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

搜索文档
我国科学家成里京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
科技日报· 2025-09-21 11:13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当地时间9月19日,该所研究员成里京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 奖,以表彰他在海洋气候变化研究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为气候风险评估以及人类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据悉,阿勒福赞奖全称为阿勒福赞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21年起设立的国际奖项,旨在表彰 和奖励全球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在推动能力建设、科学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该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 每次授予5名青年工作者。今年,另外4名获奖者分别来自纳米比亚、秘鲁、摩洛哥和塞浦路斯。 (成里京供图) 目前,成里京担任第七次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主要作者协调人、第五次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综合卷首席作者、国际 海洋质量控制数据集计划联合主席,并担任《国家科学评论》学科编辑工作组成员。 成里京长期致力于海洋与气候变化研究。针对海洋基础数据不足的瓶颈问题,他研发了多项海洋数据处理技术,构建了一套被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长时 序、多变量海洋观测格点数据集,系统揭示了自19 ...
亚马孙雨林为何旱季降雨减少?最新研究称近75%归因于森林砍伐
中国新闻网· 2025-09-03 18:27
亚马孙雨林为何旱季降雨减少?最新研究称近75%归因于森林砍伐 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热带森林,亚马孙雨林对维持区域和全球气候稳 定发挥着关键作用,其近几十年来旱季降雨减少颇受关注。 该论文介绍,近几十年来,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温上升与森林砍伐的叠加效应,已被证实改变了 亚马孙等自然环境的水循环、碳循环和能量循环,但此前研究尚未理清这些因素及其在驱动亚马孙雨林 转变中的相对作用。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巴西圣保罗大学Marco A. Franco与同事及合作者一起, 通过分析1985-2020年覆盖亚马孙雨林约260万平方公里的卫星数据,量化了森林砍伐和全球气候变化对 该地区气候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森林砍伐导致每个旱季的雨量减少15.8毫米,约占总雨量减少量的 近75%。森林砍伐还导致了地表最高气温上升2℃中的16.5%,其余则归因于全球气候变化。 他们开展进一步研究发现,亚马孙的地区气候对森林砍伐呈非线性响应,最显著的气候影响发生在砍伐 初期,即森林覆盖率损失最初10%-40%的阶段。最后,研究者通过外推这些结果(假定现有砍伐率持续) 预测了亚马孙气候 ...
传统旱区暴雨、北方现暖湿趋势,如何应对?国家发改委回应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09:02
李超表示,今年入汛以来,北京、甘肃、内蒙古等多地遭遇强降水天气,国家发展改革委迅速响 应,全力支持有关地方做好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先后13次紧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1.4亿元,重 点支持灾区受损道路桥梁、水利堤防、学校医院等灾后应急恢复建设,推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 序。重点开展了3项工作。 二是补齐防洪排涝能力短板,系统梳理全国防洪排涝能力建设短板弱项,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增 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资金,持续推动全国江河堤防、蓄滞洪区、水库水闸等工程建设,加快 实施城市老化管网更新改造工程。 三是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着眼全国灾害特点,按照就近调配、快速出动、有序救援的原则,在 黑龙江大庆、甘肃兰州、河北张家口、湖北武汉、四川成都、广东潮州支持建设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 中心。截至目前,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基础设施已全部建成,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已全面进 驻。 一是提升气象预报预警能力,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制定实施《极端灾害性天气短临预警能力提升实施 方案(2025—2026年)》,计划用2年时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8.67亿元,提高极端灾害性天气短时临 近预报预警能力,力争在重点区域实现不漏 ...
天太热运动员猝死,运动会还能在夏天办吗?
36氪· 2025-08-20 16:48
奥运会、温网、田径世锦赛、环法自行车赛、足球世界杯,夏季是运动迷狂欢的时节,但全球气候变化让这些历史悠久的赛事面临危机——气温太热,选 手们的表现甚至生命已经受到了威胁。 8月8日,在成都举办的世运会上,29岁的意大利定向越野运动员马蒂亚·德贝托利斯在30℃的高温高湿比赛中昏迷,之后因抢救无效于8月12日离世。6月 30日,温网(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首个比赛日气温飙升至32.3°C,多名选手因高温退赛。 高温的影响不是这两年才产生的。 2019年,多哈田径世锦赛把马拉松比赛安排在午夜进行,但即使如此,开赛时的气温依然高达32℃,湿度到达73%,接近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女子马拉 松比赛中将近一半选手不得不中途退出,多位选手虚脱倒地。 之后,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和2023年的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上,选手成绩出现普遍下滑——东京奥运会被称为史上最炎热的奥运会之一,比赛期间, 当地气温一度攀升到35℃以上,湿度也居高不下,就算主办方设置了各种防暑措施,也无法解决在户外举办的比赛面临的气候问题。 多哈马拉松比赛中,意大利选手乔凡娜·埃皮斯(Giovanna Epis)因高温出现身体不适 | Grigory Syso ...
北欧国家加紧应对罕见热浪
人民日报· 2025-08-12 05:42
北欧极端高温天气 - 挪威2025年7月平均气温比往年均值高出2.8摄氏度 创1901年以来第三热月份 [1] - 北极圈内挪威气象站记录连续13天最高气温超过30摄氏度 创历史新高 [1] - 芬兰7月共有22天日最高气温突破30摄氏度 热浪持续时间比1961年最长纪录延长50% [1] 气象数据异常 - 瑞典哈帕兰达地区连续14天最高气温超过25摄氏度 约克莫克小镇高温持续15天 均打破当地百年气象纪录 [2] - 芬兰罗瓦涅米日最高气温达31摄氏度 挪威北部出现比夏季常年均值高出8至10摄氏度的极端高温 [1][2] - 北极变暖速度达全球平均值两倍以上 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 [2] 社会经济影响 - 瑞典北博滕省7月因高温引发30处森林火灾 累计烧毁森林面积360公顷 [3] - 挪威电子产品连锁店风扇和空调销量创历史新高 部分电商电风扇售罄 [3] - 芬兰北部医院急诊室挤满中暑患者 拉普兰地区驯鹿出现"热应激"反应 牧民报告动物死亡风险上升 [3] 应对措施 - 芬兰开放冰球馆、溜冰场和大型商场作为公共避暑中心 呼吁减少户外活动 [3] - 挪威强化北极圈气象站点监测与预警系统 增加高温预警能力 [3] - 瑞典加大消防资源调配 要求北部四省列车减速行驶以防铁轨高温变形 [3] 气候变化关联 - 北极地区冰雪快速融化削弱地球表面热量反射能力 加剧全球变暖趋势 [2] - 异常温暖海水和滞留高压系统共同驱动此轮热浪 形成气候变迁"恶性循环" [2] - 极端热浪被视为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的有力证据 [4]
为何此时发布高温健康预警?专访北京市疾控中心
新京报· 2025-08-06 14:54
预警显示,预计2025年8月5日20时至6日20时,平谷区、昌平区、怀柔区、密云区、丰台区、大兴区、 顺义区、海淀区、朝阳区、东城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较高;房山区、西城区、延庆区、通州区大 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延庆区中部、怀柔区中部、房山区南部局地高温健康风险极高。 北京市疾控中心环境卫生所主管医师刘奇琛介绍,与高温预警不同,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更多关注高温对 健康的影响,它是融合气象监测数据与人群健康数据后,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实现的"气象-健康"双要素 风险分级预警,可为市民提供更科学的防暑指南。 今年7月初,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国家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在此基础上,北京进行 本地发布。 与常规气象预报不同,健康风险预警不采取定期发布的形式,而是在条件被触发后发布。"国家级预警 是相邻三个省份高温风险高或者极高,且超过50%的面积,达到发布预警条件。在北京,我们会在三个 区达到这样的条件下发布,不需要相邻。前段时间北京一直下雨,没有大面积高温天,昨天傍晚我们会 商认为高温健康风险提高,就进行了发布。"刘奇琛表示。 此外,北京市区域面积大,不同地区的日常温度差别较大,相应地区的居民对高温的适应程 ...
耕地扩张 削弱地球“降温屏障”
科技日报· 2025-07-30 16:45
耕地扩张使SOA净降温作用减少11%。在未来气候变暖与空气污染减轻的情景下,相同耕地扩张的 增温效应将比当前增强约50%。 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耕地扩张通过削弱"降温屏障"加剧全球变暖的新机制。傅平青说:"这项 研究警示我们,在制定粮食安全与气候政策时,必须同时考虑土地利用变化对'碳账本'和'气溶胶降温 账'的双重影响。" 研究建议,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固碳,还能维持重要的SOA自然降温功能,这一"非 碳"效益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将愈发珍贵。该成果为国家制定碳中和战略和土地科学管理的协同政策 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也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和应对提供了新思路。 记者7月28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朱佳雷、傅平青联合清华大学教授张强等,采用包含自主 研发模块的地球系统模型,首次在全球范围内系统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农田扩张对二次有机气溶胶 (SOA)及其气候效应的影响。该研究揭示了人类农业活动如何通过改变土地覆盖,影响大气成分和气 候变化。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地学顶级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上。 据介绍,工业革命以来,为满足粮食需求,全球森林和草地大规模转为农田。传统研究主要关注这 种转变对碳储存、反照率和水 ...
基孔肯雅热疫情蔓延全球,气候变暖驱动热带蚊媒传染病扩散
央视网· 2025-07-30 13:56
全球疫情扩散情况 - 基孔肯雅热疫情自2025年初在全球多地激增 最早在法属留尼汪岛、马约特岛和毛里求斯等印度洋岛屿暴发 留尼汪岛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约34万人)[1][2] - 病毒扩散至非洲马达加斯加、索马里、肯尼亚及南亚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 欧洲法国报告800例输入病例 意大利出现确诊病例[1][2] - 中国广东佛山五区均出现病例 累计突破4000例 其中顺德区达3627例 疫情存在外溢风险[2] 病毒传播特性 - 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不具备人传人能力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要媒介 后者分布范围从热带延伸至温带[4][5] - 病毒复制传播速度高于登革病毒等黄病毒属 仅有一个血清型 感染后可产生长期免疫力[5] - 白纹伊蚊因2007年病毒位点突变获得传播能力 其向北扩散至山东、河南、辽宁等北方省份[5][9] 临床症状与影响 - 患者出现高热、剧烈小关节疼痛及皮疹 通常可自愈 但高龄或有基础疾病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关节疼痛[2] - 病毒被归类为三级生物安全风险病原体 会导致失能性关节炎 后遗症可持续数月到数年[5][6] - 目前所有病例均为轻症 未发现人传人现象 医院使用蚊帐隔离患者[2][4] 气候与传播媒介关系 - 全球变暖使白纹伊蚊向亚欧大陆深处扩散 登革热成为欧洲增长最快传染病 2024年病例304例超过去15年总和[7] - 预测到2060年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数量将比当前增加五倍[7] - 埃及伊蚊自缅甸扩散至云南(2002年记录) 媒介生物扩散助推疫情北移[8] 防控措施与疫苗进展 - 预防核心是防蚊措施:使用驱虫剂、穿长袖衣物、清除积水容器[3] - 两种疫苗获部分国家批准 但因缺乏充分有效性数据未被推荐广泛使用 世卫组织正在审查数据[3] - 中国需通过爱国卫生运动降低蚊媒密度 建立全国监测网络 加大疫苗和特效药研发投入[10] 中国疫情历史与趋势 - 2010年首次本地流行出现在广东东莞 2017年浙江衢州、2019年云南瑞丽和西双版纳相继暴发疫情[8] - 2025年佛山疫情为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 未来极可能向北扩散[2][8] - 输入性病例随国际交往增加持续上升 登革热和寨卡病毒面临相似扩散风险[8]
明明太阳已经落山 为何体感更热?
新华网· 2025-07-30 11:40
气象现象分析 - 夜间高温现象主要由云层阻挡地面散热导致热量滞留引起,云层像"被子"一样减缓夜间降温速度[1] - 地表通过长波辐射向大气释放热量,不同大气条件导致热量释放速度差异是影响夜间温度的关键因素[3] - 城市建筑密集区域形成"储热池"效应,混凝土、沥青等材料增强夜间长波热量释放[3] 城市热环境 - 城市建筑密集和植被减少加剧热岛效应,夜间交通和空调散热等人类活动持续推高城市夜间温度[3] - 全球气候变化因素如温室气体增加和水汽增多进一步抑制夜间地表散热能力[3] 健康影响 - 夜间高温高湿环境易诱发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并加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症状[4] - 老年人群体因体温调节功能衰退成为夜间高温不适的高发人群,需特别注意饮水量控制和衣物调节[6] 应对措施 - 居家需通过空调或电风扇促进空气流动,高温时段可关闭窗户阻隔热空气[4] - 建议高温天气主动补充水分,体力活动后需补充电解质饮料预防紊乱[4] - 需警惕室内中暑风险,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并就医[4]
唠“科”话|明明太阳已经落山 为何体感更热?
新华社· 2025-07-30 10:39
当夜幕降临,阳光辐射"断供",地表大气会逐渐降温,但降温的程度取决于大气状况,不同的大气条 件,使累积在地表的热量释放速度出现差异。这是影响大气夜间温度的重要因素。 人类活动也是"夜间高温"的原因之一。许小峰说,城市建筑密集、植被较少,密集的混凝土、沥青道 路、砖石建筑等材料就像巨大的"储热池",不仅增加了白天的热量储存,还增强了夜间的长波热量释 放。夜间交通、空调散热等人类活动持续产热,使得城市夜间温度明显高于郊区,暖夜更频繁。 此外,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同样会加剧夜间增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水汽增多,也不利于夜间地 表散热。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侠克、田晨旭、李佳巍)高温高湿的"蒸煮"下,许多人发现:明明太阳已 经落山为何体感却更热?夜晚不应该更凉快吗? "如果白天辐射很强,夜晚又遇云量增多的情况,云层就会像'被子'一样阻挡地面散热,导致热量滞 留,夜间降温缓慢,从而产生'夜间高温'。"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说。 这是7月11日拍摄的位于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的"民园1920街区"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 子硕 摄 许小峰介绍,白天的炎炎烈日以短波辐射的方式穿透大气,将热量传递至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