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搜索文档
点赞新疆发展成果 领略文化交融魅力——活力新疆让参访外媒记者印象深刻
新华网· 2025-07-10 09:40
新华社记者尹茹红 6月30日至7月8日,来自23个国家的24位媒体记者参加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走进丝绸之路经济 带核心区"主题参访活动,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吐鲁番、喀什等地的社区、企业、文化场 馆、宗教场所等,深入感受新疆各族群众的幸福和谐生活,了解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成果,领略 新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 感受各族群众幸福和谐生活 "新疆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关系各族群众利益,繁荣稳定的新疆符合各族群众期待。"在观看反恐纪录 片、参访新疆反恐和去极端化主题展之后,埃及《七日报》外事新闻副主编拉芭卜·法希说,"我们了解 了新疆的历史,尤其是与恐怖主义斗争的历史,现在的新疆十分安宁祥和。" 尼日尔《时代报》社长苏雷说,尼日尔也面临反恐和去极端化方面的挑战,希望能够借鉴中国的经验。 他还表示:"参观了喀什市艾提尕尔清真寺、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后,我看到在这里人民充分享受宗教 信仰自由的权利。" 在伽师县饮水思源展示馆,索马里国家通讯社记者阿卜迪卡尼·阿卜杜拉希·艾哈迈德了解了伽师县人民 从喝不上干净水到饮上安全水的奋斗史。他感叹道:"这是我亲眼见证的。人民安居乐业,享受着幸福 的生活。" 新华社乌 ...
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开展 解读祀典历史与人文精神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09:30
原标题: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开展 解读祀典历史与人文精神 展览展出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藏清代御赐的青铜祭器,如清乾隆兽面纹铜簠、清乾隆回纹龙耳铜 簋等。展厅中摆放了八音乐器(琴、瑟、笙、笛等)以及佾舞舞具(龠、翟),青铜祭器(仿制品)辅以谷物实 物,生动还原祭祀场景。此外,展览还介绍了大成殿主祀孔子、四配(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十二 哲及东西庑从祀的历代先贤先儒,展现孔庙祭祀人物的丰富谱系。 展览呈现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在释奠礼研究与恢复方面的工作成果,凸显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活 态传承。通过精选的图文史料、历史文物,以及场景设计、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力求生动、立体地 勾勒出一幅庄严肃穆又内涵丰富的礼乐文化图景。(记者 徐婧) "礼乐教化——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展出。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展览追溯祭孔大典的悠久历史,从孔门弟子以孔子旧宅设庙缅怀孔子,到唐代"庙学合一"制度确 立,直至北京孔庙成为国家祀典重地,清晰展现这一古老仪式的传承脉络,详述国家级祀典的严格流 程,解读中和韶乐、佾舞所蕴含的"中正平和"的礼乐教化意义。 "礼乐教化——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展出。北京市文物 ...
广西刘三姐文化档案展百件珍贵档案资料首次亮相引关注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09:30
原标题:广西刘三姐文化档案展百件珍贵档案资料首次亮相引关注 彩调剧《刘三姐》剧本第一方案原稿您见过吗?广西首次在自治区层面为"刘三姐"建立文化档案并 举办展览,近百件珍贵档案资料首次亮相引发当地民众关注。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7月9日提供的信息显示,"民族瑰宝 千年记忆——刘三姐文化档案展"自6月 9日开展一个月来,截至7月9日17时,共接待了55批次参观者,共计1560人次。 至此,刘三姐文化档案展自开展至今,已经组织召开了三次专家座谈会,《赶圩归来啊哩哩》曲作 者黄有异、广西文联原副主席黄云龙、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富强、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 心主任韦如柱等近40名专家分别参加了座谈会。 据了解,广西彩调剧《刘三姐》首演于1959年,取材于"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故事。20世纪60年 代,改编自彩调剧《刘三姐》、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刘三姐》上映,作为中国内地第一部风 光音乐故事片,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成为中国传统戏剧走向大众化的典范。刘三姐文化因此被国内外 广为人知。(何跃跃) 展厅内,近百件首次亮相的档案资料尤为瞩目。重点展品包括:柳州市档案馆馆藏的彩调剧《刘三 姐》剧本第一方案原稿;1 ...
快来看精美的红山文物:玉猪龙玉凤女神头像……|博物馆巡游
经济观察报· 2025-07-10 08:58
(原标题:快来看精美的红山文物:玉猪龙玉凤女神头像……|博物馆巡游) 文博时空 作者:小石头 嗨大家好啊!我是文博时空摄影师小石头。"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 展"正在上博热展,上海博物馆联合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共20家文博机构,汇集文物310件/组,包 含一级文物68件/组,二级文物39件/组。 我也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前几个月在红山遗址采访期间,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赤峰 博物院、红山文化纪念馆拍摄的红山文物。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藏品,进一步感受红山文化的魅力。 牛河梁遗址博物馆 女神头像 之字纹陶桶形罐 之字纹陶器盖 彩陶钵 折腹彩陶钵 在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的沃土上,约公元前4700至2900年,诞生了辉煌的红山文化。它不仅是新石器时代 晚期的重要代表,更以发达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独特的积石冢与女神庙祭祀遗存闻名于世。而红山文 化最耀眼的光芒,无疑来自于其登峰造极的玉器制作艺术。 我拍摄的第一件红山文化的玉器,便是馆藏于国博的"中华第一龙"。国博对这件展品的形容为"周身光 洁,长吻修目,鬣鬃飞扬,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在缺乏金属工具的时代,他们运用片切 割、线切割等复杂技术,将 ...
业务丛谈丨推动高校廉洁文化创新发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10 08:19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战略部署 - 高等教育院校需将廉洁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 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 引导师生强基固本 启智润心 [1] - 廉洁文化建设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与高校"三不腐"机制深度结合 [1] 党的领导与体制机制建设 -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 纪委统筹协调 基层党组织协同推进的运行机制 [2] - 需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考核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2] 师生参与与需求导向 - 遵循"从师生中来 到师生中去"路径 调研师生需求 开发喜闻乐见的廉洁教育资源 [3] - 发挥高校人才优势 培育师生共同参与的宣教队伍 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3] 立德树人与文化浸润 - 高校需通过理论研读 通识课程等活动 破除不良风气对师生价值观的侵蚀 [4] - 廉洁文化需帮助学生扣好"廉洁纽扣" 与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使命契合 [4] 技术创新与载体拓展 - 结合虚拟仿真 人工智能等技术 开发可视化廉洁文化资源包和融合展示平台 [5] - 打造案例式 体验式教学模块 将廉洁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与校园活动 [5]
“茉莉花开”县区巡演正在火热进行中 已覆盖线上线下观众超77万人次“文化大餐”打包送到群众家门口
新华日报· 2025-07-10 07:32
巡演活动概况 - 省文旅厅2月启动"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年巡演 截至6月底已在13个设区市举行43场县区专场演出 覆盖线上线下观众超77万人次 [1] - 7月巡演将扩展至宝应县 宿迁市宿城区 溧阳市 泗阳县等13个县市区 每场筹备周期不少于半个月 [1] 资源整合模式 - 由省演艺集团 省淮剧团 省戏剧学校 南京市越剧团 扬州市扬剧团5家单位牵头 整合10余类艺术形式 覆盖95个县市区 [2] - 省淮剧团负责盐城 宿迁 连云港三市20个县区演出 改变传统"单兵作战"模式 搭建协作联动平台 [2] - 建立涵盖40余家文艺院团节目的"文化资源库" 形成多元"文化菜单" 包含省级院团经典剧目 市级剧团特色作品 县级文化馆原创节目 [3] 演出内容创新 - 节目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如杂技《炫·空竹》保留传统技艺同时加入现代审美 小品《彩礼》以幽默方式探讨社会热点 [4] - 引入名家名角提升艺术水准 如梅花奖得主李政成演绎扬剧 非遗传承人姜庆玲表演评话 [4] - 采用"按需配送"模式 根据地方需求定制节目 如金湖县演出加演2个节目形成"Plus版" 盐城设置"第二现场"线上直播观看量达数十万人次 [5] 文化传播效果 - 突破地域文化隔阂 如苏北地区通过15分钟"锡剧小戏"接触苏南剧种 扬州木偶戏在盐城引发热烈互动 [7] -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如连云港演出现场观众对《乐见西游·青云志》《母亲》等节目产生强烈情感共鸣 [7] - 地方特色节目广受欢迎 如响水县舞蹈《茉莉花开》 东台市表演唱《春雨潇潇》获得本地观众高度认可 [8] 行业协作机制 - 省文旅厅要求5家牵头单位互相观摩10场以上演出 建立"文化联赛"式交流机制 促进经验共享与项目迭代 [8] - 形成省级 市级 县级文化力量联动体系 基层演员通过与省级院团同台演出获得专业提升机会 [8]
将“五要五不”纳入人才培养的“必修课”——专访山东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洪俊杰
齐鲁晚报· 2025-07-10 07:32
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的关系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精神之基,蕴含的金融智慧与当代中国金融实践相结合,塑造了服务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历史文化根基 [2] - 论坛分议题"诚实守信""守正创新""依法合规"均能从传统文化智慧中找到源头,如"一诺千金""立木为信"体现诚信理念,"中庸"强调不逾越底线,"义利观"体现以义取利 [2] - 推动传统文化金融智慧转化需两方面协同:坚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具体金融实践结合,强化传统文化赋能金融实践和金融伦理教育 [3]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实践要求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首次提出"五要五不"要求,包括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 [4] - "五要五不"需从学理层面深刻解读其理论渊源,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传承于红色金融思想 [4] - 需将"五要五不"纳入金融学科和实践必修课体系,监管部门需设立标杆、奖惩分明以制度化引导金融机构内化践行 [5] 金融科技与人才培养创新 - AI等新技术为金融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需通过学术评估AI风险、创新金融学科课程体系以适应AI时代 [6] - 培育适应AI时代的高层次人才是"金融强国"核心支撑,需注重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并纳入金融实践 [7] - 山东财经大学通过"421"行动计划、自主研制"AI才"大模型等举措实现AI赋能人才培养突破,同时建立人文经济实验室促进传统文化赋能金融实践 [7]
新“潮”范儿 老味道(城市更新这样推进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0 06:49
城市更新与业态升级 - 北京丰台长辛店国潮时尚街区通过"修旧如故"原则最大程度保留老街风貌,同时引入国潮业态实现传统与时尚融合 [3][6][8] - 改造后街区由丰台文旅集团与依文集团共同运营,划分风貌精华区、协调区及延承区三类特色分区 [8][13] - 业态布局实现"新老互嵌",保留南门涮肉等老字号餐饮,新增霸王茶姬、华为体验店等新业态及非遗工坊等文化空间 [6][12] 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 - 施工中发现清代青石板古道,通过编号复位技术还原历史原貌,保留"年代博物馆"特色 [8][9] - 打造"长辛食集"板块优先安置老商户,保留30年老字号酱肉店等传统商铺延续人文记忆 [10][11] - 非遗工坊集中展示绒花、拓印等传统技艺,吸引13名青年创业者及20多位设计师入驻 [12][13] 创新运营与消费场景 - 街区推出沉浸式国潮体验路线,举办55场"五一"活动包括工装主题大秀等首演经济 [6][13] - 依文国潮时尚艺术中心采用光电玻璃幕墙等科技元素,实现建筑"随时换装" [6] - 二期项目计划释放5000平方米产业空间,提供免费租等政策吸引创业者 [13] 社会效益与居民反馈 - 原回民食堂旧址等建筑通过清除赘余、引入新业态实现活化利用 [8] - 居民反馈改造后保留烟火气,老邻居回流开设工作室,年轻人聚集创业 [4][11] - 理发店等传统服务场所融合美甲、茶饮等新业态提升复合功能 [11]
一颗荔枝里的人文经济学(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荔枝产业与文化融合 - 广东陆丰市通过国潮歌舞和非遗钱鼓舞等文化活动提升荔枝品牌影响力,推动海内外销售 [1] - 广西合浦县举办荔枝丰收嘉年华,以"荔枝道"历史元素促进区域合作,拓展文旅消费场景 [1] - 冷链技术和物流网络突破使荔枝从南方快速辐射全国,妃子笑等品种成为兼具美食与文化符号的消费品 [1] 文化赋能消费升级 - 广东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迅速,柏桥服务区推出荔枝咖啡等特色食品,赤坪荔枝公园结合采摘与艺术展览形成复合体验 [2] - 深圳文博会上广东荔枝以"东方爱情果"文化品牌重塑产品内涵,通过故事化营销提升溢价能力 [2] - 影视作品如《哪吒之魔童闹海》和演艺活动(年超20万场)直接创造经济价值,显示文化IP商业化潜力 [1][2] 文化经济双向贯通 - "悟空"游戏等案例证明地域文化可转化为打卡经济,苏超比赛借助文化元素获得流量爆发 [3] - 文创产品如凤冠冰箱贴通过年轻化设计激活文物资源,带动文旅产业链延伸 [3] - 行业实践显示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特征,需通过优质供给(如跨界联动、国际化表达)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2][3]
打造更多群众身边的“文化客厅”(议政)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舞蹈爱好者们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参加专业体验课。近 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打造一批 特色文化地标。 陈禹州摄(新华社发)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愈欣书店,市民在阅读打卡,品味书 香。 胡江涛摄(人民视觉) 浙江省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 到温州龙舟文化博物馆参观研学。 刘吉利摄(人民视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文化是凝聚人 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文化氛围浓厚、形态多样的公共文化空间可以更好满足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如何建设好、运营好公共文化空间,让更多人徜徉其中获得文化的滋养和精神的愉悦?相关领域的全国 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为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 者 对话嘉宾: 张广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梁丽萍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科技学院院长 孔维克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 张颐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加强规划,充分发挥公共文化空间效能 【背景】北京石景山区的首钢园里,由老旧厂区改造而成的文化场馆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浙江安吉 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