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重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中西医专家谈体重管理:生活方式干预是科学减重首选和基础措施
中国新闻网· 2025-05-24 00:35
肥胖症的定义与诊断 - 世界肥胖联合会将肥胖定义为慢性复发性疾病,强调其不仅是体重问题 [1] - 诊断肥胖需综合评估BMI、腰围、体脂率和内脏脂肪面积等指标 [1] - 体脂率男性≥25%、女性≥30%可诊断为肥胖,内脏脂肪面积≥80cm²提示腹型肥胖 [2] 肥胖的并发症与危害 - 中国超重患者中逾七成合并至少一种并发症,肥胖患者中近九成合并并发症 [1] - 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1] - 肥胖会缩短预期寿命 [1] 肥胖的治疗方法 - 生活方式干预是科学减重的首选和基础措施 [2] - 对超重(BMI≥24)伴并发症或肥胖(BMI≥28)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如GLP-1受体激动剂 [2] - 重度肥胖(BMI≥37.5)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可考虑减重手术如袖状胃切除术 [2] - 内镜减肥疗法如胃内球囊术已取得进展 [2]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与治疗 - 中医认为肥胖核心病机是"脾虚湿盛、痰瘀内阻" [3] - 中医采用针灸、穴位埋线、耳穴压豆等非药物疗法 [3] - 针对不同体质类型实施精准干预,如脾虚痰湿型用参苓白术散 [3] 肥胖管理与服务 - 上海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体重管理门诊 [4] - 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预防—干预—巩固"一体化服务体系 [4] - 对抗肥胖需要科学方法、持久耐心和多维度支持 [4]
健身器材“长眼睛” 体重管理“更懂你”——从体博会看体育用品发展新趋势
新华网· 2025-05-23 20:30
行业趋势 - 体育用品行业正向"多功能集成化"与"空间友好型"发展,家用健身设备无缝融入家居环境 [2] - "立方健康站"概念兴起,模块化组合可在"一立方米"空间内实现有氧训练、力量塑形、运动康复 [2] - 新科技、新技术推动体育用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速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延伸 [5] 产品创新 - 智能化折叠跑步机采用新材料和智能化技术,直角折叠后占地面积仅0.6平方米 [2] - 便携健身车配备桌板水杯槽及置物板,适配居家办公等多元场景 [2] - 智能阻抗训练设备支持50级阻力调节,模拟重量从5公斤到100公斤,适配全年龄段群体 [7] 技术应用 - AI投篮系统逐帧捕捉动作轨迹,生成出手角度、屈膝程度等数据并提供评分 [3] - 智能训练辅助系统采用AI视觉识别和动作捕捉技术,实时提供运动评估及纠正建议 [3] - 商用健身器材搭载"AI健身助手"系统,根据用户数据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 [4] 市场拓展 - 好家庭智能健身设备已在全国100多个城市落地超600个社区及公园项目,累计服务超1亿人次 [7] - 约顿气膜模块化建造系统使单座气膜场馆最快30天建成,成本仅为传统场馆三分之一 [5] - 商用健身展区推出"全人群适配"解决方案,覆盖长者健身和青少年体态监测 [7] 消费需求 - 体重管理成为全民健身领域热点话题,行业聚焦科学减脂解决方案 [7] - 体育产业增长需要帮助更多人建立体育消费的意识、习惯和技能 [7][8] - 健身器材结合趣味化交互功能,满足从健身"小白"到"达人"的全场景需求 [4][7]
减肥竟成为国家大事!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3 15:14
肥胖问题现状与政策背景 - 北京朝阳医院肥胖专病门诊号源紧俏 每周仅开三次 最快预约需等待十天 [4] - 国家卫健委要求2025年6月底前实现国家及省级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 鼓励设立肥胖防治中心 [5] - 京东买药推出"减一斤体重奖励100元现金"活动 反映社会减重风潮兴起 [5] - 2022年全球每8人中就有1人患肥胖症 2019年约500万人因高BMI死于慢性病 [10] 肥胖成因与防控难点 - 男性肥胖主因是久坐和应酬 女性则与生育及心理问题相关 [9] - 生活方式干预效果难以维持 营养门诊六年数据显示体重反弹现象普遍 [7] - 食品工业营销力度远超健康科普 消费者形成"克制食欲不近人情"的观念 [20] - 英国1992年以来14项肥胖防控战略和689项政策未能遏制肥胖率上升 [12] - 中国1995-2010年慢性病干预措施未能跟上疾病蔓延速度 [12] 防控体系执行困境 - 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管理面临居民配合度低的问题 科普讲座需发放礼品才能吸引参与 [13] - 英国肥胖政策因新自由主义理念影响而表述模糊 回避对个人生活的直接干预 [15] - 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缺乏明确的效果监督和问责机制 [20] 肥胖的社会经济影响 - 慢性病照护负担使贫困家庭陷入经济困境 影响子女教育和发展 [17] - 北京城六区养老院费用远超普通老人退休金 独生子女家庭面临沉重照护压力 [17] - 肥胖相关慢性病照护负担正成为必须应对的公共政策问题 [17] 政策转向与行业响应 - 国家卫健委将肥胖防控从"倡导"升级为"行动" 列为《健康中国2030》重要抓手 [18] - 贵州省人民医院计划开设"国家卫健委减重食谱窗口" 并与国企合作开展减肥训练营 [20] - 营养科联合普外科、内分泌科开展专项减重义诊 显示医疗系统内部资源整合趋势 [20]
吃出新平衡,从植物蛋白开始的每一次餐桌改变
中国食品网· 2025-05-22 14:14
肥胖与体重管理趋势 - 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预计达70.5%,儿童超重肥胖率预计达31.8% [1] - 国家卫健委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倡导"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主题,鼓励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及"增豆、加奶"策略 [1] - 全球超重和肥胖率持续攀升,2030年高BMI将影响近30亿成人(占全球成年人口50%) [2] 科学减重原理与实践 - 控制总能量摄入是关键,减肥时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500~1000kcal,男性建议1200~1500kcal/d,女性1000~1200kcal/d [2] -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提供三档日摄入热量控制区间(1200kcal、1400kcal、1600kcal)并分季节制定食谱 [3] - "饥饿式减肥"会优先分解肌肉,降低基础代谢,科学减重需保障蛋白质摄入并配合力量训练 [3] 蛋白质摄入与植物蛋白优势 - 成年女性每日蛋白质建议摄入55克,男性65克 [6] - 大豆蛋白含完整必需氨基酸,与谷物互补可提升蛋白质质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鼓励多吃大豆类食品 [9] - 植物蛋白不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提供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 [13] 植物基食品行业动态 - 2024年全民营养周主题为"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鼓励开发多样化大豆制品 [9] - 星期零推出鸡蛋豆腐、核桃豆干等餐饮端产品,以及口袋沙拉棒、海苔豆腐等零售端零食,海苔豆腐每100克蛋白质含量超12克 [9][11] - 哈佛大学研究显示植物蛋白摄入与健康寿命延长相关,麦吉尔大学研究证实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可降低慢性病风险 [13] 健康饮食社会推动 - Blue Zones组织提出长寿饮食指南,建议95%饮食来自植物性来源,豆类为最健康蛋白质 [13] - 政策倡导、企业创新(如星期零开发植物基食品)共同推动健康饮食从认知转向行动 [14]
见识“美国人大屁股”,才懂“体重管理”有多火,原来咱妈催你“减肥”有道理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2 12:21
美国肥胖现象 - 美国成年人体重指数(BMI)超过30的人数高达7800万,肥胖率高达41.9% [5] - 美国每年因肥胖导致的死亡人数在15万到30万之间,超过因枪支暴力死亡的人数 [5] 肥胖的根本原因 - 现代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大幅降低粮食价格,使吃饱饭变得轻而易举 [7] - 大企业垄断农业后引导改变饮食习惯,玉米产业链主导食品工业 [8] - 糖和高果糖浆泛滥,糖油混合物导致热量爆表 [9] - 家庭结构不稳定,父母缺乏营养知识,孩子养成垃圾食品依赖 [9] 社会治理问题 - 美国人均医疗支出高达人民币9.6万元,是中国的16倍,但人均寿命只有78岁,比中国低0.6岁 [10] - 部分内陆州人均寿命不到70岁,与越南、伊拉克相当 [10] 减重策略与市场 - 美国每年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尝试过减肥 [11] - 礼来公司和诺和诺德在GLP-1减肥产品研发和生产领域拥有巨大市场份额 [13] - 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投行预测减重药物市场在2030年前有望突破千亿美元市值 [15] - 特朗普政府推行处方药"最惠国"定价政策,目标让美国药价最多下降80% [16] 个性化体重管理平台 - Noom、WeightWatcher等平台提供科学饮食和运动的一对一建议 [17] - Noom在虚拟教练公司中使用率最高,占比31% [18] - MyFitnessPal等App专注于主动监测卡路里、运动和营养信息,平均下载量高达一百五十万次 [19] - ZOE基于血液监测实现营养管理,提供个性化饮食规划 [21]
全民营养周|体重管理就要少吃吗?这三类食品可以增加摄入
央视网· 2025-05-21 23:31
健康饮食核心建议 - 倡导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每天新鲜蔬菜至少300克且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每天新鲜水果200~350克 每周蔬菜水果种类需达10种以上 [2] - 全谷物摄入建议 成年人每天50~100克 需保留完整籽粒结构如糙米燕麦等 一日三餐至少一餐含全谷物 [3] - 水产品摄入建议 每周鱼虾贝类1~2次约300~500克 鼓励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适当增量 [5] 体重管理关键措施 - 需保持能量负平衡 摄入量需低于消耗量 但不可极端节食 需维持食物多样化 [8] - 每日食物种类需达12种以上 每周25种以上 需调整碳水化合物结构 增加全谷物减少精制糖类 [10] 营养补充剂使用指引 - 不提倡用营养补充剂替代膳食 食物中微量营养物质吸收更高效且副作用较少 [11][12] - 特殊人群如孕产妇需在专业指导下补充 需确保剂量持续性和连贯性才能见效 [14] 全民营养周背景数据 - 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达51.2% 若不干预2030年将突破70% [6] - 今年主题聚焦"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强调合理膳食与体重管理不冲突 [6][8]
国家喊你减肥实际上是在为你省大钱!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1 12:03
2025年5月17日至23日是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今年的主题定为:"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今年还将继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专项行动, 进一步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国家喊你减肥"这一话题早已深入人心,凸显了我国肥胖问题的严重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社会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提到,有研究预测,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到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 率将高达70.5%,儿童超重和肥胖率也将达到31.8%。 许多人仍然认为肥胖只是"外形不美观",但实际上,肥胖是一种隐匿的代谢危机。它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带来经济负担、时间损耗,甚至 增加机会成本。 的肥胖率上升了1.8%,女孩则略有下降。研究还指出, 肥胖的儿童在成年后大多仍然肥胖,相关慢性疾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 肥胖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指标",而是众多疾病的起点。只要BMI超过正常范围,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肿瘤等慢性病便会如多米诺骨牌 般接踵而至。这些健康问题不仅严重损害生活质量,更会直接影响健康寿命的长短。 ▍肥胖其实是"富贵病" 许多人把肥胖调侃为"富贵病",觉得不过是"吃得好"带来的身材变化,甚至认为"胖点没什么大碍"。可当 ...
每4个杭州小伢儿中 至少有1个“小胖墩”
杭州日报· 2025-05-21 10:47
中小学生健康状况 - 2024年杭州市中小学生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4.7%和12.2%,合计达26.9%,即每4个学生中至少有1个超重或肥胖[1] - 近3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总和持续在25%-27%高位徘徊,同时营养不良率为8.8%且连续3年呈上升趋势[2] - 女生营养状况优于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比例均低于男生[2] 居民营养现状 - 杭州市居民总体超重肥胖率(含中心性肥胖)已超过40%,其中男性超重肥胖率超过50%[2] - 2024年杭州居民每日盐摄入量降至8克,禽畜肉摄入量降至150克(较2023年减少约100大卡能量摄入)[5] - 蔬菜摄入量回落至2023年水平,全谷物、薯类、奶类和豆类摄入量持续处于低位[5] 体重管理科学方法 - 儿童青少年BMI界值随年龄变化,65岁以上老年人理想BMI应保持在20-26.9[4] - 体脂率比BMI更能准确反映肥胖情况,BMI正常人群中15%存在中心性肥胖[4] - 减重需控制总能量摄入但需适度,儿童需保障生长发育营养,老年人需保证蛋白质和钙摄入[5] 行业数据对比 - 全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19.0%,预计2030年可能升至31.8%[2] - 我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即半数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2]
阿伯食管癌术后进补虫草致营养不良?广医肿瘤医院专家提醒,合理营养可提升肿瘤治疗效果
南方农村报· 2025-05-20 17:35
肿瘤患者营养管理 - 体重管理是贯穿肿瘤全程治疗的生命线,合理营养可提升治疗效果[9][10] - 普及"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对癌症防治重要,饮食需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物,运动需规律[11][12][13] - 术后营养需科学合理,高价补品如虫草无明确抗肿瘤功效,均衡饮食才是核心[14][15][16][17][18][19][20][21][22][23][24] 营养误区与科学指导 - "饥饿疗法"是认知误区,肿瘤细胞会掠夺式消耗体内营养,盲目节食会加速病情恶化[28][29][30][31][32][33][34][35] - 无需盲目忌口"发物",大部分"发物"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素,可增强免疫力[42][43][44][45] - 需严格限制的食物包括加工肉、腌制烟熏烧烤食品、高盐高糖高脂食物及酒精饮料[40][41] 体重管理与癌症风险 - 肥胖与13种癌症风险正相关,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超重患者癌症复发率更高[49][50][51][52] - 需科学调节体重,超重者减重,过轻者增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56][57] - 合理膳食需食物多样化,荤素粗细搭配,高蛋白饮食,多蔬果,限糖限酒[58][59][60] 运动与生活方式 - 运动有助于改善食欲、消化功能和肌肉衰减,建议每周3次以上,每次20-30分钟[61][62][63][64] -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饮食富含全谷物、蔬果、豆类,多喝水,限糖限酒,保持健康体重[66][67][68][69][70][71][72][73] 专家背景 - 黄瑜芳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营养工作近二十年,擅长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75][76][77] - 担任中国营养学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委员等多个专业委员会委员[78][79][80]
“轻断食”“戒晚餐”“断碳水”真能减肥?官方最新版减重指南权威发布!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0 16:52
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 - 超重和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及部分癌症 [7] -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胖瘦的常用标准,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² [7] -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5至24,BMI在24到28之间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则定义为肥胖 [8][13] 减肥误区分析 - 过度节食不科学,轻断食不等于完全不吃饭,需保证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摄入 [9] - 不吃晚餐无法有效减肥,长期不吃晚餐可能导致热量优先转化为脂肪,恢复晚餐后体重易反弹 [9] - 完全断碳水短期内体重下降明显,但难以长期坚持且可能伤害身体,如影响大脑供能 [10] - 单靠增加运动量不控制热量摄入难以减重,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肌肉损伤或四肢变粗 [10] 科学运动建议 - 低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游泳等)适合大多数肥胖人群及儿童、中老年人 [11] -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爬山、跳绳、舞蹈等)适合体力较好的年轻人,膝关节不好者需慎选 [11] - 抗阻运动适合体力较佳的年轻人及轻中度骨质疏松患者,柔韧和平衡训练(太极、瑜伽等)适合大部分人群 [11] 国内审批减肥药物 - 我国仅有5种获批减肥药物: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 [12] - 药物减肥适用标准:BMI超过28且生活方式干预后体重下降不足5%,或BMI超过24合并并发症 [12] - 药物减肥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停药后体重易反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