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
搜索文档
一个大厂的朋友告诉我: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赶到”自媒体行业!
搜狐财经· 2025-11-02 03:09
公司裁员与组织优化 - 电商巨头亚马逊裁员1.4万人以增强公司实力,举措包括减少官僚主义、减少层级和转移资源以投资于关键项目及客户需求领域[1] - 公司规模扩大伴随冗员增多是组织规律,当前阶段许多科技公司正将裁员节省的资源投入AI基础设施,如购买GPU和建造数据中心[3] - AI替代人力被视为大势所趋,裁员比例可能从当前的5%上升至未来的50%,AI因更高性价比而被公司优先考虑[4] 被裁员工再就业与自媒体行业影响 - 被裁员工多数仍从事相关工作,部分转向自媒体行业,其商业训练和能力对普通自媒体形成降维打击[4] - 预计5年内更多人员将涌入社交媒体寻求机会,为自媒体行业带来增量和扩张,但同时加剧行业内部竞争[6] - 自媒体行业变化快速,早期的方法论可能失效,从业者面临赚钱减少和流量获取困难的挑战,导致部分人更换赛道或退出[6] 自媒体行业本质与发展规律 - 自媒体本质是信息平权,入门门槛低但成功门槛高,需要从业者在数月内通过尝试和摸索找准自身IP定位[7][9] - 影响力的核心在于情感共鸣和价值贡献,而非自恋或明星心态,IP与用户关系更接近公司与客户,需提供足够回报[11] - 行业呈现多元化和小社群化趋势,基于共同价值观的社群凝聚更为重要,卖课变现等投机模式对平台增量贡献有限[9][11]
大学生直播宿舍生活,边界在哪里
中国青年报· 2025-10-24 06:40
大学生直播行业现状 - 直播赛道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部分学生将宿舍这一私密空间改造为直播现场[1] - 一场直播可能带来几十到几百元的收益,经济回报成为大学生参与直播的重要驱动力[3] - 部分学生对成为网红跃跃欲试,将直播视为赚取快钱、购买消费品及实现旅行梦想的途径[3][7] 直播内容与运营模式 - 直播内容形式多样,包括日常聊天、舞蹈表演等,机构建议主播利用"宿舍背景"作为流量密码[7] - 内容生产的价值关键在于"利他性",即提供赏心悦目的体验或有益信息,而非单纯的内容输出[9] - MCN机构与主播签署合作协议,承诺流量扶持、直播培训及未来带货合作,但实际扶持有限[7][8] 行业法律与合规问题 - 在宿舍进行商业直播可能侵犯室友肖像权,未经允许拍摄并使用他人肖像构成侵权[5] - 直播行为可能侵犯室友隐私权,包括私人生活安宁、私密空间及私密活动[5] - MCN机构合约常暗藏陷阱,通过高额签约费吸引主播,再以难以完成的考核制造违约以收取违约金[8] - 平台应履行审慎义务,及时识别并处理可能侵权的直播行为,否则可能构成共同侵权[11] 主播职业发展与挑战 - 直播工作要求高强度投入,包括每天直播6小时、每月26天,并需维护粉丝关系,尤其关注打赏多的用户[7] - 主播面临线上骚扰风险,包括言语骚扰及个人信息泄露,如电话号码及地址被恶意利用[8] - 将爱好变为工作后,直播可能带来痛苦,导致学业荒废及身心健康受损[7][8] - 行业存在"幸存者偏差",人们往往只看到成功者的光鲜,却忽视其背后的努力和付出[11] 行业生态与平台责任 - 互联网主播已成为国家认可的职业,鼓励年轻人合法合规、诚实劳动地投身互联网创业[12] - 平台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规定,压实平台责任[11] - 行业机会广泛,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在互联网落地,但投机取巧往往意味着短视与违法[12] 主播个人成长与能力建设 - 直播经历可帮助主播积累数字化生存能力,如选题策划、用户分析及内容运营,转化为未来职业发展的隐性资本[11] - 内容创作与创新常伴随痛苦,源源不断的创意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即"养好自己才是关键"[10] - 通过直播,主播可提前感受社会压力,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并培养市场所需的复合能力[10][11]
AI洗稿被围剿!但我用AI生成灵感却源源不断,终于找回激情
搜狐财经· 2025-10-19 15:24
AI在自媒体行业的应用现状 - AI工具当前在行业中呈现非常火热的趋势与现象 [1] - 部分从业者为了图省事直接发布AI生成的文章 但各平台已在打击此类行为 [1] AI对自媒体工作流程的优化 - AI能快速生成大量灵感 例如10秒内提供1万个关于特定主题的灵感 [5] - AI能高效生成爆款标题 10秒内可提供1万个标题方案 [8] - AI解决了自媒体创作者最困难的灵感获取和标题策划环节 [3][8] - 传统工作模式下 选题和标题会议耗时较长 经常导致加班 [3] AI工具的合理使用边界 - AI应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 建议将其视为提供灵感的工具而非直接生成内容 [3][5] - 从业者应在AI提供的灵感基础上 融入个人感情进行内容创作 [5] - 若完全依赖AI生成内容 平台算法可能判定内容缺乏人性化特征 [5] - 标题生成应避免标题党倾向 可通过AI生成后由人工审核选定 [6][8] 行业效率提升表现 - AI将传统需要长时间会议的灵感构思环节缩短至10秒内完成 [3][5][8] - 通过AI辅助 从业者可将精力集中于内容创作而非前期策划 [3][8]
赚钱机会A股化...
格隆汇· 2025-10-14 11:58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时代为年轻人提供了大量机会,但这些机会通常规模较小且持续时间短暂,只有少数人能成功把握[1] - 机会的成功更多依赖于进入时机和运气,而非个人才能,早期进入者能获得超额回报,后期进入者则面临极低的投入产出比[1] - 与过去普惠式增长不同,当前机会分布呈现两极分化,少数人获得巨大成功而大多数人难以获益[1] 行业机会特征 - 典型机会包括饼圈、web3.0等领域,早期参与者获得显著财富效应[1] - 自媒体行业如公众号在2017年处于红利期,平均阅读量3000以上即可获得中产收入,涨粉相对容易[1] - 抖音带货直播和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都出现过持续数年的红利窗口期[1] 行业演变趋势 - 公众号行业在2017年后出现明显衰退:涨粉异常困难、打开率断崖式下降、广告主转向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1] - 当前公众号的投入产出比可能不足2017年的5%,2020年新入局者最高阅读量仅为1-2万,收入不足早期二十分之一[1] - 行业机会具有明显时效性,类似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特征,早期参与者能实现超额收益[1] 成功要素分析 - 成功关键要素是早期识别和进入时机,等看到他人成功后再进入则大概率成为接盘者[1] - 行业存在显著的头部效应,早期建立优势的参与者能持续获得大部分收益[1] - 价值投资和踏实工作也能获得回报,但需要接受缓慢的财富积累过程[1]
从打工人到做自媒体年入百万美金,他是怎么做到的?
虎嗅· 2025-10-09 15:32
博客业务运营模式 - 每周产出2到3条博客内容 [1] - 每周在内容创作上投入约5个小时 [1] - 单条博客内容可带来至少十几万美金收入 [1]
媒体已被自媒体秒成渣,你却还在上班打卡
虎嗅· 2025-10-04 15:04
自媒体商业模式 - 一位旅游生活方式头部自媒体人通过短视频内容实现高额变现,单次商务合作出场费达8万至10万元,并频繁往返法国波尔多等地[1] - 其团队运营成熟,专职摄影师月薪平均5万元,兼职摄影师月收入也达2万至3万元,显示出强大的盈利能力[1] - 该自媒体人一年有300天在路上,被政府、平台和企业邀请拍摄,形成了个人IP团队化运作模式,能灵活安排合作体量并快速交付内容[5] 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 - 传统媒体的媒介话语权已被自媒体取代,在发行量、观看量、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功能上失去优势[4] - 传统媒体采编与商务严格分离的模式导致内容交付效率低下,采编人员缺乏利益驱动,销售过度承诺难以兑现,加速客户流失[10][12] - 机构媒体广告形式单一,无法植入带货链接,动辄上百万的营销报价使企业将预算转向更接地气的自媒体[13] 媒体行业生态变迁 - 传统媒体人曾享有社会光环和特权,例如采访高级官员和明星企业家,但如今仅有少数政务新闻口记者保留类似特权[3][4] - 传统媒体内部资源分配僵化,从业者无权决定项目奖励和差旅审批,护照由单位统一保管,出国出差需多层级盖章批准[6][7] - 自媒体通过内容付费、品牌植入、电商带货、销售分成和咨询实现多元化变现,掌握了新的话语权并赚取机构媒体无法获得的收入[13] 媒体人转型路径 - 建议媒体从业者从“国企改革”视角看待行业转型,传统媒体类似计划经济时代垄断资源的企业,打破后需做好市场化准备[16] - 年轻人可先进入机构媒体学习技能和积累资源,中年成为中高层后应保持离开单位单干的能力与勇气[17] - 上班打工是为生活兜底的权宜之计,媒体人需克服惰性,面对孤军奋战的艰辛,创造自己的生态闭环[18][19]
我做一人公司,每天只工作2小时,也能月入过万~
搜狐财经· 2025-10-04 01:34
自媒体运营模式 - 公众号平台是主要收入来源,上个月收益超过1万元[3] - 收入构成包括每日广告分成和广告合作费用[4] - 上个月流量数据创近六七年新高,产出四篇10万+阅读量爆款文章,最高单篇阅读量达30万[4] 内容创作与时间投入 - 实现日更但每日仅投入约2小时进行内容创作[10] - 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不影响其他活动,实现时间自由[10] - 内容形式包括文章、短视频、直播等虚拟产品,适合普通人低门槛起步[16] 收入模式特性 - 建立管道收入模式,即使不工作也能获得持续收益[10] - 通过将经验、技能、知识包装成产品售卖,突破单纯体力劳动的收入天花板[17] - 自媒体作为杠杆工具,初期收益可能较低但随内容沉淀和能力提升而增长[10] 产品化战略 - 普通人赚钱关键在于拥有"产品",形式包括他人产品或自产产品[14] - 虚拟产品生产门槛较低,更适合普通人操作[16] - 产品化是实现睡后收入和解放体力劳动的关键路径[17]
我们正在被“AI屎”喂饱?
虎嗅APP· 2025-09-18 21:21
AIGC对互联网内容生态的影响 - AIGC崛起导致内容生产模式从PGC、UGC转向AI生成,大幅降低创作门槛和难度[7] - 自媒体领域内容创作量激增,流量竞争加剧,红海市场进一步恶化[9] - 互联网内容质量未提升,同质化、碎片化和垃圾内容泛滥,用户筛选成本增加[9] - AIGC内容存在大量幻觉成分,可能被用于模型训练形成恶性循环[10] - 互联网整体演变为"内容沼泽",劣质内容数量远超优质内容[10] AIGC内容特性分析 - 擅长说明性、介绍性、解释性和总结性内容,适合技术科普类创作[12][13] - 能快速形成"一页纸认知",替代传统搜索引擎提升信息获取效率[13] - 不擅长表达观点和情绪,缺乏创造性和启发性[14] - 主要发挥既有知识汇总整理作用,而非原创性内容生产[14] AIGC应用场景与价值 - 在公文类(政府文件、企业文档、制度规范、标书等)和形式类文章(方案、报告、心得)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18] - 可快速生成常规内容,显著提升工作效率,节约时间精力[18] - 新闻类内容特别是国企新闻通稿适合AIGC生成[18] - 精品内容仍需大量二次加工,直接输出物难以满足高质量要求[18] AIGC辅助创作的潜在风险 - 导致思维依赖和思维惰性,削弱人类思考能力[21][23] - 限制创作创造性,使创作者顺AI思路而忘记原创表达意图[23] -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创作力和思考力退化,类似键盘打字导致汉字书写能力下降[23] - 使创作风格趋于范本化、AI化和官腔化,丧失个人写作特色[23] 人类创作者竞争优势分析 - 创新观点能力,特别是在技术趋势分析和价值评估方面[27] - 通俗解读能力,以口语化方式让用户理解复杂技术[27] - 内容系统性,提供历史背景、技术特点、应用场景等全面介绍[27] - 准确性优势,AIGC存在幻觉问题而人类可多方考证数据[27] - 时效性优势,能基于最新实时信息和未公开行业情报[28] AIGC对创作生态的长期影响 - 构成高水平洗稿,利用人类创作内容训练却不提供报酬或知情权[31] - 严重打击人类创作热情,创作效率差距巨大(几天vs几秒钟)[31] - 类似餐饮业预制菜趋势,可能导致真正优质内容越来越少[31] - 视频领域出现IP魔改侵权问题,法律和道德边界模糊[34] - AI视频虽画质提升但缺乏情节深度,易造成审美疲劳[34][35]
藏师傅教你用 Lovart x Seedream4.0 搞定终极自媒体神器
歸藏的AI工具箱· 2025-09-13 11:54
Lovart平台功能特点 - Lovart平台与Seedream 4.0模型结合,可将长文和文档一键转换为适合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套图,支持通过文字精准控制内容生成[3] - 平台支持生成风格统一的3:4比例信息卡片,第一张卡片包含醒目标题和主题简介,后续卡片分章节展示内容,适用于学术论文、古文等多种题材[9][27][33] - 生成内容支持中英文双语输出,英文小字生成清晰度高,适合出海媒体使用[9][10] - 通过Magic Canvas功能可实现精准修改,用户可在图片上添加评论指定修改需求,如图标添加、文字调整或错误修正[16][18][19][24] 模型与活动推广 - Seedream 4.0模型在9月10日至9月20日期间免费开放使用,不扣除积分[4] - 9月20日前开通基础会员可全年不限量使用Seedream 4.0及Nano Banana模型[4] - Veo3模型全系三折优惠,Pro+会员可免费使用可灵和hailuo模型至9月20日[4] 多场景应用案例 - 学术内容转换:生成扁平化现代风格信息图,适用于论文解读,卡片包含标题、副标题及详细文字解释[9][10][14] - 古文教育应用:生成中国风水墨风格卡片,配合竖排宋体文字展示古文内容,如《爱莲说》三等分画面设计[24][27] - 人物传记生成:基于联网搜索能力自动整理信息,如生成12张苏轼生平卡片,按时间顺序展示关键节点[29][32][33] - 科普内容创新:将科学家事迹转化为仙侠小说风格,包含仙号、定场诗及科研场景仙侠化设计,如奥本海默"仙号"及爱因斯坦人像ID一致性[34][35][36] 内容生产优化 - 长文档处理建议先通过LLM总结以优化结构清晰度[9] - 支持TTS口播稿生成,结合视频模型可低成本产出完整视频内容[36][38] - 提示词可灵活调整主题、风格、文案等要素,实现多玩法混搭[38]
失业研究生卖 “ 军火烧饼 ” 遭疯抢,还爆火涨粉 40 万
36氪· 2025-07-31 11:18
核心业务模式 - 通过创意造型烧饼(如军事武器和卡通形象)吸引儿童消费者,单价1元人民币[5][6][8][22] - 主要收入来源为自媒体内容创作,非直接烧饼销售[12] - 热门视频获得超过200万点赞,两个月内积累40万粉丝[1][14] 产品创新与定位 - 将传统圆形烧饼改造为3D立体造型,包括沙漠之鹰、歼20、皮卡丘等独特设计[5][6][8] - 产品定位为儿童"社交货币",兼具食品和玩具属性[19][20] - 全部采用甜口配方精准匹配目标客群偏好[22] 运营与营销策略 - 利用"失业土木研究生卖烧饼"的反差人设制造话题性[13] - 每日下午5点出摊,10分钟左右售罄,形成饥饿营销效应[10][12] - 通过短视频平台记录制作和售卖过程实现病毒式传播[24] 行业现象与趋势 - 高学历从业者进入传统行业案例增多(如复旦研究生卖土豆泥)[29][31] - 自媒体成为传统业态新增长极,人设反差成为流量获取关键[37] - 线下摊位转化为网红打卡点,成人围观者多于实际儿童消费者[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