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保障
icon
搜索文档
扩容第三支柱、激活养老储蓄潜力 ,金融工具创新成关键
第一财经· 2025-05-08 19:27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养老金融改革与创新,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范围逐步扩容。宗庆庆建议,通过个 人养老金账户打通"储蓄-投资-增值"链条,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既缓解养老金贬值压力,又优化资本市 场结构。他特别指出,政府审慎推动的背后,需加快完善税收优惠、信息披露等配套制度,形成政策引 导和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 会上,宗庆庆分析称,近年来赡养率攀升与人口老龄化加速直接相关,随着赡养率攀升,制度可持续性 承压,需警惕"现收现付制"下的资金缺口扩大风险。 另外,养老金充足性不足、费率较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社会平均工资替换率 整体呈现下滑趋势。而较高费率不仅挤压企业盈利空间,还可能诱发逃费、低基数参保等行为。需通过 结构性改革平衡收支,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紧迫。 "尽管目前我国三支柱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具备一些有利因素。"宗庆庆表示,我国居民储蓄率高 达20%,整体储蓄率达到50%,为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基础。同时,随着人口老龄 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养老服务和养老金的需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且,政府有意引导财富流向养老 领域,通过政策引导和监管协调,促进个人养老金计划的规范发展 ...
中国人寿长护险服务“解困”又“提质”
齐鲁晚报网· 2025-05-07 14:16
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发展 - 公司深度参与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形成"东营模式""璧山模式""吉林模式""江苏模式"等多样化服务模式[1] - 业务已覆盖全国4400多万人,在办项目80个,通过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构建普惠型养老保障体系[1] - 在江苏镇江案例中,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每月3次"不离床洗浴"上门服务,每次服务时长不少于两小时[2] 服务模式创新 - 针对特殊家庭推出"上门签约"服务,解决监护人因照料无法离家的难题,如为腿部受伤的朱女士提供居家签约[6] - 计划开发线上签约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提升服务便捷性与效率[6] - 在无锡案例中为脑梗患者提供55个月累计1157次上门服务,护理基金支付86775元,患者肢体功能显著改善[5] 养老产业战略布局 - 依托保险资金优势在全国26个中心城市推进城心公寓养老、城郊机构养老等多业态项目[7] - 推出三款"随心居"旅居产品并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7] - 加强养老专属规划师队伍建设,强化"保险+养老"综合服务能力[7] 政策与行业背景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强化失能群体照护[4] - 人口老龄化加速使失能护理成为社会突出挑战,公司定位为长护险服务体系建设主力军[4][7]
大都会人寿发布2024年业绩:保费同比激增38%,多渠道建设推动价值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09:1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资产规模达1307.11亿元,同比增长超28% [1] - 综合收益总额30.35亿元,同比增长超95%,连续十余年保持盈利 [1] - 原保费业务收入259.70亿元,同比增长超38%,远超行业5.7%的平均增速 [1] 渠道建设 - 顾问行销渠道深耕菁英代理人建设,NBS销售模式特色显著,新单标准保费排名持续上升 [2] - 多元行销渠道银保业务规模和价值率大幅增长,业务总量创历史新高 [2] 偿付能力 - 2024年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441.9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83.35%,远超监管标准 [4] - 2024年前三季度"偿二代"风险综合评级均保持在AA级及以上 [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打造"产品+增值服务+客户体验"一站式解决方案,升级360Health、360Future及EduCare服务 [4] - 推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丰富养老系列矩阵,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4] 理赔效率 - 2024年理赔总件数5.4万件,赔付总金额9.7亿元,平均每日赔付266.2万元 [5] - 理赔时效1.51天,获赔率超99% [5] 市场布局与ESG - 业务覆盖全国11个省及直辖市,设立12家省级分公司 [6] - 践行ESG战略,聚焦健康、经济增长、平等包容、环境与气候变化四大议题 [6] 战略展望 - 将持续提升保险产品与服务效能,助力金融强国及"五篇大文章"建设 [8]
专访国民养老相关负责人:推动CFA参赛者用双重视角,探索AI赋能养老金融的突破点
北京商报· 2025-04-27 17:54
大赛背景与目的 - 2025第四届中国未来金融分析师大赛决赛在北京举办 由CFA与北京市金融发展促进中心于2022年联合发起 [1] - 大赛旨在构建金融机构与高校优秀学子的沟通桥梁 为行业发掘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 - 国民养老保险作为出题机构 以"AI赋能养老金融服务普惠化的创新解决方案"为题 提供三大出题方向 [1] 出题方向与行业痛点 - 三大出题方向包括养老规划投教游戏的AI交互系统设计 银发群体智能服务的普惠化升级 基于AI技术的退休后养老投顾组合策略优化 [1] - 当前养老问题突出 需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缓解社会压力 国民养老是国家首批"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双试点单位 [2] 人才选拔标准 - 国民养老选拔人才时注重学习能力 要求快速掌握新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 [2] - 创新能力是关键 需突破传统思维提出新解决方案 优化业务流程和产品服务 [2] - 团队协作能力被强调 要求不同专业背景成员密切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 数字化建设与大赛目标 - 公司高度重视数字化建设 倡导以数字技术驱动养老金融业务普惠化发展 [2] - 大赛推动参赛者从技术可行性和业务价值双重视角探索AI赋能养老金融的突破点 [2] - 期待看到兼具创新性 安全性 普惠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助力养老金融普惠发展新跨越 [2] 赛事影响与人才储备 - 大赛吸引全球高校学子参与 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提升参赛者在养老金融与AI融合领域的专业技能 [3] - 题目设置紧贴行业趋势 强化金融专业知识与数字化技术融合能力 加深对保险行业的理解 [3] - 长期有助于培养既懂金融业务又掌握先进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满足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3] 复合型人才选拔与培养 - 大赛平台使公司能观察选手在金融 技术 营销等多领域的综合能力 [4] - 赛事帮助公司更了解当下学生特点及求职关注点 优化校招员工培养方式和职业发展规划 [4]
个税起征点1万/月、淡化“重点高中”、设AI失业保障...80份两会热门提案合集
吴晓波频道· 2025-03-09 03:23
点击图片▲立即收听 " 我们从全网摘录了近 300 份的两会提案,并从中精选出了 80 份 ' 优秀作业 ' 。 "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这场"春天的盛会"可以说是洞察中国未来发展脉络和改革方向的重要 窗口。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蓝图起笔的历史节点,亦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起步"之 际,代表委员们的建言与提案清单,围绕着民生关切与创新驱动的两会叙事主线。 这也是百姓所关心的。人民网针对全国两会开展的民情民意调查显示,网民对"民生保障""正风反 腐""社会治理"三大热词的关注度最高。其次分别为"经济发展""依法治国""科教人才""美丽中国""文 化建设""农业强国"和"改革开放"。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1万元/月、逐步淡化"重点高中"标签、试点"AI失业保障保险"……我们从全网摘录 了近300份的两会提案,并从中精选出了80份"优秀作业",一起来看看吧。 高洁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建议支持银行创新"银发金融"服务,推出老年人安全理财产品。 张翼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
大国人口:少子老龄化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泽平宏观· 2024-12-24 17:53
中国人口现状与挑战 - 中国总人口14.1亿,开始持续负增长,老龄化加剧,正从人口红利期转入人口负担期 [4] -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少子化加剧,出生人口连续7年下降 [4] - 生育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倒数第二,"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问题严峻 [4] - 不婚化趋势明显,2013—2022年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下降到683万对,结婚率从9.9‰降至4.8‰ [6] - 性别比持续改善,但农村"剩男"和城市"剩女"问题突出,男性比女性多3097万 [4] 老龄化问题 - 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4%,占全球老年人口的约1/4 [6] - 预计2030年前后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2056年达约36% [6] - 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占比预计从2023年的68%降至2050年的59% [6] - 老龄化导致社会抚养比上升,养老负担加重,政府债务加重,创新创业活力下降 [6] 少子化与生育成本 - 2023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不足1.1,全球倒数,低于美欧日 [7] - 0-17岁孩子养育成本平均53.8万元,相对于人均GDP倍数全球最高 [7] - 生育基础削弱、生育观念改变、生育成本高是低生育率主因 [7] 人口流动与区域分化 - 人口持续向深圳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和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集聚 [10] - 东部地区人才净流入率从2018年的5.7%增至2022年的14.0%,中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 [10] - 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人才净流入率分别从4.6%、2.2%增至7.9%、3.9% [10] 人口结构变动中的机遇 - 消费向健康化、品质化、情感化转型,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出海,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1] - 产品和服务适老化转型,医养结合紧密,养老金融前景广阔 [11] - 教育系统结构性调整,托儿所供应不足,幼儿园及义务教育相对饱和 [11] - 住房价值分化,人口净流入的一线、强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热度更高 [11] 国际经验与应对 - 美国依靠移民和人才培养体系维持人口正增长,2023年总人口3.4亿,但老龄化加剧 [12] - 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9%(2022年),全球最高,社保三支柱体系完善但社会活力下降 [14] - 韩国生育率全球倒数第一,抚养孩子成本与人均GDP比重最高,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14] - 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4%(2022年),高福利政策带来财政负担 [14] - 印度人口总量超14.2亿(2023年),结构年轻但教育、就业问题制约人口红利释放 [15] 政策建议 - 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现金补贴、购房补贴,覆盖怀孕至孩子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 [18] - 提升0-3岁孩子入托率至40%以上,对隔代照料发放补贴 [18] - 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企业生育税收优惠,构建生育成本分担机制 [18] - 按孩子数量发放每月补贴(一孩1000元、二孩3000元、三孩6000元),需1万亿-3万亿元 [18] - 加快社保全国统筹,发挥养老保障第二、第三支柱作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20]
大国人口:少子老龄化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泽平宏观· 2024-12-15 23:01
中国人口现状与挑战 - 中国总人口14.1亿,开始持续负增长 [4] - 老龄化加剧,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4%,占全球老年人口约1/4 [6] -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15-64岁人口占比预计从2023年68%降至2050年59% [6] - 少子化加剧,总和生育率不足1.1,全球倒数,出生人口连续7年下降 [7] - 不婚化趋势明显,结婚登记对数从2013年1347万对降至2022年683万对 [6] - 人口迁移呈现"二八分化",向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集聚,东部人才净流入率从5.7%增至14.0% [10] 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机遇 - 消费向健康化、品质化、情感化转型 [11] - 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1] - 产品和服务向适老化转型,医养结合紧密,养老金融前景广阔 [11] - 教育系统结构性调整,托儿所供应不足,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饱和 [11] - 住房价值分化,人口净流入的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市场热度更高 [11] - 住房改善需求上升,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产品力成重点 [11] 全球人口演变与应对经验 - 美国依靠移民和人才培养维持人口正增长,2023年总人口3.4亿,但老龄化加剧 [12] - 日本老龄化最严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9%,社会活力下降,但社保体系完善 [14] - 韩国生育率全球倒数第一,抚养成本与人均GDP比重最高,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14] - 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4%,高福利政策带来财政负担和养老金代际压力 [14] - 印度人口总量超14.2亿,结构年轻但教育分化严重,复制中国人口红利较难 [15] 人口政策建议 - 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现金补贴、购房补贴,覆盖怀孕至孩子18岁 [18] - 提升0-3岁入托率至40%以上,对隔代照料发放补贴 [18] - 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 [18] - 加大教育医疗投入,给予有孩家庭购房补贴 [18] - 建立男女平等的育产假制度,完善辅助生殖补贴 [18] - 按孩数量发放每月补贴,一孩1000元、二孩3000元、三孩6000元,需1万亿-3万亿元 [18] - 推动社保全国统筹,发展第二、第三养老支柱,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20] - 加大养老产业金融支持,发展智慧养老,推进适老化改造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