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产提升

搜索文档
早稻丰收在望、秋粮长势良好 今年的粮食有保障
央视新闻· 2025-07-20 09:40
目前,全国早稻收获进入高峰期,已过六成,进度快于上年,丰收在望。 当前,9个早稻主产省份陆续进入收获季。广东省1307万亩早稻的收获已过九成。今年,广东在28个县 市区近30万亩稻田推广合理密植试点,水稻增产效果明显。 湖南祁阳市早稻种植面积达到38.5万亩,在白水镇双季稻万亩单产提升示范片,6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 马力全开。 祁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伍平友:我们还创建了60个双季稻单产提升示范片,预计今年早稻每亩单产 可增产10%,亩均500公斤以上。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11.88万亩早稻陆续成熟,今年,当地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普及种植技术、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有力保障了水稻稳产增产。 今年,江西南昌不断推广高效农机具和种植新技术,从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再到收割、烘干、翻耕、 移栽等环节实行全程机械化无缝衔接,水稻育秧也采用了最新的大钵体毯壮苗长秧龄技术,实现了丰产 丰收。 今年全国秋粮的面积基本落地,预计比上年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今年增加比较多。作为全国 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县,山东高唐县今年为10万亩玉米田配套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 变传统漫灌为精准滴灌。 山东高唐 ...
农业农村部:将着力单产提升、防灾抗灾 全力夺取秋粮好收成
新华财经· 2025-07-17 21:44
新华财经北京7月17日电(记者刘怡迪)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吕修涛在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 室举办的发布会上介绍,目前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2个多月时间,进入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 是自然灾害多发重发期。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一手抓单产提升促增产,一手抓防灾抗灾减损失,全力 夺取秋粮好收成。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要完成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任务,关键看秋粮。吕修涛 说,目前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面积落实上,目前除了南方还有一部分双季晚稻和晚秋粮食作 物没有播种外,秋粮的面积基本落地,预计比上年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今年增加比较多。苗 情长势上,东北今年春播期间大部分地区墒情适宜;黄淮海夏播期间出现多轮降雨天气,有效改善了土 壤墒情,小麦收获腾茬也比较早,夏播进展顺利。"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已经启动实施了"奋战100天抓夏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又联合水利部、 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召开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对抗灾夺丰收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安排。 吕修涛介绍,接下来,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农业农村部将持续组织包省包片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深 ...
农业农村部:夏粮生产一波三折,秋粮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较多
南方都市报· 2025-07-17 20:38
南都讯 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 7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 情况。会上通报,今年夏粮生产克服局部地区较重旱情影响,产量达2994.8亿斤,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 第二高产年;秋粮种植面积基本落地,较上年稳中有增,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 夏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两成左右,但今年上半年,多个农业大省出现旱情。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监督 检查司司长王乐君形容,今年夏粮生产可谓是一波三折。他介绍,去年秋季到今年早春,主要产区墒情 较足,小麦苗情基础好,但进入中后期,河南、陕西等省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快速发展,局地 小麦苗情逆转,对产量造成影响,特别是一些旱地小麦产量减幅较大。最终受旱较重的河南减产了7.1 亿斤、陕西减产2.9亿斤。 不过,经抗旱应急响应,全国累计抗旱浇麦3.3亿亩次,小麦"一喷三防"喷防1—2遍,"最大程度挽回了 灾害损失"。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了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整体看,今年25个 有夏粮生产任务的省份中,20个省的播种面积增加;今年夏粮的亩产375.6公斤,比去年略有增加,增 加了0.1公斤。 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关注的是占全年粮 ...
魏锋华:全国夏粮稳产丰收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国家统计局· 2025-07-16 10:04
全国夏粮稳产丰收 - 2025年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 比上年减少3.1亿斤 下降0.1% 总体保持稳定 [2] - 夏粮播种面积3.99亿亩 比上年减少52.0万亩 下降0.1% 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3.39亿亩 增加5.7万亩 [2] - 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 比上年增加0.1公斤 基本持平 其中冬小麦单产399.8公斤/亩 减少0.2公斤 下降0.1% [3] 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 -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 同比增加131万吨 增长2.8% 其中猪肉产量3020万吨 增长1.3% 牛肉产量342万吨 增长4.5% 羊肉产量210万吨 下降4.6% 禽肉产量1270万吨 增长7.4% [4] - 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6619万头 同比增加224万头 增长0.6% 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2447万头 同比增加913万头 增长2.2% 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 增长0.1% [4] - 上半年全国家禽出栏81.4亿只 同比增加5.3亿只 增长7.0% 禽蛋产量1729万吨 增长1.5% [5] 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 - 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4% 其中农业产品价格下降2.1% 林业产品价格上涨0.2% 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价格下降2.0% 渔业产品价格下降0.7% [6] - 谷物价格同比下降4.3% 其中小麦下降3.7% 稻谷下降2.6% 玉米下降6.0% 生猪价格上涨1.3% 活牛下降5.3% 活羊下降4.0% [6] - 6月末玉米价格环比上涨1.5% 连续五个月上涨 籼稻 粳稻 大豆价格分别上涨0.3% 0.5% 0.1% 小麦价格略有下降 生猪价格下降1.7% [6][7]
今年我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
新华社· 2025-07-10 11:56
夏粮产量数据 - 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3.8万吨(2994.8亿斤),其中小麦产量13816.0万吨(2763.2亿斤)[1] - 全国夏粮总产量比上年减少3.1亿斤,下降0.1%[1] - 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9亿亩,比上年减少52.0万亩,下降0.1%[1] - 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亩[1] 地区产量变化 - 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1] - 河南、陕西受旱情影响分别减产7.1亿斤和2.9亿斤[1] - 新疆受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减产4.0亿斤[1] 影响因素分析 - 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发生较重旱情,但通过引水调水和抗旱浇麦措施减轻了影响[2] -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 其他灾害偏轻发生和深入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是单产持平的主要原因[2] 行业意义 - 夏粮稳产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2] - 为应对国际形势和经济回升提供支撑[2]
新品种新技术助力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
新京报· 2025-07-03 23:20
大豆产业技术突破 -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团队首创提质固氮绿色增产新技术(ARC生物耦合技术),在四大产区18省174个示范点规模化应用,平均增产15% [1][3] - 该技术同时攻克大豆提质固氮和减肥增产两大国际难题 [3] - 采用新技术和新品种后,预期大豆产量和效益均增加15%以上 [3] 新品种表现 - "中豆57"2024年在湖北公安以亩产276.1公斤创南方大豆万亩片高产典型 [2] - "中豆63"2023年在湖北天门以百亩实收亩产344.3公斤创南方大豆高产纪录 [2] - "中豆62"和"中豆81"蛋白质含量分别达49.34%和47.04%,适合豆制品加工 [2] - "油6019"和"中豆79"含油量达22.55%和23.54%,较对照增产10%以上,具有高油高产特性 [2] 政策与产业背景 - 提升大豆产能是国家战略需求,党中央高度重视大豆油料生产 [2]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大豆等油料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作出部署 [2] - 油料所以新品种新技术为核心建立样板田,开展综合集成示范 [2]
内蒙古春播面积超亿亩 整体生产形势良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4 14:48
春播进展 - 内蒙古春播面积已超1亿亩 接近尾声 [1] - 全区总播种 粮食播种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预计实现"三增加" [1] - 春播时间从3月初河套灌区小麦开播至6月下旬杂粮杂豆种植结束 [1] 政策支持 - 提早下达耕地轮作 绿色高产高效 化肥减量增效等惠农资金 [1] - 发布玉米大豆马铃薯生产者补贴 耕地轮作补助等政策清单 [1] - 开展"夏管话增产"政策落地月行动 累计技术指导服务2301人次 [2] 技术推广 - 组建11个自治区级专家组 新建388人单产提升专家库 [2] - 发布19项种植业主推技术 60个农作物主推品种 7类高效农机信息 [2] - 组织线上线下技术培训577期次 培训农技人员4419人次 农户33647人次 [2] 单产提升行动 - 开展"两个一千"行动 建设1000万亩单产提升示范区 辐射带动1000万亩"吨粮田" [3] - 单产提升示范区已落实在87个旗县 19.4万个主体 面积超1000万亩 [3] - 印发《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 [3]
琼海早稻屡创高产纪录
海南日报· 2025-06-23 10:01
产量表现 - 琼海邦禾农机专业合作社早稻最高亩产达1710斤,平均亩产超1300斤,较当地普通农田单产提高近300斤,刷新历史纪录 [1][2] - 万泉镇文台洋水稻亩产1585斤,嘉积镇龙寿洋亩产1640斤,产量数据持续突破 [2] 种植主体与模式 - 嘉积镇采用"农户+合作社+村委会"模式,引入专业化农业合作社集中连片耕种,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 [3] - 万泉镇通过海南省乐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垫资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整合753亩撂荒地,采取"全托管"和"半托管"模式,农户每亩可获得250斤湿稻谷及地力补贴 [3][4] - 人保财险琼海支公司试点"金融+创新"模式,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担保解决资金需求,提升粮食产量 [4] 品种选择 - 海南省乐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筛选出玮两优钰占和特优131两个优良品种,具备强抗病性、抗逆性和广泛适应性 [5][6] - 嘉积镇种植"特优嘉早""旱优78"和"旗Ⅰ优386"等新品种,当地土层深厚且营养丰富为高产奠定基础 [6] 科技应用与管理 - 万泉镇使用无人机巡田,实时采集数据提升田间管理精准度 [7] - 琼海投入插秧机械和无人机设备,推动机械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 [8] - 科学计算播种与收割时间,避开"清明风"等不利气候,提前防治病虫害确保水稻健康生长 [8] - 省市农技人员现场指导种植技术 [9]
农业“大脑”护航“三夏”跑出加速度 紧盯产粮目标端牢中国人自己饭碗
央视网· 2025-06-04 15:16
央视网消息: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5年以来,各粮食主产区紧盯实现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抓实抓细大面积单产提升措施, 全方位夯实大国粮仓根基,端稳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眼下,在东北粮仓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上,春播已基本结束,大部分地块墒情较好,已陆续出苗,孕育着新一季的丰收希望。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冬小麦主产区,麦收已过四成,进度快于2024年同期,夏粮丰收有基础。 2025年,国家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实施稻谷、小麦、玉米 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预计,2025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7.9亿亩左右。 2025年,我国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再建8000万亩左右。 2025年,我国聚焦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5大主要作物,在东北、黄淮海、长江流域、华南、西北、西南6大关键区域,创新探索推广 一批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全环节、全过程挖掘粮油单产潜力。 针对"三夏"期间天气复杂多变的情况。河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正在加速建设"平急两用"的区域性综合应急服务中心,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目 前,麦收重点 ...
科技赋能 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召开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观摩会
新京报· 2025-05-26 12:32
小麦单产提升技术 - 中麦578在2024年秋播后经历冬春夏三季干旱条件下预计亩产超650公斤,示范田面积超500亩[1] - 采用精细整地、适期晚播、种子包衣、肥水调控等综合技术,通过"田间课堂"形式推广技术[2] - 应用"多级联动"推广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应对2025年春季低温冻害和干旱逆境[2] 技术推广体系 - 2024年在河南省8个地市13个示范县设立20个百亩核心示范区和40个展示基地[2] - 技术辐射周边480多万亩小麦生产,形成"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的均衡增产格局[2] - 睢阳区示范方辐射面积达3万亩以上,田间长势均匀[1] 品种选育与推广 - 选用中麦578、郑麦1860、郑麦136等主栽优良品种进行示范种植[2] - 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机制[2] - 示范田采用播期播量控制、播种方式优化、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