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创作
icon
搜索文档
震惊电影圈,好莱坞混了10年没出头,他把AI「烂片」做成23万粉爆款
36氪· 2025-11-18 20:02
【导读】人类首个AI创作型导演诞生!Josh Wallace Kerrigan用GenAI工具,构建Neural Viz的外星宇宙,避免硬碰AI短板,转而实验伪纪录片形式。 AI内容的未来,不都是电子垃圾! AI作品不等于电子垃圾。关键在创作者把「缺陷」变成「风格」。 Neural Viz是YouTube上一个「外星人纪录片」频道,目前有23.3万粉丝,每个视频轻松过10万。 Neural Viz背后只有一个人:Josh Wallace Kerrigan。 他用一套AI工具,在家演出了「电影宇宙」。写、导、剪、配音、布光、渲染,他一个人全包。 《连线》直接给它冠名:「AI时代的第一个了不起电影宇宙」。这不是噱头,是完成度与野心的认可。 人类首个AI创作型导演 当年,Trey Parker和Matt Stone用最便宜的工具,彻底颠覆了动画行业。 Neural Viz背后的这位创作者,也在使用一种许多人根本看不起的技术,把这个媒介推向全新的方向。 他或许是历史上第一个「AI作者型导演」(AI auteur)。 直到最近,他几乎一直保持着完全匿名的状态。 他叫Josh Wallace Kerrigan,是家中三个 ...
AI如何重塑创作生态?爱奇艺(IQ.US)AI短片创作大赛展映交流会在沪举行
智通财经网· 2025-11-11 11:35
爱奇艺AI战略与投入 - 公司自2018年深度学习起步即在AI领域持续投入,并于2023年结合大模型能力推出“剧本工坊”、“影像工坊”等AI创作工具 [2] - 公司已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智能平台部负责底层技术建设,智能制作部聚焦创作赋能,并成立专门小组对接优秀AI创作者 [20] - 公司计划通过“鲍德炜·爱奇艺AI剧场”重点扶持15分钟以上的AI长叙事影片创作,并在动画、漫剧、电影及少儿内容等多个类型全面推进AI应用 [20][22] AI短片创作大赛成果 - 公司主办的“与AI共生”短片创作大赛历时3个多月,共收到2300多份投稿,最终7部作品获奖 [1] - 大赛冠军作品《烟花底下有我家》的导演透露,该片仅用十天便完成制作,实现了过去“写得出却很难拍得出”的创意 [8] - 获奖创作者背景多元,包括平面设计师、魔术师、自媒体博主和戏文专业学生,表明AI技术降低了创作的专业门槛 [10] AI对创作效率与门槛的影响 - AI技术显著提升创作效率,使天马行空的想法得以快速实现,例如一部获奖短片在十天内完成 [8] - AI被视作与创作者良性互补的伙伴关系,是一门“放”的艺术,但人类情感仍是作品的核心灵魂 [8][12] - 技术拉低表达门槛后,创作者需更专注于“我们真正想表达什么”的核心命题 [10]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AI视频生成技术正从简单的画面生成迈向情感表达,追求更高的“电影质感”和传递情感的“温度” [16] - 技术厂商通过提升GPU利用效率、提高“抽卡”成功率以及融入行业经验来降低创作者试错成本 [18] - AI正在催生全新的视听语言,这不仅是对影视技术的升级,更是对内容生产流程、美学范式及组织架构的全面重塑 [20][22] 公司未来合作与扶持计划 - 公司将继续深化与创作者的合作,开放更多AI创作工具给创作者使用 [2] - 公司邀请AI短片创作大赛冠军团队登上其年度“尖叫之夜”盛典,旨在让更多AI创作者被看见 [1][6] - 公司认为AI浪潮是其成立十五年后遇到的机遇,将使内容创作和创意更紧密高效地结合 [4]
海南打造261家就业驿站
海南日报· 2025-11-07 09:43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南省通过建立261家就业驿站及配套的线上平台“海南好就业”小程序,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免费、精准的招工就业服务,有效解决用工和就业问题 [1][4][5] 就业驿站服务模式与成效 - 就业驿站工作人员(“站小二”)主动对接需求,例如为昌江七叉镇农业合作社组建70人劳务队伍解决辣椒采摘缺工问题 [2] - 服务形式多样,包括深入村庄流动宣传、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精准匹配岗位(如“手机维修学徒”、“便利店店员”)并成功推荐就业 [4] - 除岗位匹配外,驿站还根据市场需求举办技能培训,如海口大致坡站咖啡师培训(20余名学员)、文昌文城站AI办公技能公益培训(40余名学员)、琼中8家站点“靶向培训+推荐就业”活动(成功推荐上岗1000余人次) [4] 线上平台运营数据 - 线上平台“海南好就业”小程序于2023年9月上线,与261家线下驿站结合,提供全天候服务 [4] - 截至11月5日,该小程序累计发布岗位379.44万个、登记求职者28.33万人、获得浏览量334.37万次 [5]
事关下一代的儿童绘本,需不需要AI创作?
36氪· 2025-11-05 20:51
AI技术在儿童绘本领域的应用现状 - AI绘本生成技术正变得可行,例如谷歌Gemini AI的Storybook工具可根据用户输入生成10页图文电子书,图像风格一致性获得认可[1] - 国内平台如抖音、快手、B站出现大量使用豆包、即梦、Deepseek等大模型制作的AI儿童绘本视频,部分视频点赞量达大几千甚至近百万[1] - AI生成儿童绘本存在显著争议,反对声音认为其“毫无灵魂”、角色画风细节不一致、故事浅显无聊[1] 儿童绘本行业市场表现 - 2025年1—9月整体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同比下降1.24%,实洋同比下降2.60%,第三季度各月同比下降拉动整体转负[2] - 少儿类和教辅类图书占比接近行业60%,但童书出版板块增长乏力,80%以上机构在2025年1—5月经历10%~40%的销售、发货同比下滑[2] - 绘本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8.19%下滑至2024年的15.81%,过去五年呈波动缩减趋势[5] 儿童绘本行业历史与现状 - 2005—2015年是童书市场“黄金十年”,绘本以童书市场十分之一的品种数支撑五分之一的码洋[3] - 目前行业面临优质内容供给不足的困境,2018年少儿图书畅销榜无新书上榜,2021年仅一本新书进入前100名[7] - 线下绘本馆经营困难,一线城市核心社区月租金与人力成本超总成本60%,行业会员续费率普遍低于40%[6] AI技术对绘本行业的潜在影响 - AI可能通过降低创作门槛缓解优质内容供给不足的矛盾,让普通人成为创作者[7] - AI绘本可向定制化方向发展,并可能通过技术提升降低绘本价格,从而扩大在三至五线城市及农村的渗透率[9] - AI绘本未来难以取代传统优秀绘本在想象力、艺术性方面的价值,更可能取代同质化、无创新的作品[13] AI绘本领域的商业化与乱象 - 出现以“AI绘本”为标签的副业推广,声称可“月入X万”,但存在利用信息差兜售教程的骗局,课程价格在2000-6000元不等[13][15] - 《卡皮巴拉的自我修养》AI绘本曾登上微信读书TOP 50新书榜第5名,推荐值77%,但争议较大并很快跌出榜单[11]
跟这个音乐Agent聊会儿,分分钟生成抖音神曲 | 对话音乐创作Agent产品Tunee
量子位· 2025-11-01 09:35
AI音乐生成行业发展趋势 - AI创作领域正从"工具产品"向"智能体交互产品"演进,多家成熟玩家及新入场者纷纷布局Agent能力[5] - AI音乐生成具有自由度高和审美高度个性化的特点,与其他创作垂类赛道存在显著差异[6] - 音乐生成Agent的产品设计路径和技术底座展现出与其他创作赛道Agent的巨大差异性[8] Tunee产品核心功能与定位 - 作为国内首个音乐生成Agent产品,通过对话式交互与智能引导显著降低音乐创作门槛[12] - 提供智能对话式创作流程,支持从模糊灵感到专业生成的全流程创作支持,可实时展示思考路径并支持多轮修改[13] - 支持专业化生成与多场景输出,涵盖从专业级音频文件到适配社交媒体传播的MV视频[13] 目标用户群体与核心需求 - 主要用户为具备音乐审美追求的内容创作者,包括文字创作者和视频创作者,需要音乐在内容载体中传递情绪[17] - 用户最关注的体验是指令的遵循性,即AI能否真实响应用户需求并交付符合预期的结果[24][25] - 产品价值体现在通过自然语言交互降低操作门槛,并通过多轮对话主动提供专业建议[26][27] 产品设计理念与技术实现 - 选择对话式交互是因为其天然匹配音乐创作需要多轮修改迭代的特点[30][31] - 产品设计思路更偏向服务非专业人士,采用类似Omakase吧台的主动建议模式[34] - 技术实现上融合了大量人工创作的思考决策,将抽象需求翻译为AI可理解的精准指令[38] 市场竞争与产品迭代策略 - 团队在过去六至七年持续专注音乐交互赛道,曾推出"唱鸭"APP和"天谱乐"模型[41][42] - 当前更关注用户的对话轮次深度与使用时长,通过对话中满意度占比评估产品质量[57][59] - 未来三个月核心迭代方向是提升对话质量与稳定性,聚焦用户最关注的环节[66] 硬件产品布局与生态拓展 - 团队推出全球首款生成式AI吉他TemPolor Melo-D,将音乐模型嵌入硬件解决学习曲线陡峭问题[70][72] - 硬件产品定位为体验型消费,弥补纯软件载体在音乐体验层面的能力限制[71] - 通过AI技术使乐器学习的正反馈更早到来,降低用户获得成就感的时间成本[73]
虚拟拍摄、AI创作成为必备技能 “技术+艺术”型人才助推影视行业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10-30 11:50
行业人才现状与挑战 - 影视行业面临新人冒头难、顶尖创作者匮乏、行业老兵追不上技术迭代等问题,人才培养成为行业发展关键[1] - 人才缺乏是制约行业升级的关键因素,行业存在结构性短板和发展瓶颈,尤其在媒体深度融合、文旅跨界和数智融合背景下,兼具创作与全链路运营能力的“影视+”复合型人才以及“技术+艺术”双栖人才稀缺[2] 行业人才培养方向与策略 - 推动人才队伍建设需引导人才深入生活汲取灵感,勇于创新突破,并主动拥抱数智变革、构建开放生态[2] - 平台和头部企业应发挥“领头雁”作用,通过务实项目搭建“老带新、传帮带”的有效平台[2] - 行业需要锐气和才气并举、能驾驭内容与新技术的人才,系统性培养“技术+艺术”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未来影视人需一手扎根艺术美学,一手掌握技术工具[2] 公司战略与人才培养模式 - 公司探索“以人才为核心,以文化为根脉,以科技为引擎”的新模式,系统性培养“技术+艺术”融合型人才[1] - 公司坚定“内容+科技”双轮驱动战略,认为人才是影视行业核心生产力,旨在输出规范、形成体系以提升行业效率和质量[2] - 公司通过“春苗编剧计划”挖掘优秀新人,该计划是集发掘、培养、合作于一体的系统性人才培养新模式,在过去一年半里从近千名参与者中为25个优质项目发放125万元创作扶持资金[4] - 公司开展“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划”,面向全球寻找青年导演,提供导演经纪服务、在头部项目担任B组导演、孵化个人原创IP项目等支持方式,过去六年共有超300位编剧、42位导演的剧集首作在公司平台播出[5] - 公司加速平台自制工作室落地,以创造让创意安全落地、专业人才尽情发挥的土壤,案例包括敦淇工作室打造的《以法之名》以及热播剧《边水往事》导演成立的工作室,并与申奥、曾国祥等年轻导演达成多元合作[7] 技术应用与创新 - 新技术打破创作边界,重塑人才培养逻辑,公司技术实践让“科技成就艺术”从理念变为现实[8] - 在头部剧集《清明上河图密码》制作中,团队规模化应用虚拟拍摄技术,将难以实现的宏大场景变为现实,提升制作效率并拓展艺术表达空间[8] - 公司自主研发的豹款影视制作车结合云计算与AI能力,融合5G传输、AI辅助拍摄、云端协同制作等技术,已服务11个不同题材类型的影视项目,提升制作效率与灵活性[8] - 公司与通义万相协同研发的AI影视模型系列覆盖“前期创意—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全流程,能帮助团队快速落地分镜构想、进行动漫后期制作、优化微表情等[10]
爱奇艺AI短片创作大赛入围作品首曝光!看AI如何“拍”出惊艳短片
北京商报· 2025-10-22 10:01
大赛概况与成果 - 爱奇艺国际版主办“与AI共生”短片创作大赛历时78天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吸引超2300位创作者参与 [1] - 共计142部AI短片作品通过初筛其中54部为评委提名作品将角逐最终11个奖项 [1] - 入围作品已在爱奇艺APP内可通过搜索“AI短片”或“AI大赛”观看 [1] 技术合作与作品特点 - 大赛技术合作伙伴谷歌和火山引擎提供前沿视频大模型Google Veo 3和豆包Seedance 1.0 pro支持 [1] - 入围作品类型多样包括实验概念短片强叙事剧情片动画短片竖屏短剧等 [1] - 作品运用超现实主义赛博朋克定格动画3D动画水墨水彩等多种美术风格 [1] - 作品题材覆盖剧情科幻喜剧言情民俗战争等多元领域创意呈现及叙事连贯性超越预期 [2] 行业影响与公司战略 - 公司认为AI技术对助力影像创意表达和降低创作门槛起到重要作用 [2] - 全球AI视频大模型在视频画面一致性音画同步性运镜连贯性上取得显著进展 [2] - 公司致力于与全球创作者探索AI与影视融合的无限可能共同开启内容创作新篇章 [4] 后续计划与活动 - 大赛最终获奖结果将于2025年11月上旬公布获奖作品将在“2025爱奇艺尖叫之夜”展示 [2] - 公司携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得主鲍德熹发起“AI剧场”创作营面向全球招募以打造时长不低于15分钟的AI叙事影片为目标 [2]
爱奇艺AI短片创作大赛入围作品首曝光 看AI如何“拍”出好短片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5:58
大赛概况与成果 - 爱奇艺国际版主办的“与AI共生”短片创作大赛历时78天,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吸引超2300位创作者参与 [2] - 共计142部优秀AI短片作品通过初筛,其中54部为评委提名作品,将角逐最终11个奖项 [2] - 涌现出《白骏马》《大展鸿图》《黄灯的三秒》等多部叙事扎实、视角新颖的作品 [4][5] 技术合作与支持 - 谷歌和火山引擎作为大赛合作伙伴,为参赛选手提供视频大模型Google Veo3和豆包Seedance1.0 pro的技术支持 [4] - 创作者运用超现实主义、赛博朋克、定格动画、3D动画、水墨水彩等多种美术风格进行创作 [5] 公司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认为AI技术在助力影像创意表达、降低创作门槛上起到重要作用 [5] - 全球AI视频大模型在视频画面一致性、音画同步性、运镜连贯性上取得显著进展 [5] - 公司致力于与全球创作者探索AI与影视融合的无限可能,开启内容创作新篇章 [6] 后续计划与活动 - 大赛最终获奖结果将于2025年11月上旬公布,获奖作品将在“2025爱奇艺尖叫之夜”展示 [5] - 公司携手鲍德熹发起“鲍德熹·爱奇艺AI剧场”创作营,向全球招募创意,目标是打造时长不低于15分钟的AI叙事影片 [5]
万千精彩,童画多YOUNG,陆家嘴国泰人寿2025年儿绘赛顺利收官
财富在线· 2025-10-15 12:58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本届比赛征集到近万幅画作,创下历届新高[1][2] - 赛事覆盖全国12大赛区、近50个网点[1] - 自2004年开办以来,赛事已累计吸引50万余人次参与[4] - 2025年赛事终选从“全国15强”升级为“全国20强”,入选概率接近1/500[7] 赛事主题与创新举措 - 本届赛事以“廿载绘梦,未来'艺'起YOUNG”为主题,呼应公司开业20周年[2] - 首次在线上推出AI专项主题活动,包括“AI作诗”、“AI作曲”、“AI评画”等创新联动[2] - 推出三大主题板块以增强互动体验与情感连接,包括“小画家返航计划”和“合体吧!绘画小超人”[4] - “小画家返航计划”邀请往届参赛家庭重回赛事舞台,全国12个分赛区安排了丰富互动活动[4] - “合体吧!绘画小超人”鼓励小朋友以“绘画+好友”形式组队参与,强调协作与共创[4][5] 美育生态构建与社会影响 - 赛事构建了涵盖艺术讲座、户外写生、手工创作、非遗体验等的多元美育活动体系[2] - 通过品牌沉淀、内容创新与技术融合,构建多元、开放、可持续的美育生态[3] - 赛事面向全国适龄儿童免费开放,以“多场景、低门槛、强互动”方式吸引参与[2] - 特邀往届获奖小画家担任“小小评委”,以“童眼观画、童心评画”方式融入评审环节[5] - 公司高度重视赛事积累的美育价值与社会影响力,未来将继续创新并丰富赛事内涵[8] 压轴活动与荣誉体验 - “艺”眼看世界活动作为赛事压轴,于9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举办,连续第三年在沪举行[7] - 20位终选小画家开启三天两夜美育之旅,活动包括参观浦东美术馆“缔造现代”奥赛博物馆大展[7] - 孩子们在奥赛展手工坊动手创作,并在耀雪冰雪世界全球最大室内雪场探索[7]
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深氪lite
36氪未来消费· 2025-10-09 16:20
AI对网文行业的冲击 - AI生成内容在网文平台大量涌现,番茄小说2024年3月1日首秀新书达5606部,较2023年同期的400部飙升13倍,9月中旬日均首秀新书仍近2000部[7] - AI内容抢夺平台流量资源,导致新人作者作品流量断崖式下跌,收藏数和订阅增长停滞,底层作者被驱逐[7][9] - AI写作效率远超人类,专业工作室可实现月产百部作品,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开发的AI工具一小时可生成30万字长篇小说[9][11] AI内容的生产与变现 - 部分团队利用ChatGPT、DeepSeek等免费大模型批量生产内容,日均产出数十万字投放至番茄小说等平台[28] - AI可剖析爆款作品内核并模仿创作,例如基于票房超150亿元的《哪吒2》生成西游记衍生小说[24][25] - AI内容可通过平台分成、版权售卖变现,有案例显示20万字AI小说以500元价格被有声书买断版权[30][31] - 灵境AI公司通过AI创作短篇小说业务贡献约20%收入,已达百万元量级[32][33] 平台治理与作者应对 - 番茄小说因"AI训练补充协议"引发作者抵制,最终平台取消相关条款并上线解除功能[36][37] - 晋江文学城发布AI使用规范,仅允许校对、角色名生成等三种辅助功能,禁止AI主导创作[38][39] - 部分作者转战短剧赛道或选择有保底的分成平台,但全职作者仍面临收入焦虑[12][13] - 平台重点打击低质量AI内容,但因AI生成过程难以监测,治理效果存在波动[40] AI技术进化与行业影响 - AI写作能力持续进化,DeepSeek-V3版本已能生成与人类创作无异的"去油"文本[19] - AI展现出理解设定、保持连贯性、模仿文风的能力,部分案例中生成内容与原创难以区分[16][18] - 目前AI尚未冲击顶级网文作者,阅文集团认为通用型AI创作仍难以实现[19][43] - 番茄小说月活跃用户达2.2亿,AI作为新变量可能影响平台增长根基[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