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又双叒叕上新了!中国人寿升级年金保险产品矩阵
和讯网· 2025-06-20 09:58
行业背景 - 全球经济格局重塑背景下,家庭财富管理面临多重历史性挑战,市场波动加剧使居民对稳健资金规划需求达到历史高点 [1] - 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均预期寿命超80岁)导致传统资金安排难以完全覆盖养老需求 [1]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发展养老金融,加快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3] 公司战略与产品创新 - 公司作为国内寿险行业"头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围绕"国寿好服务"子品牌目标优化产品设计 [1] - 近期推出两款年金保险新产品:国寿鑫享鸿盈年金保险(覆盖特别生存金/年金/满期保险金/身故保险金四重保障)和国寿鑫越稳赢养老年金保险(覆盖养老年金/祝寿金/身故保险金三重保障) [1][2][3] - 产品设计特点:投保年龄覆盖28天至75周岁人群,男性60岁/女性55岁起可领取养老年金,提供全生命周期养老保障 [2][3]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保费达6714.57亿元,同比增长4.7%,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4] - 总投资收益3082.5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69.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8.9%) [4] - 2025年Q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9.3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46.12%,风险综合评级AAA [5] 未来发展 - 公司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供给为主线推动供需良性循环 [4] - 持续丰富多元化产品供给,优化产品结构以服务人民群众保险保障和家庭财务管理需求 [4]
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
证监会发布· 2025-06-19 20:53
金融发展理念与实践 -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形成大量原创性金融理念,开创多项变革性实践,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理论与实践源头 [3] - 提出"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长远考虑统筹全局",成为指导福建及全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原则 [9][10] - 主持编制《1985-2000年厦门发展战略》,首次提出"离岸金融"概念,构建特区金融体系框架 [11]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1988年宁德财政出资300万元认购兴业银行股份,支持股份制银行初创 [7][8] - 1994年协调福耀玻璃股权重组化解资金危机,助其成长为全球汽车玻璃龙头 [25][27] - 金融助力福州长乐机场、福厦高速等重大基建项目落地,改变区域交通格局 [21][23] 金融改革创新 - 1985年推动成立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开创引进侨资新渠道 [38][39] - 提出活立木贷款构想,2023年宁德推出"林e贷"授信300万元,激活林业资源 [17][19] - 厦门机场扩建通过科威特贷款获1800万美元资金,引入国际融资租赁模式 [41] 金融风险防控 - 宁德治理"标会"乱象,提出"按证据办事+民间调解"风险处置方案 [32] - 1997年成功重组华闽公司债务,创中资企业债务重组典范案例 [33] - 福建省银行业不良率1.19%低于全国,连续5年保持高风险机构"清零" [31][33] 金融改革开放 - 厦门国际银行获"工商企合总字0001号"执照,标志金融开放试验起步 [38] - 当前中国已批准5家外资独资券商,41家外资法人银行,持续扩大金融开放 [42] -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QFII/RQFII额度限制,推动制度型开放 [43]
践行金融为民初心:建行山东分行为“幸福养老”注入金融温度
齐鲁晚报· 2025-06-19 16:56
科技适老化改造 - 建行山东济南分行营业部网点进行全流程适老化改造,涵盖用户进出、叫号、等待、自助服务、人工服务及个性化服务 [2] - 创新"12345"工作法,以"善建重阳"品牌为核心,细分五大服务区域,聚焦便利性、适应性、专业性 [2] - 配备坐式智慧柜员机,具有容膝空间和大字说明书,双屏指导功能,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 [3] - 网点大堂、高柜、低柜、理财等岗位均配备适老服务专员,提供全程陪伴服务 [3] - 辖区130个网点成立张富清金融服务队,其中两名成员持有应急救护证,为突发状况提供保障 [3] 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打造"健养安"品牌,践行养老金融"十大行动",构建养老金融生态 [4] - 产品矩阵包括"安心健养"企业年金、"安心专养"养老信托等,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4] - 对接社保公积金政策资源,携手医疗、康养机构打造跨界生态圈,提供养老规划、法律援助等增值服务 [4] - 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升级,智能风控体系守护养老资产安全 [4] - 为平阴某高新技术企业百名高管和科研人员构建人才年金保障,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4] 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 以打造"养老金融专业银行"为核心目标,发挥客户、资产、科技三大优势 [5] - 秉持"专业稳健一站式"服务定位,推动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协同发展 [5] - 通过全方位、全流程金融服务,实现对客户养老需求的长期陪伴 [6] - 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满足生活、医护、旅居等多元养老需求,助力从"养老"升级为"享老" [8] - 联网振动叫号器服务听力障碍老人,双屏协同操作打破数字壁垒,75岁以上客户专属优先叫号机制 [8] 服务细节与成效 - 精确至厘米的门宽、量化的容膝空间、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通道等细节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 [7] - 网点迎候区、柜台业务区、理财业务区、自助服务区、网点非金融服务区域提供专人、专窗、专属服务 [8] - 不断增多的感谢和传扬的金融故事表明银发群体对建行的信赖 [8] - 持续深化"健养安"品牌,融入社区养老生态圈,提供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服务 [8]
进一步扩大开放!支持外资机构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3:48
金融开放政策与外资机构参与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强调外资机构是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机构,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1]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7万亿元,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市场份额从2013年4%提升至目前9% [1]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友邦保险表示将发挥险资"耐心资本"特性支持实体经济 [2] - 银行保险领域限制性措施已基本取消,未来将复制自贸区开放经验,支持外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对标国际规则加大开放力度 [3] 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战略意义 - 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是金融强国内在要求,外资机构可带来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先进经验,丰富金融市场供给 [3] - 扩大开放能推动中资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效率,增强竞争力并促进金融创新 [4] - 开放策略从"准入条件放宽"向"业务范围扩大"升级,外资在理财子公司、养老金管理等试点逐步落地 [8] 养老金融发展机遇 - 中国老龄化加速,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突破4亿,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 [5][6] - 三支柱养老体系发展不平衡,第三支柱潜力大,近年推动扩大养老理财、储蓄等试点,鼓励外资发挥精算、投资管理优势参与 [6] - 《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五年内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商业养老金融体系 [6] 财富管理市场潜力 - 中国家庭现金和储蓄占比超50%,远高于OECD国家1/3水平,财富管理需求向多元化转型 [7] - 过去5年中国信托、理财、保险资管规模年均增8%,已成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 [7] - 外资机构在理财投资、资产配置等领域布局可满足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促进行业提质升级 [7][8] 外资机构业务布局方向 - 支持外资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跨境投融资等领域填补国内短板,尤其在中小企业融资、绿色投资等环节 [8] - 外资在理财投资、保险规划等领域的专业经验可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8]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联合发布行动方案推动金融机构在沪集聚
中国证券报· 2025-06-19 04:58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 政策支持与机构集聚 - 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集聚上海,推动商业银行总行通过专设机构、对在沪机构授权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1] - 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重点对外开放项目优先在上海落地 [1] - 支持更多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金融行业协会及新型多边金融组织落户上海 [1] 碳金融与绿色金融发展 - 支持上海参与国际碳金融定价权竞争,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2] - 鼓励在沪金融机构稳妥有序开展碳金融相关业务,带动碳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创新 [2][3] - 碳金融发展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多创新产品及服务,监管部门需制定合理的定价规则和标准 [2] 金融创新与监管机制 - 支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金融创新试点,对金融创新试点探索实施尽职免责机制 [3] - 建立健全金融创新监管工作机制,支持上海金融监管局通过监管互动机制等方式推进创新试点 [3] - 上海应以《行动方案》为契机,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长期任务推进 [3] 金融机构与市场影响 - 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专门机构或扩大授权范围,可抢占金融开放前沿高地,获取政策创新红利 [2] - 金融机构可依托上海的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开发特色金融产品 [2] - 金融机构高度集聚将强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枢纽地位,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金融市场影响力 [2]
大家保险发布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04:27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首次以"实践+数据"方式披露金融"五篇大文章"成效 并创新采用视频形式提升报告阅读体验[1] - 养老战略为核心 构建"保险保障+养老服务"业务模式 重点发展城市中心机构养老产品 完成全国城心社区和旅居社区布局[2] - 推出"城心2.0"模式 从城市新地标 城心新医养 养老新趋势三方面升级养老解决方案[2] 养老金融实践 - 通过"大家力量系列助老公益活动"开展140场活动 动员1 200人次志愿者 惠及长者及家属3万人次[4] - 2024年累计开展志愿公益活动3 633场 捐赠物资善款75 3万元 提供保险保障40 37亿元[4] 绿色金融发展 - 绿色金融新投项目总额47 1亿元 同比增长90% 落地保险业首单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5] - 设立国内首支保险资金联合产业方设立的户用光伏投资基金 绿色保险保障金额达7 337 7亿元[5] - ESG评估纳入战略投资决策依据 服务8 564家企业覆盖清洁能源 绿色交通 绿色农业领域[5] 普惠金融举措 - 累计提供378亿元农业风险保障 设立210亿元资产支持计划扶持小微企业[7] - 优化新市民专属保险产品 覆盖农民工 外卖骑手等群体[7] - 构建"公益365计划+志愿者协会+APP平台"三位一体公益体系[10] 数字金融创新 - 数字化转型聚焦"线上化 数字化 智能化" 提升客服效率与客户体验[11] - 引入AI大模型技术 强化客户洞察与风险管理能力[14] - 落地行业首单数据中心投资项目 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支持科技创新[17]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 进一步拓展金融开放广度和深度 鼓励上海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试点
证券时报· 2025-06-19 02:31
在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层面,金融监管总局将大力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经验 做法,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探索在更 宽领域、更大幅度上加大开放力度。 上海作为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的窗口,一直走在金融业改革开放最前沿。金融监管总局还与上海市政府 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了鼓励上海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领 域开展创新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银行在沪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支持探索不动产、未上市股 权等非货币信托财产登记上海模式,提升上海国际再保险、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等27条具 体举措,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通过建立健全金融创新监管工作机制、对标国际高标准经 贸规则、深化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建设、支持上海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等 方面的具体工作,更好发挥上海金融改革试验田作用。 "中国拥有充满活力和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全球金融机构展业兴业的 沃土。"6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欢迎外资机构深度参与中国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实践
证券日报· 2025-06-19 00:24
中国金融开放与市场潜力 - 中国发展环境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 是全球金融机构展业兴业的沃土 [1]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机构 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1] - 八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治理效能和经营水平 [1] 消费与普惠金融机遇 - 中国加速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领域有独特专长 [1] -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民生保障加强 金融服务空间巨大 [1] 科技金融与创新路径 - 金融监管总局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和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2] - 外资机构可深度参与中国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实践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2] 养老金融与银发经济 - 中国老龄化加速 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 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 [2] - 外资机构可发挥产品设计、保险精算和投资管理优势 共享养老市场红利 [2] 资产与财富管理市场 - 过去5年中国信托、理财、保险资管规模年均增速8% 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 [2] - 外资机构可加大在理财投资、资产配置和保险规划领域布局 满足财富增值需求 [2] 制度型开放与试点推广 - 将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经验 支持外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2]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探索更宽领域和更大力度开放 [2]
金融监管总局:批筹2家保险机构,涉及友邦、同方全球!李云泽局长提养老金融“大有可为”...
13个精算师· 2025-06-18 23:31
金融监管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嘴论坛强调养老金融与财富管理发展机遇[1][2][8] - 监管层连续6年通过陆家嘴论坛释放政策信号 2019-2025年原银保监会主席和现任局长累计出席6次[6] - 202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出台 明确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6] 保险资管行业 - 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友邦人寿、同方全球人寿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外资机构增至5家[1][12][20] - 国内现有34家保险资管公司 按股东背景可分为保险集团系(13家)、寿险系(17家)和财险系(2家)[18][19] - 2023年保险资管规模达30万亿元 同比增长23% 受托管理资产年均增速8%[37][31] 财富管理市场 -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 家庭现金储蓄占比超50% 远高于OECD国家33%的平均水平[31][32] - 过去5年信托、理财、保险资管规模年均增长8% 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31] - 2024年保险业财务投资收益率达3.43% 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权益投资侧重高股息标的[40] 养老金融发展 - 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5% 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 银发经济规模预计达30万亿元[46][47]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45个账户结算利率超3% 占比83% 其中9个账户超3.5%[52] -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 监管鼓励外资参与商业养老保险试点[49][50]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 金融监管总局出台行动方案支持上海打造资产管理服务平台 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57][59] - 优先落地外资项目 友邦等外资资管公司落户上海体现政策导向[58] - 重点发展再保险和航运保险 探索跨境银团贷款等创新业务[60]
助力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平安御享天年养老年金保险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6-18 16:30
产品发布背景 -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公司推出平安御享天年养老年金保险,旨在为长者提供确定的、持续的、稳定的年金保障 [1] 产品特点 - 投保年龄覆盖54-80周岁女性及59-80周岁男性,专为临退休和已退休人群设计 [2] - 提供趸交、3年交、6年交三种缴费方式,最快首年即可领取养老金 [2] - 养老金可年领或月领,最高领取至105周岁保单周年日 [3] - 产品包含身故保障和满期金,支持指定受益人实现财富传承 [4] 产品收益示例 - 55岁女性趸交30万元案例:首年可领取6480元(2.16%保费),每年固定领取6480元 [4] - 保险期满生存可领取306480元满期金 [4] - 身故保险金可定向传承给指定受益人 [4] 公司战略 - 公司将依托"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布局,持续丰富养老产品供给 [4] - 深化"保险+服务"模式,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保险解决方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