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问题
icon
搜索文档
CTS(CTS)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8 23: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销售额为1.43亿美元,环比增长6%,同比增长8% [4][16] - 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为0.60美元,低于2024年同期的0.61美元,主要受美国税收立法不利影响 [5][17] - 调整后毛利率为38.9%,同比提升66个基点,环比提升12个基点 [2][16]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23.8%,环比改善86个基点,但同比下降55个基点 [17] - 第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900万美元,低于2024年同期的3500万美元;年初至今经营活动现金流为7300万美元 [18] - 期末现金余额为1.1亿美元,长期债务为9100万美元,流动性良好 [18] - 公司在本季度回购40万股股票,价值约1700万美元;2025年前三个季度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向股东返还4400万美元 [18] - 公司将2025年全年销售额指引收窄至5.35亿-5.45亿美元,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指引为2.20-2.25美元 [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多元化终端市场(医疗、航空航天、国防和工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2%,占公司总收入的59%,高于去年同期的52% [2][4] - 医疗终端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2%,订单量同比增长8%;对便携式超声诊断和治疗以及新应用的销量增长预期将增强增长前景 [5][7] - 航空航天和国防销售额同比增长23%;SideQuest业务收入增至880万美元,订单量同比增长29% [7][8] - 工业市场销售额环比增长9%,同比增长21%;订单量同比增长29% [9] - 运输业务销售额为5850万美元,同比下降约7%,主要受商用车产品疲软影响 [9] - 第三季度订单出货比略高于1,而2024年同期略低于1 [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在运输领域,公司在欧洲、南美和中国获得了加速器模块订单,并在多个地区获得了被动安全和底盘车高传感器订单 [10] - 公司为制动传感应用增加新产品,获得了北美客户的订单 [10] - 商用车需求在第四季度预计将普遍疲软,但新的商用车执行器出货量正在增加,为2026年做准备 [14] - 北美轻型汽车市场预计在1500万辆左右,欧洲产量预计在1600万辆左右,中国销量预计在3000万辆左右 [12] - 电动汽车普及率在一些地区有所软化,而混合动力汽车的采用率持续改善 [1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重点是从组件供应商转向传感器、换能器和子系统供应商,最近的海军奖项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战略 [8] - 公司发布了COBRA技术和新的电机控制平台,该技术简化了设计,减轻了重量,并实现了更精确的控制 [10] - 公司的轻型汽车产品大多与驱动技术无关,因此对短期内的内燃机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增长率不太担忧 [11] - 多元化仍然是推动增长和利润率扩张的战略重点,尽管面临关税、地缘政治和经济压力 [59] - 长期来看,公司预计其材料配方,得到三项领先技术及其衍生产品的支持,将继续推动关键高质量终端市场的增长 [1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在医疗市场,需求预计将保持混合状态,治疗产品强劲,诊断超声疲软;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考虑到订单时间和SideQuest收购的势头,收入预计将增长 [11] - 工业和分销销售额预计将改善;长期增长前景受到自动化、连接性和效率等大趋势的增强 [9][12] - 公司正在密切关注与稀土、铝和半导体相关的供应链问题的潜在影响,但目前未看到直接影响 [13] - 公司正在密切关注和评估关税和地缘政治环境,同时专注于敏捷性,并与客户和供应商密切合作,以适应成本和价格调整 [14] - SideQuest收购的收入将带来一些季节性,收入时间可能受到美国政府资金批准的影响 [14] 其他重要信息 - SideQuest团队获得了一份独家海军防御合同,初始价值500万美元,并有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额外的平台奖项 [2] - 公司在第三季度为诊断超声赢得了多个订单,并为治疗、起搏器和眼科应用赢得了订单 [7] - 公司正在为血管流动应用开发多普勒超声样本,并在本季度为诊断超声增加了两个新客户 [7] - 公司在本季度为工业印刷、电磁兼容、泳池和水疗温度传感以及工业热泵应用赢得了多个订单 [9] - 第三季度业绩包括一项与环保署就先前环境事项的成本报销索赔相关的准备金增加420万美元 [17]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收入指引中点上调但每股收益指引中点下调的原因 [23] - 从顶线来看,公司对进展感到满意,第四季度商用车存在一些阻力,但工业、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进展良好,治疗产品强劲 [23] - 在线方面,主要是税收影响,包括盈利组合和美国税收立法的影响,这对第三季度收益产生了重大影响,预计第四季度影响较小但会持续 [24] 问题: 运输客户对2026年生产率的信号 [25] - 2026年市场情况复杂,一些原始设备制造商对轻型汽车持更积极态度,一些则稍显消极;本季度排除康明斯后,轻型汽车方面有低个位数的小幅增长;订单量稳健,但对运输市场明年仍持复杂看法,对医疗、航空航天、国防和工业领域感到乐观 [25] 问题: 终端市场的利润率贡献排名 [26][30] - 多元化终端市场利润率良好,医疗、工业、航空航天和国防利润率都相当不错,运输领域相对落后但利润率也不错 [27] - 利润率分布更多按产品线划分,例如压电产品线中单晶利润率略高于其他两种,频率产品利润率也不同且较高 [31] 问题: 税收不利影响是否会在2026年消失 [37] - 美国税收立法的具体变化将继续产生轻微不利影响,但公司将继续寻找提高税收效率的机会,预计2026年税率与2025年相似 [37] - 税收税率估计在21%-23%的范围内 [38] 问题: 运输渠道库存是否接近代表终端市场需求 [40] - 轻型汽车方面的库存供应天数趋势约为50天,看起来正常,不担心;商用车市场疲软更值得关注 [41] 问题: SideQuest收购的表现是否符合预期 [42] - 收购后上半年存在季节性,下半年更强劲,收入从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有所上升,预计这一上升趋势将持续;明年由于政府资金原因,预计仍存在季节性;对机会管道感到满意,并预计未来几个月和几年内会有更多奖项 [42] 问题: 第三季度运营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 [43] - 主要是420万美元的准备金增加;此外,基于股权的薪酬同比也有增加,因为去年数字有相对较大的减少,导致同比比较看起来不利 [43] 问题: 对工业终端市场的看法是否更加积极 [49] - 对所有多元化终端市场感觉良好,工业销售额环比增长9%,同比增长20%,分销相关销售增长强劲,趋势良好;医疗和航空航天及国防的订单预计也将增长 [49] 问题: 诊断业务订单预计是否会回升 [50] - 诊断方面稍弱,但总体稳健,预计明年会有所改善;治疗产品势头强劲,预计将持续到第四季度和明年 [50] 问题: 如何成功应对关税 [51] - 公司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业务大多留在当地进行,这有助于减轻跨境流动的关税影响;在有关税影响的地方,公司与供应商和客户密切合作,寻找减轻影响的方法,并将成本转嫁给客户;如果USMCA协议终止且没有合适的替代方案,风险敞口将增加 [51] 问题: 福特铝供应商火灾是否对公司有影响 [53] - 未看到直接影响,但正在监测,第四季度暂无情况报告 [53]
波音中国管理层调整,业务复苏下仍有这些挑战
第一财经· 2025-08-25 23:51
管理层变动 - 波音中国总裁柳青于2023年退休 代理董事总经理沈忱接任 该职位为新增设[3] - 近20年5位中国总裁中3位由总部或其他大区调任 柳青是少数具备在华深厚经验的管理层[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5%至227.5亿美元 净亏损6.12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14.39亿美元大幅收窄[5] - 期末总积压订单达6190亿美元 其中商用飞机订单超5900架 价值5220亿美元[9] 生产交付复苏 - 第二季度交付150架民用飞机 创2018年以来同期新高 同比93架显著提升[6] - 737机型月产量提升至38架 预计年内达42架 787机型月产量从5架增至7架[6] 订单回暖 - 第二季度获得455架净订单 含卡塔尔航空120架787及30架777-9大单 英国航空32架787-10订单[6] - 中国曾占波音2018年新飞机交付量25% 为单一最大海外市场[8] 贸易关税影响 - 中美对等关税使进口美国飞机面临125%税率 中国航司曾暂停接收波音飞机至6月[8] - 空客因欧美民机零关税协议排除关税影响 但波音仍受中美谈判结果制约[8] 供应链挑战 - 全球未交付订单积压超17000架 远高于疫情前10000-11000架 交付周期可能达14年[9] - 供应链问题预计持续至2025年及以后 疫情导致供应商裁员达50% 产能恢复受阻[9]
波音中国管理层调整 业务复苏下仍有这些挑战
第一财经· 2025-08-25 16:47
管理层变动 - 波音中国总裁柳青于2023年退休 由沈忱(Carol Shen)担任代理董事总经理 此职位为新增设 [2] - 柳青为美籍华人 曾负责波音在中国的政府关系团队 并曾在福特汽车、克莱斯勒等公司担任领导职务 [2] - 近20年波音5位中国总裁中3位从总部或其他大区调任 柳青是对中国市场更了解的管理层 [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5%至227.5亿美元 净亏损6.12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14.39亿美元大幅收窄 [3] - 期末总积压订单规模达6190亿美元 其中商业飞机积压订单超过5900架 价值5220亿美元 [7] 生产与交付 - 第二季度交付150架民用飞机 创2018年以来同期新高 远高于去年同期的93架 [4] - 737机型产量提高至每月38架 预计年底达每月42架 787机型产量从每月5架提升至7架 [4] - 生产恢复得益于阿拉斯加航空737 MAX 9事件后审查限制的逐步解除 [4] 订单情况 - 第二季度获得455架净订单 包括卡塔尔航空120架787和30架777-9订单 以及英国航空32架787-10订单 [4] - 中国为波音单一最大海外市场 2018年四分之一新飞机交付中国 [5] 关税影响 - 中美对等关税下飞机进口税率曾达125% 导致中国航司暂停接收波音飞机 6月恢复接收 [6] - 目前窄体机按5%税率 宽体机按1%税率征税 最终税率取决于中美谈判结果 [6] - 欧盟与美国达成民机零关税协议 空客业绩指引排除关税影响 [6] 供应链挑战 - 全球飞机未交付订单积压超17000架 远高于疫情前10000-11000架 交付时间可能长达14年 [7] - 供应链问题预计持续至2025年甚至2020年代末 零部件供应商裁员最高达50% [6] - 疫情后行业面临招聘培训困难 导致零部件厂商和整机制造商均出现交付延迟 [6]
空客波音上半年业绩回暖:交付量拉升营收,供应链成最大“拦路虎”
华夏时报· 2025-08-01 20:06
业绩表现 - 空客2025年上半年营收296亿欧元同比增长3% 息税前利润16.17亿欧元同比提升11% [2] - 空客商用飞机业务营收208亿欧元同比下滑2%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17.14亿欧元同比下降12% [2] - 波音Q2营收227.5亿美元同比增35% 上半年总营收422亿美元同比增26% 净亏损收窄至6.43亿美元(去年同期17.94亿)[3] 交付情况 - 空客上半年交付306架商用飞机(去年同期323架) 其中A320系列232架 直升机交付量增长至138架 [2] - 波音Q2交付150架创2018年来新高 上半年累计交付280架(去年同期175架) 全年目标580架 [3] - 空客维持820架全年交付目标 A320系列计划2027年实现月产75架 中国天津第二条总装线2025年投运 [6][7] 订单储备 - 波音Q2净订单455架 含卡塔尔航空2000亿美元787订单及阿提哈德航空145亿美元宽体机订单 [4][5] - 波音储备订单总量近6000架价值超6000亿美元 空客未披露具体数据但强调订单充足 [6] 产能挑战 - 波音737月产38架(FAA上限) 计划提升至42架 787月产7架 777X交付或推迟至2026年 [6] - 空客A330月产4架拟2029年达5架 A350目标2028年月产12架 供应链问题影响A220/A350扩产 [7] - 势必锐航空系统质量问题导致收购交割推迟至2025Q4 其生产问题曾引发波音737-9门塞脱落事件 [7][8] 行业环境 - 航空业进入增长周期 航空公司运力需求推动新订单 关税协议恢复民机零关税缓解成本压力 [4][8] - 空客CEO指出A320发动机供应问题将导致下半年交付占比提升 行业仍面临复杂运营环境 [3][8]
空客上半年民机交付量下降,供应链问题仍在困扰航司和制造商
第一财经· 2025-07-31 20:00
核心观点 - 空中客车公司上半年民机交付量同比下降5%至306架 主要受发动机供应问题影响 [1] - 公司合并收入同比增长3%至296亿欧元 但民机业务收入下降2%至208亿欧元 [1] - 全球航空业面临持续供应链挑战 未交付订单积压超17000架 交付周期可能长达14年 [3] 财务表现 - 合并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同比增长58%至22.04亿欧元 [1] - 民机业务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下降12%至17.14亿欧元 [1] - 民机业务利润下降主要反映交付量减少 但有利对冲比率和研发费用下降部分抵消影响 [1] 生产交付情况 - 上半年交付包括41架A220 232架A320系列 12架A330和21架A350飞机 [1] - A320项目持续面临发动机供应问题 下半年交付量占比将更多 [1] - 公司目标2027年实现A320月产75架 2029年A330月产5架 [2] 产能提升计划 - 继续推进2028年A350月产12架和2026年A220月产14架目标 [2] - 供应链挑战给A350和A220项目产能提升带来压力 [2] - A330项目目前稳定在每月4架生产速率 [2] 行业供应链状况 - 发动机制造商预计供应链问题还将持续12-18个月 [3] - 疫情导致飞机制造商和供应商裁员最高达50% 恢复生产面临人员招聘培训挑战 [2] - 供应链问题预计将持续到2020年代末 并有进一步下调可能 [3] 对航空公司影响 - 新飞机交付延迟导致航司转向二手市场或租赁飞机 [3] - 窄体客机租赁费率比2019年高出20-30% [3] - 发动机价格大幅提升 市场供不应求 [3] 运营成本压力 - 机队平均机龄从2015年13年延长至15年 [4] - 机队更换率只有2020年5%-6%的一半 [4] - 老化机队维护成本更高 燃料消耗更多 需要更多资本维持 [4] 航司财务影响 - 供应链不畅和汇率波动导致南航和国航上半年经营压力巨大仍未扭亏 [4] - 租赁成本高企对航司收入成本和环保造成三重打击 [4]
空客首席执行官:发动机仍受供应链问题影响。
快讯· 2025-07-31 00:36
行业供应链状况 - 航空发动机行业持续面临供应链问题困扰 [1] - 供应链瓶颈对飞机制造商生产交付造成直接影响 [1] 公司运营挑战 - 空客公司首席执行官确认发动机供应仍是当前主要制约因素 [1] - 发动机短缺问题持续影响公司飞机生产节奏和交付能力 [1]
美国航空的新型空客飞机因供应链问题停飞
快讯· 2025-07-26 03:54
公司动态 - 美国航空集团接收首架空客SE A321XLR远程飞机 但因供应链问题导致座位短缺而无法投入使用 [1] - 公司于周五在德国汉堡签署飞机接收文件 但飞机将留在欧洲直至座椅供应链问题解决 [1] - 公司2019年订购50架该型号远程飞机 原计划今年晚些时候投入美国跨大陆航线运营 [1] 供应链问题 - 座椅供应链挑战导致新接收飞机被迫滞留欧洲 公司未透露具体座椅供应商信息 [1] - 供应链问题直接影响新机型商业部署时间表 推迟跨大陆及国际航线运营计划 [1] 机型规划 - A321XLR机型定位远程航线 计划先部署于美国国内跨大陆航线 后转向国际航线服务 [1]
供应链问题致座椅短缺 美国航空的新空客飞机暂留欧洲停飞
快讯· 2025-07-26 03:21
飞机交付与供应链问题 - 美国航空集团接收首架空客A321XLR远程飞机 但因座椅供应链问题暂留欧洲 [1] - 公司在德国汉堡签署文件完成接收程序 但未透露具体座椅制造商信息 [1] - 该飞机原计划2023年投入美国跨大陆航线 后转为国际航线服务 [1] 订单与机队规划 - 公司2019年订购50架空客A321XLR远程飞机 首架交付遭遇延误 [1] - 交付时间表显示首架飞机将先用于国内航线 再转国际航线运营 [1]
市场消息:美国航空公司的新型空客飞机因供应链问题停飞。
快讯· 2025-07-26 03:14
航空公司运营 - 美国航空公司的新型空客飞机因供应链问题停飞 [1] 飞机制造业供应链 - 空客飞机供应链问题导致美国航空公司运营中断 [1]
巴黎航展首日,“悲喜两重天”
观察者网· 2025-06-17 13:57
巴黎航展空客与波音表现对比 - 空客在巴黎航展首日斩获沙特AviLease 77架飞机订单(含选购权),价值约80亿美元[3] - 空客同时获得利雅得航空50架A350-1000订单(含25架选购权),价值46亿美元[3] - 波兰航空订购40架A220飞机(可选增至84架),空客打入波音传统优势市场[5] - 波音因印度空难缩减参展规模,CEO及商用飞机负责人取消出席[1] - 波音在航展首日未获得任何新订单,与空客形成鲜明对比[1] 沙特航空市场发展动态 - AviLease作为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支持企业,2023年收购渣打银行航空租赁业务后已拥有200架飞机[5] - 沙特通过AviLease和利雅得航空的订单,展现其在全球航空市场影响力提升[5] - AviLease上月刚订购30架波音737 Max,本次航展转向空客A350货机[4] - 利雅得航空计划年底运营,已累计订购60架A321窄体客机[5] 飞机制造商供应链现状 - 空客和波音均面临持续供应链问题,处于"能造多少就卖多少"状态[6] - 空客优先销售A350宽体机型因其生产周期比A320系列更短[6] - 空客A320产量提升受发动机短缺制约[6] 波音安全危机事件 - 印度航空波音787-8坠毁造成241名乘客遇难,地面伤亡达279人[7][8] - 近六年波音飞机发生四起重大空难,包括2024年韩国济州航空737-800事故(179人死亡)[8] - 737 Max 8机型在2018-2019年发生两起坠机共346人死亡,导致全球停飞两年[9] - 波音上月刚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避免为Max空难承担刑事责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