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经贸关系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
第一财经· 2025-06-11 17:12
2025.06. 11 本文字数:608,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6月9日至10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及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贸易代表格里尔在英国伦敦举行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 议。双方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就各自关心的经贸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 通话重要共识和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的措施框架达成原则一致,就解决双方彼此经贸关切取得新 进展。 微信编辑 | 苏小 推荐阅读 全国已有27个省份延长婚假 何立峰表示,本次会议是在两国元首今年6月5日战略共识指引下开展的一次重要磋商。中方对中美 经贸问题的态度和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在经贸领域合则两 利、斗则俱伤。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双方应通过平等对话、互利合作解决经 贸分歧,中方对经贸磋商是有诚意的,也是有原则的。下一步,双方要按照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重要 共识和要求,进一步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不断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中方重 申,双方应相向而行,言必行、行必果,拿出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和切实履行共识的努力行动,共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
证券时报· 2025-06-11 17:11
中美经贸磋商会议 - 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贝森特、卢特尼克、格里尔在伦敦举行首次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会议,双方就经贸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原则一致[1] - 会议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共识,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在解决彼此经贸关切方面取得新进展[1] - 中方强调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主张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重申不愿但不怕打贸易战的立场[1] - 美方评价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承诺与中方相向而行落实共识[2] 中方立场与行动方向 - 何立峰明确中方对经贸问题的态度一贯性,要求双方按照元首共识发挥磋商机制作用,增进共识减少误解[1] - 中方呼吁美方恪守诚信履行承诺,共同维护对话成果,推动经贸关系稳定发展[1] - 下一步计划包括保持沟通对话,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1] 会议背景与成果定位 - 本次磋商基于6月5日两国元首战略共识展开,是日内瓦会谈后的延续性对话[1] - 双方在措施框架上达成原则一致,但未披露具体协议细节[1][2]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
券商中国· 2025-06-11 17:11
当地时间6月9日至10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 特及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贸易代表格里尔在英国伦敦举行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双方进行了坦诚、 深入的对话,就各自关心的经贸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和巩固日内瓦 经贸会谈成果的措施框架达成原则一致,就解决双方彼此经贸关切取得新进展。 何立峰表示,本次会议是在两国元首今年6月5日战略共识指引下开展的一次重要磋商。中方对中美经贸 问题的态度和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在经贸领域合则两利、斗则 俱伤。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双方应通过平等对话、互利合作解决经贸分歧,中方 对经贸磋商是有诚意的,也是有原则的。下一步,双方要按照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和要求,进一 步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不断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中方重申,双方应相向而行,言 必行、行必果,拿出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和切实履行共识的努力行动,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对话成果,继 续保持沟通对话,推动中美经贸关系行稳致远,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美方表示,本次会议取得积极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
财联社· 2025-06-11 17:06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 - 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贝森特、卢特尼克、格里尔在伦敦举行首次会议 [1] - 双方进行坦诚深入对话 就各自关心的经贸议题交换意见 [1] - 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共识和巩固日内瓦会谈成果达成原则一致 [1] - 在解决彼此经贸关切方面取得新进展 [1] 中方立场与表态 - 会议在两国元首6月5日战略共识指引下开展 [1] -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1] - 中方不愿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 强调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 [1] - 要求双方按照元首共识发挥磋商机制作用 增进共识减少误解 [1] - 重申需相向而行 言必行行必果 共同维护对话成果 [1] 美方回应 - 美方评价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稳定双边经贸关系 [2] - 承诺按照元首通话要求与中方相向而行落实共识 [2]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中美原则上达成协议框架
证券时报· 2025-06-11 13:31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 - 中美双方进行了专业、理性、深入、坦诚的沟通,原则上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共识以及日内瓦会谈共识达成了框架 [1] - 2025年4月以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从第一轮的34%先后提升至84%和125%,严重损害双边经贸往来和国际经贸秩序 [1] - 本次会谈达成联合声明,为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迈出重要一步,为进一步弥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基础 [1] 双方达成的关税调整措施 - 美方承诺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和9日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关税,修改2025年4月2日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对等关税,其中24%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 [1] - 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反制关税,针对美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中暂停24%90天,保留10%,并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1]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安排 - 双方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中方代表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为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 [2] - 磋商将定期或不定期轮流在中国、美国或商定的第三国开展,可根据需要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2]
中方谈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
证券时报· 2025-06-11 12:40
责编:叶舒筠 校对:王朝全 版权声明 谈到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双方进行了专业、理 性、深入、坦诚的沟通。双方原则上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共识以及日内瓦会谈共识达成了框架。 这次伦敦会谈取得的进展有利于中美之间进一步增进信任,进一步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也为 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积极的正能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 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 股事会专栏 丨 投资小红书 丨 e公司调查 丨 时报会客厅 丨 十大明星私募访谈 丨 美股,全线上涨!道指创阶段新高 丨 凌晨,比亚迪重大宣布! 丨 车圈大事件!多家车企宣布→ 丨 见证历史!激增80%,这一产品狂飙,规模突破3100亿元! 丨 深圳,重磅利好!中办、国办发 文 丨 A股,午后突变! 丨 利好!突然拉升! 丨 上海市委原常委、浦东新区区委原书记朱芝松被"双 开" 丨 中美大消息!中概股上涨! 丨 陈东征病逝!"是带领深交所走 ...
各国央行购金支撑金价
期货日报网· 2025-06-11 08:57
黄金市场动态 - 中美经贸关系缓和削弱金价避险需求 金价处于阶段性调整但回调空间受限[1] - 美国经济韧性提振白银工业属性 短期金银比价修复[1] - 长期滞胀风险 美元信用风险及央行购金需求构成黄金核心支撑[1] - 中国5月黄金储备增至7383万盎司 连续7个月增持但增速放缓至6万盎司/月[4] - 全球一季度黄金总需求同比增1%达2016年来高点 央行净购金244吨[4] 美国经济指标 - 5月ISM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萎缩至48.5 新订单指数47.6连续4个月收缩[1] - 制造业就业指数46.8持续萎缩 物价支付指数69.4维持高位[1] - 5月服务业PMI一年来首度萎缩至49.9 新订单指数骤降5.9点至46.4[2] - 服务业支付价格指数跳升至68.7 创2022年11月以来新高[2] - 5月非农新增就业13.9万人超预期 制造业就业减少0.8万人创年内最大降幅[2] 劳动力市场 - 5月平均时薪环比增0.4%同比增3.9% 全职岗位减少62.3万远多于兼职岗位增幅[3] - ADP就业人数仅增3.7万人 创2023年3月以来最小增幅[3] -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不降息概率升至36% 2025年12月降息三次概率降至24.8%[3] 央行购金趋势 - 中国2022年11月至2024年4月累计增持黄金1016万盎司 2024年10月以来新增103万盎司[4] - 美元利率下行降低黄金机会成本 刺激交易需求及央行购金[4]
中方同意出口稀土?特朗普态度180度转变:欢迎中国留学生来美国
搜狐财经· 2025-06-10 20:17
稀土出口政策调整 - 中国商务部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稀土产品出口申请 从4月对七类中重稀土及磁铁实施出口限制后首次出现政策松动 [1][3] - 稀土产品具有军民两用属性 出口管制为国际通行做法 中国实施管制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 同时考虑各国民用领域合理需求 [3] - 美国三分之二开采的稀土需运往中国加工后再返销 全面切断出口将导致美国军工生产线六个月内瘫痪 [3][4] - 政策转向"可控释放"策略 既保持市场主导地位 又避免倒逼对手建立替代供应链 较"一刀切"更符合经济和战略利益 [3][4] 稀土行业影响 - 受管制稀土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 半导体 医学成像 机器人 风电及军工领域 全球供应自4月起急剧萎缩 [1][3] - 中国通过精准调控出口量 可对特定国家民用产业实施差异化供应 实现分而治之的战略效果 [3] - 美国国防部评估显示中国稀土对军工供应链具有不可替代性 短期内难以摆脱依赖 [3] 中美教育政策互动 - 特朗普政府态度出现180度转变 从威胁吊销中国学生签证转为公开欢迎赴美留学 [6][7] - 政策调整背后存在三重动因:缓解中美关系紧张 获取留学生带来的经济收益 保留优质科研人才资源 [6][7] - 美国在科技人才竞争中存在矛盾心理 既担忧关键技术外流 又依赖中国留学生贡献 [7] 中美战略博弈态势 - 稀土与留学生政策均成为中美经贸谈判的筹码 双方在保持相互依存基础上展开竞争 [7][9] - 中国采取"以打促谈"策略 通过稀土管制施压美国改变贸易保护主义 同时保持政策灵活性 [3][7] - 长期来看 中美将在经济科技教育领域维持竞合关系 完全脱钩不具备现实可行性 [9] 行业应对策略 - 稀土产业链需持续关注中国政策动态 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以应对不确定性 [9] - 中国将加强稀土资源管理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利用率 同时打击走私活动 [9] - 教育领域建议平衡留学选择与本土人才培养 提升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 [9]
【环球财经】纽约股市三大股指9日涨跌不一
新华财经· 2025-06-10 06:51
股市表现 -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9日高开,早盘分化,午后走高,尾盘走低,收盘涨跌不一 [1]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11点,收于42761.76点,跌幅接近于零 [1] - 标普500指数上涨5.52点,收于6005.88点,涨幅为0.09% [1] -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61.28点,收于19591.24点,涨幅为0.31% [1] 板块表现 - 标普500指数十一大板块六跌五涨 [1] - 公用事业板块和金融板块分别以0.66%和0.55%跌幅领跌 [1] - 非必需消费品板块和材料板块分别以1.08%和0.62%涨幅领涨 [1] 中美经贸谈判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 [1] - 投资者当日做多中国大盘股和美国半导体股票,两者均受益于中美经贸会谈 [1] 消费者物价预期 - 美国消费者预计12个月后物价涨幅为3.2%,低于前一个月的3.6% [2] - 对3年后物价涨幅预期从3.2%回落至3% [2] - 对5年后物价涨幅预测从2.7%降至2.6% [2] 经济与政策 - 美国劳动力市场将很快需要美联储实施显著的宽松政策 [2] - 标普500指数自今年2月以来首次收于6000点上方,股票无视关税不确定性,关注有更多刺激可能的经济环境 [2] 个股表现 - 苹果公司举行全球开发者大会,宣布对其操作系统进行全面重新设计 [2] - 苹果公司股价当日午后快速走低,收盘下跌1.21%,收于每股201.45美元 [2]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开启,引外界高度关注
环球时报· 2025-06-10 06:22
中美经贸磋商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 旨在加强两国经贸关系和深化相互理解信任 [1] - 会议背景包括美国寻求中国恢复稀土矿物出口至贸易战前水平 中方敦促美方取消技术出口限制 [8] - 全球投资者期待中美缓和经贸争端 英国政府表态支持自由贸易并欢迎谈判 [9] 中国外贸数据 - 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 出口增速达7.2% [1][2] - 5月单月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 增长2.7% 贸易顺差同比增长25%至1032亿美元 [2] - 对东盟、欧盟、非洲、中亚五国出口增速分别为16.9%、13.7%、35.3%、8.8% 显示市场多元化成效 [4] 出口结构优化 - 前5个月装备制造业出口6.22万亿元 占出口总值58.3% 同比增长9.2% [4] - 电动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工业机器人出口分别增长19%、10.7%、18.9%、55.4% [4] - 东盟、拉美、非洲等"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上升 对冲个别市场波动影响 [5] 国际机构预测 - 高盛、瑞银、摩根大通分别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测0.6、0.6、0.7个百分点 因增量政策效果显现 [6] - 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季度GDP预测 预期企业将加速出口以利用关税窗口期 [6] - 野村证券上调中国股市评级至"战术超配" 部分资金从印度转向中国 [6] 全球经济动态 - OECD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至2.9% 警告贸易碎片化风险 [6] - 日本一季度GDP修正值按年率计算萎缩0.2% 为四个季度以来首次负增长 [7] - OECD下调美国2025年经济增速预测0.6个百分点 指其关税税率升至1938年以来最高水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