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32条款
icon
搜索文档
Top Charts | 如果“对等关税”被判违法?
对等关税判决前景分析 - 美国最高法院就“对等关税”举行口头辩论,9位大法官中有6位倾向支持对等关税违法,3位支持合法 [4] - 支持对等关税违法的主要理由包括:关税权力属于国会、违背清晰授权原则、IEEPA立法初衷是约束而非扩张总统权力等 [4] - 最高法院判决可能存在三种情形:高概率为判决违法但延后生效;中等概率为部分违法(如放行芬太尼关税);最低概率为承认对等关税完全合法 [6] - 市场预测平台Polymarket数据显示,最高法院裁定支持特朗普关税法案的概率在35%至55%之间波动 [7] - Kalshi市场预期显示,大法官支持特朗普的人数为0人、1人、2人的概率分别为20%、20%、25% [7] 特朗普政府潜在应对策略 - 若对等关税被判失效,特朗普政府可能转而使用232条款、301条款及338条款加征关税,短期内或采用122条款的全球关税作为过渡 [9] - 美国目前有9项正在调查中的232关税,覆盖进口总规模达5444亿美元,多数调查将于2026年上半年提交报告 [10] - 232调查涉及半导体、医药、关键矿产、商用飞机等多个领域,假设税率为25%,预计可带来总计约1361亿美元的关税收入 [10] - 338条款理论上可最高加征50%关税,但该条款历史上未曾使用,存在新的法律风险 [9] 美国关税格局现状与潜在变化 - 美国当前关税收入格局为:对等关税占比45%,对华301关税占比18%,232关税占比17%,基础关税占比19% [11][12] - 2025财年美国关税总收入预计约1959亿美元,较上年的881亿美元大幅增长 [11] - 2025财年美国对华301关税收入为351亿美元,均来自对华征收 [11] - 截至7月,美国对全球平均关税税率为9.75%,其中对中国商品的有效关税税率最高,达40.4% [15][16] - 从关税收入来源国看,中国贡献了美国关税总额的36%,墨西哥占比7.6%,日本占比6.4% [15][16] - 若对等关税被判违法失效,美国关税力度可能难以维持现有量级,基准情况下关税规模或下跌25% [22]
热点思考 | 如果“对等关税”被判违法?——美国最高法关税辩论分析(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11-14 01:18
美国最高法院对等关税判决前景分析 - 美国最高法院就特朗普援引IEEPA征收对等关税举行口头辩论,9名大法官中6人支持违法、3人支持合法,违法概率大幅上升[1][6] - 支持违法的主要理由包括:关税权力属于国会、违背清晰授权原则、IEEPA立法初衷为约束总统权力、已有专门法律工具加征关税、加征关税与紧急威胁不匹配[1][6] - 判决可能呈现三种情形:违法但延后生效概率最高(45%-55%)、部分违法仅放行芬太尼关税概率中等(20%-30%)、承认合法性概率最低(10%-20%)[1][11][12] 特朗普政府潜在应对策略 - 若对等关税失效,政府可能切换至232、301及338条款加征关税,短期内用122条款全球关税过渡[2][15] - 美国现有9项调查中的232关税,覆盖进口规模5444亿美元,多数于明年上半年提交报告,若全部落地可产生1361亿美元关税收入[2][17] - 关税全面退还概率低,定向退税概率高,司法救济需与原告伤害匹配,退税或仅限于原告及已保全抗辩的进口商品[2][18] - 特朗普提出将关税收入发放给居民面临程序难度,财政支出需先通过国会立法,《美国工人返利法案》仍处于提出阶段[2][18] 美国关税格局潜在变化 - 当前美国关税收入格局为:对等关税占45%(890亿美元)、301关税占18%(351亿美元)、232关税占17%(342亿美元)、基础关税占19%[3][19] - 截至7月美国对全球有效关税税率为9.75%,对中国有效税率最高达40.4%,中国贡献关税总额的36%[3][27] - 若对等关税违法,基准情形下关税规模或下跌25%至2554亿美元,有效税率由9.75%降至7.3%,对华税率降至33.4%[3][30][31] - 四种情形模拟显示:仅存量和301关税有效税率降至3.3%,关税收入跌66%;122条款过渡税率可维持9.57%;338条款可完全弥补但诉讼风险高;232与301扩围仍难达对等关税量级[29][30][31]
热点思考 | 如果“对等关税”被判违法?——美国最高法关税辩论分析(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11-13 00:04
美国最高法院对等关税辩论判决前景分析 - 美国最高法院就特朗普援引IEEPA征收对等关税举行口头辩论,支持与不支持对等关税的大法官比例为3:6,6名大法官(含3名自由派和3名保守派)持怀疑态度[1][6] - 支持对等关税违法的核心理由包括:关税权力属于国会、违背清晰授权原则、IEEPA立法初衷为约束总统权力、已有专门法律工具加征关税、加征关税与紧急威胁不匹配[1][6] - 最高法院判决可能呈现三种情形:违法但延后生效概率最高(45%-55%)、部分违法仅放行芬太尼关税概率中等(20%-30%)、承认对等关税合法性概率最低(10%-20%)[1][11][12] 特朗普政府潜在应对策略 - 若对等关税被判违法,政府可能转向232、301及338条款加征关税,短期内用122条款全球关税过渡,122条款可加征不超过15%的临时进口附加税但150天后需国会续期[2][15] - 美国现有9项正在调查中的232关税,覆盖进口规模5444亿美元,多数于明年上半年提交报告,若全部落地预计可产生1361亿美元关税收入[2][17] - 关税全面退还概率较低,退税更可能仅限于原告及已保全抗辩的进口商品,特朗普提议将关税收入发放给居民需先通过国会立法,程序难度高[2][18] 美国关税格局潜在变化 - 美国当前关税收入格局中,对等关税占45%(890亿美元),301关税占18%(351亿美元),232关税占17%(342亿美元),基础关税占19%[3][19] - 截至7月,美国对全球有效关税税率为9.75%,对中国有效税率最高达40.4%,中国贡献了美国关税总额的36%[3][27] - 若对等关税违法,在基准情形下(依赖232与301条款扩围),美国关税税率或由9.75%降至7.28%,关税收入或下跌25%至2554亿美元,难以达到对等关税量级[3][30][31]
——美国最高法关税辩论分析:如果对等关税被判违法?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12 20:31
美国最高法院对等关税判决前景 - 最高法院口头辩论中,6名大法官倾向判定对等关税违法,3名支持合法,违法概率较高[2][10] - 判决可能三种情形:违法但延后生效(概率45%-55%)、部分违法仅放行芬太尼关税(概率20%-30%)、承认合法(概率10%-20%)[2][16] - 判决预计在12月前后做出,最晚不迟于2026年6月底[12][13] 特朗普政府潜在应对措施 - 若对等关税失效,将转向232、301、338条款及122条款过渡性加税,现有9项232调查覆盖进口规模5444亿美元[3][20] - 普遍退税概率低,退税可能仅限于诉讼原告及已抗议的进口商,而非全国自动退还[3][21] - 关税收入直接发放居民需国会立法批准,程序难度高,相关法案尚未通过[3][22] 美国关税格局影响分析 - 2025财年对等关税收入890亿美元,占总关税45%,其中全球基准关税516亿、对华芬太尼关税289亿[4][23][24] - 美国当前平均关税税率9.75%,对华税率高达40.4%,中国贡献关税总额36%[4][29][30] - 若对等关税违法,基准情形下关税收入或下跌25%至2554亿美元,税率降至7.3%[4][31][34] 大类资产与宏观经济动态 - 当周标普500下跌1.6%,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0%,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平于4.11%[5][47] - 美国10月ADP新增就业4.2万人,超预期3万人,ISM服务业PMI升至52.4[5][80][87] - 美国政府结束39天关门,67万联邦雇员停薪,152万人正常上班占比52%[5][78]
一图读懂|特朗普政府关税B计划是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9-04 15:39
事件背景 - 美国总统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自2025年4月2日起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所谓"对等关税" [1] 法律挑战与进展 - 多家美国企业及州政府提起诉讼指控IEEPA未授权此类关税 美国联邦贸易法院5月裁定相关关税超越法定权限 特朗普政府上诉但联邦巡回上诉法院8月29日维持原判并允许上诉至最高法院 [2] - 新公民自由联盟4月3日在佛罗里达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所谓"对等关税"超出IEEPA授权 [8] - 五家小型企业4月14日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质疑所谓"对等关税"超出IEEPA授权 [8] - 加利福尼亚州4月16日成为首个起诉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州 指控滥用IEEPA并强调关税权属国会 [8] - 俄勒冈 纽约等12州4月23日在CIT提起诉讼挑战所谓"对等关税" 该诉讼与4月14日诉讼合并审理 [8] - CIT三位法官5月28日一致裁定特朗普依据IEEPA征收的全球与报复性关税和芬太尼关税超越法定权限 发布永久禁令暂停相关关税 [8] -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5月29日暂时搁置CIT禁止执行关税措施的裁决 [8] -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8月29日以7比4票维持CIT裁决 确认特朗普大部分关税措施违法 IEEPA未明确授权总统征收关税 [8] 备用法律方案 -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若最高法院败诉可使用232条款 122条款 301条款及338条款等替代方案 [2][4] - 第232条款依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允许基于"国家安全"理由调查进口商品并征收关税 特朗普政府已开展11项调查包括钢铁 铝 汽车 铜 半导体 药品 关键矿产 卡车 木材 商用飞机及发动机 无人机系统及多晶硅 [7] - 第122条款依据1974年《贸易法》允许针对国际收支问题征收最高15%关税 实施快捷但最多持续150天 [6] - 第301条款依据1974年《贸易法》授权采取行动解决外国政府不公平行为 [8] - 第338条款依据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允许对歧视美国贸易国家征收最高50%关税持续5个月 历任总统从未实施 [8] 关税实施时间线 - 所谓"对等关税"4月2日宣布加征10%最低基准关税 [8] - 4月9日暂停90天但对几乎所有经济体征收10%关税 [8] - 7月7日延长暂缓期至8月1日 [8] - 大部分所谓"对等关税"8月1日确定 8月7日午夜后正式生效 [8] -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允许关税维持至10月14日以便政府向最高法院上诉 [8]
特朗普政府关税“B计划”曝光
第一财经· 2025-09-03 08:34
美国关税政策法律争议 - 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若最高法院判决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的"对等关税"违法 政府仍有备用方案包括使用其他国内法条款[3]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于8月29日裁定特朗普政府大部分关税措施非法 认为国会才拥有宪法赋予的征收关税核心权力 允许关税维持至10月14日以待上诉[3][6] - 特朗普政府可能采用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第338条款 该条款允许对歧视美国贸易的国家进口产品征收最高50%关税 为期5个月[6][7] 替代性关税法律工具 - 除IEEPA外 美国政府可依据301条款、232条款、122条款及338条款等国内法继续征收关税 最高法院判决仅影响4月2日及之前依据IEEPA征收的关税[4][8] - 232条款基于1962年《贸易扩展法》 目前已涉及钢铝、汽车、半导体、医药产品等11项调查[9] - 122条款依据1974年《贸易法》 允许征收高达15%关税以解决国际收支逆差 最多持续150天且缺乏正式实施流程[10] 国际市场与贸易伙伴反应 - 金融市场对上诉法院裁决采取观望态度 与美国股指挂钩期货几乎无变化 市场已习惯关税政策波动[11][12] -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表示欧盟将捍卫主权和企业利益 正全球建立更强贸易伙伴关系以减少战略依赖[12][13] - 若最高法院作出不利裁决 可能影响现有贸易协定履行和后续谈判 贸易伙伴或采取更灵活应对策略[13][14]
特朗普政府关税“B计划”曝光 转折点出现了吗?
第一财经· 2025-09-02 20:31
美国最高法院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潜在影响 - 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政府有备用方案 相信最高法院将支持特朗普依据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全面关税的做法[1]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于8月29日裁定特朗普政府大部分关税措施非法 允许关税维持至10月14日以便政府向最高法院上诉[1] - 若最高法院判决所谓"对等关税"违法 判决仅涉及依据IEEPA征收的关税(4月2日关税及之前芬太尼关税) 不影响301关税或232关税等其他国内法关税[2] 美国政府可替代的关税法律工具 - 替代法律工具包括301条款 232条款 122条款以及338条款等[2] -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第338条款允许对歧视美国贸易的国家进口产品征收最高50%关税 为期5个月 但上世纪30年代后未被正式使用过[4] - 1974年《贸易法》第122条允许征收高达15%关税以解决国际收支逆差 最多持续150天 但无正式实施流程[7] - 232条款涉及钢铝 汽车 半导体等11项产品的调查[6] - 其他国内法缺陷包括时间限制 征税幅度限制或需走法律程序 不如IEEPA好用[7] 国际市场及贸易伙伴反应 - 上诉法院裁决于美国劳动节假期前夕宣布 金融市场未立即反应 与美国股指挂钩期货几乎无变化[8] - 市场参与者已习惯关税政策波动 预期法律纠纷和政策转变将持续[8] -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承认欧盟在与美贸易中被动 强调欧盟将捍卫主权及公民企业利益 正建立更强贸易伙伴关系[9] - 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关税违法 国际条约不自动失效 但会影响当前条约履行和后续谈判 贸易伙伴可能采取拖延策略[9]
特朗普政府关税“B计划”曝光,转折点出现了吗?
第一财经· 2025-09-02 19:32
美国关税政策法律依据与潜在替代方案 - 美国财长贝森特承认其他关税方式效率和威力不如《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1] - 若最高法院判决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违法 政府备选方案包括《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第338条款 允许对歧视美国贸易国家征收最高50%关税(为期5个月)[4] - 其他可用国内法包括301条款、232条款、122条款 其中122条款允许征收高达15%关税解决国际收支逆差(最长150天)[2][7] 司法裁决对关税政策的影响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8月29日裁定特朗普政府大部分关税措施非法 认为国会拥有宪法赋予的征收关税核心权力[3] - 裁决允许关税维持至10月14日以便政府向最高法院上诉[1] - 若最高法院否决IEEPA关税 仅影响4月2日"对等关税"及芬太尼关税 不影响301关税、232关税等其他法律依据的关税[2] 232调查适用范围与限制 - 232条款依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 目前涉及11项调查包括钢铝、汽车、半导体、医药产品、关键矿产、无人机系统及多晶硅等[6] - 其他国内法缺陷包括时间限制(如122条款150天)、征税幅度限制(如338条款50%)或法律程序要求 均不如IEEPA灵活[7] 国际市场与贸易伙伴反应 - 金融市场对裁决反应平淡 期货几乎无变化 投资者采取观望态度[8] -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表示欧盟将捍卫主权和企业利益 正建立全球贸易伙伴关系提高可预测性和弹性[9] - 若美国关税被判违法 国际条约不自动失效 但会影响现有条约履行和后续谈判 贸易伙伴可能采取拖延策略[9]
407类产品!美国钢铝关税征收范围扩大,“午夜突袭”令进口商措手不及
第一财经· 2025-08-20 17:44
关税政策变动 - 美国政府于8月19日将407个产品类别纳入50%钢铁和铝关税征收范围 涵盖风力涡轮机零部件 移动起重机 推土机 铁路车厢 家具 压缩机和泵等重型设备及工业品 [3] - 关税调整自8月18日东部时间凌晨12:01立即生效 美国报关行和进口商几乎未获提前通知 导致企业措手不及 [3][6] - 此次行动是特朗普政府强化美国钢铁和铝工业的最新举措 此前已在2月将税率提至25% 6月进一步提至50% 并逐步扩大征税范围至家用电器等衍生产品 [5] 关税覆盖范围与影响 - 受影响产品涵盖消费品包装 家用和工业产品 重工业与运输设备 化学品和涂料 以及能源与基础设施产品 包括铝容器 工具 家具 推土机 铁路车辆和风力涡轮塔等 [6] - 美国工业与安全局估计共有673种钢铁衍生产品和188种铝衍生产品被纳入 约占所有美国协调关税表编码的3.5% [6] - 国际货运代理公司Flexport指出新政策将带来更高落地成本 企业需从供应商收集铝重量 价值百分比及冶炼国家等数据 合规负担极重 [7] 经济影响与行业反应 - 基于2024年一般进口海关价值 钢铝关税影响到328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 较调整前的1910亿美元显著上升 [12] - 关税推高美国国内生产成本 7月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9% 为三年来最大单月升幅 同比升幅达3.3% [13] - 美国两大钢铁生产商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和钢铁动力第二季度产品价格进一步攀升 钢铁动力平均售价从每吨998美元涨至1134美元 克利夫兰-克利夫斯从每吨980美元增至1015美元 国内钢铁价格年内累计上涨16% [13] 企业应对与成本转嫁 - 戴姆勒卡车北美公司大量采购钢铁用于生产卡车和校车 在25%关税税率时将约3500美元额外成本转嫁至平均售价约10万美元的校车上 [14] - 货运代理人士指出已出运货物只能交税 未出运货物需重新计算关税 预计将影响货量 [7] - 贸易合规咨询公司Trade IQ表示此次措施尤其影响所有客户正常运营 缺乏过境豁免机制导致进口商无法作出合理购买决定 [6] 政策背景与法律依据 - 白宫称企业应预料到商品会被列入征税范围 指出4月已建立产品纳入程序 5月接受企业提交请求 下一个窗口期将于9月开启 [8][9] - 特朗普动用232条款权力广泛 可基于国家安全理由任意修改税率和扩大范围 涵盖衍生品原料及主要产品 [8][9] - 根据美国商务部程序 公众每年有三个窗口期提交产品纳入请求 Flexport预计在9月窗口期关税范围可能继续扩大 [9][10]
美国关税风暴冲击中国台湾上市公司17%营收 电脑、半导体、零部件等将是重灾区
经济日报· 2025-08-06 07:08
核心观点 - 美国232条款半导体调查结果及最终关税措施可能对中国台湾上市公司造成显著冲击 直接或间接销美营收达7.71万亿元新台币 占总营收17.3% 最高恐影响近两成营收量能 [1] - 关税影响可能通过原产地课税原则延伸至终端应用市场 即使经第三地组装出口美国也可能被追溯课税 [2] 营收影响规模 - 中国台湾上市公司直接销美营收达7.6万亿元新台币 上市公司间接销美营收1147亿元新台币 [1] - 前五大受影响产业(电脑及周边设备、半导体、其他电子、电子零部件、通信网路业)合计351家公司 销美总营收7.29万亿元新台币 占总营收约16% [1] - 前三大产业(电脑周边、半导体、其他电子)销美金额均超过2万亿元新台币 为首波冲击核心 [1] 产业冲击分布 - 电子产业及其供应链上下游受冲击最剧烈 被市场视为关税风暴"惨业" [1] - 半导体上市公司销美营收达260亿元新台币 电脑周边设备厂商销美营收194亿元新台币 [1] - 关税影响可能延伸至笔记本电脑 手机等终端应用市场 取决于原产地课税原则 [2] 企业应对措施 - 各公司已采取因应措施 包括调整生产基地 供应链重组 调整海外布局 或与客户调整售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