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

搜索文档
新能源期货大消息!广期所:铂钯、氢氧化锂期货,有望年内上市!
券商中国· 2025-07-27 10:17
广期所新期货品种的研发和上市,又有新消息! 7月24—25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山西大 同举行。广期所商品二部总监陈锐刚在研讨会上表示,广期所正在积极推进铂、钯期货与氢氧化锂期货的研发 及上市工作,有望于今年上市。 此外,广期所还在加快推动电力期货研发上市,着力构建连接电力产业与期货市场的高效桥梁。 铂钯与氢氧化锂期货有望年内上市 7月25日,广期所商品二部总监陈锐刚在研讨会上表示,广期所正在积极推进铂、钯期货与氢氧化锂期货的研 发及上市工作,有望于今年上市。 铂、钯和氢氧化锂是当前新能源产业及高科技制造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 铂和钯作为稀贵金属,广泛应用于汽车催化剂、氢燃料电池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及清洁能源 产业的快速推进,铂钯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市场波动性显著增加,亟需相关的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自年初至今,铂价震荡上行态势显著,进入5月后涨势加速,价格突破1400美元/盎司,创下2014年以来新高, 年内涨幅超过50%,超越黄金;钯价今年也大幅上涨,现货钯金报每盎司1283美元,年内迄今已经累计上涨了 41%。 汇丰银行预测,展望 ...
有色钢铁行业周思考(2025年第29周):战略金属板块的行情还能延续吗
东方证券· 2025-07-27 09: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部分投资者认为本周战略金属板块涨幅过高过快,行情或即将冲顶结束 [8][13] - 报告认为战略金属的价值重估行情才刚刚开始,从政策、供需、交易三个维度来看,行情不仅没结束,反而才刚开始 [8][14] - 政策层面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行动有望再部署、再落实,稀土政策或持续加码 [8][15] - 供需层面稀土及磁材产品供需紧平衡,价格有望进一步走高,推动产成品价格上涨 [8][16] - 交易层面战略金属板块的政治政策风险溢价有望进一步提升,推动风险偏好上行 [8][17] 各目录总结 钢铁:减产预期下钢材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 供需:钢材需求产量均降,本周全国螺纹钢消耗量环比降6.92%,同比降10.92%,铁水产量周环比升1.10%,螺纹钢产量周环比降3.51%,供需有望趋向动态平衡 [18][20] - 库存:各品种钢材库存分化,总库存有望进一步下降,如螺纹钢社会库存周环比升2.97%,钢厂库存周环比降4.30% [25][26] - 盈利:成本推动钢价上涨,本周澳大利亚61.5%PB粉矿等价格上升,钢厂利润有望继续回升,但长流程螺纹钢毛利周环比降22元/吨,短流程螺纹钢毛利周环比升10元/吨 [28][31] - 钢价:成本驱动下钢材价格或继续回升,本周普钢价格指数小幅上升0.99%,热卷价格涨幅最大,周环比升1.47% [35][36] 新能源金属:供给需求持续上涨,锂价有望继续回升 - 供给:2025年6月碳酸锂产量同比大幅上升20.95%,氢氧化锂产量同比大幅下降16.04%,镍生铁产量有升有降 [40][42] - 需求:6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维持高增长,产量同比升24.11%,销量同比升24.84%,镍铁需求方面,中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和印尼不锈钢产量有不同变化 [44][47] - 价格:锂、钴价格整体上升,镍价下降,截至2025年7月18日,国产99.5%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周环比升3.97%,LME镍结算价格周环比降1.04% [49][50] 工业金属:工业需求预期改善,价格有望继续上行 - 供给:2025年4月全球精铜产量上升,供给略好于预期,铜TC/RC微幅上涨,6月电解铝开工率微涨但后续上行空间或存局限,产量同比升2.54%,环比降3.05% [57][64] - 需求:2025年6月中国PMI环比微幅上升,制造业活动有望持续恢复,中国制造业PMI为49.7%,环比升0.20PCT [69] - 库存:铜库存上升,铝库存分化,本周LME铜库存环比升12.37%,LME铝库存环比持平,上期所铝库存升5.45% [77] - 成本与盈利:原材料价格波动,电解铝生产成本分化,6月新疆、内蒙电解铝单吨完全成本上升,山东、云南下降,盈利情况也有不同变化 [80][82] - 价格:伦铜和伦铝价格上升,本周LME铜结算价周环比升1.17%,LME铝结算价周环比升0.21% [85] 贵金属:海外通胀预期上行,金价有望同步上涨 - 金价微幅下降,非商业多头持仓环比明显上升,截至2025年7月18日,COMEX金价周环比降0.44%,截至7月15日,COMEX黄金非商业净多头持仓数量周环比升5% [90][91] - 利率与通胀: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微幅上升,核心CPI环比微幅上升,本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44%,环比升0.01PCT,5月美国核心CPI当月同比为2.9%,环比升0.1PCT [94] 板块表现:本周有色板块与钢铁板块均上升 - 本周上证综指报收3534点,周内上涨0.69%,申万有色板块报收5294点,周内上涨1.82%,申万钢铁板块报收2326点,周内上涨0.36% [97] - 个股方面,申万有色板块中,金田股份上涨幅度最大,申万钢铁板块中,柳钢股份上涨幅度最大 [107] 投资建议 - 磁材板块建议关注金力永磁(300748,买入)、宁波韵升(600366,未评级) [8][110] - 稀土板块建议关注北方稀土(600111,买入) [8][110] - 其他战略金属,锆关注三祥新材(603663,未评级),锑关注湖南黄金(002155,未评级)等,钨关注中钨高新(000657,未评级) [8][110]
猛拉近20%!这家公司迎超50家机构调研!
证券时报网· 2025-07-27 08:45
(原标题:猛拉近20%!这家公司迎超50家机构调研!) 7月21日至25日,A股三大指数稳健上涨。上证指数全周涨1.67%,收于3593.66点;深证成指全周涨2.33%,创业板指上涨2.76%。 盘面上,申万一级行业基本实现正收益,仅有银行行业小幅下跌,钢铁、煤炭、建筑材料等行业涨幅居前。热点题材方面,稀有金属、稀土、水 泥制造等行业表现亮眼。 据Wind数据显示,本周共有121家上市公司披露机构调研纪要,超七成机构调研个股实现正收益。其中,大禹节水以36.24%涨幅领先,唐源电 气、茂莱光学、浙富控股、豪鹏科技等个股涨超18%。 热门调研标的方面,本周机构调研集中度有所下降,广电计量、大禹节水、豪鹏科技、唐源电气等4家公司接受50家以上机构调研。 广电计量本周接待54家机构调研,是本周接受最多机构调研的公司。本周内,广电计量宣布拟定增募集资金13亿元,用于卫星互联网、航空装 备、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数据智能等战略性产业投资。 在调研中,机构问及此次定增募投项目的规划。广电计量高管回应称,本次定向增发,是该公司响应国家近年来在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人工智能 等前沿领域持续强化科技自立自强与技术创新的战略部署,助 ...
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
快讯· 2025-07-27 07:32
7月26日,吉林大安,国家电投集团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简称"大安项目")投产,首 创"绿氨规模、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网和固态储氢"等四项"全球之最",标志着中国在绿色氢基能源领 域实现历史性跨越。投产前夕,作为国家电投集团全球唯一绿色氢基能源平台的吉电股份(000875)在 与欧洲、日韩等多家企业签署销售协议的基础上,分别与法电中国、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日本伊藤 忠和荷兰孚宝等多家国内外企业签署合作协议,首批绿氨于投产之日正式发往下游应用市场,实现绿氨 产品向国际市场拓展。(人民财讯) ...
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在吉林大安投产
搜狐财经· 2025-07-27 00:41
7月26日,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省大安市投产,首创"绿氨规模、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网和固态储氢"等四项"全球之 最",标志着中国在绿色氢基能源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为世界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动力"。 项目创新采用"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设计思路,已取得1项发明专利和33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 破,其最显著的亮点在于创造了四项全球之最——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性投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建成一套18万吨/年合成氨装置,成功实现从电到氢 再到氨的全产业链贯通,为新能源发电就地转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全球最大规模的碱液与PEM混合电解水制氢,36000标方/小时的碱液制氢与9600标方/ 小时的PEM制氢设备实现了双技术路线耦合,兼顾规模化与灵活性,构建组合优势;全球最大规模的直流微电网制氢,攻克直流离网制氢关键技术及装 备国产化难题,实现40兆瓦新能源发电直供制氢,探索风光离网制氢新模式;全球最大规模的固态储氢,建设48000标方固态储氢装置,验证固态储氢在 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的可行性,助力破解氢气储存难题。 作为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
美国对华能源关税重压,中国多元化战略如何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7-26 22:50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计划对中国从部分"非友好"国家进口的能源产品征收最高达500%的关税,意图推高中国购买能源的成本 [1] - 油价攀升直接影响民众日常生活开销,特别是驾车族感受强烈 [1] - 依赖能源运行的工厂和企业面临成本大幅增加,运输行业逼近亏损边缘 [1] 国际能源市场反应 - 美国国内能源企业担忧中国买家退出会影响市场份额和就业状况 [3] - 得克萨斯州油企高管指出中国是其重要客户,关税政策将重创业务 [3] 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 - 中国开拓了中东、非洲、俄罗斯和南美等多条能源供应渠道 [4] - 云南跨境管道从缅甸引入油气资源,中俄在北极航道开辟新运输通道 [4] - 非美渠道进口占比已超过70%,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8] 新能源领域进展 - 中国新能源企业与欧盟某国达成巨额订单,计划在东南亚建厂以规避关税壁垒 [6] - 中国与东盟国家加速中老泰天然气管道建设,预计2024年底建成通车 [6] - 该管道每年将为南方省份提供大量天然气资源,加强区域战略合作 [6] 中国能源安全与韧性 - 中国在全球原油进口市场地位稳固,关税手段难以遏制其能源安全 [8] - 多元化战略显著增强能源安全保障,有效应对外部压力 [4][8]
吉电股份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投产,已提前锁定多家绿色氢基能源消纳与合作方
第一财经· 2025-07-26 21:04
项目投产与规模 - 国家电投子公司吉电股份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投产,是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 [1] - 大安项目年制绿氢3.2万吨,年制绿氨18万吨 [1] -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节约标煤约23万吨,相当于抵消近5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生活用电产生的碳排放 [1] - 大安项目首创四项全球之最:全球最大规模一次性投产18万吨/年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全球最大规模36000标方/小时碱液制氢与9600标方/小时PEM制氢双技术路线耦合、全球最大规模40MW新能源发电直供制氢直流微电网、全球最大规模48000标方固态储氢装置 [3] 技术与创新 - 项目采用"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源网荷储一体化"全产业链设计思路 [1] - 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氢-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统,通过风光离网制氢实现100%绿电直连 [3] - 碱液与PEM制氢双技术路线耦合兼顾规模化与设备反应灵活性,结合智能化"源荷互动"机制,破解风光发电不稳定性与合成氨生产稳定性的匹配难题 [3] 新能源配置与市场拓展 - 大安项目新能源装机800MW,其中风电700MW,光伏100MW [4] - 吉电股份已与欧洲、日韩等多国企业签署销售协议,并与法电中国、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日本伊藤忠商事、荷兰皇家孚宝集团等多家海内外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4] - 项目获得法国必维集团出具的欧盟低碳燃料标准符合性预认证报告,满足绿色认证标准 [5] 行业影响与发展 - 随着风光氢醇氨大型项目落地投产,风电、光伏项目将开拓出新的就地消纳模式 [1][3] - 风电、光伏是绿色氢基项目的电源,未来绿氢、绿醇、绿氨的市场需求将直接影响该领域风光消纳的规模 [3] - 公司将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绿色氢基能源产业,滚动开发梨树绿色甲醇、绿色航油等示范项目,锚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5]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赋能产业腾飞、筑牢安全底座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20:03
博览会概况 -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于7月23日至26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启航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近300家企业参展 [1] - 博览会突出低空经济全要素特征,包括应用飞行展演、基础设施发展大会、无人机合规操作法律讲堂等环节 [4] 行业发展现状 - 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行业从概念热度转向以落地实效和成本控制为核心的务实阶段 [2] - 博览会展示19件全球首发产品和25件全国首发产品,包括全球首款7座3吨级多用途eVTOL、飞行汽车平台、大型固定翼无人驾驶飞机、氢能无人机等 [2] - 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3.5万亿元人民币,全产业链活力加速释放 [5] 技术创新与商业化 - 丰富的应用场景拓展市场需求,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加速商业化进程 [2] - 需突破电池续航等技术瓶颈,完善适航认证到运营监管的全链条政策,统筹低空基建与气象服务 [5] 基础设施与安全监管 - 发布《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2025年版)》,明确构建包含低空监视及低空安防设施在内的低空空管基础设施 [6] - 多模态技术融合构建低空安全监管体系,通过5G-A、TDOA、RID、视觉光电等技术实现低空多元感知融合,已在安徽合肥、上海闵行等地落地 [6] 产业协同与区域发展 - 揭牌成立"华东(含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重点开展政策研究、标准规范制定、产学研技术合作、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 [6] - 联盟目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 [6]
中国本不可怕,真正恐怖的是这3000吨大国重器,它将打破现有规则
搜狐财经· 2025-07-26 18:05
在大连的工厂里,一座高达70多米、重达3000多吨的"钢铁巨兽"静静地矗立着。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中国一重打造的浆态床加氢反应器,一个在全 球能源市场上引起革命的设备。这台"巨兽"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它是如何成为改写规则的重要角色? 2018年,中国一重承接了浙江石化二期项目的订单,承诺制造一台3000吨级的浆态床加氢反应器。这一消息令国外同行感到震惊:全球最大的同类设备只有 2000吨,而中国竟然要造出更大的。对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巨头来说,这似乎是天方夜谭。 然而,这台设备不仅仅是"大",它的关键在于技术上的"精"。在极端的环境下,如350℃的高温和240个大气压的压力下,它必须能够安全地处理重质原油和 氢气的混合物,而丝毫的焊接瑕疵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传统的焊接方法是分段进行,但随着焊缝数量增加,风险也相应增加。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一重选择了更为复杂和耗费时间的整体锻造工艺。在大连核 电石化基地,一块500吨重的特种钢坯经过数十次精确的锻压,最终变成了直径6.15米、壁厚0.32米的巨型筒体。这一过程类似于对一块巨大的钢铁进行精细 的"捏面团",任何温度或应力的微小偏差都可能导致材料开裂。 ...
每年可减碳排放约65万吨,全球最大单体绿氨装置投产
快讯· 2025-07-26 14:49
从国家电投集团获悉,全球最大单体绿氨装置——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 吉林大安正式投产。国家电投大安项目总指挥宋树林称,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制绿氢3.2万吨、绿氨18 万吨,每年可减碳排放约65万吨,相当于抵消近5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生活用电的碳排放量。(央视新 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