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私有化
搜索文档
上市4年拟退市!安能物流获财团143亿港元私有化要约,创始人秦兴华将套现近12亿港元退居幕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14:56
私有化交易核心条款 - 由大钜资本、淡马锡及True Light组成的财团提出私有化要约,价格为每股12.18港元 [1] - 私有化估值约143亿港元,较最后交易日市值溢价近三成 [1] - 私有化所需资金总额超过125.7亿港元已全部落实到位 [2] - 股东可选择收取现金或换取新控股公司TopCo的A类股份,换股选项初始上限为5%,最高可升至7.5% [2] 创始人角色与股权变动 - 创始人兼CEO秦兴华将卸任所有核心管理职务,转任集团高级顾问 [1][4] - 秦兴华及首席运营官金云等核心管理层已作出不可撤销承诺,支持私有化并将其合计持有的约8.51%股份全部接受现金选择 [4] - 秦兴华持有约9710万股股份,选择全额收取现金对价,将获得约11.83亿港元 [4] 私有化后续步骤与条件 - 交易需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监管机构批准,以及在法院会议和股东特别大会上获得无利益关系股东的法定多数支持 [5] - 交易最终需获得开曼群岛大法院的认许 [5] - 公司股份自10月30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 [5] 私有化动因与战略考量 - 公司股价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长期承压,股份交易流动性持续处于低位 [6] - 私有化旨在摆脱资本市场的短期业绩压力和繁重的上市合规成本,获得战略决策的更大灵活性 [6] - 退市后公司将更专注于核心业务运营和长远发展 [6] 公司近期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零担货运总量682万吨,同比增长6.2% [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6.25亿元,同比增长6.4% [8]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10.7% [8] - 2025年上半年毛利8.8亿元,毛利率为15.6% [8] 行业竞争格局 - 快运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公司通过积极应对策略重新拉开与中通等同行的差距 [9] - 近两年中国零担物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玩家陆续进入大票零担赛道,老对手也在进一步争夺市场 [9]
安能物流(09956)获TopCo以协议安排方式提私有化 10月30日复牌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23:05
私有化要约核心条款 - 要约人Celestia BidCo Limited与安能物流订立实施协议,提出通过协议安排进行私有化 [1] - 私有化完成后,安能物流将成为要约人的全资附属公司,并从联交所退市 [1] - 协议安排股东可选择现金或股份作为对价,每股现金选择金额为12.18港元 [1] - 股权激励计划受托人持有的848.78万股存续股份将转让予要约人,对价为TopCo发行的等值A类股份 [1] 私有化对价分析 - 每股12.18港元的现金选择较2025年9月3日收盘价8.20港元溢价48.54% [2] - 该现金选择较2025年10月24日最后交易日收盘价9.40港元溢价29.57% [2] 要约人背景与股权结构 - 要约人由HoldCo全资拥有,HoldCo由TopCo全资拥有 [2] - TopCo股权结构为大钲资本持股约52.40%,淡马锡持股约23.80%,True Light持股约23.80% [2] 私有化后发展规划 - 要约人计划在私有化完成后继续公司现有业务,并深化各业务协同效应 [2] - 公司将探索新战略及发展机会,实施长期增长策略 [2] - 可能根据市场情况优化营运,重整或重新调配资产以提升财务灵活性 [2] - 私有化完成后将继续聘用现有雇员,但未计划短期内寻求TopCo集团在任何证券交易所上市 [2] 股份交易安排 - 公司已向联交所申请自2025年10月30日上午九时起恢复股份买卖 [3]
央企五矿退市!违约、巨亏、失去融资能力!公司也曾喊出要“活下去”
搜狐财经· 2025-10-26 09:51
私有化方案核心条款 - 五矿地产拟以安排方式私有化并撤销联交所上市地位,注销价为每股1港元 [1] - 私有化注销价较未受干扰日收市价溢价约185.71%,较最后交易日溢价约104.08% [3] - 要约人June Glory International Limited(中国五矿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约61.88% [3] - 私有化计划最高现金代价约12.76亿港元,将以内部资源拨付 [4] 私有化主要缘由 - 公司股票流动性长期处于低水平,过去12个月日平均交易量约44万股,仅占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份约0.03% [5] - 股份长期交易量低迷导致价值被低估,自2009年起公司未通过发行股份从公开市场筹集资金 [5] - 私有化有助于公司实施长期战略、提升业务灵活性,专注于资源整合,不再受制于短期市场波动 [5] - 私有化后可精简企业架构、提升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及合规复杂性 [5] 公司财务状况 - 五矿地产已连续三年出现亏损,2024年实现收入98.83亿港元,同比下降21.8% [12] - 2024年年内净亏损同比扩大至37.48亿港元,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35.21亿港元 [12]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入为19.76亿港元,同比下降60.7%,净亏损规模为5.80亿港元 [12] - 截至2025年中期,公司资产总额393.72亿港元,净资产89.69亿港元,现金及银行存款19.83亿港元 [12] - 2025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为77.2%,净负债率较上年末上升12.1个百分点至215.4% [12] 集团背景与同业情况 - 五矿地产是中国五矿集团下属公司,国资委首批确定的16家地产主业央企之一 [1] - 中国五矿拥有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总营收近4000亿元,形成以金属矿产、冶金工程建设、贸易物流、金融地产为主的业务体系 [13] - 集团另一地产平台中冶置业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31.92亿元,净利润为-17.77亿元,货币资金较上年末下降31.99%至11.31亿元 [14] - 五矿国际信托2024年营业收入为-3.26亿元,净利润为-9.55亿元,2025上半年净利润为-2.67亿元,同比下降241.77% [8]
连亏三年“已失去上市平台优势”,五矿地产宣布退市,复牌涨超90%
华夏时报· 2025-10-25 21:56
私有化方案 - 大股东计划以每股1.000港元的价格将五矿地产私有化,较未受干扰日收市价0.350港元溢价约185.71%,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0.490港元溢价约104.08% [3] - 私有化最高现金代价约12.76亿港元,将由要约人以内部资源拨付 [3] - 截至公告日期,要约人持有公司约61.88%的股份,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东持有约38.12%的股份 [3] 退市原因与程序 - 公司认为其上市平台优势已丧失,股份流动性长期处于低水平,过去12个月的日均交易量约为44万股,仅占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份数目的约0.03% [5][6] - 退市程序需获超过75%的无利害关系股东投票同意,并需经港交所及百慕大法院审批 [4] - 自2009年起,公司未通过发行股份从公开市场筹集任何资金,股份价值持续被低估限制了其筹资能力 [6]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3.60亿港元、5.26亿港元、37.48亿港元,三年累计亏损超58亿港元 [7] - 2024年收入为98.83亿港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降至19.76亿港元,净亏损5.80亿港元 [7]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为393.72亿港元,净资产89.69亿港元,现金及银行存款19.83亿港元,净负债率达215.4% [7] 战略转型与母公司支持 - 公司正推进轻资产化与城市综合服务方向的战略转型,2025年中期报告首次将物业管理业务作为独立板块披露,该业务上半年收入增长11.3% [8] - 中国五矿集团已形成包括金融地产在内的业务体系,拥有9家上市公司,可为五矿地产提供资源支持,例如今年2月公司在集团背书下获得10亿元的三年期定期贷款融资 [9] 市场整合预期 - 市场关注五矿地产退市后与集团旗下另一地产平台中冶置业的整合可能性 [2][9] - 中冶置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92亿元,同比增长43.85%,但利润总额为-18.3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77亿元 [9]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冶置业资产总计为807.55亿元,负债合计为732.51亿元,货币资金较上年末下降31.99%至11.31亿元 [10]
又一知名地产央企退市!已上市36年,最近三年连续亏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3:17
私有化方案与理由 - 公司拟以安排方式私有化并撤销联交所上市地位 注销价为每股1港元 [1] - 私有化理由包括股票流动性长期处于低水平 过去12个月日平均交易量约44万股 仅占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份数目约0.03% [6] - 私有化为股东提供退出机会 每股1港元的注销价较近期低于0.4港元的收盘价有显著溢价 [6] - 公司股本融资能力有限 自2009年起未通过发行股份从公开市场筹集任何资金 已失去上市平台优势 [7] - 私有化有助于公司实施长期战略 提升业务灵活性 使其更专注于长期业务规划及资源整合 [7] - 私有化有助于精简企业架构 提升管理效率 减少管理及合规的复杂性 [8] 公司历史沿革与背景 - 公司最早上市载体为1991年在港交所上市的东方有色集团有限公司 上市平台存在时间达36年 [1][3] - 公司于2005年被中国五矿集团旗下的五矿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收购 [3] - 五矿集团随后将房地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公司于2007年更名为五矿建设 主业变更为房地产开发 [3] - 公司于2016年更名为五矿地产 [4] - 公司是中国五矿集团下属一级公司 国资委首批确定的16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央企之一 [1][4]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归母净利润自2022年以来已连续三年亏损 [1] - 销售额在2020年达193.6亿元 同比增长124% 2021年进一步攀升至260亿元的历史高位 [4] - 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 销售规模连年下滑 至2024年已降至70.2亿元 [5] - 归母净利润在2019年达8.44亿元高点后一路下跌 2024年亏损额达到32.6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8.02亿元 同比下降60.66% 归母净利润为-5.3亿元 [5] 行业环境与战略调整 - 房地产行业仍处于筑底回稳阶段 公司董事长何剑波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2025年首先要确保"活下去" [5] - 公司战略重点为把去库存、防风险放在首位 想尽一切办法增收节支 减少亏损 [5] - 公司严守资金安全底线 努力修复资产负债表 确保债务不爆雷、交付不烂尾 [5] 集团整合前景 - 在中国五矿集团业务布局中 五矿地产地位越来越低 集团上半年总营收近4000亿元 五矿地产贡献率微乎其微 [8] - 2015年国资委批准中国五矿集团与中冶集团战略重组 中冶集团旗下中冶置业与五矿地产存在同业竞争关系 [8] - 分析认为五矿地产退市或意味着与中冶置业的整合进程有望加速 [10] - 中冶置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同样不佳 营业收入31.92亿元 净利润为-17.77亿元 [10]
复牌暴涨90%,五矿地产拟以12.76亿港元私有化退市
新浪财经· 2025-10-24 11:24
股价表现与私有化方案 - 公司股票于10月24日复牌后一度暴涨超90%,收盘涨幅为87.76%,报0.92港元/股,市值为30.79亿港元 [1] - 公司拟以安排方式私有化,并申请撤销上市地位,注销价为每股1港元,较停牌前收市价溢价约104.08% [3] - 私有化计划最高现金代价约12.76亿港元,将以内部资源拨付,要约人财务顾问中金公司确信其具备充足财务资源 [3] 私有化原因 - 公司股份长期以来交易量低迷,限制了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自2009年起公司并无透过发行股份从公开市场筹集任何资金 [3] - 鉴于外部环境具有挑战性及复杂性,公司的上市地位不再提供充足的离岸资金支持 [3] - 上市地位使公司受制于短期市场波动及合规压力,私有化后将有助于实施长期战略及提升业务灵活性 [4] 私有化后的战略规划 - 私有化后公司将在日常经营及策略规划方面拥有更大灵活性,能更有效地专注于长期业务规划及资源整合 [4] - 从联交所除牌有助于精简公司的企业及股权架构,减少管理及合规的复杂性,提升整体营运效率及决策效能 [4] - 公司将能更有效地集中资源于业务发展及策略计划的执行,以维持核心竞争力 [4] 公司财务状况与行业背景 - 公司近年来持续亏损,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亏损分别为13.62亿、10.16亿和35.21亿港元 [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为5.85亿港元,同比减亏,去年同期净亏损为10.44亿港元 [5] - 公司经营所在行业(包括中国房地产行业)仍处于筑底回稳阶段,外部环境依然严峻而复杂 [4]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91年12月并于同年同月上市,隶属于中国五矿集团,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专业建筑及物业投资业务 [5] - 公司是国资委首批确定的16家地产主业央企之一 [5] - 母公司中国五矿资产总额超1.3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332亿元,拥有9家上市公司 [5]
央企五矿地产退市!公司也曾喊出要“活下去”
第一财经· 2025-10-24 06:32
私有化方案核心条款 - 五矿地产拟以安排方式私有化,并申请撤销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注销价为每股1港元 [1] - 私有化注销价较未受干扰日收市价溢价约185.71%,较最后交易日溢价约104.08% [2] - 计划生效后,要约人将持有全部已发行股份,私有化涉及最高现金代价约12.76亿港元,由内部资源拨付 [3][4] 股权结构与股东影响 - 截至公告日期,五矿地产已发行3,346,908,037股股份,要约人持有61.88%股份,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东持有38.12%股份 [3] - 私有化完成后,要约人将持有100%股份,为计划股东提供溢价变现机会,解决股份流动性长期低水平问题 [4][5] 私有化动因分析 - 公司股票流动性长期处于低水平,过去12个月日平均交易量约44万股,仅占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份约0.03% [5] - 股份长期交易量低迷导致价值被低估,自2009年起公司未通过发行股份从公开市场筹集资金 [6] - 私有化有助于公司实施长期战略、提升业务灵活性,专注于资源整合,减少管理及合规复杂性 [6]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收入98.83亿港元,同比下降21.8%,年内净亏损37.48亿港元,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35.21亿港元 [8]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入19.76亿港元,同比下降60.7%,净亏损5.80亿港元,归属于股权持有人之应占亏损为5.85亿港元 [9] - 截至2025年中期,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7.2%,净负债率较2024年末上升12.1个百分点至215.4% [10] 业务运营与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合约销售额同比下降28.4%至22.9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393.72亿港元,净资产89.69亿港元 [9] - 公司为中国五矿集团下属公司,是国资委首批确定的16家地产主业央企之一,但在地产板块发展上较为保守 [1][11] - 中国五矿另一地产平台中冶置业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31.92亿元,净利润为-17.77亿元,货币资金较上年末下降31.99%至11.31亿元 [12]
这家地产央企退市!公司也曾喊出要“活下去”
第一财经· 2025-10-24 00:00
私有化方案核心条款 - 五矿地产拟以安排方式私有化,并申请撤销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注销价为每股1港元 [2] - 私有化注销价较未受干扰日的收市价溢价约185.71%,较最后交易日溢价约104.08% [5] - 要约人June Glory International Limited(中国五矿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持有公司61.88%股份,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东持有38.12%股份 [6] - 私有化计划最高现金代价约12.76亿港元,将以要约人内部资源拨付 [7] 私有化五大缘由 - 为计划股东提供退出机会,因公司股票流动性长期处于低水平,过去12个月日平均交易量约44万股,仅占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份约0.03% [8] - 私有化价格可为计划股东提供溢价变现投资的机会 [9] - 公司股本融资能力有限,已失去上市平台优势,自2009年起未透过发行股份从公开市场筹集资金 [10] - 私有化有助于公司实施长期战略、提升业务灵活性,使其更专注于长期规划,不受短期市场波动及合规压力制约 [10] - 私有化有助于精简企业架构、提升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及合规的复杂性 [10] 公司近期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98.83亿港元,同比下降21.8%,年内净亏损37.48亿港元,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35.21亿港元 [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收入为19.76亿港元,同比下降60.7%,净亏损5.80亿港元,归属于股权持有人之应占亏损为5.85亿港元 [13] - 2025年上半年合约销售额同比下降28.4%至22.9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77.2%,净负债率较2024年末上升12.1个百分点至215.4% [13] 集团背景与行业定位 - 五矿地产是中国五矿集团下属公司,为国资委首批确定的16家地产主业央企之一 [2] - 中国五矿拥有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总营收近4000亿元,已形成以金属矿产、冶金工程建设、贸易物流、金融地产为主的业务体系 [15] - 在地产领域,中国五矿除五矿地产外,还有中冶置业这一品牌,但集团在地产板块发展上较为保守 [15] - 另一地产平台中冶置业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其营业收入31.92亿元,净利润为-17.77亿元,货币资金较上年末下降31.99%至11.31亿元 [16]
这家地产央企退市!公司也曾喊出要“活下去”
第一财经· 2025-10-23 23:52
私有化方案核心条款 - 私有化方式为通过计划安排进行,注销价为每股1港元 [1] - 注销价较未受干扰日收市价溢价约185.71%,较最后交易日溢价约104.08% [3] - 计划生效后,公司将向联交所申请撤销上市地位 [4] - 私有化涉及的最高现金代价约为12.76亿港元,将由要约人内部资源拨付 [5] 股权结构与股东影响 - 截至公告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346,908,037股 [4] - 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士持有2,071,095,506股,占已发行股份约61.88% [4][5] - 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东持有1,275,812,531股,占已发行股份约38.12% [4][5] - 私有化为计划股东提供了以溢价变现投资的退出机会,解决了股份流动性长期低下的问题 [6] 私有化动因分析 - 公司股票流动性长期处于低水平,过去12个月日平均交易量约44万股,仅占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份约0.03% [6] - 股份交易量低迷导致价值被低估,限制了公司从资本市场筹资的能力,自2009年起未通过发行股份从公开市场筹集资金 [6] - 私有化有助于公司实施长期战略、提升业务灵活性,使其更专注于资源整合,免受短期市场波动及合规压力影响 [6] - 私有化后可精简企业架构,减少管理及合规的复杂性,提升整体营运效率及决策效能 [6] 公司财务状况与业绩表现 - 停牌前公司股价为0.49港元,总市值仅16.40亿港元 [7]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98.83亿港元,同比下降21.8%,年内净亏损扩大至37.48亿港元,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35.21亿港元 [7] - 2025年中期综合收入为19.76亿港元,同比下降60.7%,净亏损5.80亿港元,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5.85亿港元 [9] - 2025年中期合约销售额同比下降28.4%至22.9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77.2%,净负债率较2024年末上升12.1个百分点至215.4% [9] 集团背景与行业定位 - 五矿地产是中国五矿集团下属公司,为国资委首批确定的16家地产主业央企之一 [1][10] - 中国五矿拥有9家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集团总营收近4000亿元,已形成以金属矿产、冶金工程建设、贸易物流、金融地产为主的业务体系 [10] - 集团在地产领域除五矿地产外,还有中冶置业品牌,但整体在地产板块发展上较为保守 [10][11] - 集团另一地产平台中冶置业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营业收入31.92亿元,净利润为-17.77亿元,货币资金较上年末下降31.99%至11.31亿元 [11]
汇丰控股拟私有化恒生银行
第一财经· 2025-10-09 16:49
私有化交易核心条款 - 汇丰控股建议以每股155港元的价格私有化恒生银行 [1] - 私有化提议公布后恒生银行股价单日大幅上涨26[1]3%至150[1]3港元 而汇丰控股股价下跌6[1]24%至103[1]7港元 [1] - 恒生银行市值接近3000亿港元 私有化交易可能需耗费汇丰控股上千亿港元现金 [1] - 汇丰控股宣布未来三个季度将不再进行自身股份回购 [1] 股权结构与市场背景 - 汇丰控股目前已持有恒生银行超过63%的股份 [1] - 恒生银行是香港最大的本土银行之一 具有重要的市场地位和品牌认知度 [1] 交易动因与潜在影响 - 业内人士认为私有化有助于汇丰控股内部改革 未来协同效应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1] - 恒生银行仍存在部分地产相关不良资产需消化 私有化后该部分责任将由汇丰控股承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