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搜索文档
又一聚酰亚胺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6-15 21:26
浙江清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改项目 - 公司计划投资1200万元在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建设新生产线,新增产能包括130吨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500吨1,3-环己二胺、200吨1,4-环己二胺、5吨聚酰亚胺QPI-SL20、10吨聚酰亚胺QPIP330、20吨聚酰亚胺QPI-P350 [1] - 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改,将糠酸产能从100吨/年提升至500吨/年,反式-4-氨基环己醇产能从200吨/年提升至280吨/年,同时将QPI-P280产能从60吨/年削减至25吨/年 [1] - 调整部分现有产品产能:YS20从40吨/年减至30吨/年,QPI-P460从30吨/年减至20吨/年,QPIP250从100吨/年减至65吨/年,ODPA从120吨/年减至60吨/年,PACM从1200吨/年减至400吨/年,2,2-二(四氢呋喃)丙烷从750吨/年减至620吨/年 [2] - 取消原计划建设的300吨/年四氢糠基乙醚生产线 [2] 公司背景 - 浙江清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由江苏清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 [3] - 母公司清泉化学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新材料、功能性单体、精细化学品等领域的研发生产,是全球呋喃及其衍生系列产品的龙头厂家 [3] 产品结构调整 - 聚酰亚胺系列产品中,新增QPI-SL20(5吨/年)、QPIP330(10吨/年)、QPI-P350(20吨/年)产能 [4] - 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方面,新增1,3-环己二胺(500吨/年)和1,4-环己二胺(200吨/年)产能 [4] - 技改后公司总设计产量从11265吨/年调整为11230吨/年,副产品硫酸钠产量从1440吨/年调整为1379.5吨/年 [4]
腾讯开源混元3D 2.1大模型 开发门槛大大降低
广州日报· 2025-06-14 22:17
腾讯混元3D 2.1大模型升级 - 公司发布混元3D 2.1大模型 为首个全链路开源的工业级3D生成大模型 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2] - 混元3D模型在Hugging Face下载量已超过180万 [2] - 新模型生成的3D首饰盒纹理清晰 质感细腻 光影保持一致性 [2] 模型应用场景 - 模型可用于生成游戏角色 电影道具 线上商城产品模型等3D内容 [4] 技术升级亮点 - 相较于混元3D 2.0模型 新模型优化了几何生成质量 [6] - 开放了PBR材质生成大模型 提升3D资产质感和光影表现 告别"塑料感" [6] - PBR技术模拟光线与材质物理交互 提升模型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视觉一致性 [8] - 用户盲测显示 混元3D 2.1模型的PBR纹理质感胜出率高达78% [8] 开发者友好特性 - 模型实现全链路开源 包括模型权重 训练代码和数据处理流程 [8] - 开发者可自由进行微调 二次训练或优化 满足定制化需求 [8] - 模型适配消费级显卡 可在个人电脑运行 [8] 模型技术细节 - 优化细节建模 提高网格精度 具备更好的拓扑一致性 [8] - 可生成基础颜色 金属度 法线 粗糙度等贴图 [8] - 支持皮革 木质 金属 陶瓷等多种复杂材质的高质量渲染 [8]
文脉华章丨“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4 20:01
中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龙门石窟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 拥有1500多年历史 是世界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地寻溯中华文明的重要性 [5] - 敦煌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 4.5万平方米壁画 2000多身彩塑 是国内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运用多场耦合实验室和数字技术加强保护 [7] - 殷墟遗址是首个被考古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2024年新馆开放 全景式展示商文明考古成果 运用AI和多媒体技术增强沉浸体验 [8][12] 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 - 敦煌研究院推出"数字藏经洞"项目 用户可沉浸式体验晚唐至清末的洞窟营造场景 [7] - 麦积山石窟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制代表性龛像 打造"云上麦积"线上全景漫游平台 实现异地展览 [12] - 殷墟博物馆新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创新文物文献的时代表达方式 [12] 考古研究与文明实证 - 三星堆遗址代表古蜀文明最高水平 出土文物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考古实证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持续深化研究 [10][12] - 殷墟考古持续近百年 出土青铜器 玉器 甲骨文等文物 新馆集中展示考古成果 [8][11] - 云梦县博物馆获习近平总书记指示 需加强考古研究提升保护水平 为文化自信提供支撑 [13]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 国家博物馆推出"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 创新传统文化呈现形式 [14] - 敦煌 殷墟等遗址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保护与传播并重 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 [7][12] - 文化遗产成为民族复兴精神力量 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13]
Ouster Soars 27% as DoD Grants First 3D LiDAR Approval for Drones
MarketBeat· 2025-06-14 19:03
公司概况 - 公司专注于数字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的研发与生产 主要服务于汽车、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 [2] - 公司自称"构建自主之眼" 市值约10亿美元 过去12个月营收1.18亿美元 但认为其四大终端市场的总潜在市场规模达700亿美元 [2][4] - 数字激光雷达相比模拟激光雷达具有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和分辨率更优的特点 [2] 重大利好消息 - 美国国防部(DoD)批准其OS1数字激光雷达传感器用于无人机系统 该消息使公司股价单日上涨27% [1][5] - OS1传感器成为首个获得Blue UAS框架批准的高分辨率3D激光雷达 此前DoD仅批准过2D激光雷达 [7] - 该批准将显著降低DoD采购OS1的行政负担 可能大幅提升该产品的采用率 [6][7] 技术产品线 - OS产品线于2018年推出 OS1是该系列的中端传感器 经过半导体等关键改进 [5] - 正在开发更先进的Digital Flash(DF)系列 采用固态设计(无移动部件) 主要面向汽车ADAS和自动驾驶领域 [8][9] - DF系列因结构简化可降低成本 更适合大规模生产 竞争对手Hesai也看好固态激光雷达的汽车级量产前景 [9][10] 财务与市场表现 - 过去12个月调整后营业亏损8500万美元 自由现金流-3600万美元 但持有1.68亿美元现金及短期投资 [11] - 近三个月股价累计上涨近150% 但6月12日Cantor Fitzgerald将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 目标价19美元 [10][11] - 分析师平均12个月目标价15.24美元 较当前18.07美元有15.66%下行空间 [10]
YD Illumination Shines at the 2025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Lighting Exhibition (GILE)
Globenewswire· 2025-06-14 12:50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6月9 - 12日第30届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在广州举行,公司携最新照明创新成果和AI 3D打印突破亮相,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 [1] 展会情况 - 展会汇聚全球超3000家参展商,公司展示200多平方米双层展厅 [1] 产品展示 - 展位模拟水下和掩埋环境,展示双防护IP68照明产品在恶劣条件下的耐久性,明星展品有获阿拉丁金灯奖的IP68柔性灯带系列和Mini Master - 子控制器 [3] 技术亮点 - 有互动“美人鱼”装置,采用AI生成3D建模和精密3D打印,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实时人光互动 [4] - 设有AI + 3D打印体验区,参观者可通过MMLA 3D打印共享平台上传文本描述或图像,AI即时生成3D模型并现场演示打印过程 [4] 未来展望 - 公司将致力于技术创新,为行业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探索光的无限可能 [5]
爱迪特(301580) - 301580爱迪特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4
2025-06-14 08:06
产品销售 - 氧化锆产品售价由产品力、供应商信誉和服务决定,产品需匹配临床需求,保证稳定性和安全性,公司口碑良好且提供解决方案 [1] 市场驱动 - 海外市场有庞大消费群体和多样需求,为公司提供发展空间,公司凭借领先技术拓展海外市场 [2] - 成熟市场对产品稳定性、标准化和美学修复要求高,对高端产品支付能力和意愿强 [2] - 新兴市场数字化进度处于初始阶段,有极大渗透空间和结构性机会 [2] 毛利率提升 - 口腔修复材料产品毛利率提升得益于产品结构调整、研发竞争力强的产品以及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增强 [3] 技术优势 - 3D 打印技术相比传统数字化加工方式,具有原材料利用率高、生产精确性高、减少手工操作步骤等优势 [4]
腾讯开源最强3D生成模型,消费级显卡就能跑 | CVPR
量子位· 2025-06-14 00:44
混元3D 2.1模型发布 - 腾讯在CVPR上宣布开源混元3D 2.1模型,支持生成当红潮流形象Labubu和复古青铜器等多样化3D内容 [1][3] - 该模型是首个全链路开源的工业级3D生成大模型,达到闭源级水平且适配消费级显卡 [9] - 模型提供训练代码、模型权重和数据处理流程全链路开源,支持一键部署和开发者自主精调 [9][28] 几何与纹理双重优化 - 混元3D 2.1主打几何与纹理双重优化,几何优化提升形状精度,纹理优化增强表面细节表现 [5][10][11] - 模型支持生成基础颜色、金属度、粗糙度等不同指标的贴图,并能高质量渲染皮革、木质、金属、陶瓷等多种复杂材质 [12] - 在用户盲测中,混元3D 2.1的PBR纹理质感胜出率高达78% [26] 技术架构升级 - 模型采用"几何-纹理解耦"架构,基于DiT几何架构优化细节建模,提升网格精度和形状一致性 [22][23] - 引入PBR纹理生成技术,模拟光线与材质的物理交互,提升模型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视觉一致性 [23] - PBR材质兼容主流渲染引擎如Unreal Engine和Unity,便于跨平台复用 [27] 性能表现与市场反馈 - 相比2.0版本,2.1版本在金属质感、光泽度、纹路细腻度等方面有明显提升 [7][14][18] - 模型可生成手办级别的高精度细节和复杂图案 [20] - 自开源以来,混元3D系列在Hugging Face平台下载量已超过180万次 [31] 生态建设 - 腾讯计划通过全面开源与全球开发者、创作者及研究者共同打造3D开源生态 [33] - 公司将于6月15日举办"玩转混元3D 2.1"直播活动,提供项目地址和体验地址 [34]
刚刚,CVPR 2025奖项出炉:牛津&Meta博士生王建元获最佳论文,谢赛宁摘年轻研究者奖
机器之心· 2025-06-13 23:45
CVPR 2025大会概况 - 本届CVPR共收到13008份论文投稿,同比增长13%,最终接收2872篇,接收率22.1% [3] - 大会现场参会学者超过9000人,来自70余个国家和地区 [7] - 图像与视频生成领域论文接收数量最多,基于多视角和单图像的3D领域接收率最高 [8] 最佳论文及荣誉提名 - 最佳论文VGGT由牛津大学和Meta AI联合提出,采用纯前馈Transformer架构实现通用3D视觉模型,推理速度达秒级 [14][17] - 荣誉提名论文MegaSaM来自Google DeepMind等机构,提出深度视觉SLAM框架,在动态场景中实现快速准确的相机姿态估计 [27][30] - 另一篇荣誉提名论文Navigation World Models由LeCun团队提出,采用条件扩散Transformer实现最先进视觉导航性能 [33] 3D视觉技术进展 - 3D Student Splatting and Scooping(SSS)改进了3D高斯泼溅技术,在质量和参数效率上优于现有方法 [37][40] - 论文实验数据显示,SSS方法在Mip-NeRF360数据集上PSNR达29.90,LPIPS为0.145,表现最优 [42] 视觉语言模型创新 - Molmo和PixMo论文提出开源视觉语言模型,72B参数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超越Claude 3.5 Sonnet等商业模型 [46] - 该方法创新性地使用PixMo数据集,无需依赖专有VLM合成数据 [46] 学生论文亮点 - 最佳学生论文提出首个基于物理的多视角动态光传播神经逆渲染系统,实现强间接光条件下的3D重建 [55] - 荣誉提名学生论文创新性地利用扩散时间步构建视觉语言,统一多模态理解和生成 [63][66] 行业重要奖项 - 年轻研究者奖授予Hao Su和谢赛宁,两人论文被引量分别超过12万和7.5万 [68][72][74] - Longuet-Higgins奖授予Inception架构和全卷积网络两篇开创性论文,引用量分别达6.7万和4.9万 [76][79][80][83] - Thomas S. Huang纪念奖授予德克萨斯大学Kristen Grauman教授,表彰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贡献 [86]
LABUBU一“布”难求,意外带火一家化工上市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20:28
LABUBU热潮现象 - LABUBU玩偶在泡泡玛特首发即售罄,消费者转向3D打印自制 [1] - 国内3D打印社区涌现大量LABUBU模型,最热门模型下载量近2万次,点赞2800次 [2] - 电商平台商家以LABUBU形象促销聚乳酸耗材,13.4厘米高模型材料成本最低约3元 [3] 3D打印耗材市场影响 - 聚乳酸耗材消耗量随模型尺寸增加,38厘米高LABUBU需1千克聚乳酸 [2] - 海正生材2024年聚乳酸树脂销量增长25.70%,国内市占率第一 [4] - 公司2024年3D打印耗材销量同比增长185.67%,占总销量20% [5] 海正生材业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8.45亿元,同比增长12.20%,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47% [5] - 3D打印耗材与吸管业务销量持平,预计2025年3D打印业务占比将超过吸管业务 [5] - 公司称暂未注意到3D打印LABUBU对需求的影响,聚乳酸应用场景广泛 [4]
铂力特收入确认合规性遭监管拷问 经营质量隐忧浮现
新浪证券· 2025-06-13 17:51
收入确认合规性问题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3.23亿元,同比增长15.02%,但第四季度收入占比高达40.21%,引发监管对其是否存在"年底冲业绩"的质疑 [2] - 监管问询函直指公司是否存在发货至验收周期异常缩短、合同签订晚于发货时点、未发货即确认收入等情形 [2] - 公司2025年1月因2023年提前确认收入问题被陕西证监局出具警示函,涉及产品控制权未转移即确认收入的行为 [2] - 2024年新增收入确认政策及代管模式下的货品存放合规性受关注,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合同存在"先发货后签约"情况 [2] 客户交易实质与财务透明度 - 新增第五大客户(贸易商D)引发监管对交易实质的追问,公司解释为终端客户因自身原因通过贸易商采购,但未充分说明商业合理性 [3] - 2024年会计差错更正涉及收入、成本等多达五项定期报告,收入确认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存疑 [3] 应收账款与存货风险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0.4亿元,同比增长22.8%,1年以上账龄应收账款占比攀升至23.4% [4] - 应收账款周转率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6-2018年为1.95次/年,显著低于同行3D Systems(5.36次),2024年进一步降至1.52次 [4] - 2024年末存货余额8.72亿元,同比激增48.8%,其中在产品和库存商品分别增长211%和64.6% [4] - 库存商品期后结转率仅50.7%,部分设备因"已签合同未发货"形成积压,可能暗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或生产计划失当 [4]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转正至3.46亿元,但依赖账期调节的现金流改善恐难持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