟人化多轮对话能力 [3] - 该智能体可提供病情咨询、药物查询和科室导诊服务 并通过数字人形象模拟真人表情和语调增强交互体验 [3][4] 消费端健康管理产品 - 联影源系列助听器uOrigin是首款专为国人定制的医疗级助听器 需备案二类医疗器械并在专业助听师指导下使用 [5] - 产品实现从芯片、算法到整机及软件系统的全链条自主创新 填补国产高端助听器自研芯片领域空白 [1][6] - 标准款耳背式助听器电池续航达50小时 充电款在关闭蓝牙情况下续航达150小时 充电盒配备锂电池延长续航 [6] 产品技术优势 - 采用DNNAI深度神经网络智能降噪算法 结合本土声音数据库开发声场景自适应功能 提升复杂环境聆听清晰度 [6] - 原创中文听力平台针对中文言语特点进行精细化补偿 优化中文聆听体验 [6] - 通过AI技术重构医疗服务效率 同时以定制化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健康管理需求 [1]
广西首个医卫数据标注示范基地落户百色
广西日报· 2025-09-06 10:27
基地建设与启动 - 广西首个医疗卫生专业数据标注示范基地于8月31日在百色启动 同时揭牌"右江民族医学院—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广西分中心医疗卫生专业数据标注示范基地"和"广西世居民族遗传病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 [1] - 示范基地由右江民族医学院牵头建设 中山大学 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广州中心及其广西分中心共同提供技术支撑 [1] 业务范围与发展方向 - 基地依托右江民族医学院—东盟人工智能医学研究与应用中心 重点开展数据标注人才培养 数据要素化与资产化服务 专业数据标注及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 [1] - 通过建设卫生医疗专业标注平台 系统开展医疗数据的采集 治理 加工与标注 并逐步拓展至医院数据治理和数据产品开发 [1] - 结合广西 东盟及全国的实际需求 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数据标注的应用与产业创新发展 [1] 战略目标 - 致力于释放医疗数据价值 打造全国领先的医疗卫生数据标注基地 [1]
从48.8%降至4.8%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漏诊率被AI砍下九成
科技日报· 2025-09-05 07:38
核心观点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阿里巴巴达摩院联合开发AI模型iAorta 可在几秒内通过平扫CT识别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隐患 显著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目前已在浙江10家医院部署并计划全国推广 [1][3][6] 技术研发背景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包含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和穿透性溃疡 其中主动脉夹层急性期24小时死亡率达20%-30% [2] - 因症状不典型(如腹痛、腰痛)及增强CT使用限制 急诊场景下漏诊误诊率高达40% 平扫CT常规手段效果有限 [2] - 团队基于"平扫CT+AI"技术积累 自2022年起研发iAorta模型并嵌入医院PACS系统 实现与医生同步检测并标记风险部位 [3] 模型性能验证 - 基于8家医院2万例病例验证显示 iAorta敏感性97% 特异性94% 超越高年资医生水平 [4] - 低年资医生借助iAorta辅助后 阅片敏感性提升40%以上 [4] - 对13万例患者回顾性研究显示 敏感性92.6% 特异性99.2% 诊断出248例患者 使漏诊率从48.8%降至4.8% [4] - 诊断时间从平均11.4小时缩短至1.1小时 [5] 临床实践效果 - 在1.3万例临床观察中 iAorta辅助识别出9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而医生单独仅识别2例 [6] - 前瞻性干预研究测试1.5万余例患者 发现22例患者 敏感性95.5% 特异性99.4% 其中21例实现AI成功预警 [6] - 模型适用于腹部、胸部、腰椎等所有涉及主动脉区域的平扫CT影像 [6] 应用推广进展 - 目前已在浙江省首批10家医院部署 形成诊断-转运-救治快速通道 [6] - 团队正降低技术接入门槛 加速向全国更多地区推广 [6]
浙大一院、阿里发布主动脉急诊 AI模型:快速识别“最凶险胸痛”
每日商报· 2025-09-02 07:24
产品技术 - 阿里巴巴达摩院与浙大一院联合研发AI模型iAorta 可在几秒内通过平扫CT识别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并勾画主动脉及血管腔结构 [1][2][5] - 该技术首创"平扫CT+AI"方案 突破传统平扫CT对心血管检查效果不佳的限制 达到接近增强CT的诊断效果 [2][3] - 技术已应用于胰腺癌 胃癌 食管癌 结直肠癌 肝癌 骨质疏松 脂肪肝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等多类疾病 相关论文三次发表于《自然·医学》期刊 [5] 临床价值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24小时内未确诊死亡率达30% 该AI模型可显著减少漏诊和误诊 为抢救争取关键时间 [1][2] - 模型在浙江首批10家医院部署 每日处理500例平扫CT 通过医共体体系实现乡镇卫生院CT影像的实时上传与诊断反馈 [3][4] - 技术支持微信 钉钉等移动端传输诊断 为医疗资源受限地区提供远程诊断支持 [3] 推广部署 - 首批部署医院包括浙大一院 绍兴市中心医院 衢州市人民医院等10家机构 形成诊断 转运 救治快速通道 [4] - 研究团队正降低技术接入门槛 加速向全国推广 探索主动脉AI急诊"浙江方案" [4] - 该技术旨在提升基层医院对主动脉疾病的整体诊治水平 支持"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 [4]
在救命这件事上,AI开始做医生做不到的事了。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8-28 09:06
核心观点 - 达摩院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发基于AI的医疗筛查模型 显著提升多种致命疾病的早期检测效率和诊断准确性 [2][9][48] - AI模型利用常规平扫CT实现高效筛查 大幅降低对增强CT等复杂检查的依赖 提升医疗普惠性 [4][46][55] - 技术突破使疾病确诊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 直接降低患者死亡率并改善临床诊疗路径 [50][53][58] 胰腺癌筛查突破 - PANDA模型通过平扫CT实现胰腺癌早期筛查 半年内成功挽救6例患者生命 [2] - 该技术使"癌症之王"胰腺癌具备快速识别和及时干预的可能性 [2] 胃癌筛查突破 - GRAPE模型基于平扫CT实现胃癌风险评估 开发阶段使用3,470例胃癌和3,250例非胃癌病例 [4] - 内部验证显示曲线下面积达0.970 外部多中心验证(18,160例)曲线下面积为0.927 [4] - 在真实世界筛查中检出率高达24.5%和17.7% 其中23.2%-26.8%为早期(T1/T2期)病例 [4] - 模型敏感性较放射科医生提升21.8% 特异性提升14.0% [4]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突破 - iAorta模型利用平扫CT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 多中心回顾研究(n=20,750)曲线下面积达0.958 [10] - 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n=137,525)显示敏感性0.913-0.942 特异性0.991-0.993 [10] - 前瞻性研究(n=13,846)将确诊时间从平均219.7分钟缩短至61.6分钟 [10] - 临床部署中从15,000名胸痛患者精准识别21例AAS患者 敏感性95.5% 特异性99.4% [48] - 确诊时间从国际平均4.3小时缩短至1.7小时 每小时可降低1-2%死亡风险 [50] 技术优势与临床价值 - 平扫CT具有普及性高、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优势 适合大规模筛查场景 [46][55] - AI模型可弥补基层医院诊断能力不足 初诊漏诊率从48.8%大幅降低 [41][48] - 技术实现快速响应 最快3分钟内完成影像分析并发出预警 [50] - 解决主动脉夹层与心梗的鉴别诊断难题 避免因误用抗凝药导致医疗事故 [37]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医疗AI正从实验研究走向临床落地 多项成果发表于《Nature Medicine》顶级期刊 [4][10] - 技术推广可消除医疗资源地域差距 使偏远地区获得同等诊断能力 [55][59] - 未来有望实现单次平扫CT同步筛查多种重大疾病 包括胰腺癌、胃癌和心血管疾病 [6][55] - AI成为医生的"第二双眼睛" 提升诊断效率但不可替代医生专业判断 [53]
迪瑞医疗(300396) - 300396迪瑞医疗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7
2025-08-27 16:54
财务表现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出现亏损 受宏观经济放缓、集采政策推进、行业竞争加剧及资产减值计提多重因素影响 [2] - 财务费用显著下降 主要因利息收入同比增加约1391万元和汇兑收益同比增加约900万元 [7] - 现金流同比增长97.07% 通过应收账款管控、回款周期缩短及费用支出严格控制实现 [7] 国际业务进展 - 国际业务同比增长24% 印度、亚太、土耳其等核心市场表现突出 [3] - 海外布局超20年 通过本地化管理获多国注册认证 仪器增量带动试剂销售 [3] 成本控制与运营优化 - 销售/管理/研发三项费用合计同比下降16% 通过精准资源投放和数字化流程升级实现 [5] - 供应链优化持续推进 加快原材料国产替代并严格管控成本费用 [2] 产品与技术发展 - 首发尿液染色平面流式图像技术分析仪FUS-560 实现50类细胞高精度识别 [6] - 完成脂联素、高敏D-二聚体等试剂注册 完善检测菜单 [7] - 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湿化学染色的智能识别系统 采用CNN架构突破医学图像小样本难题 [7] 战略与管理调整 - 实施国内国际双轮驱动战略 国内市场推进高速机型装机 [2] - 新任管理团队开展战略复盘 重点聚焦主营业务方向与业务重塑 [4] - 下半年聚焦三大方向:国际市场开拓、国内设备装机与试剂销量提升、供应链优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