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能源
搜索文档
国民技术发布高性能MCU 赋能人形机器人与数字能源
中证网· 2025-04-17 12:05
公司产品发布 - 国民技术在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发布了基于Arm Cortex M7内核的N32H7系列高性能MCU,这是国内首款Arm Cortex M7+M4双核异构MCU [1] - 公司MCU产品家族已发展到36个系列,240+款产品型号 [1] - 重点展示了N32H785/785EC/787/788/760/762/765/765EC系列高性能MCU新品,以及NP11、NP12、NP21高性能多协议快充协议芯片等电源产品 [1] 产品技术特点 - N32H7系列MCU具有超强动力、超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特点 [2] - 产品在变频器、伺服、PLC等工业控制领域,工业/人形机器人、电梯等电机控制领域,光伏逆变器、储能BMS等新能源领域,以及工业显示屏、仪表等HMI方面具有应用优势 [2] - MCU作为机器人感知与执行能力的关键枢纽,能够满足机器人领域在高性能、集成度、通信速度、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 [1] 应用场景展示 - 展示了基于N32H78x系列MCU的HMI性能展示,基于N32H785EC系列的EtherCAT多轴联动伺服电机控制Demo [2] - 人形机器人领域采用N32H7和N32H4系列MCU,1颗N32H7加4颗N32H4可实现22个自由度的人形机器人灵巧手设计 [3] - 展示了5000W数字电源应用方案,以及覆盖工业、消费领域的多种BMS保护板应用 [4] 行业解决方案 - 公司提供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集成度的增强工业级MCU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工业领域高效智能控制 [4] - 应用案例覆盖伺服电机、PLC、电梯轿厢控制板、磁悬浮直线电机、两轮电动车控制器等多个工业领域 [4] - 在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数字能源、汽车电子、消费与智能家居家电等领域展示了精选应用案例 [1]
储能82.4%!特朗普的关税风暴,钠电池、液流电池成新武器,中国收割新兴市场,全球能源迎变局
鑫椤储能· 2025-04-07 10:41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拟对中国加征34%关税,对欧盟、越南等贸易伙伴征收20%-49%不等关税,最低税率为10% [1] - 中国储能电池综合税率飙升至82.4%,创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最高纪录 [3] - 美国市场占中国储能电池出口25%,2024年出口额达153亿美元 [4] 行业成本与供应链冲击 - 1GWh储能系统成本激增2.5亿元,企业利润率从8%暴跌至不足5% [4] - 东南亚中资工厂对美出口环比下降40%,库存周期延长至6个月 [4] - 美国本土90%储能项目依赖中国产磷酸铁锂电池,关税推高其成本至1.2元/Wh,较本土企业高35% [4] 技术替代与法律禁令 - 美国能源部启动"本土电池替代计划",Northvolt获23亿美元补贴,QuantumScape股价单日暴涨27% [4] - 《与敌对国家电池脱钩法》禁止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中国电池企业进入美国市场 [5] - 特斯拉暂停上海超级工厂对美储能电池出口,转而采购LG新能源韩国产线产品 [7] 全球产业链震荡 - 越南、泰国中资工厂因对美出口关税陡增48%-49%,陷入"两头受压"困境 [8] - 欧洲若中国供应链完全退出,储能项目成本将上涨40%,装机进度延迟2-3年 [8] - 德国固态电池技术计划2026年量产,法国帅福得集团在捷克投建年产能24GWh超级电池工厂 [8]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 阳光电源斩获沙特7.8GWh光储订单,储能系统单价低至0.8元/Wh [9] - 宁德时代入股玻利维亚锂矿,锁定全球15%锂资源 [9] - 比亚迪自研IGBT芯片实现100%国产化,成本直降30% [9] 技术突破与新兴市场 - 中科海钠与三峡集团合作建设1GWh钠离子电池示范电站,循环寿命突破5000次 [9] - 大连融科中标加州100MW/400MWh液流电池项目,能量密度提升至35Wh/kg [10] - 国鸿氢能与美锦能源联合开发"光储氢一体化"微电网解决方案 [10] 全球能源变局 - 美国2030年储能部署目标达成率或从78%暴跌至33%,每延迟1年多排放1.2亿吨CO₂ [11] - 美国光伏企业裁员超2万人,中国硅料产能占全球94%,价格不跌反涨12% [12] - 美国本土储能成本是中国的2.3倍,《通胀削减法案》补贴已耗资1200亿美元 [13] 中国新能源竞争优势 - 全球储能价格或再降30%,中国企业凭借硅料(全球占比96%)、锂电回收(专利占68%)维持优势 [14] - 华为起诉美国公司窃取BMS专利,索赔9.8亿美元 [15] - 远景能源EnOS系统管理120GW风光场站,美国得州电网崩溃时72小时恢复供电 [16]
拓邦股份(002139):收入回归双位数增长 机器人和AI整机等创新业务值得期待
新浪财经· 2025-03-31 08:33
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重启增长 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达105.01亿元 同比增长16.78% 归母净利润6.71亿元 同比增长30.25% [1][2][3] - 工具和家电基本盘业务收入79.81亿元 同比增长25.48% 毛利率23.17% 同比提升0.25个百分点 [4] - 数字能源与智能汽车业务收入20.52亿元 同比下降6.32% 其中智能汽车收入3.80亿元 同比增长121.07% [4] - 机器人业务收入4.68亿元 同比增长6.09% 毛利率28.68% 同比提升0.58个百分点 [5] - 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10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送样 具备0.1mm级精密操作能力 [1][5] 财务表现 - 综合毛利率22.97% 同比提升0.66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6.39% 同比提升0.66个百分点 [7] - 三项费用率15.14% 同比下降0.99个百分点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92亿元 显著高于净利润 [7] - 扣非归母净利润6.42亿元 同比增长25.42% [3] 业务战略 - 实施"两步走"策略:优化部件产品能力提升客户份额 深耕"四电一网"技术拓展整机品类 [3] - 2025年三大战略重点:部件业务扩大份额 AI整机业务突破 加速市场出海 [3] - 海外制造平台产值超22亿元 增长超70% 覆盖越南/印度/罗马尼亚/墨西哥等多地 [8] 创新业务进展 - 数字能源业务收入16.72亿元 同比下降17.16% 重点拓展工商储/家储/房车电器电源等定制化场景 [4] - 智能汽车核心产品包括激光雷达电机(收入过亿)和充电桩 [4] - 机器人业务构建伺服驱动+电机+运动控制平台 空心杯电机8mm/10mm产品平台实现批量供货 [5] - 储备灵巧手执行器技术 集成空心杯电机/编码器/减速箱/滚珠丝杠等关键组件 [5] 成长预期 - 通过产品创新与降本增效 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1][7] - 基本盘业务受益行业智能化提升与端侧AI技术渗透 [4] - 创新业务打开中长期发展空间 包括数字能源/智能汽车/机器人/AI整机等领域 [1][4]
46页深度 | 银轮股份:热管理先行者,数字能源、机器人新领域加速拓展【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3-24 22:29
公司概况 - 银轮股份是国内热管理头部企业,换热器产销量连续多年保持国内第一,核心业务为乘用车、商用车及非道路、数字能源热管理板块,2023年收入占比分别为49%/41%/6% [2] - 公司在北美、欧洲实现属地化生产,海外经营体盈利持续改善,2024H1北美经营体净利润1785.3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31] - 2022-2025年股权激励计划目标明确,2023年已顺利完成,2025年考核目标为归母净利润不低于10.5亿元,营业收入不低于150亿元 [36] 新能源热管理业务 - 新能源车热管理单车价值量达5850-7350元,较燃油车(2150-2450元)提升近3倍,主要因新增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及热泵系统 [66] - 2027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市场空间将达1197亿元,2024-2027年复合增速18%,全球市场空间达1581亿元 [67] - 公司已获得北美著名汽车品牌6134.4万美元散热器订单、欧洲品牌3915万欧元电池冷却板订单等重大突破 [84] 数字能源业务 - 数字能源业务覆盖储能/数据中心/重卡超充三大领域,2027年市场空间预计分别达171/794/108亿元 [108] - 储能液冷渗透率持续提升,数据中心液冷技术PUE可降至1.1以下,重卡超充受益华为全液冷超充场站建设 [90][100][103] - 公司成立数字能源事业部,2023年该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6.3%,已配套ABB/格力/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 [21][76] 商用车及机器人布局 - 2025年商用车行业迎来替换周期,新能源重卡渗透率突破9%,公司长期配套康明斯/戴姆勒等全球龙头 [6][76] - 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与车端高度重合,公司新增AI数智产品部并获多项专利,卡位特斯拉引领的产业化机遇 [7][8] - 商用车业务基本盘稳固,2023年收入占比41%,新能源化带来增量机会,海外市场实现重点突破 [6][21] 财务与研发表现 - 2015-2023年营业收入CAGR达19.1%,2023年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59.7%,净利率从2021年3.4%提升至2023年6.4% [38][41] - 研发费用率稳定在4%以上,2022-2023年新增专利292项(含国际专利22项),在欧美设立三大研发中心 [19][79] - 费用管控成效显著,销售费用率从2019年5.3%降至2023年2.6%,管理费用率从7.2%降至5.5%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