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发布!
机器人圈· 2025-09-12 18:05
气候与能源领域创新 - 利用地下岩石热能生产氨以降低化学品生产能耗,减少全球1%-2%的二氧化碳排放[13] - 通过电解槽技术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加热方式,降低化工行业5%的全球碳排放[16] - 开发电化学直接空气捕获设备,无需热能仅用电力和水,单个工厂年捕获50-250吨二氧化碳用于喷气燃料和建筑材料[19][20] - 创建多语言多区域刻板印象数据集SeeGULL,涵盖178个国家20种语言,用于评估AI模型避免有害刻板印象的能力[54][55] - 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制造纤维素纺织品,模仿植物行为替代传统木浆原料,减少时尚行业8%的全球碳排放[25][26] - 在船舶废气处理系统中利用海水和石灰石生成碳酸氢根离子,避免压缩储存二氧化碳的能耗,处理后的水可直接排入海洋[28][29]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 - 开发气候预测基础模型ClimaX,利用海量气候模拟和卫星数据预测天气事件,时间跨度从几天到几十年[22][23] - 通过机制可解释性研究分解AI模型内部运作,发布包含400+稀疏自编码器的Gemma Scope工具包提升模型透明度[34][35] - 调整Transformer架构处理图像数据,将像素编码为token序列,应用于ImageGPT和DALL·E系列模型[38] - 构建自主AI代理Manus,能独立完成任务并适应变化,发布一周内吸引200万申请用户,公司估值达5亿美元[41][42] - 整合多媒体信息感知框架,使AI系统从图像音频视频中推断事件因果关系,获DARPA等政府机构采用[44][45] - 开发视频生成模型Sora,采用创新信息片段分解方法生成长达一分钟高清视频,基于Transformer架构优化扩展性[47][48] - 提出Self-RAG框架让模型并行处理数据存储部分,使Meta Llama模型回答准确率提升10%-25%[51][52] - 训练专用小型模型协同优化金融研究工具,精准定位海量文档中的数据点,被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机构采用[57][58] 生物技术医疗进展 - 开发人工卵巢技术使卵子在实验室成熟,减少IVF激素注射次数,首例试管婴儿于2024年12月在秘鲁诞生[62][63] - 创建长效水凝胶男性避孕产品ADAM,小型试验显示可阻断精子长达两年,计划2023年启动三期临床试验[64][65] - 通过96电极脑机接口实现瘫痪患者操控电子套筒,恢复手部运动能力并玩《吉他英雄》游戏[68] - 优化基因组测序流程,结合牛津纳米孔技术将诊断时间从7周缩短至8小时内,已应用于26名患者[71][72] - 发明芝麻粒大小可降解无线起搏器,通过生物可吸收金属和心脏液体导电,经动物和人类心脏测试[74][75] - 开发DNA损伤追踪技术,使用分子标记传感器解析基因组特定区域,应用于癌症治疗和珊瑚进化研究[77][78] - 发现血脑屏障渗透机制,证实上百种蛋白质可通过受体进入大脑,为靶向药物递送开辟新途径[80][81] 计算与硬件创新 - 采用端到端深度学习方案训练自动驾驶系统,仅需500小时训练即可适配新国家交通环境,获日产2027年商用订单[85][86] - 开发专用AI芯片Sohu,处理Transformer计算时吞吐量达英伟达H100的10倍,公司获1.2亿美元融资与台积电合作[88][89] - 发明微型硅基多色激光器替代数据中心铜线,单个"梳子"可取代16个激光器,传输速度与能效显著提升[91][92] - 构建包含527种机器人技能的数据集,通过iPhone采集家务动作视频,被英伟达微软Google用于训练家庭机器人[94][95] - 开发统一人体运动模型,结合跑步机传感器数据和能量消耗分析,推动外骨骼和康复设备发展[101][102] - 评估AI军事应用安全性,发现目标识别程序准确率低至25%,呼吁军方停止使用商业模型[104][105] - 建立政府算法公共数据库,披露72个法国政府项目,包括福利欺诈评估和心脏移植优先级系统[107][108] 材料科学应用 - 使用食品黄色色素使生物组织透明化,小鼠腹部涂抹后内脏器官在几分钟内可见,目标五年内应用于人类医学成像[113][114][115] - 开发智能感知织物直接编织传感器,心率呼吸监测准确率达99%,可制成太空服自动调节压力[117][118] - 改进双光子3D打印技术,通过元透镜阵列将打印速度提升1000倍,并能制造直径一英寸的量子计算机组件[120][121] - 实现核聚变燃料舱大规模生产,传统制造需数月而新工艺可日产量50万个舱体,加速惯性聚变能源发展[121][122]
印日共推清洁氢/氨发展
中国化工报· 2025-09-12 11:08
中化新网讯 近日,印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部与日本经济产业省共同发布《联合意向声明》,表示两 国将携手在本国及其他国家推动低碳与可再生氢/氨生态系统建设。 日本经济产业省在声明中表示:"通过这份声明,相信印度和日本两国将整合各自优势,在两国及第三 方国家推动清洁氢与氨生态系统的发展。" 声明指出,两国以"低碳发展"为共同目标,承诺将在清洁氢 (含绿氢)与氨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领域深化合作。 印度可通过多种举措对接日本的氢/氨需求,其中包括其"国家绿氢任务",该任务设定目标,到2030 年,可再生氢年产量达到500万吨,同时在全球氢贸易中占据10%的份额。 根据《联合意向声明》,印日计划在"日印能源对话"框架下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工作组"内,设 立"氢/氨专项工作组"。声明强调:"联合声明的推进进展需通过'日印能源对话'每年向两国部长汇报,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工作组将负责具体落实工作。" 该联合意向声明的核心目标包括:推动氢与氨相关的研发、投资及项目落地,涵盖氢与氨的运输及特定 领域应用,并将支持两国在氢/氨技术领域的合作升级。同时,双方部长均认可,此次合作需以2022年 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日印清洁能源伙伴关系"为 ...
可持续氢基燃料全链条认证与检测如何做?
势银能链· 2025-09-01 11:59
必维集团绿氢产业服务与认证体系 - 公司亮相2025势银绿氢产业年会并分享可持续氢基燃料全链条服务解决方案 [4][5] - 公司工业碳服务专家王秋辰女士发表主题演讲《必维加速推动可持续氢基燃料从制取到应用》 [5] - 公司获得势银能链颁发的2025年绿氢产业先锋奖 [20] 欧盟可再生氢认证法规框架 - 欧盟通过可再生能源指令(RED)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2009年首次发布RED 历经三次修订 2023年发布RED III及RFNBO授权法案 [7] - RFNBO定义为非生物来源可再生能源制成的交通运输用可再生液体和气体燃料 涵盖可再生电力制氢气及其衍生物如电子甲醇 电子甲烷 氨等 [7] - 认证体系核心目标包括保障供应链可持续性 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促进全球市场准入 [9] 可持续氢基燃料认证条件 - 认证范围覆盖原料收储 加工 生产 运输 供应到使用全链条 [14] - ISCC认证体系针对整个供应链而非单一产品 确保各环节符合可持续要求 [14] - 认证周期中公司协助客户完成ISCC系统注册与审核 现场审核后60天内颁发证书 [15] 认证流程与阶段服务 - 预可研阶段提供政策咨询和认证体系适用性确认服务 [19] - 可研阶段开展原料合规性评估和电力合规性咨询 可出具预认证报告增强客户市场谈判优势 [19] - 建设阶段进行现场调研 标准培训和内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19] - 建成阶段提供预审核服务 列出问题清单和整改建议 [19] - 正式审核包含文件审核和现场评审 通过后颁发有效期一年证书 高风险项目需6个月后监督审核 企业需年度审核维持认证 [19] 燃料检测服务 - 提供C-14生物质碳含量检测 适用于混合原料生产产品如绿色甲醇与灰色甲醇 [17] - 提供可持续航空燃料检测 依托专业设备全面检测燃料特性 出具检测证书帮助客户缩短适航认证周期 [20] 公司业务覆盖范围 - 必维工业技术中心覆盖石油天然气 化工 电力与可再生能源 交通与物流运输 工业供应链五大板块 [2]
能源专题报告:碳中和趋势下的船舶替代燃料前景展望
华泰期货· 2025-08-25 20: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航运业脱碳从环保自觉转向强制合规,能源转型成必选项,传统化石燃料及LNG难以满足净零要求,推动行业向绿色替代燃料变革 [2] - 甲醇领跑商业化应用,氨是远洋航运长期潜力方案,但两者面临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等制约;生物燃料为现存船队提供过渡,氢与电聚焦短途市场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船舶替代燃料的政策背景 - 全球海运业脱碳转向由强制性法规、碳定价和经济奖惩驱动的合规时代,脱碳是必选项 [11] - IMO《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大幅上调目标要求,2030年国际航运单位运输工作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至少降低40%,零或接近零温室气体排放能源占比至少达5%并争取10%,年度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至少减少20%并争取30%;2040年年度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至少减少70%并争取80%;2050年前后力争实现净零排放,使LNG中长期减排路线失效,绿色甲醇等成优先选项 [12][13][15] -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自2024年1月1日将航运业纳入管辖,涉欧航线公司碳排放成财务支出,改变替代燃料需求逻辑 [16][17]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为清洁氢能设生产税收抵免,为低碳交通燃料提供补贴,拨款资助港口设施,吸引大量私人资本,降低绿色甲醇等生产成本,但特朗普上台后政策转向削弱财政支持 [18][19] - 中国“双碳”目标战略从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供给侧依托造船实力,发布行动纲要提升绿色动力船舶份额、研发新船型;需求侧构建激励与配套体系,形成良性循环 [20][21] 主流船舶燃料现状与局限性 - 当前全球航运业能源结构极度依赖化石燃料,在主要销售市场占比超90%,背后是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新兴替代燃料面临路径依赖挑战 [23][29] - 航运业曾适应IMO 2020限硫令,但只是解决特定污染物排后治理,非能源转型,面对净零排放要求,化石燃料适应能力达极限 [30] - LNG是采用最广泛替代燃料,截至2024年有648艘运营,预计2028年底超1200艘,订单集中在特定船型,加注网络扩张,但因甲烷逃逸难以满足净零排放目标,监管已正视该问题 [31][32][34] 未来替代燃料方案 - 甲醇常温常压为液态,物流优势大,双燃料发动机技术成熟,但体积能量密度低,有安全风险,绿色甲醇成本高、产能有限 [38][41][46] - 氨不含碳,有全球工业基础,但需低温或加压储存,体积能量密度低,有毒性,燃烧产生有害排放物,发动机制造商正控制N2O排放 [48][49][52] - 生物燃料HVO可与现有设施兼容,“直接可用”,减排潜力高,但原料供应不足,面临跨行业竞争,是短期减排路径和现有船队过渡方案 [53][54][57] - 电力推动靠船用电池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是主流,能实现船上零排放,但能量密度低,适用于短途,且基础设施匮乏、成本高昂 [58][61] - 氢质量能量密度高,但体积能量密度低,储存难,有压缩气态和液态两种方式,有氢内燃机和燃料电池两种动力技术路线,实用化面临储存、基础设施和商业化等问题 [62][63][67] 未来船舶替代燃料发展趋势展望 - 政策与市场驱动下,全球航运业脱碳进入强制合规新阶段,区域政策差异影响燃料选择,催生“绿色走廊”概念 [71][72] - 新造船市场从单一燃料船舶转向多种替代燃料布局,LNG是过渡选择,甲醇崛起,氨订单集中在远洋领域,未来行业将迎来绿色替代燃料多元化格局,不同燃料适用于不同场景 [73][74][77]
“空”中取氨,打开清洁能源新世界(创新汇)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03
技术突破 - 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利用氮气和水合成氨的新方法 [1] - 新工艺跳过氢气中间站 采用碘化钐作为还原剂和钼催化剂 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近100倍 [2] - 团队进一步构建光驱动合成氨体系 使用铱基化合物捕获光能 配合钼催化剂和叔膦实现直接合成氨 [2] - 若催化剂优化 合成效率有望提升至原来的200倍 且不产生二氧化碳 [2] 技术优势 - 新方法打破传统哈伯法对高温高压及化石能源的依赖 [1] - 原料利用率更高 反应条件温和 [2] - 氨在存储和运输上比氢气具有更高稳定性和经济性 [1][4] 应用前景 - 氨可作为能源转型重要载体 燃烧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 [1] - 氨在常温下只需轻度冷却加压即可液化 更适合船运与长时间储存 [4] - 通过氨的热解可在终端重新释放氢气 实现氢的搬运 [4] 技术挑战 - 目前碘化钐在反应后无法循环使用 [2] - 光驱动系统效率较低 核心材料成本偏高 [3] - 系统耐用性和循环使用能力需进一步攻关 [3] - 如何实现规模化持续稳定合成仍是重要挑战 [3] 行业意义 - 该技术为构建氮循环社会提供可能 [1] - 直接利用太阳光驱动氮气和水合成氨是科学家长久以来的梦想 [3] - 全球范围内热催化 仿生催化 光催化 电催化等技术都在突破绿色固氮瓶颈 [3] - 氨不仅是能源载体 还是氢能的重要中转站 [4]
德国做了一个背弃祖宗的决定:将化工厂搬至中国, 投资高达上百亿
搜狐财经· 2025-08-23 20:51
文章核心观点 -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因能源成本飙升、劳动力成本高企及环保法规严苛等因素,被迫将生产线转移至中国,以利用中国较低的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庞大的市场需求及有利的政府政策 [4][6][23] 德国化工行业困境 - 化工产业对德国GDP贡献率达10%,并提供数十万就业岗位,但2022年后生存空间急剧恶化 [2] - 俄乌冲突导致德国参与对俄经济制裁,引发俄罗斯切断天然气供应,欧盟40%天然气依赖俄罗斯,德国依赖度高达60% [8][10] - 天然气价格在3个月内暴涨3倍,导致化工生产成本激增,2023年第一季度能源相关投资成本增加12亿欧元 [10][13] - 劳动力成本高企,德国工人平均工资比中国工人高出数倍,且福利保障体系完善,工会维权强势,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14] - 欧盟环保法规严苛,碳排放标准动态调整,合规成本高,废气处理需达标,否则面临巨额罚款 [16][18] - 政府审批流程官僚化,化工项目立项审批手续可长达5年,影响运营效率 [18] 生产线转移至中国的驱动因素 - 能源成本优势:中国能源价格稳定,欧洲天然气短缺导致化工产品价格差距显著,例如TDI欧洲价格比中国高86%,PVC价格差达99% [12][13] - 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有助于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23] - 市场需求:中国占全球化工产品消费市场的30%,本土化生产可节省运输成本并就近抢占市场 [23] -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提供税收、土地及外资优惠,预计优惠额度高达1.4万亿美元 [25] - 技术合作: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技术实力强,转移生产线可促进中德技术研发与合作 [25] 巴斯夫在华投资布局 - 2018年投资100亿欧元在广东湛江建设一体化生产基地,历时5年投产,截至2023年底累计投资额达130亿欧元 [21] - 湛江基地成为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中国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场 [21]
智利政府提交绿氢激励措施提案,拟提供最高28亿美元税收减免
商务部网站· 2025-08-22 01:19
政策激励措施 - 智利财政部提交绿氢产业促进法草案 设立临时性税收优惠 首次采购本地绿氢及衍生品的公司可享受第一类所得税抵免 [1] - 税收抵免总额度最高达28亿美元 通过部际委员会年度竞标方式分配给新建绿色氢能生产项目 [1] - 2025至2030年期间将进行6次招标分配税收抵免额 采用前期分配较高额度随后逐年递减的限额机制 [1] 产业支持框架 - 激励措施由财政部 能源部和经济部组成的部际委员会共同管理 [1] - 在麦哲伦大区为绿氢生产商设立统一特殊税收框架 [1] - 税收优惠适用于绿氢及其衍生品生产 包括氨或甲醇等产品 [1]
Maaden 2025Q2 氧化铝销售量为 5.9 万吨,原铝销售量为 13.6 万吨,平轧铝材销售量为 8.0 万吨
华西证券· 2025-08-16 22:28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 [5] 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在2025Q2实现收入94.16亿沙特里亚尔,环比增长11%,EBITDA为37.85亿沙特里亚尔,环比增长9%,净利润为19.22亿沙特里亚尔,环比增长24% [3] - 磷酸盐业务表现强劲,DAP销售量环比增长15%,平均实现价格上涨10%至677美元/吨,氨销售量环比减少27%,价格下跌11%至319美元/吨 [1] - 铝业务表现疲软,氧化铝销售量环比减少19%,价格下跌32%至381美元/吨,原铝销售量环比减少6%,价格下跌6%至2701美元/吨,平轧铝材销售量环比增加11%,价格下跌3%至3643美元/吨 [2] - 基础金属和新矿物业务中黄金销售量环比增加6%,平均实现价格上涨16%至3316美元/盎司 [2]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维持2025年生产指导,磷酸盐DAP产量预计590-620万吨,原铝产量预计85-115万吨,黄金产量预计47.5-56万盎司 [7]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计划到2040年实现EBITDA增长8至10倍,并通过战略收购和合资企业加速矿产转型 [9] 生产经营情况 磷酸盐 - 2025Q2 DAP产量为170.5万吨,环比增加8%,销售量为176.1万吨,环比增加15%,平均实现价格为677美元/吨,环比上涨10% [1] - 2025Q2氨产量为74.7万吨,环比减少18%,销售量为39.9万吨,环比减少27%,平均实现价格为319美元/吨,环比下跌11% [1] 铝 - 2025Q2氧化铝产量为46.1万吨,环比减少4%,销售量为5.9万吨,环比减少19%,平均实现价格为381美元/吨,环比下跌32% [2] - 2025Q2原铝产量为24.7万吨,环比减少1%,销售量为13.6万吨,环比减少6%,平均实现价格为2701美元/吨,环比下跌6% [2] - 2025Q2平轧铝材产量为7.8万吨,环比增加1%,销售量为8.0万吨,环比增加11%,平均实现价格为3643美元/吨,环比下跌3% [2] 基础金属和新矿物业务 - 2025Q2黄金产量为10.8万盎司(3.36吨),环比减少12%,销售量为11.8万盎司(3.67吨),环比增加6%,平均实现价格为3316美元/盎司,环比上涨16% [2] 财务业绩情况 - 2025Q2收入为94.16亿沙特里亚尔,环比增长11% [3] - 2025Q2 EBITDA为37.85亿沙特里亚尔,环比增长9% [3] - 2025Q2净利润为19.22亿沙特里亚尔,环比增长24% [3] - 2025Q2每股收益(EPS)为0.51沙特里亚尔,环比增长24% [3] 2025年展望 - 磷酸盐业务预计2025年DAP产量在590至620万吨之间,市场条件改善得益于主要市场需求稳定和中国出口限制 [7] - 铝业务预计2025年原铝产量在85至115万吨之间,FRP产量在25至31万吨之间,中长期铝市场基本面仍有利 [7] - 基础金属和新矿物业务预计2025年黄金产量在47.5至56万盎司之间,金价受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全球央行需求支撑 [7]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维持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指导范围为75.5亿至95.5亿美元,其中70%用于增长型资本支出 [9] - 磷酸盐3期1阶段扩建项目预计2026年底完工,2027年投产 [9]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计划到2040年实现EBITDA增长8至10倍,并通过战略收购和合资企业加速矿产转型 [9]
墨西哥公布Pemex救助计划
中国化工报· 2025-08-11 11:15
产量提升计划 - 墨西哥政府计划将Pemex原油产量提升至180万桶/日[1] - 重点开发扎马油田、特里翁油田及海上潜力区块[1] - 通过21项混合合同吸引私营企业开发阿伦克、特拉提托克油田[1] 非常规资源开发 - 墨西哥约60%原油储量(约600亿桶)位于地质复杂区域[1] - 非常规资源开发涉及页岩等类型[1] 炼化与石化业务复苏 - 完成图拉和萨利纳克鲁斯炼厂延迟焦化装置建设[1] - 推动科索莱亚卡克工厂增产氨[1] - 坎格雷赫拉和莫雷洛斯工厂生产乙烯与芳烃[1] - 埃斯科林工厂扩大尿素产量[1] 基础设施改善 - 修复老化物流设施[1] - 推进东南部天然气管道项目[1] 财务重组措施 - 设立2500亿墨西哥比索专项基金清偿供应商债务[2] - 国家开发银行Banobras提供50%资金[2] - 私营银行及投资者补充剩余资金[2] 债务状况与目标 - Pemex总负债约1000亿美元(含200亿美元供应商债务)[2] - 长期目标为2027年前实现财务自主并摆脱政府依赖[1][2]
新贸易关税冲击美国化肥市场
中国化工报· 2025-08-11 11:13
关税调整影响 - 美国政府对多个贸易伙伴进口商品加征新关税于8月7日生效 涉及2020至2024年间美国化肥进口主要来源国 [1] - 摩洛哥 沙特阿拉伯和埃及作为美国磷肥主要供应国将被征收10%关税 约旦和以色列面临15%关税 [1] - 沙特阿拉伯2025年1至5月向美国出口51.9万吨磷酸铵 占美国磷酸铵进口总量54.7% [1]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作为美国第二大氨进口来源国将被征收15%关税 市场认为影响有限 [1] - 阿尔及利亚颗粒尿素面临30%关税 尼日利亚为15%关税 两国均为美国化肥市场重要供应方 [1] 贸易协定与豁免 - 加拿大 墨西哥与中国受单独法规和谈判进程约束 加拿大钾肥贸易受《美墨加协定》保护不受新增关税影响 [2] - 巴西出口商品被加征10%关税 叠加7月30日40%关税 总税率达50% 但部分化肥产品被纳入豁免清单 [2] - 巴西豁免清单包括含氮 磷 钾三种营养元素的矿物或化学肥料以及含磷和钾的肥料 [2] 市场价格数据 - 磷酸一铵新奥尔良驳船价785~800美元/短吨 磷酸二铵805美元/短吨 [2] - 尿素驳船价455~465美元/短吨 加勒比地区氨评估价450美元/短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