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元智医疗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光大研究每日速递】20250618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17 21:43
基金市场表现 - 偏股混合型基金表现领先,股票指数基金小幅下跌 [4] - 医药主题基金上涨3.75%,TMT主题基金净值回撤 [4] - 股票型ETF资金净流出154.20亿元,大盘宽基ETF资金流出明显,港股、商品ETF资金呈现流入 [4] - 石油石化、有色金属、通信等行业获资金增配 [4] 石油化工行业动态 - OPEC+5月累计增产18万桶/日,自愿减产8国增产15.4万桶/日,沙特增产17.7万桶/日 [5] - OPEC+自愿减产8国的5月增产量低于此前决定的41万桶/日增量 [5] - 伊朗和以色列打击对方能源设施,油价有望在地缘政治影响下震荡上行 [5] 交通运输行业动态 - 中东地缘冲突升级导致VLCC运价跳涨 [6] - 伊以冲突加剧原油运输风险,可能加剧对伊朗石油生产销售的制裁 [6] - 地缘政治冲突有望缓解油运价格压力,运价预期回升 [6] 医药生物行业动态 - AI制药领域多项成果和合作加速落地 [8] - 联影医疗推出"元智"医疗大模型,迈瑞医疗发布"瑞影AI+"解决方案 [8] - 华大智造推出融合AI工具的自发光半导体测序仪DNBSEQ-E25Flash [8] 半导体行业动态 - DDR5内存在下游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子代持续迭代更新 [8] - 澜起科技作为DDR5 RCD芯片国际标准牵头制定者,在DDR5世代保持领先地位 [8]
【医药生物】AI技术落地与产品创新呈现加速态势,建议关注AI医疗相关标的——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20250615)(王明瑞)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17 21:43
行情回顾 - 医药生物指数上周上涨1 40%,跑赢沪深300指数1 66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综指1 28个百分点,在31个子行业中排名第5 [3] - 港股恒生医疗健康指数上周收涨8 84%,跑赢恒生国企指数8 55个百分点 [3] 上市公司研发进度跟踪 - 百济神州的注射用BG-C9074、康方生物的AK131注射液的临床申请新进承办 [4] - 恒瑞医药的HRS-4729注射液、HRS-6093片和HRS-7172片的IND申请新进承办 [4] - 三生国健的611抗IL4Rα抗体、正大天晴的bosakitug正在进行三期临床 [4] - 诺诚健华的mesutoclax正在进行二期临床 [4] - 人福医药的HW201877正在进行一期临床 [4] AI技术落地与产品创新 - 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的在研药Rentosertib的IIa期临床研究结果被刊登于《自然·医学》,成为目前全世界进展最快的AI药物 [5] - 石药集团与AstraZeneca签订战略研发合作协议,利用AI引擎双轮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开发新型口服小分子候选药物 [5] - 联影医疗推出"元智"医疗大模型,迈瑞医疗发布"瑞影AI+"解决方案,华大智造推出融合AI工具的自发光半导体测序仪DNBSEQ-E25Flash [6] 2025年年度投资策略 - 从支付视角梳理医药产业内的三种付费渠道:院内支付、自费支付、海外支付 [7] - 看好院内政策支持方向(创新药械、设备更新) [7] - 看好人民群众需求扩容方向(血制品、家用医疗器械、减肥药产业链) [7] - 看好出海周期上行方向(肝素、呼吸道联检) [7]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AI技术落地与产品创新呈现加速态势,建议关注AI医疗相关标的-20250616
光大证券· 2025-06-16 19: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技术落地与产品创新加速,建议关注AI医疗相关标的,AI制药成果和合作加速落地,有望成创新药国际化重要引擎,AI在医疗多领域有技术和产品落地,最终实现医疗“精准化、高效化、普惠化”,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2][3][24] - 2025年年度投资策略从支付视角,基于院内支付、自费支付、海外支付梳理,看好院内政策支持、人民群众需求扩容、出海周期上行三大方向,重点推荐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鱼跃医疗[3][24] 各部分总结 行情回顾 -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表现较好,A股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40%,跑赢沪深300指数1.66pp,跑赢创业板综指1.28pp,在31个子行业中排第5;港股恒生医疗健康指数收涨8.84%,跑赢恒生国企指数8.55pp [1][17] - A股涨幅最大的是医疗研发外包,上涨4.76%;跌幅最大的是疫苗,下跌3.34% [11] - A股易明医药涨幅最大,上涨38.49%;人民同泰跌幅最大,下跌16.67%;H股REPUBLIC HC涨幅最大,达93.94%;中生北控生物跌幅最大,下跌17.72% [17] 本周观点 - AI制药领域成果和合作加速落地,6月3日英矽智能在研药Rentosertib有新突破,6月13日石药集团与AstraZeneca签订战略研发合作协议,未来更多中国药企或通过AI平台授权参与全球创新 [2][23] - AI在医疗大模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领域有技术和产品加速落地,如联影医疗、迈瑞医疗、华大智造等公司的相关成果 [3][24] 公司公告更新 - 新产业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获医疗器械注册证;派林生物控股股东或变更;睿智医药设立子公司并转让股权;科伦药业子公司产品获突破性疗法认定;翔宇医疗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圣湘生物受让股权;小方制药合作开发新药;迪哲医药将公布研究进展 [27] 上市公司研发进度更新 - 百济神州、康方生物、恒瑞医药等公司的药品临床申请新进承办 [28][29] - 三生国健、正大天晴、诺诚健华、人福医药等公司的药品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 [28][29] 重要数据库更新 - 24M1 - M4医院总诊疗较快恢复,累计总诊疗人次数14.83亿人,同比增长13.29% [31] - 2025M1 - M4基本医保收入10302亿元,支出7223亿元,25M4当月收入环比减少19.6%,支出环比增长13.4% [42] - 4月抗生素、心脑血管原料药价格基本稳定,部分维生素原料药价格较6月6日回落 [50][52] - 25M1 - 4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 - 2.10%,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9pp,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2pp,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1pp [55][64] - 5月整体CPI环比下降,医疗保健CPI环比上升 [66] - 上周暂无耗材带量采购 [71] 医药公司融资进度更新 - 科源制药、兴齐眼药定向增发预案获股东大会通过,募集金额分别为35.8062亿元、8.5000亿元 [73] 上周重要事项公告 - 多家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涉及年度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 [74] - 万泽股份、康乐卫士有股份解禁 [75]
一场围绕医生“眼睛”的5000亿市场争夺战
虎嗅APP· 2025-05-03 10:44
医疗影像AI市场现状 - AI已成为医疗影像领域的刚需,正在改写5000亿元医疗影像市场的底层逻辑[3] - 中国临床医护人员使用AI工具比例超三分之一,全球平均水平达26%[5] - 放疗12个流程中有9个加入AI元素,剩余3个实现自动化[5] - 2024年中国拿到三类医疗器械证的AI产品超160个,绝大多数与影像相关[5] 医疗影像设备市场格局 - 2024年全球医疗影像市场规模超500亿美元,2020年有望增至700亿美元(约5000亿元人民币)[10] - 中国医疗影像市场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超10%,2024年规模达1300亿元[10] - 国产设备在高端领域突破:联影推出全球首台零噪声DSA、5.0T全身磁共振系统[11] - DR市场国产三强占比达42%,联影在次高端CT领域市场份额33%超西门子[12] 医疗AI技术进展 - 联影智能推出100多款AI影像产品,覆盖筛查/诊断/手术规划等场景[6] - GE医疗在FDA获81个AI产品认证[6] - AI可将PET/CT检查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3分钟,示踪剂剂量减少70%[18] - 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使25分钟的病历报告缩短至5分钟[17] 行业变革趋势 - AI使地市级影像检查互认率达80%以上[20] - 诊疗一体化趋势显现:影像既是诊断手段也是治疗本身[25] - 未来疾病将按靶点分类而非器官分类[25] - 医疗设备厂商转向提供"系统"而非单机,实现多模态影像融合[26] 本土企业机遇与挑战 - 国家医保局推动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27] - 2024年联影营收103亿元同比下降9.73%,净利润降36.08%[28] - 核心零部件如MRI射频线圈仍依赖全球供应链[28] - 医疗反腐和集采政策导致大型设备市场低迷[28]
“AI+”重构未来医疗范式,还需打通哪些“关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0 18:56
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现状 - AI技术正在深度重塑医疗健康领域,成为构建未来医疗生态的关键要素[1][2] - 2025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上,多家医疗器械巨头展示的关键词均围绕AI展开,包括"AI加速产品迭代升级"、"AI赋能"等[1] - AI在医疗器械产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涵盖多个层次,正在推动医疗设备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1] - 目前AI主要应用于扫描设备嵌入式技术和基于云服务的AI应用,众多企业致力于大数据与AI的结合[1] AI医疗市场概况 - 全球"AI+医疗"市场快速增长,预计年均复合增速将超过29%[3] - 当前市场规模已超过50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700亿美元[3] - 药物发现和医学影像是AI应用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合计占比超过50%[3] - 医学影像赛道长期受限于资源稀缺、人工评估效率低、标准不统一等痛点[3] 国际巨头AI医疗布局 - 西门子医疗全产品线已实现AI赋能,包括X光机、CT、核磁、超声、DSA等设备[3] - 西门子医疗AI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疾病诊疗全周期覆盖,从预防到康复管理[3] - GE医疗量子CT平台融合"源啓"智能工作站,医学影像重建算力比传统后处理工作站提升13倍,AI应用运行提速4~10倍[4] - 飞利浦EPIQ CVxi心血管AI介入诊疗一体超声系统实现诊疗过程可视化,减少手术时间[5] - 飞利浦Elition AI+全域智能磁共振搭载SmartSpeed第四代AI加速技术,实现3倍扫描加速[5] 本土企业AI医疗进展 - 国产器械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战略合作,构建智能化产品体系及商业化模式[6] - 盈康一生展出肿瘤治疗+AI方案,覆盖乳腺疾病早期筛查到康复管理的全周期体系[6] - 盈康一生数字乳腺机采用AI乳腺智能分析系统,病灶检出率、良恶性预测准确率达93%以上[6] - 联影集团构建"元智"医疗大模型(uAI NEXUS),融合多模态大模型能力[7] - 联影集团大模型吸收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在处理自然语言、长文本方面的最新进展[7] AI医疗商业模式 - AI医学影像主要有三种ToB商业模式:平台分成、软件售卖、硬件结合[6] - 平台分成模式按诊断数量收取费用,承接医院医疗影像的部分外包服务[6] - 软件售卖模式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出售使用权或定期收取使用费[6] - 软硬件结合模式在医疗设备中加入智能模块,硬件捆绑软件销售[6] AI医疗未来发展方向 - 大模型竞争从"参数竞赛"转向"生态协同和场景落地"[8] - 基因领域可能率先取得突破,基因数据规模可达PB级别[12] - 资本市场关注影像领域早期阶段的数据交易和数据丰富度提升[12] - 西门子医疗在上海建立自主超算中心,组建本土AI团队加速布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