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最新议题!2025(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
鑫椤锂电· 2025-06-16 16:52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背景 - 全球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对高性能、高安全性电池的需求提升 [2] - 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提升和安全性能优化方面面临技术瓶颈 [2] -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具有显著提升潜力 [2] - 固态电池技术有望突破现有电池技术物理极限,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和储能系统成本降低 [2]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2024年中国固态/半固态电池产量已达5.2GWh [3] - 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布局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加大政策扶持与科研投入 [3] - 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已取得重要突破,部分企业实现样品制备与测试验证,并逐步推进产业化 [3] - 固态电池商业化仍面临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提升、电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优化、大规模生产工艺开发等技术难题 [3] 2025固态电池高峰论坛 - 论坛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上海举办,聚焦固态电池技术最新进展、产业化路径、市场应用趋势等 [4] - 论坛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投资机构代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4] - 论坛旨在加速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推动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 论坛议题 - 全固态电池工程技术难点 [6] - 硅基负极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6]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上的应用 [6] - 固态电池新材料开发进展 [6] - 固态电解质膜解决方案 [6]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行业趋势与产品布局 [6] - 固态电池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6] - 高性能固态锂电池开发 [6] - 固态电池市场投资前景 [7] - 固态电池终端应用市场现状与前景展望 [7] 鑫椤资讯往届会议 - 2024年第二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及新型材料体系发展高峰论坛 [10] - 第九届锂电及关键原材料采配会/技术交流会 [21] - 第八届锂电及关键原材料采配会/技术交流会 [25] - 2019锂电材料与新型电源前瞻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锂电及关键原材料采配会 [28] - 2017锂电及关键原材料采配会/技术交流会 [32] - 2016锂电及关键原材料采配会/技术交流会 [35]
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全解析与产业化前景展望
鑫椤锂电· 2025-06-16 14:11
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特点与优势 - 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高达10⁻²至10⁻³ S/cm,接近液态电解液水平,支持10-15分钟快速充电(20%-80%)[3][4] - 工作温度范围覆盖-40℃至80℃,电化学窗口宽达4.5V以上,适配高镍三元等高压正极材料[4] - 能量密度达300-400Wh/kg,是传统液态电池1.5-2倍,锂金属负极理论能量密度可突破500Wh/kg[4] - 界面兼容性优异,抑制锂枝晶生长,从根本上解决短路和起火问题[4] - 兼容现有锂电产线,干法电极技术使正极活性物质含量提升至9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30%[5] 产业化挑战与解决方案 - 化学稳定性差:电解质对空气/水分敏感,易生成H2S气体,人工SEI层技术可将循环寿命提升至200次以上[6][9] - 量产工艺复杂:需惰性气氛高温烧结,干法电极技术实现99.5%物料排料率,30μm超薄膜片[7][9] - 成本高昂:当前电解质价格千万级/吨,2026年目标降至250万/吨,2030年10-20万/吨[8][9] - 中科固能已实现1000米级连续电解质膜生产,单卷幅宽400毫米[7] - 国轩高科中试线良品率达90%,设计产能0.2GWh[9] 技术路线对比 - 硫化物路线离子电导率(10⁻²至10⁻³ S/cm)显著高于氧化物(10⁻³至10⁻⁴ S/cm)和聚合物(10⁻⁴至10⁻⁵ S/cm)[11] - 清陶能源硫化物体系适配400Wh/kg高镍正极,氧化物路线通常限制在300Wh/kg[11] - 硫化物路线安全性优异,撞击穿刺测试中不起火爆炸[12] - 2030年预测全固态电池出货量614.1GWh,硫化物电解质市场份额达65%[13] 企业布局与产业化进程 - 丰田计划2025年混动车型小规模量产,2027年推出1200km续航全固态电动车[14][17] - 上汽2025年建成0.5GWh产线,能量密度400Wh/kg,2027年量产[15][17] - 比亚迪计划2025年推出300Wh/kg半固态电池,2027年全固态示范装车[15][17] - 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已申请十余项硫化物电解质专利[16] - 卫蓝新能源2023年交付360Wh/kg半固态电芯,组成1044km续航电池包[16] 技术突破与趋势 - 中科院吴凡团队开发Li₆.₈Si₀.₈As₀.₂S₅I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1.04×10⁻² S/cm[19] - 2025年能量密度目标>400Wh/kg,2030年>500Wh/kg,2035年>700Wh/kg[20] - 太蓝新能源研发720Wh/kg车规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20] - eVTOL领域应用突破,亿航智能完成全球首次固态电池飞行试验[21] - 预计2028-2035年固态电池电动车增长37倍,成本降至40美元/KWh[20] 成本优化与市场前景 - 材料创新+工艺简化+规模效应+产业链协同四大降本路径[23] - 电动汽车领域:丰田2027年1200km续航车型,比亚迪2030年"固液同价"[24] - eVTOL领域:亿航智能计划2026年航空级全固态电池商业化[21][24] - 预计2030年全球全固态电池出货量131GWh,硫化物路线占比30%[28] - 2025-2030年硫化物固态电池市场规模CAGR达114%[36]
德尔股份:在固态电池领域开发更广泛领域应用场景
证券时报网· 2025-06-16 10:41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是一家全球化布局的综合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汽车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电泵、电机及机械泵产品,以及电控、汽车电子产品 [1] - 2018年设立日本德尔,开始致力于固态电池产品开发,2024年固态电池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 - 计划投资3亿元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建设新型锂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智能电机产业化项目 [1]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公司对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多种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选择以氧化物为主复合有机材料的电解质路线,因其材料成本、制备工艺复杂度、电池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及产业化可行性更优 [1] - 氧化物电解质属于陶瓷类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有助于提升电池安全性和耐高温性能 [2] 固态电池性能优势 - 固态电池样品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针刺、加热和过充电试验,安全性显著优于液态电池 [2] - 耐高温性能突出,无需加载降温装置,仅依靠自然散热即可在较高温度下连续工作,可降低客户使用成本并提高应用场景适配性 [2] - 制备过程中未使用易燃材料,从材料根源保障了电池的本征安全 [2]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已选定中试及产业化项目基地,后续将推进中试线设备选型和中试线建设,中试线跑通后将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情况规划量产线 [2] - 潜在下游客户包括新能源车企,同时正在开发人形机器人、两轮电动车和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2] 人形机器人应用潜力 - 固态电池耐高温性能可简化热管理系统,节省的空间可用于储放更多电芯,提升人形机器人在有限电池包空间内的续航能力 [3] - 该特性与人形机器人电池包使用场景存在高度适配潜力 [3]
德尔股份(300473) - 德尔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3
2025-06-16 08:54
固态电池投资与发展 - 固态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选定基地,后续加快中试线设备选型和建设,跑通后根据情况规划量产线 [1] - 固态电池潜在下游客户包括新能源车企业,也在开发人形机器人、两轮电动车和储能等领域应用 [1][3] 固态电池性能特点 - 安全性和耐高温性能相比液态电池显著提升,样品通过针刺、加热和过充电试验 [1] - 耐高温表现突出,无需降温装置,依靠自然散热可在高温下连续正常工作,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场景适配性 [1] 固态电池性能原因 - 制备过程未使用易燃性材料,从根源保障安全性,实现本征安全 [2] - 电解质以氧化物为主,具有优异化学和热稳定性,有助于提升性能 [2] 固态电池应用优势 - 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对热管理系统要求简单,节省空间可储放更多电芯,提升续航能力 [4] 技术路线选择 - 综合多维度考虑,认为氧化物为主复合有机材料的电解质路线更易量产,符合市场需求,同时进行其他路线研发 [5] 公司经营与产品市场情况 - 营业收入以海外客户为主,回款好,经营活动现金流佳 [6] - 国内动力电池安全新规利于相关产品销售,电池阻燃材料已批量供货欧洲知名厂商,后续加大推广销售力度 [6] - 2024 年液力缓速器市场开拓成效显著,量产交付规模较 2023 年显著提升,后续加大推广力度 [6] - 2024 年和 2025 年一季度经营向好,原因是经营管理效率提升、期间费用率下降,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增速快 [6]
固态电池研发加速推进 破解人形机器人续航难题
证券时报· 2025-06-16 01:42
人形机器人电池技术瓶颈 - 当前主流锂电池能量密度仅240Wh/kg,远低于400Wh/kg的需求门槛,特斯拉Optimus配备的2.3kWh电池仅支持2-4小时运动 [3] - 高倍率放电导致性能劣化与安全隐患,人形机器人电池循环寿命因动作复杂衰减更快 [3] - 传统BMS无法实时匹配突发动作功率需求,运动产生的动能未被有效回收 [3][4] 固态电池技术优势 -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显著提升,相同体积下可储存更多电能,直接延长机器人工作时间 [6] - 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具备不可燃、不挥发特性,大幅降低热失控风险 [6] - 贝特瑞GUARD全固态系列即使结构彻底破坏也不易起火爆炸,负极容量设计高达2000mAh/g [10] 材料与结构创新 - 豪鹏科技方形叠片电池突破传统卷绕工艺,能量密度相比同行大幅提升 [5] - 正极材料布局富锂锰基搭配高电压技术,克容量可提升20%以上,已进入小试阶段 [5] - 贝特瑞FLEX系列采用分子级原位包覆技术提升体积能量密度,硅基负极纳米多孔结构最大化空间利用率 [7] 充电与安全性能 - 豪鹏科技电池可实现6分钟充电至80%SOC,搭载AI BMS系统实现故障预警和干预 [8] - 贝特瑞FLEX系列在零下10℃内阻降低10%,解决户外机器人冬季续航骤降痛点 [9] - 半固态电池通过针刺、过充测试,独特电池包结构设计有效阻止热蔓延 [8] 产业链协同发展 - 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超4000亿元,将带动千亿级电池需求 [12] - 豪鹏科技已与多家机器人厂商建立合作,产品实现量产供应 [12] - 贝特瑞正与电池制造商接洽,推动固态电池材料在机器人领域应用 [12][13]
设备在固态电池加速落地过程中扮演的新角色
2025-06-16 00:0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锂电设备行业[1][2][8] - **公司**:宝马、丰田、宁德时代、青岛金王、宏工科技、纳科诺尔、先辉技术、信裕人、先导智能、利元亨、科恒、金银河、骄成超声[1][2][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政策推动固态电池发展**:工信部印发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三季度面临补贴考核及专项资金逐步重启,推动固态电池发展[2] - **终端车企和电池厂积极推进**:宝马、丰田等车企积极推进固态电池进展,部分进入路试阶段;宁德时代、青岛金王等电池厂搭建固态产线,中试线预计年中或七八月逐步拉通[1][2] - **技术路线采用干法方案**:从液态电池到半固态再到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逐步采用干法方案,包括硫化物和非硫化物方案,生产工艺需适配新的工艺,带动高压化设备需求和盈利[2][3] - **应用场景广泛**:固态电池未来应用场景包括低空领域、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低空领域有望率先落地[1][4] - **干法制备技术重要**:干法制备技术在固态电池生产中至关重要,涉及纤维化、滚压、叠片及高压致密化等环节,提升产线价值量,解决界面结合问题[5] - **生产设备工序变化**:固态电池生产设备在前、中、后道工序均有显著变化,前道工序新增设备需求,滚压机价值量大幅提升;中道工序叠片机需求增长;后道工序化成分容环节设备需求增加[1][6] - **部分公司具有优势**:宏工科技、纳科诺尔等公司在前道干法滚压及原纤维化等环节布局较深;先导智能、利元亨等整线公司在固态产线落地过程中具有长期扩产优势[2][7] - **锂电设备行业景气度好转**:锂电设备行业自2024年四季度起好转,2025年一季度订单普遍增长,建议关注前中道或整线公司[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各地举办相关展会和峰会**:深圳、欧洲、苏州等地举办多场电池展和固态相关峰会,反映产业链发展[2] - **设备招标逐步放量**:随着技术突破,2027年进入小批量阶段,2030年进入批量阶段,对应的设备招标会逐步放量[3] - **滚压机价值量提升**:传统液态电池滚压机价值量约五六百万,固态电池滚压机价值量预计提升至两三千万[6] - **纤维化处理技术单机价值量**:纤维化处理技术单机价值量约一千多万[6]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6月第2周周报:小米公布固态电池专利,汽车行业反内卷推进-20250615
中银国际· 2025-06-15 21: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行业反内卷行动持续,预计全年销量高速增长,产业链有望受益;动力电池装机增长,固态电池催化不断,关注相关标的;光伏供给侧改革力度有望加强,新技术受关注;氢能产业化发展受政策推动,关注相关企业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本周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板块下跌 0.46%,跌幅高于上证综指;核电板块涨幅最大,工控自动化跌幅最大;涨幅居前五个股票为宁波韵升、爱科赛博等,跌幅居前五个股票为八方股份、新联电子等 [10][13] 国内锂电市场价格观察 - 锂电池三元动力价格持平,部分正极材料、隔膜价格下跌,其他多数产品价格持平 [14] 国内光伏市场价格观察 - 硅料价格成交少,新单成交贴近每公斤 35 元,成交区间有下移迹象;硅片价格下滑,未来走势取决于产业链去库化等因素;电池片价格因尺寸供需关系不同有差异;组件价格僵持,需求减弱,部分现货有低价出清迹象;海外组件价格展会期间整体无变化 [15][16][17][18][19][20] - 光伏辅材中,EVA 粒子价格不变,背板 PET、边框铝材、支架热卷价格下降,光伏玻璃价格不变 [22][23] 行业动态 - 新能源车方面,车企控制供应商支付账期,5 月产销同比增长,动力电池装车量环比增长;动力电池方面,小米汽车公布固态电池技术专利;光伏方面,隆基发布 HIBC 技术,爱旭获海外订单,国家能源局开展氢能试点;氢能方面,河南发布相关实施方案;核电方面,英国计划向核聚变领域投资 25 亿英镑 [26] 公司动态 - 中材科技拟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建设风电叶片制造基地;恩捷股份有股东拟减持;亿纬锂能拟发行 H 股;天合光能拟向天合储能增资;翔丰华投资设立新公司,募投项目时间调整;固德威拟回购股票;德方纳米披露员工持股计划;科华数据部分高管拟减持;伟创电气参与设立新公司 [28][29]
续航破1200km!小米加码固态电池,雷军造车的又一杀器曝光
搜狐财经· 2025-06-15 21:18
小米汽车固态电池专利技术 - 公司申请「固态电池复合电极与制备方法及包含其复合电极的固态电池」专利,专利号CN120149317A,法律状态为「审中」,申请人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人为赵则栋[1][2] - 专利技术亮点:优化结构缩短金属离子传输路径,提升传输速率;复合电极厚度2cm时正极载量达480-500mg/cm²,全电池面积容量60-70mAh/cm²,2C倍率下容量保持率75%[7][8][9] - 专利与现有技术关联:CTB电池包技术参数显示平台上限支持超1200km CLTC续航,推测固态电池可能突破该续航天花板[9][10] 固态电池行业竞争格局 - 量产时间表: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500Wh/kg)预计2027年小批量生产;比亚迪全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示范装车;广汽集团目标2026年搭载400Wh/kg固态电池于昊铂车型;丰田计划2027-2028年推出全固态电池[14][16] - 技术壁垒:导电性、制造工艺、成本及稳定性仍是行业难点,丰田拥有1300项相关专利,比亚迪等企业已投入研发超8年[13][16] - 竞争态势:2027年或成技术战关键节点,参与者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丰田、广汽、长安、奇瑞等,小米需加速追赶[14][16][17] 小米汽车技术布局与资源投入 - 战略投资:通过瀚星投创子公司投资合肥因势新材料科技(持有固态电解质专利),并布局赣锋锂电、卫蓝新能源等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17][19] - 现有技术优势:SU7标准版CLTC续航700km,YU7搭载96.3kWh电池组续航835km,均处于同级领先水平[20][22] - 研发策略:采用「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模式,第三款车型聚焦增程混动,同时押注固态电池技术[12][22] 固态电池技术前景与行业影响 - 技术定位:全固态电池或成高端电动车差异化核心,覆盖续航、充电、安全等维度;锂电池仍为主流,钠电池可能渗透入门市场[23][24] - 替代效应:全固态电池普及可能冲击换电模式,但闪充技术升级或与之协同发展[23][27] - 非唯一路径:液态锂电池通过优化充电体系与倍率性能仍可满足需求,车企技术路线选择存在多样性[26][27]
固态峰会回顾 | 产学研共议产业链协同冲刺
高工锂电· 2025-06-15 13:36
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 ——产业链格局重整 全场景应用共振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 会议预告 —— AI+新材料 引领能源变革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会议时间: 2025年6月25-26日 会议地点: 常州·金坛万豪酒店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储能、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会议时间: 2025年7月8日-9日 会议地点: 中国成都邛崃 0025至2027年收旦本业/k/k的关键窗口期 未立 疏化物因太由油 1 1 2025 TEREM 出版 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温兆银 固态电池是锂电池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受到社会全方位的高度关注,在 政策的引导下,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了多个全固态电池项目。 以他本人牵头的项目为例,目标包括研制10Ah以上、能量密度350Wh/kg (单体)、系统比能量260Wh/kg的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并要求实 现在高寒等环境中的应用验证等。 目前, 已经研制的固态电解质材料电导率达10mS/cm, 膜厚最低14μm, 电化学窗口≥4.5V,高负载干法正极片面容量接近7mAh/cm²。电池能量 密度达369.93Wh/ ...
全固态电池上车,就差临门一脚了?
电动车公社· 2025-06-14 23:41
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 - 2026年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革命性技术突破的一年,多家车企如长安、上汽、广汽、东风、吉利、奇瑞等将全固态电池上车时间点设定为2026年 [2] - 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远优于传统锂电池,可达400Wh/kg以上,装车理论纯电续航可达2000km [2] - 全固态电池电解质不可燃,彻底杜绝电池热失控自燃风险 [3] 全固态电池标准制定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球首个《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 434-2025),明确定义全固态电池 [7][10] - 标准规定全固态电池电解质"水分"含量不得超过总量的1%,并通过目视检测和失重率测试(120℃真空烘烤6小时,失重≤1%)判定 [20][21][23][25] - 该标准已获50多家企业验证,误差率不超过0.3%,适用于硫化物、氧化物等主流电解质技术 [27]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为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类,硫化物电解质最具商业化潜力 [32][33] - 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达0.01-0.001 S/cm,接近电解液,且低温性能优异(工作温度-30-60℃) [38][41][42] - 硫化物电解质机械延展性好,界面问题最小,循环寿命可达2500次,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当 [44][50] 硫化物固态电池挑战 - 硫化物化学稳定性差,易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有毒硫化氢气体,对电池封装要求极高 [53][55][56] - 锂枝晶问题突出,需通过含氟聚合物材料填补缝隙解决 [61][63] - 材料成本高昂(锗价格达1500万元/吨),制造工艺复杂(需超干燥环境、500MPa高压压制),生产成本为液态电池的4-10倍 [69][70][74][75][79] 行业竞争格局 - 日本在硫化物固态电池研发上起步早(丰田2008年启动项目),但因技术挑战多次推迟商业化至2027-2028年 [81][82][85] - 国内电池厂2016年起步,现已接近量产节点,并在标准制定上领先全球 [8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