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退市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连续4年财务造假,*ST苏吴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
第一财经· 2025-07-13 22:52
公司财务造假及退市情况 - 公司连续4年财务造假,2020年至2023年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和3.77亿元,占当期营收的26.46%、26.39%、21.26%和16.82% [2]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2.89%、51.65%、26.42%和29.81% [2] - 公司通过支付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采购款向关联方提供资金,形成非经营性占用,2020年至2023年末占用余额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和16.93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从6.88%升至96.09% [3] - 公司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变更,2018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3] 监管处罚及退市进展 - 公司因重大违法触及强制退市情形,被证监会处以1000万元罚款,股票自7月14日起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3] - 公司需每5个交易日披露退市进展,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股票将停牌并等待终止上市决定 [4] - 公司还存在财务类退市风险,2024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截至2024年末关联方占用资金7.69亿元 [4] 行业监管动态 - 2024年证监会对35家退市公司及责任人违法违规问题追责,明确"退市不免责"原则 [5] - 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强调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并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强化投资者保护 [6]
财报持续难产!这只保险概念股,拉响退市风险警报
券商中国· 2025-07-11 21:10
公司概况 - 天茂集团于1996年上市,是刘益谦资本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叱咤市场近30年后面临退市风险 [1] - 公司股票于2025年7月8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天茂",复牌后连续四个交易日跌停 [2] 财务危机 - 公司未能按时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原定披露日期为2025年4月29日,后因信息补充需求延期 [3] - 2025年5月6日起股票停牌,因涉嫌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3] - 截至2025年7月,公司仍未完成财报编制工作,若两个月内无法披露符合要求的年报将面临终止上市 [4] 业绩表现 - 2023年公司营收496.99亿元(同比+0.17%),净利润由2022年的2.74亿元转为亏损6.52亿元 [5]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335.96亿元(同比-18.43%),净亏损3.33亿元,总资产2851.54亿元(较上年末-5.56%) [5] - 2024年全年预计营收400-430亿元(2023年为496.99亿元),预计净亏损5-7.5亿元 [5] 核心资产国华人寿 - 国华人寿是天茂集团核心资产(持股51%),2016年起公司主业变更为保险业 [6] - 2014-2022年国华人寿持续盈利,净利润峰值达27.33亿元(2017年),但2023年转为亏损11.55亿元 [6][7] - 2024年前三季度国华人寿保费收入306.14亿元(同比-11.07%),净亏损扩大至7.05亿元(2023年同期亏5.52亿元) [7] 经营问题 - 利率下行导致国华人寿2023年计提保险责任准备金163.08亿元(2022年为84.87亿元),大幅侵蚀利润 [8] - 国华人寿信托投资风险暴露,截至2023年末信托计划类投资余额485.84亿元,其他债权投资317亿元,其中39.95亿元信托计划因泰禾集团违约形成坏账 [8] - 2025年前三个月国华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15.93亿元(同比-23.76%),后续未再披露保费数据 [8] 市场反应 - 汇添富基金自2025年6月30日起对天茂集团股票按0.27元/股进行估值,显著低于市场价 [9] - 2025年7月11日公司股价收于2.23元/股,复牌后持续下跌 [10]
*ST紫天:未完成整改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快讯· 2025-07-11 18:26
公司财务违规事件 - 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收到福建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书 [1] - 公司需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更正年度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全面审计 [1] - 截至目前公司尚未聘请具备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 [1] - 公司未向福建证监局提交整改报告 [1] 退市风险警示 - 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2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7月19日前可能被终止上市 [1]
上半年近40家A股公司被立案
第一财经· 2025-07-03 23:15
监管动态 - 2025年上半年近40家上市公司及20余名责任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监管重点落在信披违规、年报虚假记载及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等问题上 [1] - 被立案公司中超10家为ST公司,包括*ST东通、ST英飞拓等,部分公司如恒立退遭遇多次立案 [1] - 退市公司仍受监管追责,如*ST洪涛在退市后因信披违规被立案 [1] 立案原因分析 - 信披违规是主要立案原因,占比超80%,涉及公司如嘉澳环保、锦盛新材等 [3] - 其他违规类型包括财务数据虚假记载(*ST东通、恒立退)、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ST新潮、*ST金泰)、未披露关联交易(洪田股份) [3] - 部分公司被立案时同步披露前期处罚,如嘉澳环保因子公司在建工程未转固定资产导致年报不准确被警示 [4] 公司及责任人双重立案 - 上市公司与实控人/高管同时被立案现象突出,如ST尔雅及实控人郑继平、华扬联众及实控人苏同 [6] - 华扬联众实控人苏同此前因操纵市场被罚900万元并禁入证券市场10年 [6] - 思科瑞因2022年年报多计营收996.04万元、利润753.33万元被责令改正 [5] 多次立案与历史违规 - 嘉澳环保2020年因多份财报虚假记载被罚300万元,2025年再次因信披违规被查 [7] - *ST京蓝2023年因未披露商誉减值被罚,2025年再次因信披违规立案 [7] 被立案公司基本面 - 多家公司持续亏损:嘉澳环保2022-2024年累计扣非亏损超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0%;华扬联众同期累计亏损超18亿元 [10] - 美晨科技涉多起诉讼,新增涉案金额993.69万元,占净资产9.72% [10] 投资者与退市风险 - 退市公司仍面临立案调查,可能引发投资者索赔,但执行难度较大 [11] - 律师建议加强退市后公司管理,确保信息披露和治理合规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11]
*ST苏吴存多重退市风险,子公司涉骗取出口退税董事长涉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22:51
公司风险警示 - 公司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若后续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1] - 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被年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 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 - 公司股票存在炒作迹象 扰乱市场秩序并误导投资者 [2] 财务状况 - 公司近年来营收和利润持续下滑 债务压力不断增大 财务状况堪忧 [2] 子公司涉刑事件 - 全资子公司江苏吴中进出口有限公司及时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杨锋因骗取出口退税被追究刑事责任 [2] - 该事件反映公司在内部管理和合规经营方面存在巨大漏洞 [2] - 事件可能对公司声誉和信用造成严重影响 进而影响业务拓展和融资能力 [2] 投资者索赔 - 在2025年2月26日(含当日)之前买入并在2025年2月27日卖出或仍持有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提出索赔 [3]
涉嫌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这家公司被立案调查!
国际金融报· 2025-07-02 21:39
公司动态 - 公司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若认定事实触及相关规定,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1]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祝昌人同步被立案调查 [1] - 公司股票7月2日跌停,收报3.36元,跌幅5.08%,成交额689.88万元,总市值10.94亿元 [2] 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下滑,分别为5.97亿元、5.49亿元、2.94亿元、2.74亿元、1.46亿元 [5] - 2020-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9253.06万元下滑至-3.25亿元 [5]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01.15万元,同比增长25.34%,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532.26万元,亏损同比扩大 [6] - 2024年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后为1.43亿元,扣非净利润-3.23亿元,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 [11] 违规记录 - 2024年年报出现季度营收数据输入错误,更正后第四季度营收占比29.8% [7] - 2024年6月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涉及2022年年报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及2023年年报多项重要内容错误 [7] - 控股股东存在未及时披露持股变动、融资融券业务及被动减持等问题 [8] - 2019年董事长祝昌人和时任高管曾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调查,后认定违法事实不成立 [8][9] 退市风险 - 公司同时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和财务类退市风险 [10] - 已触及《股票上市规则》第9.3.2条规定的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股票自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1] - 若连续两个会计年度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11]
ST新潮:股票存在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的风险
快讯· 2025-07-02 18:22
公司公告 - ST新潮因部分财务信息需要补充提供,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停牌 [1] - 如公司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复牌 [1] - 如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披露过半数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1]
涉嫌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这家公司被立案调查!
IPO日报· 2025-07-02 18:15
公司概况 - 元成环境是一家环境综合服务商,核心业务包括生态景观、绿色环保、休闲旅游,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 [6] - 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2020-2024年营业收入从5.97亿元降至1.4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9253.06万元转为亏损3.25亿元 [7]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01.15万元(同比+25.34%),但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2532.26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245.79万元) [8] 财务问题与监管风险 - 公司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若认定重大违法将触发强制退市 [1][13] - 2024年更正年报数据:原披露Q4营收占比近七成,更正后为29.8%,解释为工作人员输入错误 [9] - 2024年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涉及2022年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2023年报多项重要内容错误 [9] - 2024年财务指标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扣除非主营收入后营收1.43亿元,扣非净利润-3.23亿元 [14] 控股股东违规记录 - 实控人祝昌人同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调查 [2] - 控股股东存在未披露持股变动、融资融券业务及被动减持等违规行为 [10] - 2019年祝昌人曾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调查,2020年证监会认定违法事实不成立 [10][11] 经营困境分析 - 2024年巨亏主因:退出北方市场及PPP业务导致订单减少、并购标的商誉减值3.25亿元、工程回款放缓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7] - 行业环境影响:工程结算周期拉长导致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增长 [7] 退市风险 - 存在双重退市风险:财务类指标连续两年不达标可能终止上市,重大违法调查也可能导致强制退市 [13][14] - 截至7月2日,A股已有23家公司锁定退市,其中4家因重大违法、8家因财务问题退市 [15][16]
突发!603388,公司及实控人被立案调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20:35
公司财务数据问题 - 公司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 - 若后续行政处罚认定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5] - 公司近三年连续亏损,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面临财务类退市风险 [6][8]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经审计后营业收入为1.46亿元,同比下滑46.79%,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3亿元 [9] - 2024年营业利润为-3.56亿元,同比下滑91.69%,净利润为-3.33亿元,同比下滑92.25% [9] - 2023年营业总收入为2.74亿元,同比下滑6.77%,2022年为2.94亿元,同比下滑46.44% [9] 应收账款与偿债能力 - 截至2024年底,公司与越龙山开发的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余额为6.84亿元,与原子公司越龙山度假的余额为2.98亿元,可回收性存疑 [10] - 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弱,部分银行贷款逾期,诉讼增多,部分账户被冻结 [10] 市场表现 - 截至7月1日收盘,公司股价报3.54元/股,总市值为12亿元 [11] 业务背景 - 公司是一家以休闲旅游、生态景观、绿色环保为核心的环境综合服务商 [10]
基金出手!刘益谦公司,被打一折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14:41
基金公司下调天茂集团估值 - 汇添富基金对天茂集团估值下调至0.27元/股,较停牌前2.74元/股下调幅度超过90% [2][4][8] - 估值调整自2025年6月30日起生效,后续将根据市场动态评估是否进一步调整 [4][7] - 若天茂集团恢复活跃交易,估值将恢复为当日收盘价且不再另行公告 [8] 天茂集团停牌及退市风险 - 公司因未按时披露2024年年报于5月6日停牌,若7月6日前仍未披露将被实施*ST警示 [2][11] - 若被*ST后两个月内(截至9月6日)仍无法披露合规年报,深交所可能终止其上市交易 [11][12] - 停牌前股价为2.74元/股,停牌期间被调出中证1000指数样本股名单 [8][9] 公司经营与风险背景 - 天茂集团为投资控股型公司,主要业务依赖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的寿险业务 [11] - 国华人寿面临持续亏损、保费下滑及流动性压力,导致母公司年报难产 [12] - 4月29日年报延迟披露消息引发股价单日跌停10.06%,5月6日停牌后遭证监会立案 [11] 市场反应与行业观点 - 基金公司大幅下调估值反映市场对天茂集团退市风险的悲观预期 [12] - 业内人士认为退市风险已进入"读秒阶段",需关注7月和9月关键时间节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