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

搜索文档
上半年新登记经营主体增长超九成,广州黄埔再现“创业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20:14
南方财经记者吴佳霖 广州报道 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上半年,黄埔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069.13亿 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在29项季度核算指标中,该区14项指标高于一季度增速,18项 指标正增长。从整体上看,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作为广州工业重镇,黄埔区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951亿元,支柱产业多点开花,以小鹏汽车为代 表,全区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带动汽车产业完成产值623.6亿元,增速8.7%;粤芯等企业的订单量增 长,带动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长17.1%;此外,能源产业完成产值906.2亿元,持续正增长。 在投资端,该区将力促77个增资扩产项目落地,实施新质生产力制造空间建设三年计划,全年预计新增 载体150万平方米。加快城中村改造审批进程,8个城中村复建安置项目全速开工,建设127万平方米安 置社区、近8000套房。狠抓项目储备,实行"一项目一计划"目标化节点化管理,保障重点建设项目早开 工、快建设。 在消费端,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组织企业供需对接。同时深化商圈建设,推进云汇天地、星际云 汇二期、香雪时光等商业项目进度加快。进一步用好城中村改造 ...
钱塘(新)区上半年制造业投资规模全市第一
杭州日报· 2025-07-24 10:57
杭州钱塘区制造业发展 - 钱塘区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 [1] - 长三角大飞机产业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获得"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 [1] 重大项目投资 - 美迪凯光电项目投资10亿元 年产20亿颗半导体器件 预计年底第一条生产线投产 [1] - 上半年新落地存量再投资项目128个 总投资超158亿元 [1] - 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6个 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 [1] - "车药芯化航"五大主导产业项目占比超70% [1] 企业成长与上市 - 新增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5家 [1] - 3家企业成功上市 [1] 医药产业发展 - "中国医药港"产业生态包含1800家企业 130万平方米产业加速器 200亿元基金 3.5万名人才 [2] - 2家医药公司一周内相继获批《药品生产许可证》 [2] - 5款新药进入上市审批阶段 [2] 行政审批改革 - 创新"开工一件事"模式 将4个审批事项合并 [2] - 豪居宝化纤项目成为首家受益企业 当天完成审批 [2] 财政与土地支持 - 每年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产业发展 [2] - 近5年工业标准厂房用地出让规模全市第一 [2] 对外贸易增长 - 1至5月对金砖国家出口增长25%以上 [2] - 上半年跨境电商出口增长75% [2]
7月22日上市公司公告集锦:华丰科技拟定增募资不超10亿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1 21:13
沪市重要公告 - 哈空调控股子公司终止投资年产120万台套新能源材料及配套项目(一期),因设备进口成本大幅波动、市场竞争加剧及终端产品价格承压导致项目经济可行性无法保障 [1] - 成都先导自主研发新药项目多数处于临床前不同阶段,开发存在不确定性且对外转让可能性存疑 [1] - 华丰科技拟定增募资不超10亿元,用于高速线模组扩产、防务连接器基地建设及通讯连接器研发能力升级 [1] 合合信息经营数据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8.2亿元至8.68亿元,同比增长19.15%至26.13%,受益于AI技术探索及多场景应用落地 [2] 厦钨新能业绩快报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75.34亿元(同比+18.04%),净利润3.07亿元(同比+27.76%),受益于国家换机补贴及3C设备AI功能带电量需求增长 [3] 中国电建经营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6866.99亿元(同比+5.83%),其中能源电力类合同4313.88亿元(同比+12.27%) [4] 深市重要公告 - 北路智控拟投资6亿元建设矿山智能驾驶产业化基地,计划5年内完成 [5] - 中石科技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16亿元至1.29亿元(同比+85.01%至105.75%),因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及AI驱动散热方案需求增加 [6] - 永利股份拟设立合资公司百问科技(注册资本500万元,持股51%),从事智能宠物电器业务 [7] - 三全食品拟投资2.8亿澳元设立境外子公司及孙公司,建设澳大利亚生产基地并开拓澳新及东南亚市场 [7] - 运达科技控股股东拟协议转让10%股份(4439.19万股,总价款4亿元),转让后控股股东不变 [7] 中亚股份减持计划 - 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1.27%股份(510.86万股) [8] 德联集团证券投资 - 拟使用不超过6000万元进行证券投资,包括新股申购、股票债券投资等 [9]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称研究资金削减将致未来30年美国新药数量骤降
第一财经· 2025-07-21 18:28
NIH预算削减影响 - 特朗普政府计划将2026年NIH预算削减180亿美元,削减幅度达40%,若获国会通过将于今年10月1日生效 [1][3] - 预算削减将导致未来30年内每年减少2种进入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累计减少20种药物研发,最终使上市新药数量减少约4.5% [3] - 截至7月3日,受影响的NIH拨款项目达4473项,涉及资金超过100亿美元,其中研究拨款占比超三分之二 [3] 研究资金与人才影响 - NIH拨款支持着美国2500家机构的30多万名科研人员,大部分生物医学研究人员依赖NIH资金 [3] - 2010-2016年期间,NIH资金支持了FDA批准的210种新药的相关研究 [3] - 资金削减可能导致大规模人才流失,年轻研究人员可能流向海外,削弱美国全球研究领导地位 [4] - 人才外流将缩减研究机构和实验室数量,削弱重大基础研究突破后的合作能力及后续创新 [4] 监管审批影响 - 特朗普政府已对FDA裁员3500人,预计将导致新药申请审查时长增加9个月 [5] 长期行业影响 - 资金不确定性将迫使研究项目停止、临床试验暂停,对下一代生物医学研究产生连锁反应 [4] - 可能削弱美国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影响基础研究成果转化能力 [4]
跻身创新药“一线城市”后,成都如何再进一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0 16:53
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实力强劲,被称为创新药"一线城市",并呈现加速发展的"棘轮效应" [1] - 成都海枫生物首席战略顾问左敏认为,成都医药产业迅猛发展,已从"为什么是成都"转变为"为什么不是成都" [1] - 成都正尝试吸引更多高能级医药企业落户,以实现产业升级和突破 [1] 潜在发展领域 - 核药被视为成都下一个可能诞生百利天恒或科伦博泰的领域,四川具备产业优势,成都已有代表性企业 [2] - AI与生物医药结合可能产生颠覆式创新,成都在AI和医药领域均有较强科研基础,正推动AI+BT交叉领域发展 [2] - 医疗器械产业存在发展空间,国内"药械比"为4:1,远低于欧美国家的1:1 [3] - 水木医疗创新医疗器械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及CDMO项目落户成都,将服务医疗器械检测 [3] - 成都具备AI研发优势,水木医疗正探讨与电子科大在AI领域的合作 [3] 产业生态建设 - 成都医药生态要素基本齐全,但缺乏全国500强重要生产基地 [4] - 创新药领域存在短板,基础理论和基础研究不足,创新企业需要更多资金支持 [4] - 构建完善生态是业内人士共同建议,需关注体系和生态建设而非单一成功案例 [5][6] - "结构基因组学联盟"模式可借鉴,通过开源合作推动源头创新 [6] - 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政策细节决定企业落户选择,高效流程可成为竞争优势 [6]
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发表重磅演讲!机构热议“科特估”:科创行情开启新周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17:20
资本市场改革政策 - 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科创板将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创业板将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1]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不对企业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做要求,强调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空间,已有20家企业通过该标准上市,首发募资428.71亿元 [2] - 2024年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的20家公司共实现9款新药获批(5款为全球首创1类新药),合计营收143.38亿元,同比增长44.45% [2] 科创板"1+6"政策措施 - "1"指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第五套标准,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的科技企业,强化信披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4] - "6"项措施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至AI/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支持未盈利企业增资扩股、完善再融资制度、增加投资产品 [4] 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科创50指数6月18日上涨0.53%至968.18点,年初高点较年初上涨约15% [6] - 中金公司指出科创企业资金配置与估值仍有提升空间,创业板指和科创50前向市盈率分别为21.6x和50.7x,部分板块估值低于历史中位数 [7] - 中金建议关注AI(仍处早期)、高端制造(电池/消费电子/半导体等)、创新药(产品升级与出海机会)三大细分赛道 [7][8] 行业数据与趋势 - AI产业链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表现突出,创新药/新能源车/国防军工等成长板块亦有亮眼表现 [6] - 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子/机械设备估值高于历史50%分位数,电力设备/通信/医药生物/传媒估值低于历史50%分位数 [7] 政策表述亮点 - 吴清提出"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强调资本市场风险共担机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9] - 提及"DeepSeek时刻",倡导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资本形成效率 [9]
英国拟斥资860亿英镑助力多领域研发
快讯· 2025-06-08 19:32
智通财经6月8日电,英国政府8日发布公告说,英国政府将在今后几年内斥资860亿英镑(约合8342亿元 人民币)助力多领域研发,以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确保英国科研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公告说,财 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定于11日作财政支出审查报告时宣布上述计划。该计划涉及新药、电池、人工智 能等众多领域。 英国拟斥资860亿英镑助力多领域研发 ...
工业数据印证核心资产风格或将长期上行
2025-06-06 10:3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工业、制造业、消费行业、资本市场、保险行业 公司:中国上市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中国经济特征与复苏** -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正经历供给约束驱动的自然复苏,摆脱美国全球化框架呈现多特征,复苏健康持久且内生波动率下降 [1][2][8] - 论据:减少对地产周期依赖,优化产出结构,重塑全球化模式,脱钩美国构建的循环,经济周期与美国脱钩;不依赖外力和不可持续力量,经济模式更稳定 - **工业数据趋势** - 核心观点:工业增加值产出下降,但量价利呈现量跌价稳利增,供给格局改善 [3] - 论据:中游制造业利润权重上升创新高,下游消费制造业缓慢复苏,需求未明显回升但利润改善由供需再平衡推动 - **中美关税影响** - 核心观点:中美关税使中国工业产出下降,但内部供给结构优化支持利润增长,中下游制造业表现强健 [5] - 论据:量价利数据显示量下降、价格稳定、利润扩张 - **资本开支与上市公司表现** - 核心观点:未来资本开支约束下,中国上市公司有望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实现稳健增长 [6][7] - 论据:上市公司库存周期和开工率处于低位,供给格局优化,中游制造业利润权重上升,下游消费制造业缓慢复苏 - **中下游制造业表现** - 核心观点:中下游制造业韧性强、有全球竞争优势,推动中游率先复苏 [9] - 论据:与地产链和基建关系不大,需求增长无需企业出清实现供需平衡,出口保持良好势头,偏向中高端制造 - **供需格局与产能利用率** - 核心观点:供需格局变好,供给改善,需求扩张动力弱,产能过剩由供需双向形成 [10][11] - 论据:利润扩张形成正反馈促进消费,价格周期拐点未现但供给格局会更好,中下游制造业会恢复平衡 - **科技发展影响** - 核心观点:科技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增强工业韧性,促进稳定可持续增长 [12] - 论据:机器人、无人机、新药研发等领域发展,技术可控且具全球竞争优势 - **美国债务危机与经济政策影响** - 核心观点:美国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有正向驱动,当前是通胀逻辑,经济政策使外需不差 [13][14] - 论据:美债通缩机制改变,美国调整政策指向通胀;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是财政扩张 - **新消费趋势** - 核心观点:新消费反映中低收入人群需求增长,区域性差异导致整体微弱复苏 [15][16] - 论据:三四线城市消费表现优于一二线城市,与地产周期有关 - **资本市场盈利扩张模式** - 核心观点:资本市场盈利扩张基于供给约束,利率中枢不升,盈利变强,估值应上升 [17][18] - 论据:与资本开支驱动模式不同,体现强自由现金流、去周期化特点,行业龙头企业更稳定 - **人民币汇率与资本流转** - 核心观点:人民币长期升值,全球资本流转使中国获美国流出资本 [19][24] - 论据:美元信用塌陷,人民币汇率将被重估;港股已体现,未来映射到 A 股 - **中国权益资产定价趋势** - 核心观点:中国权益资产定价将核心资产化,符合外资定价模式,更加长期化 [25] - 论据:与公募新规、外资权重上升趋势一致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本质是财政扩张,与市场化债预期不同,短期内有不确定性,但外需不会特别差 [14] - 离岸人民币远期升值更流畅,美元信用问题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一揽子货币贬值,对出口影响不大,美国资本流入使港股溢价公司增多、折价率收敛 [21] - 人民币升值使保险公司资产端涨价、负债端成本难上升,保险行业有扩张潜力,投资组合可增加保险公司配置 [22] - 工业供需格局未来更具韧性,产能利用率上升,破除通缩循环进入温和通胀循环,高波动策略失效,低波动策略有效性上升 [23]
跳水!40万手封单焊死跌停板,多只大牛股集体重挫!医药股持续走强,要迎来反转了吗?
雪球· 2025-05-30 14:24
亚太市场表现 - 日经225指数和韩国综合指数下跌近1%,恒生指数盘中跌幅达1.5% [1]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高位股如王子新材、永安药业等跳水跌停 [2] - 创新药和养殖板块逆市走强 [2] 高位股跳水 - 王子新材集合竞价阶段跌停,股价报19.67元/股,跌幅9.98%,跌停板封单超40万手 [4] - 永安药业跌停,公司公告称股价严重偏离基本面,2025年一季度处于亏损状态 [7] - 融发核电逼近跌停,尚纬股份、国芳集团等多只高位股大跌 [10][13] 创新药板块走强 - 睿智医药、诺思兰德涨超15%,舒泰神涨超12%,海南海药、哈三联等涨停 [15] - 国家药监局集中发布11款新药上市批件,覆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19] - 医药板块净利润率出现反转迹象,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7% [20] 养殖板块领涨 - 巨星农牧涨停,湘佳股份、神农集团、牧原股份等大涨 [23] - 上海市和四川省出台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 [25][26] - 农业板块因需求稳定和政策支持成为资金避险选择 [27]
一天11款新药获批上市,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年内已涨超32%,机构:医药真创新和真国际化时代迎来回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0:56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表现 - 5月30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小幅回调 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跌0.31% [1] - 成分股中博安生物涨超9% 石药集团和药师帮涨超7% 复星医药等跟涨 [1] - 截至5月29日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年内累计涨幅达32.19% [1] 医疗行业政策动态 - 国家药监局5月29日集中发布11款新药上市批件 涵盖肿瘤和代谢病等领域 涉及多家本土药企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 有望推动行业招投标增长 [2] - 新一轮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将推进县域医疗设备更新项目 部分项目要求全部国产 利好国产头部企业 [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下半年医疗健康产业业绩和估值修复趋势较为确定 但分化将更明显 [2] - 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是下半年更有确定性的布局方向 [2] - 目前港股创新药板块指数走势处于5年内底部位置 [2] - 集采优化后市场情绪修复 医药真创新和真国际化时代迎来回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