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柔性执法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做好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罚的后半篇文章?
中国环境报· 2025-07-02 09:35
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罚政策 - 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是生态环境部门推进"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1] - 免罚政策为企业创造了宽松的执法环境 但可能产生"犯小错没关系"的错误导向 [1] - 免罚案件增多导致社会影响力扩大 需防止企业放松环境管理要求 [1] 免罚后续管理措施 - 对免罚企业需跟进现场调查和批评教育 不能"一免了之" [1] - 需与企业共同查找问题根源 包括制度漏洞或执行意识不强等原因 [1] - 通过批评教育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 强化岗位职责 [1] 科技监管手段应用 - 通过分表计电系统、视频监控平台等科技手段对免罚企业持续监管 [2] - 运用走航监测、无人机飞检等技术实时掌握企业污染治理情况 [2] - 科技监管在不干扰生产前提下实现动态监控 [2] 法律意识强化 - 需向免罚企业详细解释违反的法律条款和应守法规 [2] - 明确企业应采取的污染防范措施和排污标准红线 [2] - 通过释法增强企业守法经营和达标排污的自觉性 [2]
大连推行“柔性执法”从轻或不予处罚案件2000余件
中国经济网· 2025-06-19 13:56
大连市市场监管执法新模式 - 大连市市场监管局查处餐饮公司销售未贴中文标签进口红酒案 因当事人初次违法且积极整改不予行政处罚 [1] - 执法新模式实行"预防为主 轻微免罚 重违严惩 过罚相当 事后回访"原则 全系统已处理2295件相关案件 [1] - 制定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 覆盖16个领域284种首违不罚情形 138种从轻处罚情形 11种免强制措施情形 [1] 执法新规具体内容 - 对食品小作坊等主体实施差异化处罚 避免"小过重罚" 结合违法性质 情节 社会危害程度确定处罚幅度 [2] - 违法行为轻微且及时改正无危害后果的免罚 初次违法危害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免罚 [2] - 主动消除危害后果的从轻处罚 无主观过错证据充分的免罚 通过"回头访"机制落实免罚不免责 [2] 配套监督机制 - 推行行政执法监督卡制度主动接受监督 实施"多书同达"机制同步送达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 [2] - 配套送达守法诚信经营劝诫书 引导经营主体纠正失信行为 修复信用形象 [2] - 通过柔性执法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营造"有温度"执法环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
湖北利川局开展专题培训助力提升执法效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3 10:14
卫片执法业务培训 - 湖北省利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卫片执法业务专题培训,相关股室、乡镇执法人员参训,旨在强化业务能力建设[1] - 行业专家围绕卫片执法核心业务授课,解读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依据与政策要求[1] - 聚焦卫片执法图斑判定规则,从合法性认定到特殊情形处置进行全流程解析,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违法事实认定及整改要点[1] 培训核心目标与措施 - 培训以"守红线、强监管、促规范"为目标,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学习体系[2] - 在耕地保护领域,明确将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作为"生命线",对违法用地实行"一案一策"分类处置,推动问题图斑清零[2] - 强化执法数据深度分析,建立动态研判机制精准锁定违法线索,对重点区域高频次巡查以提高效率[2] - 践行"柔性执法"理念,主动介入化解矛盾,实现执法零舆情、零争议[2] - 实行"动土必问"涉土会商机制,要求自然资源部门参与项目动土前核查,从源头杜绝违规建设[2] 培训成效与后续计划 - 参训人员与业务骨干针对土地用途变更判定、矿产合规开采等难点展开研讨,形成可复制的执法操作指南[3] - 基层执法人员反馈培训内容直击痛点,新机制落地路径讲解增强执法信心[3] - 利川局计划持续深化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立体化监管体系[3]
柔性执法的温度
河南日报· 2025-06-13 08:07
柔性执法实践 - 郑州市金水区执法人员引导流动瓜农至固定摊点而非开罚单 体现执法温度 [2] - 漯河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充电设施企业首次违规采取"首违不罚"政策 企业主动将服务费下调39% [3] -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四张清单" 明确不予处罚、从轻处罚等情形 如未取得健康证明初次违法且无危害后果不予处罚 [4] 合规建设创新 -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成立5个技术帮扶组 指导40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优化生产条件 化解食品安全风险 [7] - 平顶山市推出涵盖68个行业的合规手册 实现经营主体"零跑腿享服务" 推动从"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 [8] - 鹤壁市建立食品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模型 对企业实施"绿蓝黄红"四色管理 诚信企业获免检少检红利 [9] 数字化监管应用 - 开封市为6437家规上企业赋二维码 10130名执法人员入驻"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平台 实现执法精准留痕 [10] - 南阳市运用智慧市场监管平台 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远程非接触式监管和风险预警 [10] - 许昌市推出"许证闹钟"平台 累计发送证照到期提醒信息4万余条 续证率达100% [12][13] 服务型执法升级 - 河南省试点"无感续证"改革 对低风险证照实现"指尖换证" 简化续证流程 [14] - 技术帮扶+监管模式将末端处罚转为源头治理 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 [7][8] - 分类差异监管让诚信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优化资源配置 [9]
消防柔性执法展现为企业减负诚意
南方都市报· 2025-06-04 12:17
广东省消防新政核心内容 - 建立量化管理机制,对同一单位年度抽查不超过2次且间隔半年,从制度层面杜绝"反复迎检"现象 [2][3] - 推行"阳光执法预告"制度,提前1天告知并限定工作日开展检查,减少对企业工作的干扰 [2][3] - 制定省级消防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建立容错纠错新机制,通过免罚轻罚体现执法灵活性 [2][3] 新政对企业的影响 - 解决企业反映的检查频次过高问题,避免打乱正常生产经营节奏,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分散 [2] - 让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经营,有助于提升发展活力,优化营商环境 [2][3] - 通过柔性执法既保障消防安全,又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实现双赢局面 [3] 执法理念转变 - 从"管制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预告制度赋予企业知情权,体现对市场主体的尊重 [3] - 区分轻微违规与重大隐患,对首次非故意违规采取教育指导替代处罚,摒弃"一刀切"模式 [4] - 建立企业安全信用机制,对连续三年无违规企业延长检查周期,对屡教不改者加大抽查力度 [4] 监管效率提升 - 深圳某工业园区试点显示,远程监管使实地检查频次降低40%,隐患发现率提高25% [4] - 构建智慧监管新体系是提高监管效率的关键 [4] - 分级管理能使监管资源聚焦高风险对象,提升执法精准度 [4]
广东消防回应企业反映“检查频次高”:要求年度抽查不超两次
南方都市报· 2025-06-03 13:57
消防执法改革措施 - 建立量化管理机制 对同一企业年度抽查不超过2次且间隔半年 解决"检查频次高"问题[1] - 推行"阳光执法预告"制度 检查提前1天告知并限定工作日开展[1] - 制定省级消防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实施免罚轻罚[1] 行政审批优化 - 统一全省消防审验和安检标准 实施并联审批[2] - 失信修复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 注册消防工程师许可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2] - 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安排提速50%以上 3个月内完成[2] - 注册消防工程师实现全流程"掌上办" 证书直邮到家[2] 数字化服务创新 - 构建数字平台与实体服务联动的立体化宣教体系 培训资源免费开放[2] - 通过"粤商通"平台提供"安全体检+隐患整改"指导服务[2] - "指尖预约 上门指导"服务累计响应企业需求6600余次[3] - 注册消防工程师注册证书实现"零跑腿"办理累计1175本[3] 政策实施成效 - 柔性执法政策累计为4900余家企业实施免处罚[3] - 全省21个地市构建消防服务矩阵 形成"省级平台统筹+地市特色服务"网络[3]
层层落实不是层层加码(干部状态新观察·为基层减负赋能)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20
基层减负与城市管理优化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避免将难事推给基层 [2] - 基层干部面临工作任务层层加码、考核方式不精准、权责不匹配等问题,影响群众利益 [2] 层层加码问题表现 - 西宁市城管领域存在任务传递中工作范围扩大、时间节点提前、尺度"一刀切"等现象 [3][4] - 海东市互助县要求驻村干部定位打卡、上传日志,导致形式主义台账管理 [4] - 西宁市某区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要求乡镇超额上报问题线索,村级任务进一步加码 [4] 西宁市减负措施 - 明确列出124条主干道、180条次干道、353条背街小巷的不同管理标准,禁止擅自扩大巡查范围 [4] - 制定检查事项清单和合并抽检计划表,减少对商贩的打扰 [4] - 通过"城市管理进社区"行动建立服务闭环,设置潮汐摊位等柔性管理措施 [5] 执法规范化与沟通机制 - 出台执法权力清单和法律法规汇编"口袋书",细化"自由裁量"标准(一般/轻微/严重) [5] - 打通数字反馈渠道,利用12345热线和"码上减负"二维码及时纠正基层执法偏差 [6] - 推行"721工作法"(70%服务、20%管理、10%执法),加强柔性执法培训 [6] 制度性成果 - 发布整治形式主义重点任务清单,将规范执法列入市委"揭榜挂帅"事项 [7] - 通过学查改一体推进,严防层层落实异化为层层加码,转化学习教育成果为民生实事 [7]
时隔13年山东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拟修正,增加首违不罚、自动驾驶等规定
齐鲁晚报网· 2025-05-23 14:35
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草案核心内容 - 时隔13年拟第二次修正《山东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旨在适应新法律法规要求、解决新兴行业监管难题并固化本省管理经验 [2][3] - 修正草案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公开征求意见截止2025年6月23日 [1][7] 法规衔接与删减调整 - 删除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重复的校车停靠点规定,统一执行国家机动车限速标准 [4] - 调整交通事故赔偿责任条款以符合《民法典》,删除非机动车牌证工本费等过时规定 [4] - 取消9项原有条款,包括第二十一条关于自行车销售备案等不符合现状的内容 [10] 非机动车监管强化措施 - 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标的非机动车,明确拼装/改装/加装行为违法,设区市政府需建立联动处理机制 [5][8][9] - 授权县级政府划定动力驱动三轮/四轮车限行区域,违规驾驶将受罚 [5][9][10] - 新增电动自行车佩戴头盔、禁止加装座位等强制性规定,违者罚款20-50元 [9] 新兴行业与科技应用规范 - 明确快递/代驾/外卖企业主体责任,要求定期开展从业人员交通安全教育 [6][9] - 新增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原则性规定,需符合国家和省级标准 [6][9] - 授权交管部门应用信息技术远程执法,要求监控设备记录资料需经审核方可作为证据 [8][9][10] 执法方式优化 - 推行"首违不罚"制度,对轻微违法优先口头警告或限时驶离提醒 [6][9] - 新增交替通行规则,优化交通拥堵路段车辆通行秩序 [9] - 交通技术监控记录未经真实性审核不得作为处罚依据 [10]
规范涉企执法见成效!深圳做法被肯定
深圳商报· 2025-05-23 01:56
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成效 - 截至5月21日整治问题涉案金额达3.35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 [1] - 深圳市行政执法监督码系统成效显著,光明区入企检查次数从3323次降至1135次,降幅达65.84% [1] - 深圳龙华区"柔性执法"机制获司法部肯定,建立免罚清单绿色通道 [1][2] 执法方式创新 - 全国推行联合检查、"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非现场执法等创新方式 [1] - 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已制定行业检查标准和频次上限 [1] - 司法部正在研究制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杜绝无资格人员执法 [2] 涉企收费监管 - 全面清理存量涉企收费政策并更新目录清单 [1] - 严格开展新政策合规审查,防止违规收费政策出台 [1] - 推动《价格法》修订和《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出台 [1] 执法责任落实 -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线索1140条,处理人员1068人 [2] - 多地探索柔性执法方式,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 [2] - 建立免罚/不罚清单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2]
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动真碰硬”——国新办介绍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最新进展
新华社· 2025-05-22 22:10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进展 - 专项行动自3月在全国全面推开,司法部统筹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同题共答[1] - 行政罚款数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乱检查得到有效遏制[1] - 截至5月21日,共汇集问题线索6232条,督促办理5246条,整治问题涉案金额3.35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3] 专项行动聚焦的突出问题 - 纠治四类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乱收费/罚款/检查/查封、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执法标准不一致加重负担、滥用职权等违反执法规范行为[2] - 重点领域包括食品药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与企业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3] 优化涉企收费与执法监管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严查政府部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等行为,强化交通物流和水电气暖行业收费监管[3] - 加快涉企收费监测平台建设,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强化制度刚性[3] - 应急管理部推行7项"轻微首违不罚"措施,对严重违法行为实施"一案双罚"(处罚企业和负责人)[4] 执法方式创新与法治保障 - 多地探索柔性执法,出台免罚清单或绿色通道,平衡执法力度与服务温度[6]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禁止滥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和趋利性异地执法,为规范执法提供法律支撑[6] - 司法部强调对食品药品等领域坚持"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6] 下一步行动方向 - 加大对问题查纠整改监督力度,对典型案件重点督办或提级办理[7] - 对纠治不力地区采取约谈、通报、曝光等措施推动落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