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高端化

搜索文档
啤酒五巨头,半年吸金840亿
36氪· 2025-09-22 18:37
行业格局变化 - 华润啤酒2025年上半年收入239.42亿元同比增长0.8% 反超百威亚太成为市场第一 [10][11] - 百威亚太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5.6% 中国市场销量减少8.2% [9][10] - 燕京啤酒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长45.45% 反超重庆啤酒的8.65亿元 [13] 企业业绩表现 - 青岛啤酒营业收入204.91亿元同比增长2.11% 净利润39.04亿元同比增长7.21% [11] - 重庆啤酒营业收入88.39亿元同比下降0.24% 高端产品营收仅增长0.04% [13][33] - 五大巨头合计营收约842.78亿元 国产三巨头销量均实现2%以上增长 [15][19] 渠道变革影响 - 即时零售推动青岛啤酒在美团闪购销量增长近60% 预计2025年平台成交额突破15亿元 [25][26] - 华润啤酒线上GMV同比增长近40% 即时零售GMV增长50% [27] - 燕京啤酒线上营收增长超30% 传统即饮渠道表现乏力拖累外资品牌业绩 [27][36] 产品策略分化 - 百威亚太和重庆啤酒在即饮渠道优势被削弱 加速向非即饮渠道转型 [36][37] - 国产三巨头增长主要来自中高端产品 外资高端产品增长陷入停滞 [30][34] - 行业高端化竞争白热化 渠道与场景成为重要竞争维度 [35]
量减价增失灵?看啤酒站在“冰与火”的十字路口
搜狐财经· 2025-09-18 18:27
受即饮场景持续萎缩、传统渠道贡献率下降、酒精消费意愿降低等多种因素影响,啤酒行业这两年境遇大不如前,整体产量下滑的同时多家头部企业面临 着业绩压力。结合这段时间已披露的行业数据与企业动作能够看出,我国啤酒行业的分化现象日益明显。 精准深耕区域市场 近日,百威亚太发布了2025半年报,报告期内啤酒总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下降6.1%;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5.6%;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4.09亿美 元,同比下降24.4%。这与其中国市场业绩下滑相联系,据悉,在此期间中国市场销量减少8.2%,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减少9.5%及1.4%,还有数据显示 市占率已从巅峰跌落至40%左右。 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也是这些品牌成功的关键,除了品牌常用的推出特色口味、联名合作、限量版等方式之外品牌还应探索更多元化的营销场景,前段时间 某品牌通过赞助"苏超"、电影植入等方式不仅为销量带来了显著提升,也强化了与年轻一代受众的连接,为以后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曾经在我国发展势头强劲的品牌走到如今的地步不禁让人唏嘘,这与现在我国啤酒行业大环境有关,从国家统计局等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规 模以上啤酒企业的累计产量 ...
称霸夜店的外国酒王,被国产啤酒撵下神坛了
投中网· 2025-09-15 14:26
核心观点 - 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被华润啤酒反超 失去高端啤酒主导地位 市值大幅缩水 战略重心转向印度 [8][10][11][21] - 中国啤酒品牌通过高端化、即时零售渠道创新和年轻化产品实现逆势增长 [8][26][27][39] 市场格局变化 - 华润啤酒2024年上半年营收反超百威亚太 即时零售业务GMV同比增长接近50% [8] - 百威亚太营收从巅峰期下滑 2024年上半年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5.6% 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下降24.4% [10][23][26] - 中国啤酒行业整体产量萎缩至十多年前高峰期的70% 但华润、青岛、燕京三大本土品牌营收均实现增长 [23][24] 高端市场竞争 - 百威亚太在中国高端啤酒市场份额从超50%下降至不足40% [17][26] - 华润啤酒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48.9%创历史新高 青岛啤酒中高端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1%占比提升至42% 燕京啤酒净利润同比大增45%至11.03亿元 [26] - 茶味啤酒等创新品类爆发式增长 京东平台"双11"期间成交额暴增5324% [27] 渠道战略差异 - 百威亚太过度依赖夜场和中高端餐饮渠道 非即饮渠道占比仅50%低于行业平均60% [18][39] - 中国啤酒积极布局即时零售 青岛啤酒2023年与美团闪购合作成交额达10亿元 2024年上半年在美团销量同比增长近60% [39] 产品与年轻化策略 - 百威亚太产品创新滞后 未能及时跟进茶啤等新兴趋势 失去市场先机 [37] - 中国啤酒通过收购喜力中国业务、开发精酿及茶味啤酒快速响应年轻消费需求 [27] - 百威亚太2023-2024年雇员总数从2.5万人缩减至2.1万人 更换中国籍CEO并将印度作为新增长动力 [19][21]
称霸夜店的外国酒王,被国产啤酒撵下神坛
36氪· 2025-09-14 17:44
即时零售与啤酒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即时零售业务增长推动茶饮和啤酒消费 华润啤酒即时零售GMV同比增长接近五成[6] - 外卖和奶茶消费激增 茶饮品牌股价集体上涨[2] 百威亚太市场地位变化 - 百威亚太营收被华润啤酒反超 失去中国市场第一宝座[6] - 百威亚太市值自2019年上市以来缩水近3000亿港元[6] - 百威亚太在中国高端啤酒市场份额从超50%下降至不足40%[11][21] 百威亚太历史竞争优势 - 通过收购策略控制区域市场 包括哈尔滨啤酒、雪津啤酒等品牌[7] - 拥有超50个啤酒品牌覆盖亚太多个国家市场[7] - 在高端市场渠道侧重夜场和中高端餐饮 被称为"夜店之王"[12] 中国啤酒品牌表现 - 华润啤酒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48.9%创历史新高[21] - 青岛啤酒中高端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1% 占比提升至42%[21] - 燕京啤酒上半年净利润大增45%至11.03亿元[21] 市场消费趋势变化 - 中国啤酒行业整体产量仅为十多年前高峰期的70%左右[18] - 茶味啤酒品类快速增长 京东平台"双11"期间成交额暴增5324%[23] - 非即饮渠道占比约60% 百威亚太仅50%低于行业平均[36] 百威亚太战略调整 - 雇员总数从2023年2.5万人缩减至2024年2.1万人[14] - CEO更换为中国人 首次由本地人掌舵[14] - 将印度市场视为下一个增长动力[16] 产品与渠道竞争 - 百威亚太在茶啤等创新产品布局落后于中国品牌[31] - 华润啤酒与美团闪购合作成交额达10亿元[36] - 青岛啤酒在美团闪购销量同比增长近60%[36]
新帅姜宗祥首份答卷藏雷:青啤双增背后,现金流与华南市场双重亮红灯
新浪财经· 2025-09-12 10:21
核心观点 - 青岛啤酒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增长但增速放缓 营收204.91亿元同比增长2.11% 归母净利润39.04亿元同比增长7.21% 增速低于行业预期和历史水平 [1] - 公司面临现金流恶化 核心市场拓展遇阻 产品结构优化可持续性存疑等发展隐忧 [1][2][3][4] 财务表现 - 营收204.91亿元同比增长2.11% 归母净利润39.04亿元同比增长7.21% [1]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48亿元同比下降16% 与营收增长形成反差 [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202.9亿元同比下降2.04% 连续两年下降 [2] 现金流与运营效率 - 现金流下降主因支付税费增加及预收货款变动导致销售收款减少 [2] - 渠道回款速度放慢反映渠道掌控力减弱 可能存在渠道压货维持业绩增长的情况 [2] - 存货20.73亿元同比下降6.33% 环比期初减少42.05% 库存商品从15.23亿元减少至4.26亿元 [3] 区域市场表现 - 华南地区销售收入14.58亿元同比下降0.4% 在行业增长背景下表现不佳 [3] - 华南市场受消费者追求性价比 暴雨天气影响消费场景 以及珠江啤酒强势崛起等因素冲击 [4] - 珠江啤酒上半年营收31.97亿元同比增长7.09% 8元价格带产品持续放量抢占市场份额 [4] 产品与高端化战略 - 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199.2万千升同比增长5.1% 销量占比提升至约42% [4] - 高端产品增长在华南市场未形成有效拉动 更多依靠铺货而非真实需求增长 [4] - 8元价格带放量反映高端化进入停滞期 短期难以实现重大突破 [4] 资本市场反应 - A股连续两日下跌 8月28日收盘68.41元/股跌幅1.13% [1] - 港股从8月26日起跌 8月28日午盘50.3港元/股跌幅1.18% [1] - 股价下跌反映市场对发展前景担忧 [1]
华润啤酒(00291):首次覆盖报告:高端化驱动,啤酒龙头从更大迈向更强
西部证券· 2025-09-11 20:39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5][12] 核心观点 - 高端化战略驱动吨价和毛利率提升,通过"中国品牌+国际品牌"矩阵实现产品结构升级 [1][5][13] - 产能优化成效显著,工厂数量从2017年98家降至2025年中60家,产能维持1920万千升 [1][9][27] - "三精管理"策略提升运营效率,2025H1毛利率达48.9%,销售净利率达24.0% [1][9][74] - 管理层平稳过渡消除战略不确定性,新管理层具备丰富啤酒业务经验 [2][91] - 当前市盈率低于同业,业绩释放有望带来戴维斯双击 [2][12][9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88.7亿元/406.5亿元/422.0亿元,同比+0.6%/+4.6%/+3.8% [2][3][12]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9亿元/62.9亿元/67.9亿元,同比+24.3%/+6.8%/+7.8% [2][3][12] - 同期EPS分别为1.82元/1.94元/2.09元 [2][3][12] - 啤酒业务:预计2025-2027年销量增速2.1%/2.0%/1.7%,吨价增速0.3%/1.5%/1.5% [10][93] - 白酒业务:预计2025-2027年收入增速-30%/30%/15%,毛利率70.0%/71.0%/71.5% [10][93] 行业分析 - 中国啤酒零售额2025年预计达7572亿元,2010-2025年CAGR为5.8% [36][37] - 销量增长停滞,2025年销售量4278万千升,2010-2025年CAGR为-0.4% [38][39] - 零售单价持续提升,从2010年7.1元/升至2024年17.2元/升,CAGR达6.5% [40][41] - 行业集中度高,2023年CR3达60.1%,CR5达76.2% [46][47] - 华润啤酒2024年销量1087.4万千升居行业首位,但吨价3355元低于多数竞争对手 [53][58][59] 公司优势 - 全国化产能布局覆盖25个省区市,渠道护城河宽广 [1][73][74] - 吨价提升空间充足,2024年吨价仅为百威亚太的63% [59][60][96] - 净利率改善幅度领先同业,2019-2024年提升8.37pct [61][65] - 中高端产品增长强劲,2025H1次高档及以上产品销量增速达双位数 [35][89] - 现金流充沛,2025H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63.7亿元 [81]
年薪340万的资深高管,接管800亿啤酒巨头华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09:09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华润啤酒执行董事赵春武由总裁调任董事会主席并兼任财务委员会主席 接替因个人原因请辞的前任侯孝海 [2] - 赵春武过去2个多月已代行董事会主席职责 其表示对侯孝海时期的战略以延续和发扬为主 不会有太大改动 [2] - 赵春武为华润啤酒资深高管 内部历练20多年 2022年5月任副总裁 2023年8月成为执行董事兼总裁 2025年9月任董事会主席 [3] 新任主席背景 - 赵春武54岁 长期深耕长三角及东南沿海战略市场 精于渠道网络构建与终端精细化管理 [4][5] - 加入华润前曾任职百事可乐 南京英特布鲁及箭牌口香糖等公司 拥有丰富市场营销经验 [5] - 2024年总薪酬约340万元 其中薪金及津贴约158万元 花红约179万元 与侯孝海大体相当 持有10.6万股公司股份 市值约285万港元 [8][9] - 华润啤酒高管团队资深 有4位副总裁任职超20年 年龄在51-57岁区间 构成稳固班底 [6] 啤酒行业现状 - 中国啤酒行业进入缩量竞争阶段 1-6月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1904.4万千升 同比下降0.3% [13][14]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竞争 高端产品出现动销压力 [14] - 华润啤酒1-6月啤酒业务营业额231.61亿元 同比增长2.6% 销量微涨2.2% [17] 业务发展战略 - 公司推动高端化突围 需激活喜力中国整合势能 通过品牌协同与产品矩阵升级打开增长空间 [17] - 加强与酒类即时零售平台合作 1-6月线上业务GMV同比增长近40% 即时零售业务GMV增长近50% [16] - 与歪马送酒 阿里巴巴 美团闪购 京东等平台合作 优化供给数据 提升高端产品覆盖率 [15][16] 白酒业务挑战 - 白酒业务1-6月营业额7.81亿元 较上年同期11.7亿元下降约33% [19] - 白酒业务面临行业深度调整 收购的景芝酒业 金种子酒业绩平平 金沙酒业整合难度较大 [18] - 计划集中发展"摘要""金沙"和光瓶酒产品 通过啤酒渠道网络增加中档和光瓶酒产品覆盖 [19] 财务基础 - 公司整体财务基础牢固 1-6月净利润达57.89亿元 [20] - 侯孝海掌舵9年间公司年营收升至386.4亿元 体量扩张近百亿元 [12]
54岁华润老将接班侯孝海,延续 “啤白双线”,白酒业务亏损成首要挑战
钛媒体APP· 2025-09-04 21:15
核心人事变动 - 自2025年9月3日起,执行董事赵春武由总裁调任董事会主席及财务委员会主席 [2] - 非执行董事郭巍获委任为公司财务委员会成员 [2] - 赵春武此前于过渡期代行董事会主席职责,此次任命标志其正式接任 [5] - 赵春武现年54岁,2003年加入华润雪花啤酒,深耕公司体系22年,历任销售发展部副总经理及多个区域公司总经理职务 [6] - 赵春武于2022年5月任副总裁,2023年8月升任总裁并进入执行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核心决策机构 [8] - 董事会高度肯定其管理及领导能力,认为其是接任主席的最佳人选 [8] - 赵春武调任主席后,总裁职位暂时悬空,相关职责由其暂代 [9] 啤酒业务表现 - 上半年啤酒销量648.7万千升,同比上升2.2% [10] - 营业额231.61亿元,同比增长2.6% [10] - 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72.76亿元,同比上升14% [10] - 高端产品带动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0.4%,啤酒业务毛利率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至48.3% [10] - 普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超10%,其中"喜力"销量增长超20%,"老雪"增长超70%,"红爵"销量翻倍 [10] - 上半年营收和盈利首次超过百威亚太在亚洲市场的业绩 [10] - 行业高端化远未触及天花板,公司将推出更多个性化、小众化产品 [11] - 政策变化(包括"禁酒令")对啤酒行业影响有限,主要消费场景集中于大众化餐饮 [11] 白酒业务表现 - 上半年白酒业务收入7.8亿元,较上年同期11.8亿元显著下降 [10] - 白酒业务首次亏损1.5亿元(未计利息及税项) [10] - 啤白融合战略未达预期,通过啤酒渠道带动白酒销售累计实现营业额4亿多元 [11] - 合作仍停留在浅层,因产品匹配度低、利润空间有限、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经销商多持观望态度 [12] - 公司已启动调研,推进渠道打通与产品优化,推动战略进入第二阶段 [13]
赵春武接棒执掌华润啤酒,啤酒高端化与白酒整合双线挑战如何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22:50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华润啤酒自2025年9月3日起任命执行董事赵春武为董事会主席及财务委员会主席 同时非执行董事郭巍获任财务委员会成员 [1] - 赵春武原任总裁职务现由本人暂代 总裁职位暂时空缺 [4] 新任主席背景 - 赵春武拥有22年华润体系内任职经验 曾担任销售发展部副总经理及多个区域公司重要职务 2022年5月出任副总裁 2023年8月升任总裁 [2] - 持有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曾任职百事可乐 南京英特布鲁等企业 被董事会评价为兼具实战经验与管理能力的资深高管 [2][3] - 业内评价其风格低调务实 2023年以来公开报道仅15篇 最近一次公开露面为两个月前的新员工训练营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239.42亿元 同比增长0.8% 股东应占溢利57.89亿元 同比增长23% [5] - 啤酒业务营业额231.61亿元 同比增长2.6% 白酒业务营业额7.81亿元 同比减少近4亿元 降幅超30% [5] 战略方向 - 公司明确延续"啤+白"双战略 管理层对既有战略存在高度共识 预计不会重大调整 [6] - 啤酒业务需提升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以应对百威 嘉士伯等国际品牌竞争 [7] - 白酒业务需加速整合景芝酒业 金种子酒和金沙酒业 扭转销售下滑与亏损局面 [7]
赵春武接棒执掌华润啤酒 啤酒高端化与白酒整合双线挑战如何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22:42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华润啤酒自2025年9月3日起由执行董事赵春武调任董事会主席及财务委员会主席 非执行董事郭巍获委任为财务委员会成员[2] - 赵春武职业背景多元 曾任职百事可乐 南京英特布鲁 箭牌口香糖等企业 持有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兼具实战经验与管理能力[3] - 总裁职位暂时空缺 相关职责由赵春武暂代[5] 新任主席个人特质 - 赵春武被业内评论形容为"特别务实" 2023年至今公开报道仅15篇 最近一次公开露面为两个月前的新员工训练营[4] - 董事会高度肯定其管理及领导能力 认为基于丰富经验与出色绩效是接任主席的最佳人选[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业额239.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8% 股东应占溢利57.8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6] - 啤酒业务营业额231.6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6% 白酒业务营业额7.81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滑近4亿元(缩减超30%)[6] 战略方向与挑战 - 公司坚持"啤+白"双战略延续 管理层对现有战略有高度共识 将以延续和发扬为主[6] - 啤酒业务需提升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以应对百威 嘉士伯等国际品牌的主导地位[7] - 白酒业务需整合景芝酒业 金种子酒和金沙酒业 扭转销售颓势与业绩亏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