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现代化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荔”量:破局南果北运,链动粤陕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21:49
核心观点 -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推动广东荔枝在西安消费市场形成现象级需求增长 优质品种供不应求且走货速度大幅攀升 [1] - 现代物流技术(如无人机 智能恒温冷链 全货机)和错峰产销策略有效解决运输与供需波动问题 运输耗时从5-7天压缩至30小时内 [2][6][7] - 广东荔枝品牌化 标准化和产业链升级显著提升产品溢价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单日批发吞吐量达10吨量级 单个市场年交易总量预计达万吨级 [4][5][6] 供需动态 - 需求端呈现显著增量 优质品种如高州白糖罂 增城桂味等供不应求 走货速度较往年同期大幅攀升 [1] - 供给端通过错峰上市 冻眠技术及品种迭代(如高附加值耐储运品种)平滑供需波动 延长销售周期 [2][3][6] - 批发市场大型专营档口单日广东荔枝吞吐量达10吨量级 单个市场全年交易总量预计达万吨级 [5] 物流与技术革新 - 无人机网络实现采摘至冷链无缝衔接 降低产地"最先一公里"运输成本与损耗 [2] - 现代冷链物流网络(航空专线 干线冷链车 前置仓)将运输耗时从传统5-7天压缩至30小时内 保障品质稳定与损耗可控 [6][7] - 超低温保鲜锁鲜冻眠技术实现丰产季就地储存 规避产量周期性波动风险 [3] 品牌与产业链升级 - "广东荔枝"地域品牌强化产地与品质关联认知 提升市场溢价能力与支付意愿 [4] - 产区严格推行标准化种植与采后处理(预冷分拣 分级包装) 终端产品果蒂鲜活 色泽鲜亮 损耗率更可控 [4][5][6] - 产业链组织形态变革 大型商超/电商平台与产区直接订单合作 茂名与西安连年举办定向对接会 [6] 经济与社会影响 - 荔枝产业链支撑广东省内180万人就业 形成种植 加工 物流 营销多环节辐射 [6][7] - 产业升级构建"丰产又丰收"可持续模式 平滑价格波动风险 为荔农提供收入增长稳定预期 [6][7] - "南果北运"新范式为全国农产品流通格局优化与区域产业互补提供实践样本 [7][8]
一碗湘米中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金融业聚焦“良种良法良机良田”助力筑牢大国粮仓
金融时报· 2025-06-09 14:18
高标准农田建设 - 全国目标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亿亩 [2] - 湖南省2023-2024年建成亩均投资超3000元的高标准农田200余万亩 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30亿元 [2] - 湖南省银行机构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余额达413.6亿元 较上年增加94亿元 [3]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旋耕成本从每亩100多元降至70元 [3] - 数字农田使水稻亩产增加超100公斤 生产成本降低10% 带动农户年增收千元以上 [4] - 湖南省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83.89% [12] 金融支持模式创新 - 湖南省银行业创新"高标准农田+土地指标交易收入"等多元金融支持模式 [3] - 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为隆平高科提供综合授信超48亿元 其中近19亿元为中长期贷款 [9] - "农银智链"平台累计投放7.23亿元链捷贷贷款支持种业经销商 [9] 种业创新发展 - 隆平高科育种周期从8-10年压缩至4-6年 拥有2.4万份水稻种质资源 [8] - 湖南省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9.5% 旱粮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10] - 2024年全省银行机构发放种业贷款124.3亿元 支持4.2万户次经营主体 [10] 农业保险保障 - 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保额提高至规模户每亩1100元 中小农户每亩900元 [6] - 人保财险2024年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保费超1亿元 提供风险保额近30亿元 [6] - 湖南省水稻保险金额达460.1亿元 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6] 农机保险发展 - 湖南省累计承保农机达14.69万台 保费规模突破6000万元 [12] - 长沙市实施30%财政补贴 衡阳县实施50%财政补贴推动农机投保 [13] - 农机安责险保障范围涵盖农机手人身伤亡和第三者损失等多种风险 [12] 智慧农业应用 - 数字农田建设包括智能灌溉系统、物联网墒情监测站和现代化育秧工厂 [4] - "中联智农云"App实现地块长势监测和精准变量施肥 [5] - 中华保险"农田管家"服务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指标异常变化 [7]
5场培训全覆盖!院校联合,多层次夯实从化花卉产业发展根基
南方农村报· 2025-06-06 10:30
从化花卉产业概况 - 花卉产业是从化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从化花卉产业园是广州市首批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 [2] - 产业园覆盖3个镇街66个村,总面积93.17万亩,涉及农户3.28万户 [3] - 主要产品包括优质小盆栽、兰花、种苗、鲜切花、特色苗木等 [4] - 已形成以红掌、兰花、多肉等优质花卉苗木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21] 技术培训活动 - 5月以来开展5场培训活动,累计培训近千人次,覆盖种植技术、智慧农业等主题 [6][9] - 5月8日举办青壮年群体花卉管理技术培训班,重点讲授花卉种植大棚环境调控技术 [14][16] - 同期培训会分享兰花催花管理与红掌种植技术,强调草本花卉的装饰价值与经济效益 [23][24] - 5月16日开展智慧种植技术下乡活动,推广智能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 [30][34] - 5月27日科普讲座介绍中草药防治家庭花卉病虫害技术,187人参训 [53][55] 现代化技术应用 - 智能温室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时调节光照、温湿度、CO₂浓度等环境参数 [34][35] - 传感器技术实现土壤湿度、养分监测,支撑精准施肥与灌溉决策 [36] - 现代化机械技术显著提升花卉种植效率,相比传统人力模式实现质的飞跃 [17][18] - 专家团队强调病虫害精准防控需结合土壤选择、温控、光照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 [39][40] 产业支持体系 - 培训活动由农技推广中心、高校教授、科技特派员等多方专家联合开展 [7][8] - 通过"农友圈"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未来将持续开展技术下乡活动 [43][47][51] - 技术推广采用"理论+实践"模式,种植户反馈效果显著 [42][44]
数字货运解码春耕新图景
环球网· 2025-06-05 17:11
春耕物资公路运输数字化趋势 - 春耕物资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 产品精细化趋势显著 [1] - 公路货运数字化推动多产业联动 为春耕效率提供加速度 [1] - 报告覆盖2月中下旬至5月中上旬 追踪农机设备 特色种子 化肥等运输动态 [1] 农机运输产业分布特征 - 大型农机设备生产集中化 小型及特色农机区域化发展 [2] - 河北沧州为华北农机配件集散中心 邢台宁晋县是智能农机制造核心区 [4] - 山东潍坊形成主机 农机具及配套件完整产业链 保定庞口镇为全国最大农机配件集散中心 [4] - 重庆为微耕机之乡 产品覆盖湖南 四川 陕西等地区 四平微耕机主销西北 华北 东北 [4] - 浙江台州 金华特色农机包括微耕机 插秧机 杭州优势产品为农业装备 茶叶机械 [5] 水产养殖业内陆扩张动态 - 水产养殖技术成熟推动内陆盐碱地养殖鱼 虾 蟹 西北 华北 东北出现养殖案例 [6] - 小龙虾 大闸蟹等在内陆多省份落地养殖 南美对虾在盐碱地开启养殖模式 [6] - 福建漳州 广东湛江 湖北咸宁为鱼苗主要输出地 福建漳州 浙江湖州为虾苗核心供应区 [6][7] - 江苏南通 辽宁盘锦为蟹苗主要来源 甘肃规模化养殖大闸蟹的苗种来自辽宁 上海 [7][8] - 重庆尝试大闸蟹养殖 主要引入江苏盐城 南通蟹苗 山西虾苗运输量增长 长治供应省内 [8]
无人机送秧苗、智能“管家”巡田 解锁丰收背后的科技密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4 06:19
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 - 全国小麦已收获1.48亿亩,进度超过40%,夏种夏管同步展开[1] - 安徽省构建"空天地"气象监测网络,布设65个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和85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预报精度达一公里范围[1] - 安徽省通过精准气象预报提前5天制作县域精细化农机适宜度收获服务产品,农机收获进度比去年快近40个百分点[1][2] 智能农机装备升级 - 安徽省组织"北机南下"加快雨前抢收,调集履带式收割机准备雨后抢收[2] - 吉林省梅河口市采用无人机运送秧苗,单次可吊运50多公斤秧苗,有效减少人工往返时间损耗[3]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 - 湖北宜昌农民通过手机实现智能巡田和科学种植指导,农业服务公司开发的智慧农业软件集成农场遥感、精准气象、病虫测报等功能[4] - 智慧农业系统可远程监控农田状况,及时推送问题提醒,农民可随时咨询农艺师[4]
冠农股份: 新疆冠农股份有限公司章程(2025年5月)
证券之星· 2025-05-30 19:2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注册地址为新疆铁门关市库西工业园区 [1][2] - 2003年5月首次公开发行4,000万股A股,同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未披露 [2] - 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76,993,583元,全部为普通股 [2][8]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占比不低于1/3,设职工董事1名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64] - 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变更需在30日内确定接任人选 [2][8] - 公司设立党委和纪委,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一般由同一人担任 [53][54] 主营业务与战略 - 经营宗旨为"精准服务三农、实现农业现代化",聚焦农产品加工主业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6] - 主营业务范围包括棉花种植加工、农产品购销、食品生产、仓储物流等,覆盖农业全产业链 [6] - 通过科技创新构建"联农带农"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 股东权利与义务 - 连续180日持股3%以上的股东可申请查阅会计凭证,公司需在15日内答复 [18] - 控股股东需保持人员、资产、财务、业务、机构五独立,不得占用公司资金或干预经营 [22][23][24] - 关联交易金额超3,000万元且占净资产5%以上的需经股东大会批准 [29] 股份管理 - 公司股份采取股票形式,在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集中存管,发起人包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属单位 [8][20] - 董事/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持股量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 [14] - 公司回购股份情形包括员工激励、可转债转换等,回购后3年内需转让或注销 [11][12] 重大事项决策 - 对外担保超净资产50%、交易金额超总资产30%等重大事项需股东大会特别决议通过 [27][43] - 董事会可决定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利润分配预案等事项,但利润分配政策调整需股东大会批准 [64][44] - 采用累积投票制选举董事,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表决分开进行 [48][49]
“新农人”崛起:密云民营特色农业的科技密码与税务助力
新京报· 2025-05-29 22:03
公司发展情况 - 密农人家成立于2012年,带动120家合作社和465名农户增收,累计销售额超2.2亿元 [1] - 公司发挥电商数据优势,指导400余名农户和120余家合作社精准生产,订单农产品超1000吨,单个农户产值提高35% [2] - 水库鱼和密云番茄销量分别增长120%和50%,淘宝店铺登上阿里巴巴农产品神店榜复购率榜首 [2] - 极星农业运用高新技术,小番茄产量达传统农业的5-8倍,同等占地面积下产量超传统方式3倍以上 [2][3][4] 技术创新与运营模式 - 密农人家通过短视频精准营销,打造网红农产品,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6% [2] - 极星农业参考50年气象数据建模优化温室设计,使用环境传感器和AI算法实时调整生产参数 [3] - 极星农业年均自产产品收入964万元,流通环节免税收入503万元,近三年均为纳税信用A级企业 [5] 政策支持与行业环境 - 密云区2024年千万级涉农电商销售总额达5.02亿元,同比增长19.4% [5] - 企业享受农产品自产免增值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极星农业年均获增值税红利10万元 [5] - 税务部门建立分级分类服务体系,通过"远山驿站"平台对接企业各阶段涉税需求 [6] 行业转型趋势 - 传统农业向"要什么种什么"模式转变,数据驱动精准生产提升效率 [2] - 高新技术应用推动农业规模化、科技化转型,玻璃温室等技术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 [3][4] - 政策杠杆持续激发涉农企业创新活力,促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 [5][6]
申万宏源助力先正达集团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二期科技创新债券
债券发行概况 - 先正达集团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二期科技创新债券 发行规模50亿元 票面利率2.12% 期限3+N年 [1] - 本期债券为可续期科技创新债券 赎回选择权匹配农业科技研发的长周期特性 [2] - 债券发行展现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持续吸引力及投资者对其长期价值的深度认可 [1] 投资者反应与市场影响 - 投资者踊跃认购 体现对先正达集团长期经营能力与全球行业龙头地位的肯定 [2] - 资本市场对农业科技赛道价值潜力高度关注 [2] - 发行优化公司债务结构 为长期高质量发展注入确定性资金保障 [2]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农业科技巨头 拥有全球领先研发体系与本土化创新实力 [3] - 公司构建覆盖"育、繁、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 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保障粮食安全 [3] - 债券发行高度契合国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政策导向 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资本市场动力 [3] 承销商角色与合作关系 - 申万宏源证券担任主承销商 发挥专业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保障债券发行 [3] - 承销商与先正达集团等优质央企保持紧密合作 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3] - 承销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支持力度 [3]
首农食品集团打造农业新场景
北京商报· 2025-05-28 21:35
首农食品集团农业转型升级 - 公司正积极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条和优势产业集群 [1] - 西郊农场首农庄园占地1040亩 拥有100余亩5000余株樱桃树 3栋现代化连栋温室和39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 温室面积达600亩 [1] - 园区生产100多种蔬菜水果 "南果北种"产品10余种 30余种产品获绿色食品A级认证 [1] 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 - 该项目是北京市高效设施农业首个试点项目 占地878亩 [3] - 21万平方米大型智能连栋温室已建成运营 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蔬菜生产单体连栋温室 [3] - 温室主要覆盖材料和主体框架实现80%以上国产化替代 建设成本降低30% [3] 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业务 - 公司拥有自主基地1427.5亩 合作基地超6000亩 [3] - 通过不同纬度 季节和设施向京内3家 京外3家工厂输送原料 [3] - 年加工蔬菜2.66万吨 服务全国8000余家餐饮门店 [3]
数字技术为云南咖啡种植装上“智慧大脑”
中国新闻网· 2025-05-28 21:13
中新网保山5月28日电(陆希成 倪婷 杜忠恒)28日,记者走进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潞江坝的一家智能咖啡庄 园,看到成片的咖啡树间,一个个白色的监测设备正实时采集着土壤湿度、空气温度等数据。咖农通过 手机APP就能随时查看每个地块的生长环境,曾经"靠天吃饭"的咖啡种植正装上"智慧大脑"。 云南是中国最大的咖啡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98%以上。保山市潞江镇作为云南重要咖啡产地 之一,以优质小粒咖啡闻名。然而,当地多为山地地形,种植环境复杂、管理粗放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当 地咖农。 该智能咖啡庄园负责人杨江春介绍,传统种植方式下,判断咖啡树是否缺水主要依靠经验。有经验的咖 农会抓土判断,但这种方式既不精准,也难以覆盖大面积种植区。更棘手的是病虫害防控,往往发现时 已经大面积扩散。 为改变这一现状,该庄园引入了由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下称"云南移动")联合浙江理工大学、保山学院等 多所高校研发团队打造的"云智农链"平台,开始了咖啡种植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记者在现场看到,监控大屏上,系统将该庄园100余亩种植区精细化分为17个地块,每个地块的"生命体 征"一目了然。屏幕上,3号地块的土壤湿度刚降至19.8%,红色警示灯亮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