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支持绿色能源发展 领航中国・绿色燃料交易专题活动在厦门举行
上海证券报· 2025-09-11 18:36
在发布环节,备受关注的氢交易平台及氢价指数在"领航中国・绿色燃料交易专题活动"中正式发布。氢交易平台的推出将为绿色燃料, 尤其是氢能的跨境交易、价格对接提供重要支撑,为国内氢能交易市场化服务再添动力,助力构建规范化、高效化的氢能交易生态。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唐颂、中国氢能联盟秘书长刘玮分别做开场致辞,强调了绿色燃料在科技创新、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价值, 指出本次活动对搭建产业协作平台、探索国际合作路径的重要意义。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潘安杰(Ajay BhushanPandey)以《绿氢与全球能源治理新架构》为主题做主旨演讲,从国际视角分析绿 色燃料交易对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影响,分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支持绿色能源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未来方向,为参会者提供全球化 视野下的能源治理战略思考。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闫婧 陈铭 记者 杨烨)9月9日,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与中国氢能联盟联合举办的"领航中国・绿色燃料交易专 题活动"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期间成功举行。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背景下,为推动绿色燃料市场化交易与国际产业协同, ...
能源专题报告:碳中和趋势下的船舶替代燃料前景展望
华泰期货· 2025-08-25 20: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航运业脱碳从环保自觉转向强制合规,能源转型成必选项,传统化石燃料及LNG难以满足净零要求,推动行业向绿色替代燃料变革 [2] - 甲醇领跑商业化应用,氨是远洋航运长期潜力方案,但两者面临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等制约;生物燃料为现存船队提供过渡,氢与电聚焦短途市场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船舶替代燃料的政策背景 - 全球海运业脱碳转向由强制性法规、碳定价和经济奖惩驱动的合规时代,脱碳是必选项 [11] - IMO《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大幅上调目标要求,2030年国际航运单位运输工作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至少降低40%,零或接近零温室气体排放能源占比至少达5%并争取10%,年度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至少减少20%并争取30%;2040年年度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至少减少70%并争取80%;2050年前后力争实现净零排放,使LNG中长期减排路线失效,绿色甲醇等成优先选项 [12][13][15] -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自2024年1月1日将航运业纳入管辖,涉欧航线公司碳排放成财务支出,改变替代燃料需求逻辑 [16][17]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为清洁氢能设生产税收抵免,为低碳交通燃料提供补贴,拨款资助港口设施,吸引大量私人资本,降低绿色甲醇等生产成本,但特朗普上台后政策转向削弱财政支持 [18][19] - 中国“双碳”目标战略从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供给侧依托造船实力,发布行动纲要提升绿色动力船舶份额、研发新船型;需求侧构建激励与配套体系,形成良性循环 [20][21] 主流船舶燃料现状与局限性 - 当前全球航运业能源结构极度依赖化石燃料,在主要销售市场占比超90%,背后是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新兴替代燃料面临路径依赖挑战 [23][29] - 航运业曾适应IMO 2020限硫令,但只是解决特定污染物排后治理,非能源转型,面对净零排放要求,化石燃料适应能力达极限 [30] - LNG是采用最广泛替代燃料,截至2024年有648艘运营,预计2028年底超1200艘,订单集中在特定船型,加注网络扩张,但因甲烷逃逸难以满足净零排放目标,监管已正视该问题 [31][32][34] 未来替代燃料方案 - 甲醇常温常压为液态,物流优势大,双燃料发动机技术成熟,但体积能量密度低,有安全风险,绿色甲醇成本高、产能有限 [38][41][46] - 氨不含碳,有全球工业基础,但需低温或加压储存,体积能量密度低,有毒性,燃烧产生有害排放物,发动机制造商正控制N2O排放 [48][49][52] - 生物燃料HVO可与现有设施兼容,“直接可用”,减排潜力高,但原料供应不足,面临跨行业竞争,是短期减排路径和现有船队过渡方案 [53][54][57] - 电力推动靠船用电池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是主流,能实现船上零排放,但能量密度低,适用于短途,且基础设施匮乏、成本高昂 [58][61] - 氢质量能量密度高,但体积能量密度低,储存难,有压缩气态和液态两种方式,有氢内燃机和燃料电池两种动力技术路线,实用化面临储存、基础设施和商业化等问题 [62][63][67] 未来船舶替代燃料发展趋势展望 - 政策与市场驱动下,全球航运业脱碳进入强制合规新阶段,区域政策差异影响燃料选择,催生“绿色走廊”概念 [71][72] - 新造船市场从单一燃料船舶转向多种替代燃料布局,LNG是过渡选择,甲醇崛起,氨订单集中在远洋领域,未来行业将迎来绿色替代燃料多元化格局,不同燃料适用于不同场景 [73][74][77]
中国石油绘就“油气开发与自然共生”画卷
经济网· 2025-08-15 16:57
公司绿色发展战略 - 公司以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为引领 实施清洁替代 战略接替 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1] - 公司推动由生产供应油气为主向生产供应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转变 打造低碳能源生态圈[2] - 公司化学需氧量 炼化企业VOCs排放量等关键指标在2024年实现全面下降[2] 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 公司系统化 规模化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实现油气生产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赢[1] - 公司凭借生物多样性保护表现荣登《财富》杂志2024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和行业明星双榜[2] - 公司布局发展林业碳汇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2] 保护地建设成果 - 大庆油田果午湖保护地总面积198万平方米 有植物114种 鸟类55种 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 国家二级保护鸟类8种[4][6] - 大庆油田老虎山保护地总面积约217万平方米 有植物118种 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 鸟类32种 包括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大鸨 东方白鹳[8] - 华北油田阿尔善东湖湿地保护地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 生物已多达上百种 为鸿雁 大天鹅 白鹳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提供栖息地[9] - 长庆油田燕鸽湖保护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 有200多种动植物 红嘴鸥从最初几十只增加到上千只[10] - 长庆油田苏南—C3保护地占地面积215万平方米 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11] - 长庆油田苏6区保护地总面积约15.75万平方米 保护动植物物种100余种 成功培育150余棵国家珍稀濒危树种黑格兰幼苗[12] -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全长436公里 种植2000多万株梭梭 红柳 沙拐枣等植物 有百余种鸟类和苍鹰 赤狐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3][15] - 塔里木油田塔中沙漠植物园占地面积300亩 引种400余种植物 存活近200种 包括沙冬青 胀果甘草 黑果枸杞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6] - 塔里木油田柯克亚生态园总面积50万平方米 种植超过18000株树木 有植物68种 动物27种 划定20%面积作为生态留白区[17] - 昆仑能源海南文峰鹭缘保护地总面积达12.5万平方米 有230余种动植物种类 是戈氏金丝燕 鹗等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栖息地[18] - 大港油田北大港盐碱红滩保护地占地面积124.49万平方米 有植物品种40多种 吸引20余种珍稀禽类栖息 旺季日均游客量超过3000人次[19][21] - 新疆油田火烧山湿地保护地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 有91种国家 省级保护动植物 其中重点保护 濒危野生动植物18种[23] 生态保护技术方法 - 大庆油田构建感知+联接+AI智慧监测系统开展长期监测[8] - 华北油田坚持自然恢复为主 人工干预为辅原则推进湿地生态保护[9] - 长庆油田苏南公司在苏里格气田进行生态化设计 集约化建设 工厂化钻井试气作业等生态化气田建设措施[11] - 昆仑能源通过建设生态廊道 海鸟栖息桩 招募专业志愿服务队 建设生态科普馆等方式开展保护地建设[18]
三盈联合上市辅导期内董事长与副董事长职位互换,秦林祥升任一把手
搜狐财经· 2025-08-06 07:49
公司概况 - 三盈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1.05亿元,主营油、气、氢、电能源加注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公司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化石油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保持20多年的长期稳固战略合作关系 [1] - 公司对外投资7家企业,包括北京中海盈石油设备工程技术、郑州三盈联合能源设备、河南盈邦能源设备有限公司等 [2] IPO进展 - 公司披露IPO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第六期),辅导机构为德邦证券 [1] 管理层变动 - 2024年12月,原副董事长秦林祥升任董事长,原董事长林健永转任副董事长 [2] - 公司现任董事长为秦林祥,总经理为蔡红璞 [2] - 独立董事由刘春明变更为刘春阳,财务负责人由杨艳舟变更为杨艳梅 [2] - 监事会主席变更为雷震晴,副总经理仍为刘红旗 [2]
四川加快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
中国化工报· 2025-07-25 10:11
四川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四川省14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首次明确全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 [1] - 目标:2027年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2030年体系更加完善且应用场景丰富 [3] 碳足迹管理体系框架 - 体系由"两大基石"(核算标准、因子数据库)和"三项制度"(认证、分级管理、信息披露)组成,分别解决核算方法、数据支撑、准确性、减排目标和监督问题 [2] - 供给侧作用:帮助企业识别全生命周期排放结构,挖掘产业链减排潜力 [2] - 需求侧作用:为消费者和采购商提供低碳产品选择依据,提升市场竞争力 [2] 重点行业覆盖范围 - 优先推动石化产品(天然气、燃油、化肥、乙烯等)、新能源(锂电池、氢能、光伏)、电子电器等领域制定核算标准 [4] - 支持氢能、动力电池、光伏行业开展碳足迹创新,探索低碳供应链建设 [4] - 鼓励草甘膦、钒钛、页岩气等优势领域研发行业核算标准 [4] 企业实施路径 - 管理层面:建立碳足迹工作机制和数字化平台,规范供应链数据收集 [5] - 技术层面:按国际/国家标准开展核算认证,加强排放监测和统计 [6] - 减排层面:针对主要排放环节制定策略,应用节能技术分阶段减排 [6] - 人才层面:引进专业人才,开展供应商培训,宣传低碳实践案例 [6] 重点任务方向 - 8大任务包括:健全核算标准、推动基础设施、推进认证、拓展场景、强化监管等 [3] - 试点示范:优先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领域探索低碳供应链 [4]
线上研讨会回放 | BNEF独家分享亚太市场前景:《2025年新能源市场长期展望报告》
彭博Bloomberg· 2025-07-07 18:01
全球能源转型趋势 - 政策风险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了能源转型的复杂性 [1] - 清洁能源技术势头强劲且成本竞争力提升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1] - 亚太地区在用电量增长和电力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存在重大机遇 [5] 亚太地区能源发展 - 亚洲、中东和非洲经济体用电量增长显著 数据中心需求到2035年将增长6-16倍至260TWh [5] - 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氢能与新兴技术是亚太观众关注焦点 [1] 清洁能源投资潜力 - 2025-2035年可再生能源总投资潜力接近6万亿美元 2025-2050年为10 55万亿美元 [6] - 实现经济转型情景需投资185万亿美元 净零情景需213万亿美元 两者差距仅15% [7] 技术发展与减排路径 - 清洁电力和交通电气化普及将推动2050年整体排放下降22% [7] - 需扩大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电池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规模以实现净零 [7] - 全球排放有望首次出现结构性下降 [7] 能源需求演变 - 天然气需求增长 煤炭和石油使用将长期下降 [7] - 主要经济部门能源消耗和排放模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7]
协同创新为海洋产业蓄能
经济日报· 2025-06-20 06:12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数据 - 一季度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同比增长57.1%,交付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14.3%,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增长24.2% [1]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于海洋生产总值增速1.3个百分点 [1]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构成 - 产业涵盖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工程产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洋新材料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深海战略资源开发产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 [1] - 中国船舶集团重点培育风、光、氢、储和LNG装备为核心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 [1] - 上海发展高技术船舶设计建造、邮轮生产及配套服务产业 [1] 科研与技术突破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大集团联合构建最完整深海原核微生物基因数据集,鉴定出7564个物种水平基因组,其中89.4%为新物种 [1] 产业发展瓶颈与对策 - 产业规模仍较小,占主要海洋产业比重不高 [2] - 需加强政策扶持,优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及金融支持,建立多元化资本投资渠道 [2] - 建设产业基地及园区,培育科技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 -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创新机制 [2] 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方向 - 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推进兆瓦级潮流能和波浪能应用,突破温差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2] - 攻关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技术,挖掘宏生物培养、功能预测、高效分离与制备等关键领域 [2] 海洋能源保障措施 - 加快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与深水油气田建设 [3] - 推进海上风电、潮汐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 [3] - 布局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完善能源输送、存储与调度基础设施 [3]
金立群:可再生能源开发对亚洲安保很重要
日经中文网· 2025-05-29 16:16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演讲要点 亚洲可持续经济增长 - 亚洲地区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6成 在基础设施开发和环保方面保持平衡的原则非常重要 [2] - 亚投行重视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 如果不对环境友好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 在亚洲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方面关注日本技术 中日韩在亚洲地区展开合作的空间很大 [1][2] 可再生能源与能源安全 - 推进亚洲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开发 地区可以享受能源安全保障 [1] - 对氢的投资从能源安全保障的观点来看很重要 中日韩合作潜力大 [1][2] 亚投行战略方向 - 过去以亚洲地区为中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 强调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