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育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如何成为第一生育大省?
虎嗅APP· 2025-10-31 21:50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独特的宗族文化、持续的人口净流入以及生育友好政策等多重因素,在全国生育率普遍低迷的背景下,连续多年成为出生人口第一大省,其经验为理解区域人口增长提供了独特样本 [4][13][28][29] 广东省生育表现 - 2024年广东省出生率为8.89‰,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7‰,在全国排名第七位 [7] - 2024年广东省出生人口为113万人,较上一年增加10万人,占全国总出生人口954万人的11.88%,即全国每10个新生儿中就有超过1个是广东人 [7] - 广东省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生育大省,并连续第5年成为全国唯一出生人口超百万的省份 [7] - 广东省出生人口超百万的现象已持续至少40年,自1978年以来整体表现稳定,波动较全国平缓,其中1990年出生人口曾达到140.11万 [9][10][12] 经济支撑因素 - 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广东人敢生能生的关键底气,2024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同比增长3.5%,连续36年领跑全国 [13] - 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11,146元,稳定的收入为育儿投入提供了有力支撑 [13] - 根据报告,普通家庭将一个孩子养育至17岁的平均成本为54万元,加上大学开销则近70万元,广东的经济实力有效缓解了此经济门槛压力 [13] 文化与观念因素 - 岭南地区根深蒂固的宗族文化孕育了独特的生育观念,广东拥有全国最多的祠堂,祠堂作为维系宗族的重要场所,持续强化着人丁兴旺的观念 [16] - 这种传统的家族观导致广东地区男性比例持续偏高,从2000年的50.9%上升至2023年的52.64,与全国性别比靠拢的趋势相反 [19] 人口流动贡献 - 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吸引了大量年轻外来人口,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和就业在广东的外省户籍人口近3000万人 [22] - 2024年广东外来人口净流入27万人,位居全国前列,主要来源地包括广西、湖南(均超500万人)以及河南、湖北、四川、江西、贵州(均超200万人) [22] - 这些外来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处于适育年龄,其迁入直接扩大了育龄人群基数 [23] 政策环境支持 - 广东省产假长达178天,位于全国第二梯队,较长的产假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 [25][26] - 全国统一产假标准为98天,各地在此基础上增加,广东的政策支持是其高生育率的促成因素之一 [25][27]
韩国扭转低生育率尚需更强增量政策
国际金融报· 2025-10-10 15:16
人口趋势变化 - 2024年1月至7月韩国共有147,804名婴儿出生,比去年同期增长7.2%,为1981年以来最高增长率 [1] - 出生人口已实现连续13个月同比增长,7月份总和生育率达到0.8 [1] - 2023年韩国新生儿数量仅为23万人,不到上世纪70年代高峰期的三分之一,总和生育率0.72为世界最低 [3] - 2024年韩国生育率升至0.75,但仍为全球最低,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所需的2.1水平 [3] 人口下降原因分析 - 高昂住房成本和教育费用构成巨大经济压力,首尔房屋均价超过上海,私人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高达20%以上 [4] - 女性大学入学率达80%以上,但韩国性别工资差距在OECD国家中最高,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推迟至33.4岁 [5] - 40岁以上女性生育比例在过去十年中翻了一番,反映社会变迁对生育行为的影响 [5] - 年轻男性面临传统家庭责任压力,出现"三抛世代"现象,个人主义价值观兴起导致家庭观念淡化 [6] - 20-30多岁年轻人倾向于即期消费,成为百货商店和高级酒店最大消费群体,旅游支出连年创新高 [6] 低生育率社会影响 - 去年全国有近140所学校因缺少生源停办,军队征兵源萎缩,50年后符合兵役资格人数将减少58% [8] - 到2067年韩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下降到45.4%,2100年总人口将减少一半 [9] -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20%,到2067年将达46.5%,远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7.1% [9] - 韩国央行行长预计到2050年代韩国经济将很难避免负增长 [9] 政府政策支持措施 - 为每名新生儿发放200万韩元生育补贴,0-1岁和1-2岁幼儿家庭每月分别获70万韩元和35万韩元育儿补助 [10] - 过去近20年公共财政投入婴幼儿津贴超过280万亿韩元,2025年补贴计划规模超88万亿韩元 [10] - 父母可共享18个月育儿假,前三个月领取工资80%,后续几个月领取50% [10] - 政府投资兴建公立托儿所,3-5岁幼儿可接受免费学前教育,0-2岁婴幼儿获托育费用补贴 [11] - 有子女家庭申请公共住房获积分奖励,享受更低贷款利率和更高贷款额度 [11] - 地方政府推出"结婚梦想"贷款,创建"生育基金",为多子女家庭提供交通和公共设施优惠 [12] - 将体外受精等辅助生殖技术费用纳入健康保险覆盖范围 [13] 政策挑战与局限 - 政策主要集中在"生育"方面,对"养育"部分激励不够,缺乏中学与大学阶段的系统化财政支持 [14] - 学前与小学阶段育儿补贴对多孩家庭杯水车薪,公共财政面临压力 [14] - 今年前7个月韩国财政赤字已超86万亿韩元,预计年底达111.6万亿韩元,制约政策加码空间 [14]
3674点突破!牛市无阻?
新浪基金· 2025-08-13 14:28
大盘观点 - 上证指数于8月13日强势突破3674高点,但短期内或需回踩确认并消化市场分歧资金,继续大幅上行概率较低[2] - 市场波动加大,中期表现仍较乐观,推升指数的边际增量资金不足[2] 市场回顾 - 上周中小盘股创年内新高,散户入场趋势明显,泛科技、医药等成长板块表现较弱[4] - 成长与价值板块内部分化显著,小盘股吸金能力强但亦有分化,债券市场窄幅弱势震荡[4] 指数行情主要驱动因素 - 基本面无显著变化:7月进出口数据、CPI和PPI均符合预期,全球AI资本开支增幅虽小但在行业收缩背景下意义显著[6] - 风险偏好提升支撑小盘成长,散户资金入场迹象明显(存款搬家、两融高企),成长板块交易拥挤度达历史高位[6] - 内部政策聚焦反内卷与生育政策,外部关注特朗普关税战进展[6] 投资策略 - 国内经济降速但韧性较强(结构性出口+消费+反内卷政策),支撑股市风险偏好[8] - 海外流动性或保持宽松,特朗普向美联储增派临时理事,若CPI不超预期则降息预期强化[8] 热点关注 - 牛市逻辑推荐金融科技ETF(规模250亿元)和券商ETF[10] - 补涨逻辑聚焦港股互联网ETF和港股通创新药ETF[10] - 高弹性科技标的包括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和科创人工智能ETF[10]
开源证券:国家育儿补贴方案落地 关注乳业板块投资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15:05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 - 国家层面育儿补贴方案落地 自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每孩每年3600元标准发放现金补贴 每孩0-3岁累计可领取1.08万元[1] - 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个婴幼儿家庭 政策具有开创性意义 后续地区层面政策接力有望形成合力[1][2] - 补贴力度相对有限 更有望促进低线城市生育率修复 未来可期待税收减免 医疗补助 产假延长等系统性支持政策[2] 婴配粉行业需求变化 - 政策刺激下婴配粉需求及消费信心有望恢复 叠加2024年生肖偏好催化人口数量增长 2025年行业需求将迎来阶段性好转[3] - 长期看乳制品行业将受益于政策刺激下人口问题改善趋势[3] - 国内乳企利用奶价底部窗口期发展乳清等深加工产品 产能释放将加大原奶下游需求[3] 乳制品行业新动能 - 行业探索出口潜力 当前国内大包粉价格优势明显 乳企在确保指标及生产规范性前提下尝试出口[3] - 深加工产品发展与出口探索共同带来行业需求新动能 叠加供给侧持续出清 行业有望迎来周期反转[3] 投资标的推荐 - 婴配粉板块推荐中国飞鹤(渠道调整完成 产品推新驱动增长) 受益标的H&H国际控股[4] - 下游乳企推荐伊利股份(婴配粉市占率提升 奶价回升带动费用投放优化) 受益标的蒙牛乳业[4] - 上游牧业受益标的包括优然牧业和现代牧业(奶价回升直接修复盈利 肉牛价格上涨贡献利润弹性)[4]
行业点评报告:国家育儿补贴方案落地,关注乳业板块投资机会
开源证券· 2025-07-29 23: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家育儿补贴方案落地具开创性意义,有望促进低线城市生育率修复,期待补贴外系统性政策 [5][6] - 婴配粉需求有望好转,深加工及出口带来需求新动能,行业有望迎来周期反转 [7] - 看好生育政策催化下婴配粉市场需求改善及原奶周期反转后全产业链盈利修复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育儿补贴政策情况 - 7月28日两办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补贴对象和标准,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此前已有地区生育补贴政策,全国层面发放现金补贴具开创性 [5] 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 - 我国生育率自2018年显著下滑,育儿补贴是刺激生育率重要手段,本次补贴每孩0 - 3岁共领1.08万元,预计惠及2000多万家庭,更有望促进低线城市生育率修复,未来可期待系统性支持政策 [6] 政策对乳制品行业的影响 - 政策刺激下婴配粉需求及消费信心有望恢复,2025年需求或阶段性好转,整体乳制品行业长期受益于人口问题改善趋势;近期行业出现新变化,乳企发展深加工产品及探索出口潜力带来需求新动能,叠加供给侧出清,行业有望周期反转 [7] 投资建议 - 看好生育政策催化下婴配粉市场需求改善,推荐中国飞鹤,受益标的H&H国际控股;看好原奶周期反转后全产业链盈利修复,下游推荐伊利股份,受益标的蒙牛乳业,上游受益标的优然牧业、现代牧业 [8]
北交所消费服务产业跟踪第二十一期(20250706):生育政策密集出台或将刺激行业发展,关注北交所母婴行业相关标的
华源证券· 2025-07-07 17: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政策出台有望鼓励生育,刺激母婴行业发展;北交所消费服务股股价多数下跌,部分行业市盈率和市值有变化;多家公司有业务进展和合作协议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刺激母婴行业发展 - 国家“三孩”政策放开,各地出台育儿补贴等政策,预计出生人口或维持稳定,母婴人群年轻化刺激行业发展 [6] - 2024 年出生人口 954 万,自 2017 年以来首次回升,2018 - 2024 年母婴消费市场规模从稳步上升,2024 年达 76299 亿元,预计 2027 年达 89149 亿元 [3][9] 母婴行业细分领域情况 - 乳制品行业:2024 年市场零售规模约 5216.70 亿元,预计 2026 年达 5966.60 亿元;2024 年奶类产量因生鲜乳供需失衡下降,预计 2025 年达供需平衡;线上零售额占比增加,未来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趋势或深化;2021 - 2024 年生鲜乳平均价格下降 20.43%,乳企加强奶源控制 [16][20][21] - 婴幼儿辅食行业:全球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 1798.6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2257.1 亿元,复合增长率约 4.6%,2029 年有望增至 2921.3 亿元;中国市场 2024 年规模约 559.1 亿元,2019 - 2024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 8.9%,预计 2029 年达 817.5 亿元;我国渗透率低但市场规模处于第一梯队,2025 年规模有望超美国 [25][29] - 母婴连锁店行业:2024 年我国母婴门店连锁化率不及 50%,连锁门店数量和终端销售额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8.5%和 9.1%,预计 2025 - 2029 年分别为 7.2%和 8.9%;线上销售占比从 2019 年的 26.9%增至 2024 年的 46.7%,预计 2029 年线上线下占比趋于均衡;2024 年三线及以下城市母婴专卖店市场规模占比 65.5%,但连锁化率约 30%,低于一二线城市,其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规模增长率高 [32][34][39] 北交所母婴行业相关公司 - 已上市公司:骑士乳业主营生鲜乳等;无锡晶海主营支链氨基酸等 [44] - 拟上市企业:南方乳业主营各类乳制品;孕婴世界主营母婴连锁;英氏控股主营婴幼儿辅食等 [44] 北交所消费服务股情况 - 2025 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4 日,北交所消费服务产业企业多数下跌,市值涨跌幅中值为 - 2.41%,7 家公司上涨,秋乐种业等位列涨跌幅前五;北证 50、沪深 300、科创 50、创业板指周度涨跌幅分别为 - 1.71%、+1.54%、- 0.35%、+1.50% [46] - 本周市盈率中值由 52.4X 升至 53.2X,总市值由 1216.82 亿元升至 1239.22 亿元,市值中值由 22.10 亿元降至 21.71 亿元 [48][52] 行业估值情况 - 泛消费产业:市盈率 TTM 中值由 73.7X 降至 70.6X,佳合科技等市值涨幅居前 [57] - 食品饮料和农业:市盈率 TTM 中值由 47.3X 降至 44.1X,秋乐种业等市值涨跌幅居前 [58] - 专业技术服务:市盈率 TTM 中值由 28.2X 降至 27.0X,国义招标等市值涨跌幅居前 [63] 公司公告情况 - 一致魔芋挖掘魔芋产业增量市场方向,通过技术升级等抢占高附加值赛道 [66] - 瑞华技术 5 万吨甲基苯乙烯装置开车成功,获发明专利 [67] - 龙竹科技与中林绿碳签订《竹基材料合作框架协议》,拓展产品应用场景 [67] - 欧福蛋业年产 150 吨食品级溶菌酶生产线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产品将出口 [67]
大消费行业周报(7月第1周):欧洲极端高温带动空调销售激增-20250707
世纪证券· 2025-07-07 08: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大消费板块表现分化,各子板块有不同涨跌幅及领涨领跌个股 [4] - 极端气候叠加政策驱动,欧洲市场空调需求高增,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4] - 全国生育政策密集推进,母婴及相关产业投资价值凸显,建议关注相关板块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周度回顾 - 申万一级行业周度涨跌幅展示了各行业表现 [9][10] - 消费二级子行业周度涨跌幅呈现子行业情况 [11][12] - 消费各行业周度涨幅前五个股分别列出各行业涨幅居前个股 [14] - 消费各行业周度跌幅前五个股分别列出各行业跌幅居前个股 [15] 行业要闻及重点公司公告 行业要闻 - 国家药监局回应“医美速成班”乱象,加强肉毒素药品监管 [16][17] - 万洲国际旗下波兰子公司完成收购宠物食品生产商 [17] - 四川推出暑期文旅消费券,举办消费季活动 [17][18] - 淘宝闪购投入 500 亿补贴用户和商家,订单显著增长 [17] - 国家卫健委通过多种物质作为新食品原料等申请的安全性评估 [18] - 安井食品 H 股定价每股 60 港元,预计上市 [18] - 飞猪发布暑期出游风向标,旅游服务预订量大幅增长 [18] - 四川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多个文博场馆 [18][19] - 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启动,各地将举办多项活动 [19] 公司公告 - 三只松鼠拟追加资金完善供应链基地,新设子公司提升自产比例 [20] - 锅圈拟在海南儋州建设食品生产基地,契合发展战略 [20] - 孩子王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20] - 小商品城预计半年度业绩预增,因主营业务和贸易履约服务提升 [20] - 锦江酒店向香港联交所递交 H 股上市申请 [20][21]
豪悦护理20260629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豪悦护理 [1][2] - 杰婷 [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投资逻辑**:一是杰婷发展潜力和趋势,关注其品牌发展和估值重估;二是公司主业与生育政策及人口增长的关系,关注生育政策带来的潜在期权 [3] - **板块波动原因**:受杰婷发展及二季度业绩展望影响,618 期间杰婷抖音增速显著,电商业务提速由新品驱动 [2][4] - **杰婷新品表现**:透气双 U Pro 定价提升,新引力定位中高端市场,618 期间仅浅试水,处于推广种草阶段,线下在部分优势区域推广但铺货速度较慢 [2][5][6] - **豪悦护理主业发展**:今年预计有明显增长,能抵挡国内出生人口缓慢下降负面影响,市场份额从四五个点提升至接近 10 个点,出海业务在泰国增长显著,今年计划增加产能 [7] - **国内生育政策影响**:积极变化对豪悦护理有正面影响,若政策更积极将提升公司主业预期及估值,为公司提供一定期权 [8] - **未来发展预期**:2025 年主业收入增长超 10%,明后年至少维持稳定或个位数增速,杰婷今年处于初期变化阶段,后续发力可能有更好效果 [2][9] - **收购杰婷影响**:对供应链和制造端降本增效,提升杰婷线下业务竞争力,预计公司整体毛利率将逐步提升 [10] - **板块回调原因**:进入二季度业绩反馈期,去年二季度净利率较高,今年盈利情况尚不明确,部分公司业绩预期下调导致板块情绪走弱 [11] - **长期发展关注指标**:主业稳定增长、杰婷线上 ROI、收购协同效应、报表质量和毛利率改善 [12] - **今年业绩预期**:预计实现利润约 4.8 亿元,主业贡献约 4.4 亿元,杰婷贡献几千万元,主业可给予 15 倍左右估值,对应市值约 70 亿元,捷成目前市值预期为 15 亿元,今年收入目标为 9 - 10 亿元 [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当前内需股票配置建议关注具备优秀现金流和高分红能力、长期业绩稳健的公司,如欧派、索菲亚、顾家慕斯等 [14]
越南为何放宽维持了36年的生育限制?
第一财经· 2025-06-08 20:57
越南生育政策修改 - 越南国会通过《人口法令》修正案 删除"每对夫妻生育一或两个孩子"的限制 改为由个人或夫妻自主决定生育数量 [1][4] - 原政策自1988年实施 规定女性最早22岁生育 男性24岁 两胎需间隔3年 [5] - 2020年已开始政策松动 鼓励30岁前结婚 35岁前生二胎 并提供减税福利 [8] 生育率持续下降 - 总和生育率连续3年低于2 1的更替水平 2024年降至1 91 大城市下降更明显 [5][6] - 胡志明市年轻人因经济压力大 社交圈缩小 婚育意愿降低 [6] - 若趋势持续 2054年人口将负增长 203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5][10] 人口结构变化 - 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19年11 9%将升至2050年25% 老龄化速度全球前列 [10] - 性别比例失衡 2024年新生儿男女比111 4 远高于103-107自然水平 [10] - 政府拟将胎儿性别鉴定罚款从8278元提高至2 76万元以遏制人为干预 [10] 经济影响 - 当前年轻劳动力充足 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 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10] - 卫生部警告低生育率将导致劳动力短缺 威胁长期经济发展 [9] - 专家建议提升人口素质以延长人口红利窗口期 [1]
热点思考|财政“前置”后该关注什么?(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01 10:31
财政融资前置特征 - 2025年1-4月广义财政支出进度达28.4%,高于过去五年均值28.2%,显示财政对经济的强力支撑 [2][72] - 2025年一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增速5.6%,超过名义GDP增速,为2023年以来一季度最佳表现 [2][72] - 2025年4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提升至12.9%,预计二季度支出增速将保持高位 [2][72] - 1-4月政府债净融资4.8万亿元,同比多增3.6万亿元,是财政支出的核心支撑 [3][21][73] - 截至2025年5月24日,国债发行规模达预算目标的42.7%,远超2020-2024年均值16.9% [3][73] 财政收入状况 - 1-4月广义财政收入累计同比-1.3%,较预算目标低1.5个百分点 [2][72] - 1-4月税收收入累计同比-2.1%,低于预算目标5.8个百分点 [2][72] - 非税收入增速7.7%,显著高于预算目标-14.2%,成为稳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主力 [14][72] - 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同比-11.4%,同比减少1196亿元 [2][72] 后续财政政策展望 - 2025年全年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安排13.86万亿元,较2024年多增2.9万亿元 [4][32][73] - 截至5月底已净融资6.3万亿元,剩余7.5万亿元待发行 [4][32][73] - 二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同比或达2.3万亿元,三季度维持在3.8万亿元历史高位 [4][35][74] - 若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可能推出增量政策平滑财政支出 [5][37][74] - 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成为短期平滑经济波动的有效手段,2022年两批各3000亿元资金快速落地 [6][39][40][74] 增量政策方向 - 服务消费、生育政策、基建投资将成为财政稳增长核心发力点 [7][50][75] - 服务消费仅恢复至历史趋势的87.7%,存在较大修复空间 [50][51][75] - 基建投资将"新""老"协同发力,AI技术催生电力基础设施新需求 [62][75] - 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推进,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回升 [62][75] - 促消费需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强化社会保障和生育补贴 [5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