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商业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瑞士学者:科技公司界限开始模糊 AI应用的终极目标是传统企业
新浪科技· 2025-11-27 07:13
新浪科技欧洲站站长 郝倩 发自瑞士洛桑 新浪科技日前对话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管理学教授、未来准备度中心主任俞昊(Howard Yu)。 对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他提出,地缘政治给科技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但人工智能领域的整合正在模 糊不同行业的界限。 "硬件公司,软件公司和服务业的边界感正在快速消失,每一个公司都在自己努力,或者至少是和其他 公司一起努力,以给客户提供完整的用户体验。无论你是科技公司、家电公司还是手机公司,行业边界 正在变得模糊。"俞昊对新浪科技明确表示。 "以往旧的细分式商业模式广受推崇,比如一家公司专注于硬件,另一家则是软件,术业有专攻。但在 科技领域旧的模式行不通了。现在,新的商业模式则是关于交互界面,关于数据,关于工作流。" 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刚发布的《2025 年未来准备度指标(Future Readiness Indicator)》显示,在 经济政策动荡、创新周期加速、监管收紧与消费者期望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全球共有 49 家科技公司、 27 家制药企业和 41 家时尚品牌被纳入评估,检验它们在剧烈变化中的应对能力。 该指标从七大维度评估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包括:财务基础、投 ...
瑞士学者:为什么小米能实现强势回归?
新浪科技· 2025-11-27 07:12
新浪科技欧洲站站长 郝倩 发自瑞士洛桑 新浪科技日前对话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管理学教授、未来准备度中心主任俞昊(Howard Yu)。 对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他提出,地缘政治给科技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但人工智能领域的整合正在模 糊不同行业的界限。 "硬件公司,软件公司和服务业的边界感正在快速消失,每一个公司都在自己努力,或者至少是和其他 公司一起努力,以给客户提供完整的用户体验。无论你是科技公司、家电公司还是手机公司,行业边界 正在变得模糊。"俞昊对新浪科技明确表示。 "以往旧的细分式商业模式广受推崇,比如一家公司专注于硬件,另一家则是软件,术业有专攻。但在 科技领域旧的模式行不通了。现在,新的商业模式则是关于交互界面,关于数据,关于工作流。" 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刚发布的《2025 年未来准备度指标(Future Readiness Indicator)》显示,在 经济政策动荡、创新周期加速、监管收紧与消费者期望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全球共有 49 家科技公司、 27 家制药企业和 41 家时尚品牌被纳入评估,检验它们在剧烈变化中的应对能力。 该指标从七大维度评估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包括:财务基础、投 ...
20+车企及电池企业领袖演讲 2025高工锂电年会即将开启
高工锂电· 2025-11-04 19:54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为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2] - 会议将于2025年11月18-20日在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举行 [3] - 会议主题为“激荡十五载 瞭望新征程”,聚焦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迈入下一个周期的关键议题 [3] 会议规模与议程 - 会议为期三天,设立12大专场,涵盖动力电池、储能、材料、装备、整车、出海等核心环节 [4] - 预计有来自全球超1500位企业家、投资人、技术专家参与 [5] - 会议将围绕供应链安全、国际化竞争、创新突破与资本趋势等热点展开深入探讨 [5] 行业背景与议题 - 2025年被视为动力电池产业新起点,中国企业目标从“领跑全球”转向“融入全球” [6] - 行业面临电动化加速渗透全交通场景、能源体系底层逻辑重构的挑战与机遇 [6] - 新材料、新体系、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产业新增长引擎 [6] - 截至11月4日,已有来自终端、电池领域超20位龙头企业领袖确认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6] 参会企业领袖(电池环节) - 确认出席的电池企业领袖包括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博士、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博士、欣旺达创始人王明旺等 [8] - 其他参会电池企业包括瑞浦兰钧、楚能新能源、因湃科技、孚能科技、巨湾技研等 [8] 参会企业领袖(终端环节) - 确认出席的终端企业领袖包括小鹏汽车动力总成中心副总裁顾捷博士、博雷顿董事长陈方明、亿航智能副总裁张宏等 [9] - 更多行业大咖的与会行程仍在确认中 [9] 会议赞助与合作 - 会议总冠名为海目星激光,年会特别赞助为大族锂电 [3] - 专场冠名企业包括杉杉科技、英联复合集流体、逸飞激光等 [3] - 金球奖冠名为科达利,金球奖全程特约赞助为思客琦,新品发布为尚水智能 [3]
广电运通:公司投资方式主要以控股为主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2 19:47
投资策略 - 投资方式以控股为主 偏好成长期企业[1] - 重点关注营收达到一定规模且净利润较好的优质标的 要求具备较好成长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1] 投资方向 - 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X两大主题[1] - 瞄准硬科技 新质生产力 国产替代 新商业模式等领域[1] - 全力挖掘并推动优质标的并购[1]
“三新”经济动能澎湃 成为激活经济“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8-01 14:56
核心观点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 同比增长6.7% 增速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 占GDP比重为18.01% 较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1] - "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 近年来增加值数据逐年上升 2022年首次突破20万亿元 [1][2][3] - "三新"经济占比逐年增加说明经济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进程加快 需求释放速度加快 供需匹配程度提升 [4][5] 三新经济构成 - 新产业指应用新科技成果和新兴技术形成的新型经济活动 包括新技术应用产业化直接催生的新产业 传统产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新产业 以及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产业分化升级融合衍生的新产业 [1] - 新业态是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 从现有产业领域衍生叠加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 表现为互联网依托的经营活动 商业流程服务模式创新 灵活快捷的个性化服务 [2] - 新商业模式指整合重组内外要素形成高效独特商业运行模式 表现为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融合 硬件融入服务 提供一站式消费娱乐休闲服务 [2] 发展意义 - 新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经济增长点 新业态成熟完善为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市场空间 新模式对新产业新业态具有重要牵引带动作用 [5] -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场景和选择 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 [5] - 成为各类新技术迭代升级的试验场和平台载体 对丰富技术应用场景 促进技术研发与实际需要匹配具有积极意义 [5] 发展重点 - 政府重点做好规则规制确定 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加强行业监管 市场要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推动行业做大做强 [6] - 关键在三个维度集中发力:制定清晰行业标准为产品服务质量提供遵循依据 坚持不懈总结应用场景为优化业态模式提供参照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技术产业化进程 [6] - 加快传统产业提升改造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扩容 瞄准未来技术推动加快产业化 [6]
中国成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之源与稳定之锚 “酷元素”推动经济增长更均衡
央视网· 2025-07-31 16:28
经济增速预期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 [1] - 中国上半年经济活跃度好于预期且实现逆势增长 [1][4] 出口表现 - 尽管遭遇关税逆风 上半年中国出口仍然表现良好 [4] - 下半年出口有望继续为增长提供支撑 助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4] 科技创新能力 -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以其高性能 高性价比的推理大模型震惊世界 [6]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中国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6] - 中国正在实现产业升级 培育出一批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 [8] 商业模式创新 - 中国电商企业首创的直播带货模式已被亚马逊 YouTube和沃尔玛在美国采用 [11] - 中国企业是新商业模式和销售策略的创造者 [11] - 中国正日益成为引发文化共鸣的创新源泉 [11] 经济结构转型 - 新科技元素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更具差异性 弱化其周期性 [8] - 与房地产 基础设施和产能投资等传统经济引擎相比 科技创新成为新增长动力 [8] - 中国从低成本模仿者转变为全球创新者 电动汽车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11]
国家统计局:去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01%
期货日报网· 2025-07-31 11:37
"三新"经济规模与增速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同比增长6.7%(现价计算),增速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 [1]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为18.01%,较上年提升0.43个百分点 [1] "三新"经济定义与构成 - "三新"经济涵盖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类经济活动 [1] - 新产业包括:新技术产业化催生的产业、传统产业信息化升级的产业、技术融合衍生的产业 [1] - 新业态包括:互联网依托型经营活动、商业流程/服务模式创新、个性化服务形态 [1] 新商业模式特征 - 通过整合内外部要素形成高效独特运行模式 [2] - 具体表现: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融合、硬件服务化转型、一站式综合服务提供 [2] 统计口径说明 - "三新"经济增加值统计所有常住单位在报告期内相关生产活动的创造值 [2]
去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01%
证券日报网· 2025-07-31 11:03
"三新"经济规模与增速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同比增长6.7%(现价计算),增速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 [1]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为18.01%,较上年提升0.43个百分点 [1] "三新"经济定义与构成 - 核心内容包含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类经济活动 [1] - 新产业涵盖三类形态:新技术应用直接催生的产业、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形成的新产业、技术融合衍生的新产业 [1] - 新业态表现为互联网依托的经营模式、商业流程创新、个性化服务三大特征 [1] 新商业模式特征 - 通过整合内外要素形成高效独特运行模式 [2] - 具体形态包括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融合、硬件服务化、一站式综合服务三大类 [2] - 统计范畴为所有常住单位从事"三新"经济活动创造的增加值 [2]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8%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31 09:51
"三新"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6.7%,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 [1]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为18.01%,较上年提升0.43个百分点 [1] 产业构成分析 - 第一产业增加值9485亿元,现价增速6.7%,占"三新"经济比重3.9% [3] - 第二产业增加值100459亿元,现价增速5.5%,占"三新"经济比重41.4% [3] - 第三产业增加值132964亿元,现价增速7.7%,占"三新"经济比重54.7% [3] "三新"经济定义 - 新产业表现为新技术应用产业化催生的新产业、传统产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新产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衍生的新产业 [3] - 新业态表现为互联网依托的经营模式、商业流程与服务模式创新、个性化服务提供 [4] - 新商业模式表现为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融合、硬件与服务结合、一站式服务整合 [4]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01%
国家统计局· 2025-07-31 09:32
三新经济总体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 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67%[1] - 三新经济增速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1]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为1801% 较上年提升043个百分点[1] 三新经济产业结构分布 - 第一产业增加值9485亿元 现价增速67% 占总规模39%[3] - 第二产业增加值100459亿元 现价增速55% 占总规模414%[3] - 第三产业增加值132964亿元 现价增速77% 占总规模547%[3] 三新经济概念定义 - 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经济活动集合[4] - 新产业表现为新技术应用产业化、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及产业升级衍生的新型经济活动[4] - 新业态包括互联网依托经营、商业模式创新及个性化服务提供[4] - 新商业模式涵盖互联网产业融合、硬件服务化及一站式服务整合[4] 统计核算方法 - 核算范围依据《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确定[5] - 采用增加值率法和相关指标推算法进行生产方核算[6] - 占比计算采用当年三新经济增加值与GDP初步核算数[8] - 历史数据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进行修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