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驱逐良币
搜索文档
马上评:莫让“水深”遮玉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14:23
行业乱象 - 河南南阳石佛寺镇作为国内最大和田玉加工交易集散地出现大规模造假行为 商家使用低品质青海料 韩料玉石通过化学染色冒充和田玉籽料 [1] - 直播间存在剧本化销售欺诈 主播通过表演式砍价 照灯验货等环节误导消费者 背后实为精心设计的骗局 [1] - 2022年3·15晚会曾曝光缅甸翡翠代购直播间类似乱象 但被查处商家通过更换招牌方式继续经营 [1] 市场影响 - 造假全链条曝光严重破坏消费者对玉石市场的信任基础 商家行为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1] - 水晶玉石消费近年持续升温 除情绪价值和审美需求外 高品质玉石原本具备高收藏价值与投资价值 [1] - 诚信经营商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举步维艰 行业陷入"水深"的负面认知困境 [1] 监管问题 - 乱象屡禁不止反映监管手段存在缺陷 违法成本过低导致商家可轻易卷土重来 [1] - 执法力度不足与利益链条盘根错节成为造假行为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 [1] - 行业需通过专业性与匠心沉淀实现规范发展 方能重现"温润以泽"的良性生态 [1]
一个铂爵倒了,无数个旅拍工作室还在苦熬
虎嗅· 2025-07-31 16:43
层层叠叠的白云、微波荡漾的蓝色湖水、起起伏伏的青草地……从新疆赛里木湖旁飞驰而过,比这幅美景更显眼的是,每隔10米就有的同款婚礼、同款婚 纱照的流水线拍摄。 婚纱照旅拍、目的地婚礼,早已成为许多年轻人拍婚纱照、办婚礼的首选。2011年,名称还是"钟爱一生"的铂爵旅拍提出了"婚纱旅拍"的概念,即把婚纱 拍照与旅游结合起来;2014年铂爵旅拍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之后,以一句"想去哪拍,就去哪拍"的洗脑式口号,迅速进入大众视野。2016年左 右,同程、途牛、携程等OTA企业纷纷成立旅拍业务线,中国旅拍市场进入爆发期。 但曾经的行业龙头,最终也倒下了。铂爵旅拍成立十年后的现在,被曝"失联跑路"、拖欠员工薪资超过1500万元、定金不退、售后服务难以联系,自2025 年7月起,铂爵旅拍宣布旅拍业务线放淡季假,缩减旅拍业务并关闭亏损门店。 铂爵旅拍也是整个行业的缩影。如今在社交平台上搜"婚纱旅拍",除了海量的广告,就是满屏的避雷帖。衣服烂、服务差、化妆摄影修图技术水平低、隐 形消费多……针对婚纱旅拍的吐槽数不胜数,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如今大多数婚纱旅拍的客户体验都难以令人满意,甚至让人生气恼火。 不断降低的套餐价格、 ...
汽车圈的草台班子们
虎嗅· 2025-07-30 17:51
汽车行业规模与管理结构 - 跨国汽车公司雇员数量动辄几万人 加上配套工厂和经销商后从业者达几十万人[4] - 采用高度垂直化的金字塔型管理结构 存在大量滥竽充数者混入管理岗位[4] - 企业规模可能突破管理能力极限 产生规模不经济现象 寄生阶层和南郭先生成为规模之蝗虫[5] 公司运营责任体系 - 分工高度精密化推动系统运转而非个人 无人需对运营结果负全责[6] - 高度分工导致以邻为壑现象 自扫门前雪不够 需将问题转移至他人[7] - 隔行如隔山 财务副总裁无法干预助理工程师图纸 中层管理者可构建信息茧房[7] 管理层背景与公司发展 - 发展高峰期的CEO多为技术或产品背景 平盘维持期多选营销背景 财务背景CEO往往预示公司衰退[7] - 国内汽车行业高管背景驳杂 包括互联网 手机 家电甚至卖老鼠药等行业[8] 汽车媒体生态 - 汽车媒体专业性聊胜于无 理解能力仅与厂家通稿看齐 消费者影响力低于缅北电诈[8] - 超过七成收入依赖厂家软文投放 成为编外官媒和通稿复读机 缺乏自由思想[8] - 软文需按厂家要求修改 媒体面临职业道德与收入搏斗 车企享受应声耳报神[8] 厂商与媒体合作模式 - 厂商与媒体合作构建宾主尽欢生态 厂商扮演完美之神 媒体伪造消费者意见[8] - 形成塑料花评论供需两旺 类似1915年假版《顺天时报》为袁世凯制造拥护帝制假象[9][10] - 草台班子车企与业余媒体产生井蛙共振 劣币驱逐良币通过观众叫好即可实现[10]
古代国际货币的良币驱逐劣币法则
金融时报· 2025-07-25 10:44
劣币与良币的定义及演变 - 劣币与良币是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 同种金属钱币中 含铜量较低的阿斯铜币(6盎司)相对于含铜量较高的(10盎司)为劣币 反之则为良币 [2] - 不同金属钱币中 含铜量1盎司的阿斯铜币相对于含银量1/84罗马磅的狄纳里银币成为劣币 狄纳里银币则成为良币 [3] - 罗马共和国后期阿斯铜币重量从12盎司持续减至6盎司 导致公元前27年市场流通的阿斯铜币平均重量不足半盎司(11克) [2] 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 - 在并行等价流通条件下 人们优先使用劣币支付并收藏良币 导致劣币充斥市场而良币退出流通 [2] - 蒙代尔提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条件是"二者以相同价格兑换" 作者补充需满足"比价确定且在一国境内流通" [3] - 威尼斯制造的格罗索银币成色下降后 各国仿制品成色持续降低 形成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11] 古代国际货币的特征 - 国际货币需通过降低本国出口商品价格换取 具有相对稀缺性 由国际收支份额大的国家发行 [4][8] - 威尼斯格罗索银币(1201年)和佛罗伦萨弗罗林金币(1252年)曾作为主要国际货币 后者因纯金制造(3.5克 98.6%成色)被150个地区仿造 [10] - 杜卡特金币(1284年)含金量3.545克(99.47%成色)超越弗罗林金币 15世纪成为欧洲主要国际贸易货币 [11] 可兑换货币的历史渊源 - 古代已出现类似现代可兑换货币的国际货币 需用本国货币高价购买或低价出口商品换取 [7][8] - 现代可兑换货币定义为能自由兑换且不受国际支付限制的货币 不可兑换货币则受外汇管制约束 [6][9] - 成为国际可兑换货币需满足两个条件:取消外汇管制 且发行国在全球国际收支中占较大份额 [9]
市场监管部门如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文快速了解↓
央视网· 2025-07-12 10:51
市场监管总局整治"内卷式"竞争 - 市场监管总局梳理7类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导致"内卷式"竞争 包括商业宣传违法行为 商业诋毁行为 不正当价格行为 质量不合格行为 平台制定不合理规则行为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不当干预市场竞争行为 [1] - 商业宣传违法行为包括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3] - 商业诋毁行为包括编造 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 [3] "内卷式"竞争的具体表现 - 质量不合格行为包括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 伪造产品产地 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 [5] - 不正当价格行为包括为排挤竞争对手以低于成本价格倾销扰乱生产经营秩序 [5] -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包括以不公平低价购买商品或无正当理由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 [5] "内卷式"竞争的影响 - "内卷式"竞争具备低价竞争 低质竞争 重复竞争和缺乏创新竞争特征 [7] - 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过低 大企业可能损害中小企业利益 制约创新发展 [7] - 生产端持续价格战导致"偷工减料""假冒伪劣"现象 影响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7] 对消费者的长期影响 - 消费者短期享受低价实惠但长期面临质量下降与选择减少 [9] - 企业为降低成本牺牲质量 减少功能或服务 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9] 监管措施与执法成果 - 市场监管部门已查办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1514件 违法广告案件1.4万余件 [11] - 集中曝光8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例 5起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例 [11] - 推动修订价格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电子商务法 制定网络交易平台规则监督管理办法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 [11] - 《反不正当竞争法》已审议通过 将于10月15日起施行 [11]
国内DJ造假的从来不只有肋骨鼻和罩杯
虎嗅· 2025-07-09 13:55
行业现象分析 - 夜店音乐质量下降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为假DJ通过造假手段占领市场[1][2] - 行业内至少50%的DJ存在造假行为,包括假脸、假粉丝、假技术、假演出等[2] 造假产业链流程 粉丝造假环节 - 假DJ通过购买抖音账号快速获取百万粉丝,100万粉丝账号售价约3万元并可议价[6][7][8] - 100万粉丝的网红DJ演出报价为1-3万元/场,购买账号成本可通过3场演出回收[8] - 行业存在"黑丝号"交易现象,原粉丝对账号转手行为接受度较高[9] 音乐人身份造假 - 淘宝提供50元即可认证各大平台音乐人的服务[10] - 刷数据成本:点赞7元/100个,评论4元/100条,制作一首999+点赞歌曲总成本160元[12][13] - 常见盗曲行为:直接盗用国外DJ作品并署自己名字[15][16] 演出获取机制 - 音乐总监存在收取回扣现象,5万元预算中假DJ可返点2万元[20][21] - 选择标准扭曲:以社交媒体数据而非专业能力作为主要评判依据[23] - 假DJ通过返点和性贿赂获取演出机会,形成系统性腐败[22][24] 榜单排名造假 - 行业存在付费买榜现象,以"广告投放"名义进行排名交易[26][27] - 典型话术:10万元广告投放可达到"亚洲前50名影响力"[28] - 榜单公信力丧失,成为造假工具而非质量评判标准[32] 行业影响 - 造假行为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31][38] - 优秀DJ面临生存困境,难以获得应有回报[33][34][36] - 行业人才储备充足但发展环境恶化[37]
AI杀死了破折号,也绞杀了语文
虎嗅· 2025-07-04 12:23
社交媒体AI内容识别现象 - 破折号"——"和双引号被广泛视为AI生成内容的标志性特征,导致用户主动屏蔽含此类符号的帖子以过滤低质信息[5][8][21] - 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倾向于过度使用破折号和双引号来模仿人类"高级表达",形成机械化的文本风格[20][26][48] - 社交媒体用户通过标点符号特征建立高效识别机制,形成类似军事口令的"示播列"(Shibboleth)筛选系统[55][59][61] AI语言表达模式分析 - 破折号被AI用于解释/转折/递进等逻辑结构,双引号用于"强调"或蹩脚比喻,体现算法对复杂文本的刻板模仿[28][39][44] - 模型从经典文学(如斯蒂芬·金作品)学习标点用法,但缺乏语境判断力导致符号滥用[32][33][46] - AI文本存在"不是XXX而是XXX"等固定句式,以及术语堆砌(如"认知义肢")等特征[18][41][43] 人类表达方式的逆向演变 - 人类作者为避免被误判为AI,主动放弃破折号等传统修辞手段,导致表达工具退化[35][37][64] - 网络沟通出现"反向进化"趋势:语法错误、口语化表达(如"hhhh")成为人类身份证明[71][72][76] - 该现象形成闭环:AI模仿人类优质文本→人类简化表达→AI跟进学习新模式,持续削弱语言丰富性[66][67][69] 行业影响与深层矛盾 - 内容筛选效率与表达质量形成悖论:牺牲语言精确性换取信息过滤效率[22][62][70] - 经典写作技巧(如破折号修辞)因AI污染失去应用价值,创作者风格构建受限[34][36][38] - 技术发展导致文化异化:人类通过"自我降级"(如接受低质量表达)维持身份认同[73][74][79]
AI杀死了破折号,也绞杀了语文。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7-04 02:17
社交媒体AI内容识别现象 - 破折号"——"被大量用户视为AI生成内容的标志性符号,导致部分社交媒体用户直接屏蔽含该符号的帖子[1][2] - 双引号与特定句式(如"不是XXX,而是XXX")同样成为识别AI内容的关键特征,引发用户对这类符号的排斥[6][7] AI语言特征分析 - 大语言模型倾向于过度使用破折号以实现解释、转折等复杂逻辑表达,模仿论文等高质量文本的写作风格[8][9] - 双引号被AI用于强调概念或制造虚假专业感,但实际呈现机械化的"高级词汇堆砌"效果[14][16] - 斯蒂芬·金等传统作家曾将破折号作为重要写作风格工具,但当前AI滥用导致该符号被污名化[10][12][13] 语言识别机制演变 - 破折号+双引号组合成为低成本识别AI的"示播列"(Shibboleth),类似军事口令的敌我识别系统[23][26][27] - 该机制虽高效但存在误伤,迫使传统写作群体放弃成熟表达方式以自证人类身份[28][29] 语言表达退化趋势 - 形成AI模仿人类优质表达→人类简化语言避嫌→AI学习简化表达的闭环,导致语言丰富性丧失[32][33][35] - 未来人类表达可能向含错别字/语气词的口语化模式退化,如"卧槽...你懂的"等非规范句式成为安全区[42][43][44] 行业影响 - 内容平台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优质写作者被迫适应低信息密度的表达范式[19][36] - AI训练数据与人类表达形成动态博弈关系,持续改变数字内容生产标准[34][38][39]
一片卫生巾,为何变成了“流量印钞机”?
虎嗅· 2025-06-22 07:49
卫生巾市场现状与规模 - 2023年中国女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达7034亿元,同比增长82% [3] - 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2025年预计达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95% [4][5] - 卫生巾属于高频刚需消费品,女性一生使用量超过15000片 [7][8] 行业吸引力分析 - 头部品牌毛利率高达637%(七度空间)和55%(自由点) [10] - 出厂价03元的卫生巾终端售价可达1元,利润空间近40% [11] - 行业技术门槛低,渠道和营销是关键成功因素 [12] 新玩家入局动因 - 315晚会曝光行业乱象后出现信任真空,传统品牌差评率上升 [14] - 新兴品牌通过"透明生产"、"安全认证"等概念快速获取用户信任 [15] - 明星IP带货效果显著,黄子韬品牌首场直播GMV破4000万元 [19] 产品与营销策略 - 朵薇品牌采用"每一片可追溯"策略,展示新疆棉和德国生产线 [16] - 东方甄选主打"1元以下会员价",强调去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16] - 情感营销打造"高级感",利用欧盟认证等概念提升溢价 [54][55] 行业问题与监管 - 产品存在标长实短现象,国家标准允许±4%的长度偏差 [27] - 现行pH值标准范围(40-90)宽松于人体实际需求 [36] - 监管标准更新滞后,2025年新国标仍未解决长度标准问题 [28] 价格趋势分析 - 单片价格从几毛钱上涨至1-2元,高端品牌溢价明显 [45] - 成本结构中营销推广占比达25%,远高于原材料(30%)和生产(20%) [49] - 流量成本转嫁消费者,头部主播带货费用动辄百万级 [51] 未来市场展望 - 消费者对"高价等高品质"的信任开始出现动摇 [66] - 市场可能出现价格回调,基础款产品或重新获得青睐 [69] - 东方甄选等品牌已开始布局低价策略回应市场趋势 [70]
中新网评:1胎99子,短剧不应成为闹剧!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17:30
行业核心观点 - 微短剧行业存在内容猎奇、同质化、审核不严等乱象,影响其健康发展 [1][2] - 审丑猎奇内容可能挤压优质内容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3] - 监管部门正推动行业向专业化、精品化发展,要求平台加强内容审核 [3]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 [3]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680亿元 [3] -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3] 行业现存问题 - 内容制作环节盲目信奉“猎奇即流量” [1] - 演员不关心剧本内容,机械执行“爆款”配方 [1] - 播放平台追求流量,内容审核把关不严 [1] - 题材剧情狗血、内容同质问题层出不穷 [2] - 产业链各环节一味追求“爆款”,忽视内容内涵、逻辑、审美及人伦常理 [2] 具体案例表现 - 短剧“1胎99子”因雷人剧情登上热搜,播放量超4500万 [1] - 剧集男主演承认剧情癫狂,接戏时未看剧本 [1] - 该剧已被下架,但若生产逻辑不变,类似问题将持续出现 [3]