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
搜索文档
“十五五”全国新型储能装机有望达3亿千瓦 探索从增量到提质之路
中国能源网· 2025-09-24 17:52
储能行业战略地位与前景 - 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四要素中的重要构成,其规模化发展是系统建设的重要标志 [1] - "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预计达3亿千瓦,以满足2030年13万亿千瓦时以上用电需求及促进28-30亿千瓦时新能源消纳 [1] - 新型储能将与"源网荷"各环节深度融合,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提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支撑用户灵活低碳用能方面发挥比"十四五"更重要作用 [1] 储能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占全球总装机比重超40%稳居世界第一 [2] - 2024年锂离子电池总产量1170吉瓦时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出口额达611.21亿美元 [2] - 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攀升至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5年增长近30倍 [2] - 国家方案预计三年内全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超1亿千瓦,2027年底达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4] 储能技术应用与效能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570小时,同比增加超100小时,在顶峰时段电力保供发挥重要作用 [3] - 新能源大基地配置储能设施有效提高"西电东送"输电通道能力和效用水平,新型储能已成为新能源开发消纳的重要保障 [3] - 行业构建全场景应用布局,包括350兆瓦全球最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模块化熔岩储能项目及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基地 [3] - 虚拟电厂通过秒级快速响应协调控制技术实现储能与负荷动态匹配,构建起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商业模式 [3] 储能各环节发展重点 - 电源侧新型储能与新能源耦合是提升系统能量密度关键手段,通过系统性优化电站、柔性光储、柔性风储技术改善新能源出力特性 [4] - "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外送清洁电量占比要求提高至不低于60%,为满足送出要求需配置的新型储能规模将进一步增加 [4] - 电网侧新型储能以独立储能为主,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物理储能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有望提升 [5] - 负荷侧新型储能支撑用户灵活低碳用能,通过虚拟电厂、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模式探索应用场景创新 [5] 行业挑战与问题 - 截至2025年5月全球已发生167起储能起火、爆炸事故,随着调用频率提高储能电站安全面临更大考验 [6] - 行业存在无序扩张、价格竞争激烈、产品参数虚标和虚假宣传、技术同质化问题,3年间储能系统均价下跌约八成 [6] - 近期某集采项目中标价格低过0.4元/瓦时严重偏离成本,恶性低价带来减料减配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6] - 部分项目实际运行寿命远低于企业承诺,甚至不到承诺时间的25%,累计注册储能企业已超30万家 [6] - 全面市场化将加速行业洗牌,大批企业3年内将被淘汰,导致"孤儿电站"问题涌现 [6]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央企积极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9-24 16:59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划 - "十五五"时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攻坚突破的关键五年 国家能源局提出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 以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统筹源网荷储各侧 科学规划和实施重大战略任务 工程项目和改革举措[2]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建议大力推动电源清洁化 电网数字化 负荷柔性化 储能多元化 实现系统多能互补 协同高效 聚焦新能源 新型储能 清洁耦合数字电网等重点领域 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2] 电力供应体系发展 - 必须依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形成新型多元电力供应体系以保障能源安全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 新型电力系统将成为新型能源体系中心环节和关键载体[5] - 国家能源局出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推进电力系统稳定保障等"九大行动" 构建1+3工作体系 配套4个实施方案和1个指导意见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超过150亿元[6]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今年7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20亿千瓦 占总装机约60% 其中风电光伏累计装机16.8亿千瓦 历史性超过火电机组 提前6年实现承诺目标[7] - 目前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 建成44条特高压输电通道 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4亿千瓦 有效应对今年7月 8月用电量两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的历史最大负荷[7] 系统挑战与要求 - 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并逐步成为主体电源 电力系统双高峰特性突出 系统调节能力不足 负荷需求多变难测 电力电量平衡难度指数级上升 对系统安全和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8] 能源央企布局 - 央企是新能源建设主力军 截至2024年底中央企业风电 光伏发电并网容量7.8亿千瓦 接近全国总装机容量55% 其中5家中央发电集团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10] - 国家电网近五年年均投资5740亿元 2025年预计投资达6770亿元 "十五五"电网年均投资将在"十四五"高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10] 科技创新重点 - 国家电网将围绕先进电工材料与高端电力装备 电力主设备 数字化与智慧运维等前沿方向协同攻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国产化替代步伐[11] - 电力行业需要强化产学研用融合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突破基础理论核心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11] 系统经济性挑战 - 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新能源电价持续走低 下游发电项目投资面临巨大压力 上游制造业受国际贸易环境和低价竞争双重挤压 需要技术创新 价格机制 政策体系协同发力保障产业链健康发展[11]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员工张霁明获评2025年“大国工匠”荣誉称号
中国能源网· 2025-09-24 16:22
2024年起,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全国首次开展大国工匠人 才培育工程,选拔培育在引领力、成就力、创新力、专注力和传承力上表现卓越的工匠领军 人才。该工程首批共选拔培育220名工匠人才,经过为期一年的线上学习、线下集中培训和 最终考核答辩,包括张霁明在内的200位工匠人才顺利完成培育工程,并于本次大会公布了 首批大国工匠人才名单。 9月23日至26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举行。由张霁明 团队联合研发的"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分布式新能源聚合优化与区域自治成套装置"以及"电力 调度自动化信息联调机器人"分别在全国总工会展示交流区和全国职工"五小"成果展示交流 区中陈列。这两项成果充分体现了基层职工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的创新活力与智慧,展 现了公司在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绿色化转型中的前沿探索。张霁明表示,将继续扎根一线, 带领团队瞄准电网实际需求,推动更多实用型创新成果落地,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工 匠力量。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200名技能人才被认定为大国工匠人才,国网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 ...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冯来法:创新引领 协同赋能 携手共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局面
中国电力报· 2025-09-24 15:10
创新引领 协同赋能 携手共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局面 二是抓好"五大任务",开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局面。要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核心特征,抓好"五大建设 任务"。以三个协同推进,厚植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底色,坚持新能源规模化与煤电清洁化协同推 进,坚持供给侧改革与消费模式升级协同推进,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革新协同推进;以全要素保障,守 住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充裕底线,加强支撑性和灵活性电源保障,加强电力安全稳定技术保障,加强电力 防灾应急保障;以更优资源配置,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效运行,着力发挥多能互补和区域平衡优势,着力 发挥技术降本增效的应用场景优势,着力发挥多层次电力市场优势;以生产消费互动,增强新型电力系 统供需协同能力,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积极推动电力流向与电力布局"一张图",积极融入全国电 力"一张网";以全链数智赋能,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智能水平,加快电力生产数智化建设,加快电力 传输智能化建设,加快电力系统调度控制智慧化建设。 三是坚持"三个转型",全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坚持从"大而全"向"强而优"转型,坚持把质的有效 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充分挖掘传统能源潜力,提升产业发展效能, ...
国家电投总经理徐树彪: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应考虑系统经济性与机制设计
中国电力报· 2025-09-24 14:56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应考虑系统经济性与机制设计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徐树彪 5年以来,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已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但当前,其建设 仍面临五个维度的核心挑战。 第一,系统的调节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国际经验表明,新能源渗透率占比超过15%,其波动性对电网稳 定运行就会带来巨大的挑战,电力系统成本也进入快速的增长临界点。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快 速飙升,2024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已经超过18%,如此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需要更稳定的基荷电源 以及更强的灵活调节能力。 第二,时空错配问题突出,亟待系统化消纳方案。时间上,光伏发电峰值在中午,难以满足早晚高峰用 电需求,风电夜间出力大,但负荷需求低,导致时间错配。空间上,我国风光大基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和 北部,而用电负荷中心位于沿海地区,导致空间错配。传统新能源发电设备难以主动支撑电网电压和频 率需求。特高压输电作为重要的解决方案,在当前也面临着输送容量有限、经济性挑战、安全性问题和 输电走廊资源紧缺等制约。 第三,绿色循环链条存在断点,全周期闭环尚待构建。首批大规模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即将进入退役 期,但 ...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央企积极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9-24 14:40
核心观点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能源转型核心 聚焦清洁化 数字化 柔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以支撑"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 [1][2][5] - 电力行业投资持续增长 国家电网近五年年均投资5740亿元 2025年预计达6770亿元 "十五五"期间投资将进一步增加 [5] - 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占比60% 其中风电光伏16.8亿千瓦已超火电 特高压输电能力超4亿千瓦 [4] 政策部署 - 国家能源局出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推进电力系统稳定保障等"九大行动" [2] - 配套4个实施方案和1个指导意见 开展第一批试点和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超150亿元 [3] 装机容量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 可再生能源装机20亿千瓦占总装机60% 风电光伏累计装机16.8亿千瓦 [4] - 中央企业风电光伏并网容量7.8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55% 其中5家中央发电集团装机突破5亿千瓦 [5] 系统挑战 - 新能源成为主体电源后 系统双高峰特性突出 调节能力不足 负荷需求多变 电力电量平衡难度指数级上升 [4] - 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新能源电价持续走低 光伏电价受压 上下游产业链面临投资压力和生存挑战 [6] 企业举措 - 能源央企推进新能源开发 科技创新 系统调节 产业拓展和电力市场建设 [1] - 国家电网攻关先进电工材料 高端电力装备 数字化等前沿技术 加快国产化替代 [6] - 电力行业强化产学研用融合 联合攻关关键共性技术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6]
中国华电总经理叶向东: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9-24 13:51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核心观点 - 新型电力系统通过重构能源供给、消费和治理模式,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1] 能源结构低碳化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2.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60.8% [1] - 煤电节能降碳水平持续提升,95%以上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2024年全国火电平均煤耗降至302.4克/千瓦时 [1] 能源电力清洁化 -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在“十四五”以来提升约4个百分点 [2] - 系统推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实施电、氢、氨等多元清洁替代,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直接使用 [2] 新能源开发与生态治理协同 - 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将达到4.55亿千瓦,其中光伏装机2.53亿千瓦 [2] - 沙戈荒基地建设将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010万亩,并带动林草、畜牧、文旅、碳汇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2]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 系统推动新能源、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综合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 - 绿色低碳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革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推动技术、标准、装备、服务走出去 [3]
中国大唐董事长吕军:探索推进从传统发电供热企业向绿色低碳能源企业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9-24 13:51
提供清洁能源 点亮美好生活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吕军 三是坚持"两端"发力,推动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新能源集约化、基地化发展和煤电升级改造,在役在建 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超过20个。新建清洁高效煤电402万千瓦,实施"三改联动"9240万千瓦,基础 保障灵活调节水平大幅提升。 四是强化主体意识,深化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健全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聚 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所需,围绕自主可控和行业前沿,强化科技攻关,培育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关键 部件、关键材料研发取得重大突破,风光火热储一体化、风渔融合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开创性技术成果, 构建了一批引领性示范项目。 五是聚焦"一带一路",推进国际合作。持续开拓东南亚以及中亚、中东、非洲等区域能源电力市场,广 泛开展技术服务、国际贸易等业务。境外在役在建及核准待建发电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其中可再 生能源占比接近80%,为所在国提供了清洁、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方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能源电力领域加速落子,能源电力科技进步、绿色转型加速演进,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建设,绿色电力向生产、生活各领域加速渗透,新技术、新业 ...
中国华能董事长温枢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夯实“五大基石”
中国电力报· 2025-09-24 11:44
核心观点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夯实五大基石 包括能源安全 清洁低碳转型 科技自主创新 产业优化升级和完善市场机制 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 [1][2][3][4] 能源安全 - 保证能源安全为基本前提 局部区域特定时段电力供应紧平衡现象仍然存在 新能源大量替代传统发电机给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2] - 坚持先立后破 传统化石能源有序减少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上 充分发挥煤电兜底保障作用 [2] - 实现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 源网荷储协调互动 构建安全高效能源供应体系 [2] 清洁低碳转型 - 清洁低碳转型为根本方向 能源消费总量大 能源结构偏煤 产业结构偏重 能源效率偏低问题依然存在 [2] - 紧扣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目标 持续推进新能源大规模高效开发利用 [2] - 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 [2] 科技自主创新 - 科技自主创新为核心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基础 结构形态和运行特性发生重大改变 [3] - 部分关键技术 核心装备 高性能材料 技术软件等有待突破 [3] -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强化产学研用融合 针对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3] 产业优化升级 - 产业优化升级为关键载体 新一代煤电改造升级面临技术经济性挑战 清洁能源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同质化竞争激烈 [3] - 实施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大力推进煤炭 煤电等产业绿色化 智能化转型 [3] - 积极培育壮大储能 氢能等未来产业 [3] 市场机制完善 - 完善市场机制为重要保障 已初步构建全国统一 多元竞争电力市场体系 但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电力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电碳市场协同有待加强 [3] - 积极参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完善全国碳市场 健全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 [3] - 提升碳资产经营管理能力 形成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长效机制 [3]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坚持绿色低碳转型为主攻方向 实践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3][4] - 扛牢能源保供责任 提升安全保障硬实力 加快电源结构转型 塑造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4] -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强化战新产业布局 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 [4] - 在清洁能源开发 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4]
国家电网总经理庞骁刚: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 加快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9-24 11:36
公司战略与“十四五”成就 - 公司将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致力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并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1] - “十四五”期间公司经营区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增长1347%,占总装机比重从426%提高到598% [1] - 公司经营区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135亿千瓦,约占全球40%,累计消纳新能源12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36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984亿吨 [1] - 近5年年均电网投资5740亿元以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大力推进抽水蓄能建设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1] - 今年1至8月,公司经营区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同比增长636%,新能源新增发电量达到新增用电需求的12倍 [1] “十五五”能源转型趋势与挑战 - 电力需求在“十五五”期间将保持刚性增长,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电力行业需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并承接其他行业电能替代带来的碳排放转移 [2] - 电源结构将更加清洁,风电、光伏发电的装机主体和新增发电量主体地位将进一步提升,需坚持“量率一体、保量稳率”以服务新能源高比例接入 [2] - 用户互动将更广泛,负荷预测和潮流控制更复杂,电网需更具韧性以提升保供能力和运行效率,满足分布式及各类新型用电主体便捷接入需要 [2]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 - 科技创新是关键支撑,需坚持目标导向和开放协同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创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并加快国产化替代步伐 [3] - 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进一步发挥电力产业链融通带动作用 [3]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重要保障,需健全市场体系架构实现各类经营主体全面入市、自主选择、平等竞争,并健全市场机制引导资源向绿色低碳方向集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