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就业
icon
搜索文档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听,产业升级里的就业“新天地”
新华社· 2025-04-22 11:06
宏观经济与就业形势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 国民经济开局良好[1] -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3% 3月份降至5.2%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1] 新兴技术领域就业需求 - 工业自动化领域机械工程师招聘需求同比增长40% 自动化工程师增长10%[1] - 算法工程师岗位需求同比增长44% 机器学习岗位增长18%[1] - 广东机器人科技企业急需算法工程师 决策感知工程师 机械动力与电气工程师等高端人才[3] 生活服务消费带动就业 - 在线生活服务行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43% 交通物流行业增长35%[3] - 养老看护行业需求增长17% 居民服务业增长10%[3] - 养老护理行业存在较大缺口 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2亿占总人口15.6%[5] - 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认定考试启动 首批100名考生参加[5] 企业人才战略与国际化布局 - 华工科技计划5年内引进500名博士和2000名硕士[2] - 企业出海业务岗位招聘数量同比增长14% 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8] - 越南语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广西大学半数应届生已确定去向[10][11] - 用人单位地域分布从珠三角扩展至长三角和山东地区[13] - 跨境电商运营和主播成为重要就业方向 企业关注自媒体运营经验[13] 文创产业与新兴业态 - 文创行业从业人员超百万人 虚拟人物与IP培育成为新业务板块[8] - 物业管理行业跨境需求增长 越南市场成为重要目标[11][13]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联邦政府减少对科研的资金投入,预计将对就业造成重大影响。
快讯· 2025-04-17 01:57
美联储政策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联邦政府减少科研资金投入将显著影响就业 [1]
【广发宏观郭磊】六个角度认识消费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3-16 18:1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1和2024年股市均是科技叙事开端,但2024年被企业盈利约束打破,2021年能延续,因2021年总量经济显著扩张,风险偏好系统性上升后应关注消费、建筑链、供给侧等总量好转的“必要条件”,若不能实现,一季度定价叙事可持续性受影响,若实现则对应相关资产结构性机会,此为“赔率”视角;从“胜率”视角探讨2025年消费能否及以何斜率好转 [1][5] 各角度总结 角度一:消费是“924”以来政策框架的关键中间变量 - 本轮政策调控思路创新,打破“消费是慢变量”常规,消费、投资、出口是终端需求源头,常规逆周期政策抓手是投资,本轮从居民部门着手,以“投资于人”带动总量,消费成政策稳增长“进攻端”抓手 [2][7] - 3月5日国新办吹风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宏观调控思路创新,如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把提振消费放更突出位置、强调促消费和扩投资互动、重视资产价格、强调投资于人服务民生等 [8] 角度二:广义就业压力可能是过去三年消费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本轮就业周期可能已经触底 - “就业 - 收入 - 消费”关联,BCI就业前瞻指数2021年后震荡下行,去年9月触底,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PMI就业低点均在去年8月或9月,目前初步回升但趋势待巩固,名义GDP改善和增长广谱性上升背景下,就业回升有内生性 [2][8] - 以“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观测,其与名义GDP增速同步,名义GDP增速不足时就业机会减少,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 [9] - 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2021年5月达近年高点,2023年3月是次高点,之后下行,本轮底部在2024年9月 [9] - 就业好转但趋势需巩固,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就业低点分别在去年8月、9月、9月,去年9月是整体就业吸纳能力低点,之后改善,今年1月达本轮高点,2月春节影响下略有回踩但仍高于1月之前,绝对值低于2021年及之前水平 [10] 角度三:房地产周期对消费的拖累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 - 过去三年房地产周期从存量和增量房贷利率倒挂影响消费能力、房价下行影响消费意愿两方面约束消费,“924”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政策解决第一个问题,2025年1月1日存量房贷利率“重定价日”后完成,去年10月起70城新房价格指数环比降幅收窄,一线城市去年11月起告别环比负增长,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企稳 [3][10] - 2024年9月29日央行明确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存量房贷利率与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偏离达一定幅度时,借款人可与银行协商调整,10月31日多家银行细化安排,理论上去年四季度未调整的今年1月1日进入重定价日 [11] - 70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2024年9月环比 -0.7%,之后降幅收窄,12月和2025年1月均为环比 -0.1%;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2024年9月环比 -0.5%,11月 - 2025年1月分别为0、0.2%、0.1% [11] 角度四:消费品价格与居民消费之间有望进入“正循环”周期半边 - BCI“消费品价格前瞻指数”自2021年初下行,经历居民生活半径约束、地产调整、城市家庭部门提前还贷三阶段影响,2024年10月触底,底部位置和历史上每轮周期大致相当,价格预期和消费实物量有望进入正循环周期 [3][12] - 2021年初以来消费品量价调整驱动因素为居民生活半径约束(2021 - 2022年)、地产调整引发总量收缩(2022 - 2024年)、城市家庭部门提前还贷挤占当期消费(2023 - 2024年),至2024年底三线索可能均至尾段 [12] - BCI消费品价格前瞻指数前几轮低点分别为2012年12月的37.8、2015年8月的39.7、2020年2月的37.6、2022年10月的37.1,本轮低点为2024年10月的37.0 [12] 角度五:积极的人口政策存在想象空间,而人口预期变化对于母婴、教育、汽车、住房等领域的关联消费均会带来影响 - 2024年10月《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后,地方人口政策升温,湖北天门市积极鼓励生育政策下2024年新生人口反弹,2025年3月呼和浩特市推出生育补贴政策 [4][13] - 2024年湖北省天门市出生人口7217人,同比增长17%,高于全国5.8%的同比增幅,二孩或三孩占比超50% [13] - 呼和浩特市出台《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生育一孩并落户家庭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1万元,生育二孩发放5万元(分五年发放),生育三孩及以上发放10万元(分十年发放) [13] 角度六:“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存在潜在政策红利 - 从消费的“永续收入假说”(PIH)看,收入持续增长预期比一次性补贴更能提升消费倾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相关定调,后续政策推进值得关注 [4][14]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15] -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提升消费能力等专项措施,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15]
2025年3月宏观经济月报:政策预期锚点回归基本面-2025-03-04
渤海证券· 2025-03-04 18: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经济下行风险提高,市场降息预期或提高;欧洲经济基本面预期和资产价格表现有所修复,欧央行大概率继续“渐进式”降息;国内消费有望延续恢复态势,地产投资承压,基建投资待政策发力,出口增长有韧性,生产端出口相关行业占优,通胀受假期错位扰动,货币政策降息克制、降准适时开启,财政政策围绕三方面展开 [3][4][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外经济及政策环境 美国滞胀交易再起 - 2024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折年增长2.3%,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增速降至2.3%,2月Markit综合PMI创1年多以来新低,住宅投资前景不明朗 [13] - 劳动力市场非农就业数据明弱实强,失业率超预期下行至4%且薪资增速抬头,需关注政府部门就业变动 [14] - 1月美国整体CPI超预期,同比增速反弹至3.0%,核心CPI是主要贡献,短期商品通胀预计不会大幅反弹,服务通胀中住房服务分项有回落空间 [15] - 美联储保持“不急于降息”态度,市场降息预期或因关税政策、俄乌冲突和经济指标走弱而提高 [3] 欧洲风险偏好抬升 - 欧元区2024年第四季度GDP环比增速上修,2月经济意外指数回升,但主要经济体表现差异明显,就业增长放缓,通胀反弹受能源价格推动,预计整体通胀有望向目标靠拢 [24][25] - 欧洲经济基本面预期和资产价格表现有所修复,欧央行内部对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限制性水平有分歧,短期大概率继续“渐进式”降息 [4][25] 国内经济 内需有望延续此前向好趋势 - 消费方面,2025年1 - 2月社零同比增速有望延续恢复态势;投资方面,地产投资或承压,基建投资需政策发力和新增项目跟进;出口方面,一季度出口增长或维持较高韧性 [5][28][29] 出口部门复工复产节奏更快 - 生产端与出口相关度较高的行业工业生产相对占优,其他行业复工复产节奏偏慢 [37] 物价预计受春节错位扰动 - 2025年1月CPI同比涨幅扩大、环比增速提高,PPI同比降幅持平、环比降幅扩大;预计2月CPI环比和同比增速下降,PPI环比维持在0线附近、同比降幅小幅收窄 [41] 国内政策环境 货币政策保持定力 - 1月社融数据表现不错,后续金融数据走势关键在于政府债投资项目接续和房地产市场情况;央行降息克制,降准预计在两会后配合财政发力适时开启 [44] 财政政策待两会确认 - 两会期间财政政策部署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建设、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加力提振消费举措三方面展开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