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贸易

搜索文档
外交部:西博会为促进西部地区贸易投资、对外开放发挥重要的窗口作用
快讯· 2025-05-27 15:55
西博会发展历程与作用 - 西博会创立25周年 同时也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5周年 [1] - 西部地区从开放"后卫"转变为"前锋" 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绿色发展全面展现 [1] 西博会功能定位 - 促进西部地区贸易投资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1] - 展示中国西部发展的"金色名片" [1] 国际合作展望 - 以博览会为契机加深与各国了解 增进友谊 深化合作 [1] - 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1] - 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 [1]
统一协调应对关税压力,发表宣言强调合作共赢,东盟期待共同维护多边贸易
环球时报· 2025-05-27 07:01
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 - 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强调三方峰会象征区域凝聚力,将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需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应对不确定性 [1][3] - 三方峰会机制是全球南方国家联合自强的制度性突破,体现对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回应,标志南南合作迈入协同机制化新阶段 [1][7] - 东盟、中国、海合会总经济规模达25万亿美元,覆盖超20亿人口,峰会将开启三边合作新篇章 [4][6] 区域经济合作与战略 - 峰会讨论涵盖贸易、投资、发展、可持续基础设施及区域数字化的新战略,推动跨区域互利合作 [4][6]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9][10] - 东盟货物贸易协定升级版和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将于10月签署,成为推动东盟持续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9] 多边贸易与应对挑战 - 东盟决定成立工作组统一协调应对美国关税措施,部分成员国将与美展开双边谈判 [3][9] - 中国与东盟合作是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应,增强区域抗压能力,体现跨区域合作价值 [9] - 三方合作将深化贸易、投资、供应链等务实合作,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 [6][7] 跨区域互补性合作 - 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海合会国家提供重要能源供应,三方在资源、市场、技术互补性强 [7][8] - 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规划、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对接,合作潜力巨大 [5][7] - 三方聚合形成亚太与中东战略级南方对话平台,推进发展战略对接升级 [7][10] 新兴领域合作 - 中国与东盟深化数字经济、新能源、数据跨境通道等合作,建立互信基础上的全球南方合作新模式 [10] - 中国愿同科威特拓展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开辟共赢新空间 [5] - 雅万高铁、马中数字丝路等项目体现中国与东盟战略合作成果 [10]
成就彼此 照亮世界(寰宇平) ——携手开辟中欧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02
中欧合作历史与现状 - 中欧建交50周年 双方推动多极化 支持全球化 倡导多样性 成为全球格局重要力量[1] - 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签署超快充网络合作备忘录 延续40年前上海桑塔纳合资模式 体现合作领域从技术引进升级为共同开拓前沿[1] - 双边贸易额从1975年24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7858亿美元 涵盖服装玩具到光伏设备等全产业链[2] - 双向投资存量从零增长至2600亿美元 进入"双向快车道"发展阶段[2] 经济合作成果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0万列 覆盖200多座城市 构建亚欧黄金通道[2] - 2024年一季度中欧贸易额达1.3万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每分钟超1000万元交易规模[2] - 双方经济总量占全球1/3以上 贸易规模超全球1/4 在机械设备 光伏等高端制造业深度互补[4] 产业合作案例 - 德国大众与上汽集团1980年代合资生产桑塔纳 开启欧洲车企在华长期布局[1] - 新能源领域出现技术对等合作 小鹏汽车与大众共享超快充网络技术[1] - 中法联合声明重申气候变化合作承诺 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实施[5] 战略合作方向 - 共同反对保护主义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供应链稳定[4] - 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协调立场 法国AI峰会上推动全球治理框架[5] - 签证政策便利化促进人文交流 加速"双向奔赴"趋势[6] 全球治理协作 - 在应对气候变化 维护多边主义等领域形成战略共识[3] - 共同反对单边霸凌 捍卫国际规则与秩序[5] - 推动不同文明对话 奥地利前总理指出双方共享和平繁荣愿景[6]
RCEP迈入第四年,如何共建高水平自由贸易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5-26 14:22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冲击,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正在此间举办的2025RCEP区域发展媒体智库 论坛上,韩国中央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安忠荣说,维护多边贸易主义体系,《区域全面经济 伙伴关系协定》(RCEP)承载着很大希望。 2025年是RCEP正式实施的第四年。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 RCEP将如何应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在本次论坛上,中外专家学者热议RCEP的调整与 变革。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当日发布的《2025RCEP发展报告》显示,RCEP生效实施三年多来,成为区 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区域内货物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产业链、供应链网络融合发展,区域内中间品贸 易占贸易总额比重由2021年的65%上升至2024年的68.3%。 不过,报告同时指出,RCEP存在规则利用率不高、实施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尤其是虽有中国香港、斯 里兰卡和智利申请加入,但尚未实现扩容。 "RCEP处在不进则退的关节点,破解关键是扩容。"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香港 70%的货物贸易和40%以上的服务贸易都在RCEP地区,香港的加入会大大提升RCEP的国际 ...
新闻多一点丨西博会25年:世界各国分享中国西部发展机遇
新华网· 2025-05-26 07:46
5月2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致贺信,指出愿以这次博览会为契机,同各国朋友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友 谊、深化合作,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届西博会聚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 促进作用。同时,首次设立双主宾国机制,共吸引62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国家馆数量突破20个,为世界各国分享中国西部发展机遇提供了 有效平台。 中国西部包括12个省区市,占全国国土面积七成多,总人口占全国近三成,与10多个国家接壤,在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 习近平主席2018年向第十七届西博会致贺信时指出,西博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为中国西部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同世界 各国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过去的19届西博会,累计吸引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会1210余次,6.8万家企业、58万人次参会参展,展览面积246万平方米,签订投资合作 项目1.3万余个。 5月25日,观众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匈牙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5月2 ...
构建新型合作框架,媒体称赞“意义非凡”,三方峰会向世界提供“亚洲方案”
环球时报· 2025-05-26 07:0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应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5月26日至28日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东盟—中国—海合会 峰会。此前,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期待同东盟、海合会国家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捍卫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欧洲《现代外交》网站称,三方合作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加强地区稳定的区域模式。2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 李强在印度尼西亚总统府同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举行会谈。李强表示,中方愿同印尼坚守建交初心,弘扬友好传统,加强团结协作,夯实"五大支柱"合作格 局,推动两国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迈向更高水平,携手应对风险挑战,更好促进共同发展。印尼《雅加达环球报》引述印尼总统府秘书处负责礼宾、新闻及 媒体事务的副部长尤素夫·佩尔马纳的话称:"此次会谈体现了印尼和中国加强双边关系、促进各战略领域合作的共同承诺。" 外媒:中国总理访印尼传递清晰信号 在同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举行会谈时,李强指出,中方愿同印尼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特别是做优做强标志性项目,进一步擦 亮雅万高铁"金字招牌",推进"区域综合经 ...
红利持续释放 实施三年来 RCEP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央视网· 2025-05-26 00:07
RCEP核心观点 - 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由东盟发起,包括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10国,共15个成员国 [1] - RCEP实施三年来持续释放通关简化、关税减让、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制度红利,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1] - RCEP区域内90%以上产品逐步实现零关税 [7] - 中国是RCEP最大经济体,2022年和2023年对RCEP成员国贸易额占外贸总额比重超30%,2024年进出口达13.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17] 关税减让政策 - 关税减让是RCEP核心政策之一,企业需申请"原产地证书"或"原产地声明"享受红利 [3] - 福建省企业自主开具RCEP原产地声明货值突破100亿元,达103.1亿元,居全国首位 [3] - 纸面巾类产品在泰国进口关税税率从10%降为0,某跨境电商企业单月销售额从5万元增至200万元 [9] - RCEP关税政策智能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帮助企业获取最优关税方案 [12] 贸易便利化措施 - 鲜切花出口新加坡最快2小时完成通关,较以往节省至少12小时 [6] - RCEP规定易腐产品6小时内通关,空运一般货物48小时内放行 [6] - 厦门至菲律宾伊洛伊洛航程从8天压缩至3天,新增航线每周带来超500标箱吞吐量 [15][17] - 厦门港RCEP航线达106条,通达11国60多个港口 [17] 消费者影响 - 超市进口商品来自RCEP成员国,包括泰国榴莲、新西兰奶粉、日本麦片等 [4] - 5月上半月厦门出口RCEP成员国鲜切花84万株,同比增长399% [7] 创新服务举措 - RCEP关税政策智能服务平台被列入商务部数字化实践案例,全国推广 [12] - 平台新增分析提醒功能,精准识别未享受关税减让企业并提供一对一指导 [14] - 福建自贸试验区十年推出640多项创新举措,包括该智能服务平台 [12]
团结携手共进 共赢繁荣未来——习近平主席致第二十届西博会的贺信阐明中国主张、凝聚各方共识
新华社· 2025-05-25 23:01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核心观点 - 习近平主席贺信强调以博览会为契机深化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1] - 西博会举办25年来已成为西部地区融入全球发展的重要纽带,本届聚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区域交流合作[1][2] - 与会企业普遍认为西博会是撬动区域经济的超级支点,能有效对接东西部资源并创造商机[2][3] 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 - 浙江主宾省企业五八智能科技展示警用巡逻防控机器狗产品,期望通过西博会实现东部技术与西部需求对接[2] - 泰国天丝集团在四川内江投产红牛生产基地,认为西博会帮助外企挖掘西部潜力,计划利用关税优惠加强东盟业务联动[3] - 宁夏惠农区企业达成南非5万吨锰矿石进口交易,当地政府着力建设百亿级精细化工产业园拓展国际市场[4] 一带一路与物流通道建设 - 成都国际铁路港公司计划打造"澜湄蓉欧快线"等亚蓉欧中转通道,高效衔接东南亚与欧洲以服务跨国企业产业链[3] - 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近期与韩国共建中韩未来设计共创平台,并与泰国、新加坡签署合作协议推动项目落地[5][6] 跨国企业战略布局 - 德国大众将中国作为全球重要战略市场,通过本土技术融合全球智慧维护产业链稳定,呼应习近平主席合作共赢倡议[5] - 匈牙利作为主宾国展示特色文化,其驻渝总领事认为西博会促进中欧相互理解,深化经贸合作[4]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四川经济合作局强调通过西博会推动经贸、科技、文旅等领域深度合作,呈现西部产业活力[1] - 一汽-大众长春生产基地采用机械臂、AGV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体现产业链创新升级[5]
习近平向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致贺信
证监会发布· 2025-05-25 13:58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 - 本届西博会聚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 博览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 - 为世界各国分享中国西部发展机遇提供了有效平台 [1] 国际合作与贸易 - 通过博览会加深与各国了解、增进友谊、深化合作 [1] - 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1] - 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 [1] 博览会概况 - 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 [1] - 主题为"深化改革增动能 扩大开放促发展" [1] -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 [1]
调查!航运公司全力保美线,赴美航线进入爆发期
华夏时报· 2025-05-23 21:08
中美贸易休战后的航运业复苏 - 中美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后,美国线货运量显著回升,日均订单量达关税战前两倍以上[2] - 集装箱跟踪数据显示,中美贸易休战后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近300%[4] - 船公司缩减美线运力导致舱位紧张,约30条船被调离或停运,剩余船舶运力下降[4] 航运公司运力调整与市场反应 - 多家船公司暂停南美航线,集中资源保障美线运输[3] - 以星航运快速复航美西快线ZX2,高丽海运新增美国航线服务[5] - 十余家船公司通过新航线、复航或加班船方式增加运力,预计6月上旬亚洲至美国运力恢复100%[5] 运价与货量趋势 - 美线运价整体上行,上海-洛杉矶航线报价单日涨幅达500美元/FEU[5] - 滞留货物量达18万-52万标准箱,若5-6月完成运输将推动跨太平洋航线需求增长5%-16%[5] - 90天关税豁免窗口期叠加圣诞备货旺季,或推动8月前美线货量持续走强[5] 国际贸易环境与政策动态 - 欧盟批评美国关税措施导致全球贸易碎片化,多国呼吁强化多边贸易体制[6] - 七国集团重新评估对美贸易关系,加拿大减少对美依赖并转向欧亚市场[6] - 中国1-4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4月单月出口增速达9.3%[6] 宏观经济与行业韧性 - 中国外贸在外部压力下保持平稳增长,显示供应链韧性[6] - 前4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6%,政策协同效应促进经济企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